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管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98423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斜管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资源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斜管沉淀池。
背景技术
今年,武汉即将启动六项重点项目,其中大东湖生态水网项目因其影响范围广,工 程难度高而备受瞩目。近日,湖北省申报的《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总体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方案》确定工程估算总投资158. 72亿元,实施期为12 年。项目建成后,整个大东湖水系将成为动植物生长、栖息、繁殖场所,再现自然生态天堂, 届时,驾一叶轻舟游遍六湖将不再是奢望。由于东湖水的含沙量低,而长江水的含沙量高, 如若处理不当,大量的泥沙将随长江水的注入而涌进东湖,严重破坏东湖的水质和湖中的 水生环境,所以,如何提高泥沙的沉淀效能,设计改造出排污效果好,循环利用率高的沉淀 池成为了重中之重。此外,沉淀池在污水处理,城市溢流排水,水再生利用等方面同样有着 广泛的应用,沉淀效果的优劣往往在许多领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纵观沉淀构筑物的发展可以发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采用平流式、竖流式 和辐流式沉淀池,60年代起各种澄清池盛行一时,70年代后,主要是斜管、斜板及复合型沉 淀池。早期的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沉淀池,由于它们的池深较大,所以效率很低。根据 浅池理论设计的斜板或斜管沉淀池效率显著提高,如板距为30—50 mlTl的上向流斜板沉 淀池,其理论效率(以液面负荷计算)是平流沉淀池的6. 56-9. 89倍,实际效率往往更 高,一般为7 —10倍。斜管(板)沉淀池将原沉淀池分为多个浅的沉淀池,因而大大减小了沉淀池的体 积,提高沉淀效率。之所以要斜形,是为了便于沉到底部的污泥流动排除,一般倾斜60°,超 过污泥的休止角。其斜管采用组合拼装式。因为斜管(板)之间的水流为层流状态,水力半径小,Re值低,而Fr高,水力条件 好,因此更利于沉淀分离。高效率的沉淀又可为工程节约大量建设用地,斜管(板)沉淀池又 可分为上向流、下向流和侧向流三种形式,工程上应用较成功的是上向流斜管(板)。虽然上向斜管(板)沉淀池有着诸多优点,大大提高了沉淀效能,但在工程实际应 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污泥的排出不够方便,无法大规模地安装刮泥机,排泥效果不够理想。斜管(板) 沉淀池利用斜管(板)将下部污泥与上部清水分隔开来,利用水在上升过程中沉降,以达到 净化的目的。由于斜管(板)是要布满整个池子的,否则会引起净化不完全,所以无法从上部 安装吸刮泥机,污泥只能从池底利用管道排出,不能利用机械排泥。利用管道排泥相比较于 机械排泥,排泥效果较差,效率低,往往不能彻底清除污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易发 生淤塞现象,影响排泥质量。2、斜管(板)中易储存污泥,尤其是顶部会有大量积泥滞留,随运行时间的加长,容易造成堵塞现象。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流自下向上运动时, 受自身重力,粘滞力,及断面面积改变的影响,水流流速会有所降低,根据泥沙运动学原理,
水流的挟沙能力会随着流速的降低而下降,因而会有泥沙附着到斜管(板)内壁上,或沉淀 到顶部。实际工程中,斜管(板)沉淀池每运行一段时间,就要将池子放空,人工进行冲洗。 然而人工冲洗有着很多的弊端a、人工冲洗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不能保证彻底冲洗干净,总会残留一些死 角冲洗不到,降低了斜管(板)的有效过水面积;b、如不进行频繁的停产冲洗,由于积泥过于沉重,必然加速斜管(板)的老化与损 坏,导致承压杆被压垮;C、由于工作人员冲洗时在斜管上面不停走动,也会在斜管(板)表面造成一定程的 形变,从而缩短了斜管(板)的使用寿命。3、沉淀池内易滋生藻类,堵塞出水孔,使净水效果降低。因为斜管(板)沉淀池的出水在上部,且清水面积比较大,在阳光的照射和透射下,加上适当的营 养,就具备了藻类滋生的条件。大量藻类滋生会堵塞集水槽的出水孔,或堵塞后续的管道与 水处理设备,因而需要人工清除,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净化效果好, 排淤泥方便的斜管沉淀池。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设置在池底的吸刮泥装置,吸刮泥装置包括刮泥机和吸泥管,吸刮泥装置 上方设有多个集水槽,集水槽两侧均设置多排倾斜的斜管,斜管底部设有配水管,斜管上部 形成清水区,清水区内设有出水管,斜管上部设有振动清洗装置。上述的集水槽上部和端部设有钢板。上述的斜管倾斜的角度大于或者等于60度。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净化效果好,排淤泥方便;2、 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水槽上部和端部钢板的设置,可以防止滋生藻类,堵塞出 水孔,使净水效果降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斜管、2-振动清洗装置、3-集水槽、4-清水区、5-刮泥机、6-出水管、7-吸 泥管、8-横管、9-配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一种斜管沉淀池,它包括设置在池底的吸刮泥装置,吸刮泥装置包括刮 泥机5和吸泥管7,吸刮泥装置上方设有多个集水槽3,集水槽上部和端部包设有有钢板。集 水槽两侧均设置多排倾斜的斜管1(图1中由于两侧多排斜管线条太复杂,故只简画一侧的 并且只显示一排),所述的斜管倾斜的角度大于或者等于60度。斜管底部设有配水管9,斜管上部形成清水区4,清水区内设有出水管6,每个清水区的出水管与横管8相连,通过横管 输送到沉淀池外。斜管上部设有振动清洗装置2,振动的发生可以通过超声波来振动。上述 的斜管也可以用斜板代替。上述斜管采用立式结构排列,斜管(板)的进、出水面由水平面变成垂直面,沉淀池 下部为浑水区,上部为清水区,斜管(板)并排地排列在一起,并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在 斜管(板)上部的出口处将设置有集水槽,并用钢板密闭,以免接触太阳光照射后滋生藻类。 在斜管(板)的分隔下,整个沉淀池分为若干个清水与浑水相间的区域,其中所有清水区均 为封闭的,所有浑水区均为敞开的,而沉淀池的清水与浑水的分隔方式也由上下分隔变为 了垂直分隔。为了利用沉淀池空间,立式斜管(板)将在池中分为若干列进行布置,使沉淀池 的占地面积减小。同时在沉淀池上部安装振动(超声波)清洗装置,利用空化作用震动清洗 斜管(板),使附着于斜管(板)之上的污泥重新掉落于浑水区内,在浑水区周围设置大型的 吸刮泥装置,使污泥更快更好排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 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内,则本实用新型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 变形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池底的吸刮泥装置,吸刮泥装置包括 刮泥机(5)和吸泥管(7),吸刮泥装置上方设有多个集水槽(3),集水槽两侧均设置多排倾 斜的斜管(1),斜管上部形成清水区(4),清水区内设有出水管(6),斜管上部设有振动清洗 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管底部设有配水管(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槽上部和端部设有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管倾斜的角度 大于或者等于6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管沉淀池,它包括设置在池底的吸刮泥装置,吸刮泥装置包括刮泥机和吸泥管,吸刮泥装置上方设有多个集水槽,集水槽两侧均设置多排倾斜的斜管,斜管上部形成清水区,清水区内设有出水管,斜管上部设有振动清洗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净化效果好,排淤泥方便。
文档编号B01D21/04GK201912806SQ201120016129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9日
发明者倪丁凡, 曾江涛, 李莉, 陆晶 申请人:武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