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移液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608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移液管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置移液管的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室常用移液管架为直立式或梯形移液管架,直立式移液管架构造复杂, 而且将移液管垂直放置其中时,移液管内残留的液体会污染环境,而且使用多种移液管时, 容易混淆,梯形移液管架也存在污染环境的缺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移液管架,使移液管摆放整 齐,标明移液管移取试剂名称,不易混淆,防止污染环境,拆装简单。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移液管架该移液管架是由支架、集 液装置和标签板组成。其特征是支架涉及双侧支撑板,双侧支撑板上布有间隔一定距离的 L型凹槽,上支撑板和下托板呈“凹,,字形,两端突起条嵌入双侧支撑板的L型凹槽中,上支 撑板和下托板上布有相对应的通孔,上支撑板上的通孔应大小不同,以适应放置不同规格 的移液管。集液装置在下托板的下方,两端布有凹槽,凹槽中间为凹形集液槽。标签板通过 两端的凹槽卡在双侧支撑板的上部。双侧支撑板的底部嵌入集液装置两端的凹槽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用于放置多种规格移液管,在标签板上可注明所移 取试剂名称,不易混淆,下部设有专门的残液收集装置,不易污染环境,整个移液管架采用 嵌入式连接法,安装拆卸方便,长期不使用时易于保存。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移液管架的结构示意图。1双侧支撑板,2上支撑板,3凹槽,4通孔,5下托板,6圆锥形通孔,7集液装置、8 凹槽,9集液槽,10凸起条,11标签板,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该移液管架可由塑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由双侧支撑板1、上支撑板2、下 托板5、集液装置7、标签板11组成。双侧支撑板1分布有上下间隔一定距离的L形凹槽3, 上支撑板和下托板呈“凹”字形,两端布有凸起条10,将凸起条10嵌入L形凹槽3中。上支 撑板2上布有若干通孔4,在下托板5上布有与上支撑板通孔匹配的圆锥形通孔6。上支撑 板通孔4孔径应大小不同,以适应放置不同规格的移液管。集液装置7两端有凹槽8,集液 槽9位于两端的凹槽之间。标签板11为平板形,标签板两端布有凹槽12,凹槽中心间距与 集液装置7凹槽11中心间距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移液管架,由支架、集液装置(9)和标签板(11)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架涉及双 侧支撑板(1),双侧支撑板(1)上布有上下间隔一定距离的L形凹槽(3),上支撑板(2)布 有若干通孔(4),下托板(5)上布有与上支撑板(2)通孔(4)数量和水平位置对应的圆锥形 通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液管架,其特征在于集液装置(7)为平板型,两端布 有凹槽⑶,双侧支撑板(1)的底部卡在凹槽(8)中,凹槽(8)中间为凹形集液槽(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液管架,其特征在于标签板(11)两端布有凹槽 (12),标签板(11)通过凹槽(12)卡在双侧支撑板(1)的上部。
专利摘要一种移液管架,是适合化学实验室、检验室放置移液管的支架,由双侧支撑板、上支撑板、下托板、标签板、集液装置构成。侧支撑板上布有上下间隔一定距离的L形凹槽。上支撑板和下托板分别卡在支撑板的上下凹槽中,上支撑板上有若干通孔作为移液管的上支撑孔,在下托板上布有对应的下支撑孔。集液装置两端布有凹槽,双侧支撑板的底部卡在凹槽中,凹槽中间为集液槽。标签板两端布有凹槽,凹槽间距与集液装置凹槽间距相同。标签板通过凹槽卡在双侧支撑板的上部。该移液管架可以使移液管摆放整齐,取用方便,可以在标签板上明确标识移取试剂名称,不易混淆。移液管内残液不会流出架外污染环境,长时间不使用时,易于拆卸组装存放,可以适应存放多种规格移液管。
文档编号B01L9/06GK201783338SQ201020523750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9日
发明者张华东, 杜恩勋, 王亚萍, 王秋云 申请人: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