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1273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稠油掺稀开采中使用 的井下稠油掺稀混合器,是一种双向腔室静态混合器。属于油田井下 采油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塔里木轮古西油田属于超深碳酸盐岩特稠油油藏。原油密度为1.0384g/cm3(20°C),当温度约降到120.5。C时,原油的粘度为 lOOOmPa. s,当温度约降到95。C时,原油的粘度为lOOOOmPa. s。为了 开采这类超稠原油,采用了掺稀开采方式,即向油井井底注入稀油, 稀油与地层产出的稠油混合后,能有效地降低稠油的粘度,并同时降 低稠油液柱压力和稠油流动中的阻力,使油井能恢复自喷或达到机械 采油的条件。目前,轮古西油田掺稀管柱的混合部分普遍采用的是油管连 接31/2〃 EU油管鞋的管柱结构。在掺稀开采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是稀 油与稠油混合不均匀。无论是正掺稀油还是反掺稀油作业,从井口取 出的样品均呈现段塞状。取样时,直观表现为一股稀油、 一股稠油, 化验含水表现为波动较大。稀油与稠油混合不均匀,达不到掺稀油作 业的目的。为了保证掺稀开采作业不发生管柱堵塞,只好采取提高掺 稀比,增大稀油的掺入量,增加了采油成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混合器, 能在掺稀开采生产使用,提高稀油和稠油的混合效率,降低稀油耗量, 提高掺稀开采生产的经济效益。克服目前混合管柱在生产中存在稀油与稠油混合不均匀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混合器, 主要由下旋流器、中部腔室和上旋流器三部分组成。下旋流器和上旋流器分别包括中心轴3、螺旋叶片4和外壳2。在中心轴3上焊接有连 续的螺旋叶片4,螺旋叶片4的倾角在15 25°之间。在中心轴3的两 端焊接有下支架1和上支架5,下支架1和上支架5外端焊接在壳体2 的内壁上,下支架1和上支架5将中心轴3和螺旋叶片4固定在壳体2 内。下旋流器和上旋流器的螺旋叶片4的方向螺旋相反。在下旋流器 和上旋流器之间有短管7,短管7的两端分别采用接箍6与下旋流器和 上旋流器连接。所述的短管7的内径与壳体2的内径相同。所述的螺旋叶片4的外径与壳体2的内径相同。所述的螺旋叶片4在中心轴3连续有1-5周。所述的下支架1和上支架5为钢板组成,每个支架的钢板数量为3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本实用新型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 混合器连接在采油管柱上,当稀油和稠油进入混合器,首先在下旋流 器中形成涡流,边上升边混合。其次进入中部腔室中缓冲,最后进入 上旋流器中,产生与下旋流器涡流相反的涡流,使稀油与稠油充分混 合。经过混合器充分混合后,地面井口产出液相对均匀,有利于现场 降低掺稀比,有效地降低稠油的粘度。同时节约了稀油耗量,降低采 油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混合器的结构剖面示 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中,l.下支架,2.壳体,3.中心轴,4.螺旋叶片,5.上支架,6. 接箍,7.短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在3'/2〃油管上使用的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混 合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阅图l。本实用新型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混合器,分为下旋 流器、中部腔室和上旋流器三部分。下旋流器和上旋流器分别有一个 中心轴3、螺旋叶片4和外壳2。外壳2内径为69. 85mm。在中心轴3上焊接有连续的螺旋叶片4,螺旋叶片4的倾角20。。 螺旋叶片4的外径为69.85mm。螺旋叶片4在中心轴3连续有2周。在 中心轴3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下支架1和上支架5。参阅图2。下支架1 和上支架5外端焊接在壳体2的内壁上,下支架1和上支架5采用的 是钢板,每个支架的钢板数量为3片。下支架1和上支架5将中心轴3 和螺旋叶片4固定在壳体2内。参阅图1。下旋流器和上旋流器的螺旋 叶片4的方向螺旋相反。在下旋流器和上旋流器之间有短管7,短管7 的内径为69. 85mm。短管7的两端分别采用外接箍6与下旋流器和上旋 流器连接。该实用新型在轮古西油田某井使用。使用该装置前,由于稀油和稠 油混合不均,只有采取加大掺稀比即稀油耗量的办法,使掺稀比达到7: 1,即每采1吨地层稠油需要耗7吨稀油,该井日产稠油只有4吨;使 用该装置后,掺稀比大幅度下降,掺稀比下降到0.8: 1,即每采l吨 地层稠油需要耗0.8吨稀油。同时也起到了增产目的,该井日产稠油 产量26吨。
权利要求1、一种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混合器,主要由下旋流器、中部腔室和上旋流器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下旋流器和上旋流器分别包括中心轴(3)、螺旋叶片(4)和外壳(2),在中心轴(3)上焊接有连续的螺旋叶片(4),螺旋叶片(4)的倾角在15~25°之间,在中心轴(3)的两端焊接有下支架(1)和上支架(5),下支架(1)和上支架(5)外端焊接在壳体(2)的内壁上,下支架(1)和上支架(5)将中心轴(3)和螺旋叶片(4)固定在壳体(2)内,下旋流器和上旋流器的螺旋叶片(4)的方向螺旋相反,在下旋流器和上旋流器之间有短管(7),短管(7)的两端分别采用接箍(6)与下旋流器和上旋流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混合器,其特 征是所述的短管(7)的内径与壳体(2)的内径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混合器,其特 征是所述的螺旋叶片(4)的外径与壳体(2)的内径相同。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混合 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旋叶片(4)在中心轴(3)连续有1 5周。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混合 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支架(1)和上支架(5)为钢板组成,每个支架 的钢板数量为3片。
专利摘要叶片式双向涡流腔室静态混合器,应用于油田采油技术领域。主要由下旋流器、中部腔室和上旋流器三部分组成。特征是下旋流器和上旋流器分别包括中心轴、螺旋叶片和外壳。在中心轴上焊接有连续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的倾角在15~25°之间。在中心轴的两端焊接有下支架和上支架,下支架和上支架将中心轴和螺旋叶片固定在壳体内。下旋流器和上旋流器的螺旋叶片的方向螺旋相反。在下旋流器和上旋流器之间有短管,短管的两端分别采用接箍与下旋流器和上旋流器连接。效果是能产生涡流使稀油与稠油充分混合。有利于现场降低掺稀比,有效地降低稠油的粘度。同时节约了稀油耗量,降低采油成本。
文档编号B01F7/24GK201218092SQ200820108508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1日
发明者刘百春, 超 吴, 徐明军, 勇 李, 杨永全, 毛小飞, 潘昭才, 王春生, 田新建, 云 肖, 袁镜清, 阳广龙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