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氨法脱硫工艺中的供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91262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氨法脱硫工艺中的供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用于氨法脱硫工艺中的新型供氨装置,尤其适用于环保技术领域中 火力发电锅炉或化工锅炉中的尾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氨法脱硫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与电力、化工以及冶金等行业的尾气脱硫技术,供 氨装置是工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氨法脱硫技术中,来自锅炉的原烟气和吸收液逆流(或并流)接触从而 去除烟气中的SO2,洗涤后的烟气从吸收塔顶部经烟 排出,供氨装置一般是将液氨制成质 量百分比浓度为5—25%的氨水溶液,然后用泵打入吸收塔底部的吸收液池中或者直接打 入吸收液循环管道的进口处。在将液氨配制成氨水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需要用大量的冷却水将之冷 却,同时还要装配换热装置。随着近年来我国能源供应出现的问题,很多锅炉厂燃用的燃料 含硫成分越来越高,原烟气中的含硫量越来越高,脱硫装置耗费氨量也越来越大,在供氨系 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也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氨法脱硫工艺中供氨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 用于氨法脱硫工艺中的新型供氨装置。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一种用于氨法脱硫 工艺中的供氨装置,包括液氨储罐、液氨蒸发器、气氨缓冲罐、离心风机、气体混合器以及喷 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氨储罐的出液口与所述的液氨蒸发器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的 液氨蒸发器氨气出口连接至所述的气氨缓冲罐的氨气进口,所述的气氨缓冲罐的氨气出口 连接至所述的气体混合器的氨气进口,在气体混合器的另一进风口连接所述的离心风机, 气体混合器的混合气体出口与喷氨装置连接。来自液氨储罐的液氨经过液氨蒸发器后转化成气态氨,再经过气氨缓冲罐,与来 自离心风机的空气在混合器内稀释混合,然后再通过喷氨装置直接喷入脱硫装置原烟气入 口烟道(或脱硫吸收塔)中。在传统氨法脱硫工艺中,供氨系统将液氨气化后再溶于水转化为氨水,然后再用 泵打入吸收装置。本发明改变了这种传统方案,而是将气化后的液氨用空气稀释至一定比 例然后直接喷入原烟气烟道(或脱硫吸收塔),与原烟气充分混合,既而在吸收塔内发生吸 收反应。与传统方案相比,本发明少用了一个操作单元,节约了大量的冷却水资源和固定设 备投资,设备运行费用也显著降低。此外本发明还能够根据不同煤质和锅炉负荷的变化,调 节喷入的气氨的流量,具有调节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吸收及利用率高等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看图1,本发明包括液氨储罐1、液氨蒸发器2、气氨缓冲罐3、离心风机4、气体混合器 5、喷氨装置6、烟气入口烟道(或者脱硫吸收塔)7。在供氨系统中,来自液氨储罐1的液氨经过液氨蒸发器2后转化成气态氨,再经过 气氨缓冲罐3,与来自离心风机4的空气在气体混合器5内稀释混合,然后再通过喷氨装置 6直接喷入脱硫装置原烟气入口烟道(或脱硫吸收塔)7中。气氨与原烟气在吸收塔内发生 反应,除去原烟气中的SO2,生成最终产物亚硫酸铵,再经过氧化可以副产化肥原料硫酸铵。 实现变废为宝,节能减排。当锅炉负荷低变化或烟气中含硫量改变时,实际测试数据会形成反馈传递给供氨 系统的控制系统,从而改变输送流量,在保证脱硫塔的脱硫效率的同时,严格控制吸收塔系 统中游离氨,抑制氨的逃逸,大大提高了氨的利用率。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氨法脱硫工艺中的供氨装置,包括液氨储罐(1)、液氨蒸发器(2)、气氨缓 冲罐(3)、离心风机(4)、气体混合器(5)以及喷氨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氨储罐 (1)的出液口与所述的液氨蒸发器(2)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的液氨蒸发器(2)氨气出口连接 至所述的气氨缓冲罐(3)的氨气进口,所述的气氨缓冲罐(3)的氨气出口连接至所述的气 体混合器(5)的氨气进口,在气体混合器(5)的另一进风口连接所述的离心风机(4),气体 混合器(5)的混合气体出口与喷氨装置(6)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氨法脱硫工艺中的供氨装置,包括液氨储罐、液氨蒸发器、气氨缓冲罐、离心风机、气体混合器以及喷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氨储罐的出液口与所述的液氨蒸发器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的液氨蒸发器氨气出口连接至所述的气氨缓冲罐的氨气进口,所述的气氨缓冲罐的氨气出口连接至所述的气体混合器的氨气进口,在气体混合器的另一进风口连接所述的离心风机,气体混合器的混合气体出口与喷氨装置连接。本发明能够根据不同煤质和锅炉负荷的变化,调节喷入的气氨的流量,具有调节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吸收及利用率高、运行成本节约经济等特点。
文档编号B01D53/50GK102068897SQ20111000392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1日
发明者秦翠娟, 缪明烽, 陈茂兵, 黄丽娜 申请人:中环(中国)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