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001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浓缩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浓缩炉,特别涉及一种能够自动引风的浓缩炉。
背景技术
化工生产中常常需要通过浓缩炉对物料进行浓缩。现有技术浓缩炉的运行过程中,为保证燃烧介质能够在炉膛内充分燃烧,需要向炉膛内引入大量空气。空气的引入一般 通过引风机实现。尽管引风机的引风效果好,但一旦遇到打雷或外线负荷波动而引起跳闸 断电,引风机就会立刻停止工作,导致炉火熄灭。对于利用煤作为燃烧介质的炉膛,其后果 是造成停工停产,而对于利用天然气等作为燃烧介质的炉膛而言,其后果是很容易引起火 灾爆炸等危险。针对引风机停车而造成的诸多危险性后果,需要对现有技术的浓缩炉进行改进, 提供一种能够不使用引风机而可以实现很好引风效果的浓缩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施容易的浓缩炉,能够在不 使用引风机的条件下实现自动引风,避免断电造成炉火熄灭的危险,保障生产的可持续进 行。本实用新型的浓缩炉包括浓缩锅和炉膛,所述炉膛设置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 气口与大气相通,所述排气口设置烟气排放通道,所述烟气排放通道的出口高于炉膛的进 气口,炉膛进气口与烟气排放通道出口之间沿竖直方向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7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浓缩炉,包括浓缩锅和炉膛,所述炉膛设置 进气口和排气口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浓缩炉的基础上取消了引风装置,而使炉膛的进气口 与大气直接连通,为了保障炉膛内介质燃烧的充分性,本实用新型的炉膛排气口设置烟气 排放通道并且烟气排放通道的出口高于炉膛的进气口,炉膛进气口与烟气排放通道出口之 间沿竖直方向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7米,依据烟囱效应,当烟气排放通道内的温度高于炉膛 外温度时,烟气排放通道内的热空气因密度小,便沿着烟气排放通道自然上升,炉膛外的冷 空气因密度大,由低处的炉膛进气口直接进入炉膛,因烟气排放通道内的热压值与烟气排 放通道内外温差产生的空气密度差及进气口的距离差成正比,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烟 气排放通道的出口距离,使得炉膛外冷空气能够自动进入炉膛内,从而使燃烧介质的充分 燃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施容易,不仅能够降低装置成本和能耗,而且避免了装置断 电而可能造成的危险,同时使连续化生产成为可能,非常适合广泛推广与应用。
以下结合附图
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浓缩炉包括浓缩锅1和炉膛2,炉膛2设置进气口 3和排气口4,所述 进气口 3与大气相通,排气口 4设置烟气排放通道5,烟气排放通道5的出口 6高于炉膛的 进气口 3,炉膛进气口 3与烟气排放通道出口 6之间沿竖直方向的距离h为17米;使用时, 因炉膛进气口与大气直接连通,而烟气排放通道的出口高于炉膛的进气口,依据烟囱效应, 当烟气排放通道内的温度高于炉膛外温度时,烟气排放通道内的热空气因密度小,便沿着 烟气排放通道自然上升,炉膛外的冷空气因密度大,由低处的炉膛进气口直接进入炉膛,因 烟气排放通道内的热压值与烟气排放通道内外温差产生的空气密度差及进气口的距离差 成正比,当距离h达到足够大,冷空气即可自动进入路膛内,而距离h越大,冷空气进入炉膛 内的速度越快,炉膛内燃烧介质的燃烧越充分,故本实施例中,炉膛进气口 3与烟气排放通 道出口 6之间沿竖直方向的距离大于17米同样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浓缩炉,包括浓缩锅和炉膛,所述炉膛设置进气口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大气相通,所述排气口设置烟气排放通道,所述烟气排放通道的出口高于炉膛的进气口,炉膛进气口与烟气排放通道出口之间沿竖直方向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7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浓缩炉,包括浓缩锅和炉膛,炉膛的排气口设置烟气排放通道并且烟气排放通道的出口高于炉膛的进气口,当烟气排放通道内的温度高于炉膛外温度时,烟气排放通道内的热空气因密度小,便沿着烟气排放通道自然上升,炉膛外的冷空气因密度大,由低处的炉膛进气口直接进入炉膛,因烟气排放通道内的热压值与烟气排放通道内外温差产生的空气密度差及进气口的距离差成正比,通过设置烟气排放通道的出口距离,使得炉膛外冷空气能够自动进入炉膛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施容易,不仅能够降低装置成本和能耗,而且避免了装置断电而可能造成的危险,同时使连续化生产成为可能,非常适合广泛推广与应用。
文档编号B01D1/00GK201572532SQ20092020724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
发明者杨述, 梅剑平, 郑祥斌 申请人:重庆泰丰泰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