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1548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舱,具体说是一种可移动的隧道内用救生舱。
【背景技术】
[0002]为很好保护矿山灾变发生后人员安全,通常在矿山隧道内配备钢结构救生舱,舱内配置饮用水和食物,用于矿难发生后的紧急避难,放置于矿山井下作业面附近。在遇险人员无法撤离危险区域时可以迅速躲进救生舱,救生舱无需外部能源补给,就可以为幸存人员躲避有毒有害气体、浓烟烟尘及氧气缺乏等危害,提供一段时间的生命生存保障。对于挽救井下幸存人员的生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但现有的救生舱通常设置在固定区域,无法在事故发生时,依据环境变化进行安全移动,救生舱的使用安全性能较低。
【背景技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安全、稳定、多方向移动,适时监测灾后隧道并主动移动救生舱至安全区域的移动隧道救生舱。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包括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履带总成,履带总成包括支架、两履带轮架和履带,支架支撑连接于舱体底部,支架两侧分别连接两履带轮架,一履带轮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经履带连接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一引导轮,另一履带轮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经履带连接的第二引导轮和第二驱动轮,第一、二驱动轮上分别同轴心连接第一、二驱动电机,两履带支架均经多个支重轮支撑于履带下带内,两履带支架上均设有支撑履带上带的托链轮,第一、二引导轮分别与各自的履带轮轮架之间设有张紧装置;第一、二驱动电机连接设置于舱体内的控制箱;所述舱体外设连接控制箱的多个信号灯和多个摄像头。
[000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外接遥控器。
[0006]进一步地,所述舱体内两侧分别设有座椅。
[0007]进一步地,所述舱体内设有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置位于座椅后部,座椅底部或内部设有连接空气净化装置的二氧化碳吸附剂。
[0008]进一步地,所述舱体的前端和后端设有舱门,舱体的侧面设有逃生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上设置电话机和/或无线对讲机。
[0010]进一步地,所述舱体底部设有多个带密封盖的托盘,托盘置于支架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舱体内设连接控制箱的空调系统。
[0012]进一步地,所述舱体内设连接控制箱的氧气流量计和温湿度计。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舱体支撑在履带总成的支架上,根据工况和要求,选择使用铁履带,有良好的地面适应性,能适应隧道内灾后路面的恶劣路面;舱体前进和后退移动功能,靠驱动电机经驱动轮和引导轮带动履带完成,两履带轮架上的驱动轮前后错开设置,满足转弯功能时一个驱动电机工作带动履带,另外一个驱动电机不工作,由此满足履带的转弯行走。通过驱动电机使驱动轮运转,并带动履带运转,形成救生舱整体的前进或者后退。通过支重轮总成,将整机的重量均匀的分到铁履带上面。通过引导轮总成,保证履带的行走平稳。舱体外设信号灯和摄像头,实时监测外部隧道内受灾情况,以便舱内人员了解救生舱所处位置安全情况,能及时控制履带总成行走至隧道内安全位置,避免救生舱受灾损坏,确保安全就剩;舱体内设托盘,托盘置于支架内,托盘可分类为蹲厕和食品、饮用水、医疗药品、工具箱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存,减少舱体内的占用空间,提高舱体空间利用率,增加可救援人员数量,配合设置于座位内或下部的二氧化碳吸附剂,进一步提高舱体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能增加其携带量,延长氧气供给装置的使用时间,提高供氧量,给救生舱的救援提供宝贵时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16]图3为图1的内部俯视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履带总成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的左视图;
[0019]图6为图4的俯视图。
[0020]图中:舱体1,信号灯2,摄像头3,舱门4,逃生门5,氧气流量计6,温湿度计7,空调系统8,电话机9,座椅10,空气净化装置11,二氧化碳吸附剂12,托盘13,控制箱14,履带总成101,支架15,履带轮架16,第一驱动轮17,第一引导轮18,第一驱动电机19,第二驱动轮20,第二引导轮21,第二驱动电机22,履带23,支重轮24,托链轮25,张紧装置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图1-3所示: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包括舱体1,信号灯2,摄像头3,舱门4,逃生门5,氧气流量计6,温湿度计7,空调系统8,电话机9,座椅10,空气净化装置11,二氧化碳吸附剂12,托盘13、控制箱14和履带总成。舱体I的前、后端均设有舱门4,舱体I的侧面设有逃生门5,舱体I内设氧气流量计6、温湿度计7、空调系统8、电话机9和控制箱14,舱体I内部两侧设有座椅10,座椅后的舱体内设空气净化装置11,空气净化装置11连接设置于座椅10底部或内部的二氧化碳吸附剂12,舱体I内腔底面上设有多个带封盖的托盘13,托盘置于舱体I下部的履带总成101内。
[0023]图4-6所示履带总成101包括支架15,履带轮架16,第一驱动轮17,第一引导轮18,第一驱动电机19,第二驱动轮20,第二引导轮21,第二驱动电机22,履带23,支重轮24,托链轮25和张紧装置26。支架15支撑连接于舱体I底部,托盘置于舱体I下部支架15内,支架15两侧分别连接两履带轮架16,一履带轮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经履带23连接的第一驱动轮17和第一引导轮18,另一履带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经履带连接的第二引导轮21和第二驱动轮20,第一、二驱动轮17、20上分别同轴心连接第一、二驱动电机19、22,两履带支架均经多个支重轮24支撑于履带23下带内,两履带支架上均设有支撑履带上带的托链轮25,第一、二引导轮分别与各自的履带轮轮架之间设有张紧装置26 ;第一、二驱动电机连接设置于舱体I内的控制箱14。
【主权项】
1.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包括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履带总成,履带总成包括支架、两履带轮架和履带,支架支撑连接于舱体底部,支架两侧分别连接两履带轮架,一履带轮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经履带连接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一引导轮,另一履带轮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经履带连接的第二引导轮和第二驱动轮,第一、二驱动轮上分别同轴心连接第一、二驱动电机,两履带支架均经多个支重轮支撑于履带下带内,两履带支架上均设有支撑履带上带的托链轮,第一、二引导轮分别与各自的履带轮轮架之间设有张紧装置;第一、二驱动电机连接设置于舱体内的控制箱;所述舱体外设连接控制箱的多个信号灯和多个摄像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外接遥控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两侧分别设有座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设有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置位于座椅后部,座椅底部或内部设有连接空气净化装置的二氧化碳吸附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前端和后端设有舱门,舱体的侧面设有逃生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上设置电话机和/或无线对讲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底部设有多个带密封盖的托盘,托盘置于支架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设连接控制箱的空调系统。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设连接控制箱的氧气流量计和温湿度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隧道救生舱,包括舱体、履带总成,履带总成包括支架、两履带轮架和履带,支架支撑连接于舱体底部,支架两侧分别连接两履带轮架,一履带轮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经履带连接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一引导轮,另一履带轮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经履带连接的第二引导轮和第二驱动轮,第一、二驱动轮上分别同轴心连接第一、二驱动电机,两履带支架均经多个支重轮支撑于履带下带内,两履带支架上均设有支撑履带上带的托链轮,第一、二驱动电机连接设置于舱体内的控制箱;所述舱体外设连接控制箱的多个信号灯和多个摄像头。该救生舱能安全、稳定、多方向移动,适时监测灾后隧道并主动移动救生舱至安全区域。
【IPC分类】E21F11/00
【公开号】CN204921022
【申请号】CN201520604278
【发明人】谢翠斌, 赵和平, 周雪峰, 薛卫红
【申请人】泰兴市华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