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舱体隔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987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软舱体隔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舱体隔离器,尤其是一种用于无菌试验、无菌取样分装、称量、配液等无菌操作的设备。
背景技术
无菌操作过程,首先需要操作人员将待处理的物料传输进隔离器内,并对隔离器内部灭菌,或者先对隔离器内部进行灭菌,再将已灭菌物料通过传递隔离器、传递桶或传递袋等传递设备与隔离器无菌对接后传递入隔离器中,通过操作手套对物料进行无菌处理,操作完成后通过传递设备传输出隔离器。现有的无菌操作设备有无菌室、超净工作台、不锈钢硬舱体隔离器等。已有的设备中的无菌室、超净工作台主要依靠净化环境进行无菌操作,需要一个价值昂贵的庞大的机组系统,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很高;不锈钢硬舱体结构的隔离器因材质为不锈钢,结构设计复杂,安装难度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价成本较低,易于安装并且可以有效控制洁净环境的隔离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舱体隔离器,包括舱架、悬挂于舱架上的软舱、控制单元,所述的软舱底部设有与软舱软密封连接有操作平台及灭菌单元;所述的软舱顶部设有送风过滤单元及排风过滤单元;所述的软舱侧面设有手套操作单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软舱舱体顶端、所设主次操作面、侧边材料均为透明弹性软膜,边与边之间整体连接而成,透视薄膜的厚度应为O. 2-2. Omm之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舱体透明膜与底部操作平台采用软密封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软舱侧面带有物料门和传递门,两个传递门之间通过无菌传递装置进行无菌对接;物料大门、传递门与软舱之间用抱箍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舱体顶部或侧面设有由送风风机、送风电控阀门和送风高效空气过滤器组成的送风过滤单元及由排风风机、排风电控阀门和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组成的排风过滤单元,排风风机排风口由软管接至外部大气中。通过控制送排风空气循环系统的风机相对送风量大小调节隔离器内部压力。在送风高效过滤器的静压箱上端,即高效过滤器上游安装气溶胶微粒导入接口,该气溶胶微粒为DOP或ΡΑ0,用于检测高效过滤器安装后的完整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舱体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可调节方向的轴流风扇,用于舱体内部空气的循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舱体侧面设有若干个手套操作口单元,、手套操作单元上设有袖套固定圈、袖套、手套袖套连接套、操作手套及可方便拆卸的手套支架,袖套固定圈与软舱之间用软密封连接,袖套上含有弹性密封圈,与袖套固定圈之间弹性密封,袖套和操作手套与手套袖套连接套之间用弹性密封连接,袖套、手套可拆卸更换。其中操作手套延展后至袖套固定圈的长度为500-800mm。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一带压力控制、温度、湿度、灭菌指标显示、数据记录、远程控制的操作界面和电控箱组成的控制单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舱舱体上设有气体取样端口、内置电源引入端口,并带有多种灭菌系统,所述的软舱体上设有与灭菌系统相配的连接口。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带自锁紧装置可移动整体设备的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实验舱架、传递舱架机架接头为可拆卸的;软舱上物料门采用锁钩式关闭压紧装置,物料门与门座之间装有弹性密封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软舱体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漏斗状的废液排放托盘,托盘与底部的废液排放通道连接,废液排放通道为垂直螺旋形或U形结构的液封通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舱体内设有悬挂支架及物料挂钩,还有可横向、纵向移动的多层物料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离器将将物料与操作人员完全隔离开,从根本上解决人对物料带来的污染,从而对产品的无菌性能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同时又保护人不受到有毒物品的影响;与不锈钢硬舱体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成本较低,可以为实验室QC检验、小批量生产提供一个可控制的净化环境。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送风过滤单元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排风过滤单元4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手套操作口单元7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软舱体隔离器,由悬挂于舱架的软舱1,位于软舱底部、与软舱软密封连接的操作平台2、送风过滤单元3、排风过滤单元4、控制单元5、灭菌单元6以及位于软舱侧面的手套操作口单元7组成;软舱体隔离器上的灭菌系统可选择集成在隔离器上的气体灭菌箱7,空气循环系统由送风风机11、送风电控阀门12和送风高效空气过滤器13组成的送风过滤单元及由排风风机14、排风电控阀门15和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16组成的排风过滤单元组合而成。控制单元5由电控箱23和压力、温度、湿度、灭菌指标显示及操作的界面24组成。软舱I两侧面端带有物料门8和传递门9,使用时一般两台软舱体隔离器配合使用,两软舱体的传递门9之间通过无菌传递装置10进行无菌对接,物料大门8、传递门9与软舱之间用抱箍连接。使用时,先切断连接两舱的无菌传递装置10,接通电控箱23电源,启动显示及操作的界面24,系统自动运行各项准备工作,对舱内压力、温度、湿度各项指标进行检测,通过气体灭菌箱7使舱内充满灭菌剂然后进行灭菌。送风风机11、送风电控阀门12和送风高效空气过滤器13组成的送风过滤单元及排风风 机14、排风电控阀门15和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16组成的排风过滤单元组成空气循环系统对舱内空气进行循环过滤清洁,确保舱内环境洁净度保持在100级以上。舱内压力、温度、湿度达到设定要求后,准备工作完成,系统自动转入工作状态。操作过程中,要将一个物品传递到软舱1-1内,先将物品通过物料门8传入软舱1-2内,关闭软舱1-2的物料大门8和无菌传递装置10,接通电控箱电源23,启动显示及操作界面24,使系统自动进行杀菌,达到设定要求后,通过无菌传递装置10连通软舱1-1和软舱1-2,打开无菌传递装置10,将物品从软舱1-2传递至软舱1-1内,关闭无菌传递装置10,操作人员通过手套操作口单元7进行无菌操作。操作完成后,开启无菌传递装置10,将物品从软舱1-1传递至软舱1-2内,关闭无菌传递装置10,至此完成无菌操作流程。当需要对较多物品进行无菌处理时,可配置多套软舱1-2,以实现其在软舱1-1内连续不间断的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舱架、悬挂于舱架上的软舱(I)、控制单元(5),所述的软舱(I)底部设有与软舱(I)软密封连接有操作平台(2)及灭菌单元¢);所述的软舱(I)顶部设有送风过滤单元(3)及排风过滤单元(4);所述的软舱(I)侧面设有手套操作单元(X)。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软舱(I)舱体顶端、所设主次操作面、侧边材料均为透明弹性软膜,边与边之间整体连接而成,透视薄膜的厚度应为O.2-2. Omm 之间。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软舱(I)侧面带有物料门(8)和传递门(9),两个传递门(9)之间通过无菌传递装置(10)进行无菌对接;物料门(8)、传递门(9)与软舱之间用抱箍连接。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软舱(I)设有由送风风机(11)、送风电控阀门(12)和送风高效空气过滤器(13)组成的送风过滤单元3 ;并设有由排风风机(14)、排风电控阀门(15)和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16)组成的排风过滤单元(4);所述的送风高效过滤器的静压箱上端,即高效过滤器上游安装气溶胶微粒导入接口,该气溶胶微粒为 DOP 或 PAO。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16)安装于软舱顶部或侧面;所述的排风风机(14)排风口接有软管至外部大气中。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舱(I)侧面设有若干个手套操作口单元(7);手套操作单元(7)上设有袖套固定圈(18)、袖套(19)、手套袖套连接套(20)及操作手套(21)以及可方便拆卸的手套支架(2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袖套固定圈(18)与软舱(I)之间用软密封连接,袖套(19)上含有弹性密封圈,与袖套固定圈(18)之间弹性密封;袖套(19)和操作手套(21)与手套袖套连接套(20)之间用弹性密封连接;袖套(19)、手套(21)可拆卸更换;所述的操作手套(21)延展后至袖套固定圈(18)的长度为500-800mm。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舱(I)内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可调节方向的轴流风扇(17)。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舱隔离器,其特征在于一带压力控制、温度、湿度、灭菌指标显示、数据记录、远程控制的操作界面(24)和电控箱(23)组成的控制单元(5)。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舱(I)带有灭菌系统(33),所述的软舱(I)舱体上设有与灭菌系统相配的连接口(34),舱体转角为圆弧状转角;并设有带阀门的气体取样端口(25)、内置电源引入端口(26)、悬挂支架(27)及物料挂钩(28);以及可横向、纵向移动的多层物料支架(29)。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平台(2)上设置有漏斗状的废液排放托盘(30),托盘(30)与底部的废液排放通道(31)连接,废液排放通道(31)为垂直螺旋形或U形结构的液封通道。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舱(I)外部安装有照明灯(32)。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舱(I)舱体所设的实验舱架(35)、传递舱架(36)机架接头为可拆卸的。
1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带自锁紧装置可移动整体设备的万向轮(37)。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舱(I)上物料门(8)采用锁钩式关闭压紧装置,所述的物料门(8)与门座(38)之间装有弹性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舱体隔离器,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了悬挂于舱架的软舱、位于软舱底部、与软舱软密封连接的操作平台、送风过滤单元、排风过滤单元、控制单元、灭菌单元以及位于软舱侧面的手套操作口单元。本实用新型具有将物料与操作人员完全隔离开,并大幅度降低生产运行成本以及安装难度的有益结果。
文档编号B01L9/02GK202366716SQ20112034183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8日
发明者叶大林, 夏信群 申请人: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