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223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小型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07-296524公报公开了一种空调调节机;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7-10179公报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2010-63524公报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上述文献1、2、3公开的空气净化器其采用的结构均是在风机的前面设置过滤器,从而当风机工作抽风时,室内空气经过过滤器吸入,再从风机上方的出气口吹出形成通道。一般来说,空气净化器的性能是由过滤器的体积、风机的大小等决定,然而以往的这种空气净化器基本上是将风机和过滤器设置为前后排列,因此很难在产品的体积 上,特别是在前后方向超薄化。为了将外观设计成超薄型,若采用原有结构,只有将过滤器、风机变薄,但是降低了过滤器及风机的厚度会造成了空气净化能力下降,最终降低了其各自的性能。因此,传统的风机与过滤器前后设置的结构,虽然过滤效果好,但却使得空气净化器的尺寸难以缩小,时下往往都追求电器产品小型化,特别在家用环境中,电器的体积一直是困扰用户的一大难题,如何在不降低净化能力的基础上尽量缩小体积是业界一直以来亟需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净化力良好且体积更小的小型
空气净化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型空气净化器,它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壳体中形成有联通进风口、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中设置有风机与过滤器,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并排设置于壳体上;所述过滤器对应设置于壳体内风道中;上述结构中,所述过滤器倾斜设置于壳体风道中;上述结构中,所述壳体包括风机部及过滤器维护结构部;其中所述风机部包括支持基板、风机罩和连接板,所述过滤器维护结构部包括后侧面板和左、右侧面板;所述风机部的支持基板上固定有风机,风机外罩有风机罩,风机罩一端开有送风口,风机罩与设有送风口一侧向水平方向延长有连接板,风机罩的后端垂直方向上方竖立有过滤器维护结构部的后侧面板,后侧面板与连接板的左、右侧端面上连接着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侧面板;所述连接板、后侧面板和左、右侧面板及风机罩与支持基板间围成的内部空间形成所述风道;所述进风口设置于风机罩上;所述连接板、后侧面板和左、右侧面板间形成所述出风Π ;上述结构中,所述风机包括电机与送风叶;所述电机安装于支持基板上;所述送风叶固定于电机旋转输出轴上;上述结构中,所述支持基板片于固定电机四周设有上侧加强筋、下侧加强筋、左侧加强筋及右侧加强筋;上述结构中,所述连接板的前端左、右侧边设有截面L状的固定部材;所述后侧面板的上端左、右边缘部设有固定部材;所述过滤器下端固定在固定部材中;上述结构中,所述过滤器呈矩形箱状,于壳体内风道中设有左、右支持框架,左、右支持框架呈倾斜设置连接于过滤器边缘;上述结构中,所述支持基板的左、右侧面设有用于加强支持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宽幅加强板;上述结构中,所述宽幅加强板上沿板面向前突出有螺栓固定孔;上述结构中,所述过滤器呈矩形箱状,于壳体内风道中设有左、右支持框架,左、右支持框架呈倾斜设置连接于过滤器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传统前后层叠设置的风机与过滤器结构,采用进风口与出风口并排设置于壳体,且过滤器对应设置于壳体内风道中的结构,从而有效变薄了产品厚度,在外观上能使产品厚度更薄,体积更小。
以下结合附图
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维护结构机构的构造局部放大截面示意图。I-空气净化器;2-进风口 ;3-出风口 ;11_电机;12-送风叶;13-风机;14-支持基板;14X-加强板;15-送风口 ; 16-风机罩;17U-上侧加强筋;17D_下侧加强筋;17L_左侧加强筋;17R-右侧加强筋;21_连接板;22_后侧面板;23L_左侧面板;23R-右侧面板;24_风道;31_过滤器;32_过滤器维护结构部;33L-左支持框架;33R-右支持框架;34R-固定部材;34L-固定部材;35R-固定部材;35L-固定部材;C0N_控制部;G_螺栓固定孔;WD-空气流;a-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I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空气净化器1,它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风口 2与出风口 3,壳体中形成有连通进风口 2、出风口 3的风道24,所述风道24中设置有风机13与过滤器31,其中风机13是对应进风口 2处设置的。本产品用于将需净化空气的由进风口 2吸入。而后经过滤器31净化后将净化空气从出风口 3送出到室内。与传统空气净化器I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中,进风口 2与出风口 3是并排设置于壳体上,且过滤器31并非与风机13呈前后位置关系的结构设计,而是其对应设置于壳体内风道24中,由此从纵向上有效避免了层叠结构带来的厚度问题,使得产品可以做的更薄更小型化。进一步的,上述壳体由风机部及过滤器维护结构部32组成,其中风机部包括支持基板14,风机罩16和连接板21,过滤器维护结构部则包括后侧面板22和左、右侧面板23L(23R)组成。其中支持基板14上固定有风机13,风机13外罩有风机罩16,风机罩16 —端开有送风口 15。风机罩16与设有送风口 15 —侧向水平方向延长有连接板21,风机罩16的后端垂直方向上方竖立有过滤器维护结构部32的后侧面板22,后侧面板22与连接板21的左、右侧端面上连接着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侧面板23L(23R),上述的连接板21、后侧面板22和左、右侧面板23L(23R)及风机罩16与支持基板间14围成的内部空间形成所述风道24,此风道24贯通连接板21,与送风口 15连通,这样就可以通过风机罩16将空气流WD送至风道24,通常风道24内设有控制部CON,而所述连接板21、后侧面板22和左、右侧面板间23L(23R)形成所述出风口 3。从而风机13形成的空气流WD通过风机罩16,经送风口 15到达净化空气的出风口 3。作为一实施例,所述风机13包括电机11和送风叶12,其中电机11安装于支持基板14上,电机11的旋转输出轴上固定送风叶12,较佳的电机11安装于进风口 2前方垂直方向延长的长方形支持基板14的中央,并安装在支持基板14后面,以供给电机11支持水平方向输出轴联动送风叶12旋转,从而工作时,风机13的送风叶12形成的空气流WD自进风口 2进入,而后通过送风口 15送至壳体内上部,进而自出风口 3送出,上述送风口 15位于出风口 3的边界位置。。对应的,支持基板片14在固定电机11四周设有上侧加强筋17U、下侧加强筋17D、左侧加强筋17L及右侧加强筋17R,该四个加强筋可有效加强支持基板14·固定电机11的强度。这样就能够将风机罩16前方的空气吸入到支持基板14内,向送风口15流出的空气流WD。在上述风道24的前面形成包括过滤器31 (图I中点划线表示)的过滤器维护结构部32。作为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过滤器31整体呈矩形箱形状,过滤器维护结构部32设有棒状左、右支持框架33L(33R),其在过滤器31内从下方连接到前后方向倾斜延长的左、右端边缘。该左、右支持框架33L(33R)从后面板22的内面上端到连接板21的上面前端,呈特定的倾斜角度设置,从而将过滤器31从前方连接到左、右支持框架33L(33R),并嵌入其中时,过滤器31会倾斜于连接板21设置,如箭头a所示,其前面为朝向前上方状态,通过过滤器维持结构部32来维护。由此,由该正面表面流出的空气流通过设置在过滤器31的空气净化材料的净化功能(吸尘、脱臭、杀菌等),达到与传统此类空气净化器本来的空气净化性能相当的空气净化处理。作为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板21前端左、右侧边缘部位设有截面L状的固定部材34L(34R),以此固定过滤器31的下端,使过滤器31稳固在左、右支持框架33L(33R)上。同样的,在后侧面板22的上端左右边缘部,设有稳定维持过滤器31的固定部材35L (35R)。根据以上的构成,为了在风机13进风口 2的上侧将过滤器31倾斜于连接板21,保持朝向前上方的姿势,设有过滤器维持结构部32,这样就不会受过滤器31的体积或风机13的大小所限制,空气净化器I的整体前后厚度就能够超薄化到进风口 2、出风口 3前后幅度的程度。进一步的,过滤器31设置为倾斜,即使是本来的体积(为实现目标空气净化器而需要的),也可以选定控制在风机13进风口 2前后方幅度内的倾斜角度,这样,比将起风机13、过滤器31前后并排的结构,空气净化器I的整体外观上能够更加超薄小型化。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I所示,说书支持基板14的左、右侧面设有宽幅加强板14X,据此扩大支持基板14对进风口 2和出风口 3结构的支持强度,从而保证产品整体上实现更加小型化。进一步的,上述宽幅加强板14X上设有沿着板面向前突出的螺栓固定孔G,螺栓可穿过该螺栓固定孔G从而在外安装一面板,使之产品外观上更加美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垂直方向延长的支持基板14上的风机13运作,依靠其拥有水平方向输出轴的电机11,送风叶12在垂直面内旋转,吸入需净化空气通过进风口 2至风道24,经连接板21的送风口 15,再将空气流送到倾斜设置的过滤器31后出风口 3送出。采用如此结构的小型空气净化器1,不需将风机13或过滤器31的前后设置,有效变薄了产品厚度,在外观上能使产品厚度更薄,体积更小。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为了将从进风口 2前面吸入的需净化空气通过净化空气的出风口 3向前吹出而使过滤器31倾斜,但是,出风口 3的过滤器31倾斜方向并不限于此,后面侧方、左或右侧方向、或向中间角度方向吹出也可以,关键是从进风口 2送到风道24的空气流WD,能够到达位于倾斜方向的过滤器31的话,就可获得与上述情况同样的效果。因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空气净化器,它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壳体中形成有联通进风口、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中设置有风机与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并排设置于壳体上;所述过滤器对应设置于壳体内风道中。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小型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倾斜设置于壳体风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风机部及过滤器维护结构部;其中所述风机部包括支持基板、风机罩和连接板,所述过滤器维护结构部包括后侧面板和左、右侧面板;所述风机部的支持基板上固定有风机,风机外罩有风机罩,风机罩一端开有送风口,风机罩与设有送风口一侧向水平方向延长有连接板,风机罩的后端垂直方向上方竖立有过滤器维护结构部的后侧面板,后侧面板与连接板的左、右侧端面上连接着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侧面板;所述连接板、后侧面板和左、右侧面板及风机罩与支持基板间围成的内部空间形成所述风道;所述进风口设置于风机罩上;所述连接板、后侧面板和左、右侧面板间形成所述出风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电机与送风叶;所述电机安装于支持基板上;所述送风叶固定于电机旋转输出轴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基板于固定电机四周设有上侧加强筋、下侧加强筋、左侧加强筋及右侧加强筋。
6.如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型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前端左、右侧边设有截面L状的固定部材;所述后侧面板的上端左、右边缘部设有固定部材;所述过滤器下端固定在固定部材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呈矩形箱状,于壳体内风道中设有左、右支持框架,左、右支持框架呈倾斜设置连接于过滤器边缘。
8.如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型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基板的左、右侧面设有用于加强支持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宽幅加强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型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加强板上沿板面向前突出有螺栓固定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型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呈矩形箱状,于壳体内风道中设有左、右支持框架,左、右支持框架呈倾斜设置连接于过滤器边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空气净化器,它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壳体中形成有联通进风口、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中设置有风机与过滤器,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并排设置于壳体上;所述过滤器对应设置于壳体内风道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传统前后层叠设置的风机与过滤器结构,采用进风口与出风口并排设置于壳体,且过滤器对应设置于壳体内风道中的结构,从而有效变薄了产品厚度,在外观上能使产品厚度更薄,体积更小。
文档编号B01D46/00GK202555096SQ20112043654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古贺宣行 申请人:创天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