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238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安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煤矿和非煤矿山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外形结构多为U形,其截面有两个直角,因两直角易引起应力集中,当井下发生灾变产生强大冲击力时易毁坏移动救生舱,影响移动救生舱在井下的应用范围。另外,现有的救生舱体为单层钢板制造,其抗冲击耐压性能除于钢板的材质有关外,还取决于钢板的厚度,为保证一定的抗冲击耐压性能,移动救生舱的舱体重量较大,给运输移动带来诸多不便。由此可见,现有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在结构及使用上,仍存在有不足与缺陷, 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自重小,抗冲击耐压性能高、移动运输方便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实属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 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的舱体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可抵御强大的冲击力, 增强防爆、保温、隔热、密封性能,有效提高移动救生舱机械性能和移动运输能力。。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其所要解决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包括舱体外壳、设于舱体外壳内的保温隔热层及舱内装饰密封层,其中所述舱体外壳的纵横截面形状均为四周大圆角的矩形框体,所述舱体外壳内设加强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其中所述的设于舱体外壳内的加强筋为纵横交叉排列成格状。前述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其中所述加强筋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或L 形、或一字形,其中工字形、L形采用焊接或铆接方法与所述舱体外壳固定,一字形加强筋用焊接方法与所述舱体外壳固定。前述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其中所述的舱体外壳由防爆金属材料制成。前述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其中所述的舱体外壳的底部设有承载底盘, 所述承载底盘的底面设有车轮。[0012]前述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其中所述的承载底盘的底面设有两组车轴支架,所述每组车轴支架中枢设一车轮轴,所述车轮安装于所述车轮轴上。前述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其中所述的车轮为能在井下铁轨上运行的防爆金属车轮、或实心橡胶车轮。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的纵横截面形状均为四周大圆角的矩形框体,且所述舱体外壳内设有加强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舱体外壳的抗冲击力,增强了防爆性能、极大地减小制作外壳的钢板厚度,达到减轻重量,节省材料,有效提高移动救生舱的机械性能和移动运输能力。2、本实用新型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于所述舱体外壳内设有保温隔热层及舱内装饰密封层,从而提高了舱体的保温、隔热及密封性能。3、本实用新型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对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移动救生舱十分重要,随着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六大安全系统的建设,而被广泛应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新颖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装置的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救生舱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的纵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的加强筋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包括舱体外壳1、设于舱体外壳1内的保温隔热层2及舱内装饰密封层3,其中所述舱体外壳1的纵横截面形状均为四周大圆角的矩形框体,所述舱体外壳1内设加强筋4。由于纵横截面形状均为四周大圆角的矩形框体,且所述舱体外壳内设有加强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舱体外壳的抗冲击力,增强了防爆性能、极大地减小制作外壳的钢板厚度,达到减轻重量,节省材料,有效提高移动救生舱的机械性能和移动运输能力。所述的设于舱体外壳1内的加强筋4为纵横交叉排列成格状。[0026]所述加强筋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如图所示),也可以是L形或一字形,其中工字形、L形可采用焊接或铆接方法与舱体外壳1固定,一字形加强筋只能用焊接方法与舱体外壳1固定。所述的舱体外壳1由防爆金属材料制成,如高强度低合金钢、钛合金等。如图1所示,为便于移动,所述的舱体外壳1的底部设有承载底盘5,所述承载底盘 5的底面设有车轮6。所述的承载底盘6的底面设有两组车轴支架7,所述每组车轴支架7中枢设一车轮轴8,所述车轮6安装于所述车轮轴8上。所述的车轮6为能在井下铁轨上运行的防爆金属车轮、或实心橡胶车轮。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包括舱体外壳、设于舱体外壳内的保温隔热层及舱内装饰密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外壳的纵横截面形状均为四周大圆角的矩形框体, 所述舱体外壳内设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于舱体外壳内的加强筋为纵横交叉排列成格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或L形、或一字形,其中工字形、L形采用焊接或铆接方法与所述舱体外壳固定,一字形加强筋用焊接方法与所述舱体外壳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体外壳由防爆金属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舱体外壳的底部设有承载底盘,所述承载底盘的底面设有车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底盘的底面设有两组车轴支架,所述每组车轴支架中枢设一车轮轴,所述车轮安装于所述车轮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为能在井下铁轨上运行的防爆金属车轮、或实心橡胶车轮。
专利摘要本发实用新型及煤矿和非煤矿山井下安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煤矿和非煤矿山的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舱体结构,包括舱体外壳、设于舱体外壳内的保温隔热层及舱内装饰密封层,其中所述舱体外壳的纵横截面形状均为四周大圆角的矩形框体,所述舱体外壳内设加强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舱体外壳的抗冲击力,增强了防爆性能、极大地减小制作外壳的钢板厚度,达到减轻重量,节省材料,有效提高移动救生舱的机械性能和移动运输能力。
文档编号E21F11/00GK202132066SQ20112008722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武越 申请人:武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