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液体床废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223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涡旋液体床废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气净化和吸收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气和粉尘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危害越来越大,对废气净化处理的要求也在提高,研究人员设计了各种废气净化装置来处理工业废气。如专利号为92100789.2,名称为“水阻风叶无烟装置”的专利公开一种包括两段水阻风叶组、过滤装置及水池的烟、尘处理装置,水阻风叶轴芯有不同方向及孔径的喷水孔能产生风阻,当废气通过水阻风叶组时大量烟尘被冲洗进水池,水阻风叶无法处理的废气由风叶推力及设在分流管尾端的压缩泵,将废气强制压入过滤器再次处理,达到将废气净化滤清状态下排放。该装置用水量大,占地多,动力消耗也大。
专利号为93234230.2,名称为“立式螺旋废气净化装置”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圆形塔体、废气进、出口、水管和喷嘴的废气净化装置。该装置在圆形塔体内壁与装有水管、喷嘴的内芯外壁之间的空间有螺旋形导流板以增加气液接触提高净化效率。该装置比普通的湿法卧式旋风除尘器净化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但气液接触还不充分,特别是喷嘴容易堵塞,对水质要求高。
专利号为99212399.2,名称为“废气净化装置”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进气管、排气管和壳体的废气净化装置,壳体内设有涡流元件,废气由进气管导入净化液下部,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与净化液发生反应,在进气压力和反应气体的共同作用下推动涡流元件快速转动,部分沉淀物沉入底部,从排污阀排出。剩余气体通过滤清器过滤再由排气管排出。该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但气流阻力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废气自身动力形成涡旋液体床,最大限度进行气、液、固之间的三相传质,高效率净化各类工业炉窑废气的湿法废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导流器、净化器、除雾器三部分自下而上连接而成,导流器由进口烟道、均气室、导流板、溢流口组成,进口烟道以一定角度进入均气室;均气室内设有若干块导流板,均气室的上部与净化器连通;下部设有净化液溢流口;净化器由净化室、气动力转换发生器、吸收液输入调整器、中心布液器组成,气动力转换发生器设在净化室内,中心布液器设在气动力转换发生器中心,中心轴内设有输入管与吸收液输入管连通;吸收液输入调整器与吸收液输入管连通,分布在净化室上部四周;净化室的上部与除雾器连通;除雾器由除雾筒、气流均布板、除雾板组成,气流均布板设在除雾筒内下部,除雾板设在除雾筒上部,除雾筒顶部与出口烟道相通。
所述的导流板为弧形板,固定在均气室壁内,一端对准进口烟道。另一端向上。
所述的均气室上部的流通截面逐渐减小后与净化器连通。
所述的净化室的侧面设有捕集流场观察镜。
所述的气动力转换发生器由固定在中心轴上的若干片倾斜的叶片、分隔筒和固定在分隔筒上的若干片倾斜的叶片及外筒组成。
所述的净化室内可设置多个气动力转换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集脱硫除尘为一体,适用于各种干湿性粉尘,各种有害气体的净化与吸收,对各种燃煤、燃油、燃气锅炉、冶金窑炉、水泥窑炉、建筑卫生陶瓷窑炉、化学工业废气、工业生产现场各种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净化都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能对含有烟尘和SO2,NOX,CO、HF和HCl、汞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砷、镍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铬、钨、锑、铜、锰及其化合物等各类废气进行吸收净化。
本实用新型由于气液固传质接触表面积大,废气载有的有害物质与液体床中的微细液粒高速多向接触,由于液粒被切割得很细,所以液粒的比表面积比大,比其它湿法净化技术大数倍至数十倍,因此,单位吸收液捕集和吸收有害物质的效率比其它净化设备大数倍至数十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除尘和净化有害气体的效率。采用不同的吸收剂对有害气体的净化效率不同,一般在85~99%之间,对普通方法难以净化达标排放的含超细粉尘和高浓度有害气体的废气净化有明显优势,对粒径在0.01~0.05μm的超细粉尘,除尘效率超过90%;对粒径在0.1μm以上的粉尘,除尘效率超过99%;运行成本低由于气、液、固接触表面积大,相应的吸收液需要量少,一般情况下在0.3~0.8L/M3之间,吸收液量少相应的设备功率小,吸收液系统设备规格小,投资费用省。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喷头的湿法净化技术,由于吸收液输入调整器不需要任何喷嘴喷头,结构简单,所以对水质要求低,可选择工业原水、净化水、河水、工业废水等任何含固率低于20%的最经济水源,大大降低运行成本。净化器内无喷嘴,不会产生因使用喷嘴(如结垢、堵塞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零维修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废气均衡分配导流器进口至除雾器出口段在运行中的最大阻力主设备阻力小于800Pa;污染源后如窑炉的烟气出口至风机出口段设备在运行中的最大阻力一般小于1200Pa;由于设备阻力小,相应的耗电少,使运行成本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气动力转换发生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由导流器1、净化器2、除雾器3三部分自下而上连接而成。
如图2、图3、图4,净化装置的导流器由进口烟道11、均气室10、导流板13、排污口13组成,所述的均气室10的上部直径逐渐减小,导流板13是若干条对着烟气进口自上而下横向非均匀排列的弧形金属板,两端与均气室10内壁固定联接,导流板起着对烟气的分配、导流和消除偏流的作用,使经过导流后的烟气垂直向上流动,待处理废气首先从装置下端的进口烟道11以一定角度进入均气室10,通过导流板12,流至均气室上部时,由于流通截面收缩,而烟气体积不变,使气体加速,在均气室12的上部进行加速后的废气进入净化器2。
净化器2由净化室20、气动力转换发生器23、吸收液输入调整器25、布液器24和捕集流场观察镜22组成,吸收液输入调整器25与吸收液输入管14连通,分布在净化室上部四周,气动力转换发生器23由固定在中心布液器24的中心轴21上的若干片倾斜的叶片28、分隔筒29和固定在分隔筒29上的若干片倾斜的叶片27及外筒26组成。中心布液器24的中心轴21内设有输入管与吸收液输入管14连通。
进入净化器2的废气冲击气动力转换发生器23并在叶片28、叶片27作用下,在净化室20内形成多级旋转上升的三元紊流流场,将待处理烟气转换成均匀的多流场的气动力,同时与从吸收液输入调整器25输入的净化吸收液相碰,并切割从中心轴处中心布液器24输入的吸收液,在中心一定的范围内形成气、液、固三相混合的涡旋形式的液体床,防止中心处产生空隙影响到烟气净化的效果,起到对烟气净化能力的强化和完善的作用,带有气动力的废气高速、多向、反复旋切下流溶液,溶液被切割得愈来愈细,气液充分混合,形成一个气、液、固三相物质流组成的悬浮在净化室20中的液体床,并持续不断地高频率相互传质,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和粉尘进行充分捕集、净化、与吸收,捕集流场观察镜22设在净化室的侧面可随时观察液体床的运动和捕集状态,并根据过程状态及时调整吸收液流量。
由于向上的气动力能托起的液体重量不是无止境的,随着时间的增加输入的液体也会不断增加,液体床会逐渐增厚,在净化室20内,液体床的重量超过废气的气动托力极限后,又由于吸收剂的不断补充,就会失去动力平衡,最早形成的液体床会被新形成的液体床所取代,带着被捕集到的有害物质群整体跌落到净化装置底部的导流器1中,经排污口14流至吸收液处理系统——循环池,处理后进入下一步循环。在净化室20内,只要有一定的废气量和吸收剂不断补充,就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强传质液体床对废气进行净化,从而达到稳定的高效净化废气的目的。
净化室20的上部与除雾器3连通;除雾器3由除雾筒30、气流均布板31、除雾板32组成,气流均布板31设在除雾筒30内下部,除雾板32设在除雾筒30上部,除雾筒30顶部与出口烟道34相通。
上升的气流经气流均布板31将净化后的气体进行整流、分配、扩散和减速,并均匀地将含水气体分配给除雾板32的每个部位;除雾板32对净化气体中的水分进行拦截和凝聚.将雾滴聚集成大的水滴后,使大水滴的重量能克服上行气体的托力,重新落回净化室20,除雾筒30根椐净化气体体积和除雾对空间量的需要,提供对雾滴有效的凝并和滴落所需的空间。经除雾的净化气体通过出口烟道34由引风机送入烟囱排入大气。
对于100000m3/h以上的废气量的净化,净化室20内可设置多个气动力发生转换器,配合总体设备的导流器1、除雾器3等部分对废气进行净化。
试验实例举例
权利要求1.一种涡旋液体床废气净化装置,由导流器(1)、净化器(2)、除雾器(3)三部分自下而上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导流器(1)由进口烟道(11)、均气室(10)、导流板(12)、溢流口(13)组成,进口烟道(11)以一定角度进入均气室(10);均气室(10)内设有若干块导流板(12),均气室(10)的上部与净化器(2)连通;下部设有溢流口(13);净化器(2)由净化室(20)、气动力转换发生器(23)、吸收液输入调整器(15)、中心布液器(24)组成,气动力转换发生器(23)设在净化室(20)内,中心布液器(24)设在气动力转换发生器(23)中心,气动力转换发生器(23)的中心轴(21)设有输入管分别与中心布液器(24)和吸收液输入管(14)连通;吸收液输入调整器(25)与吸收液输入管(14)连通,分布在净化室(20)上部四周;净化室(20)的上部与除雾器(3)连通;除雾器(3)由除雾筒(30)、气流均布板(31)、除雾板(32)组成,气流均布板(31)设在除雾筒(30)下部,除雾板(32)设在除雾筒(30)上部,除雾筒(30)顶部与出口烟道(34)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液体床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12)为弧形板,固定在均气室(10)内壁,一端对准进口烟道(11),另一端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液体床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气室(10)上部的流通截面逐渐减小后与与净化器(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液体床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的净化室(20)的外部设有捕集流场观察镜(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液体床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动力转换发生器(23)由固定在中心轴(21)上的若干片倾斜的叶片(27)、分隔筒(29)和固定在分隔筒(29)上的若干片倾斜的叶片(28)及外筒(26)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液体床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室(20)内可设置多个气动力转换发生器(2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旋液体床废气净化装置,由导流器、净化器、除雾器三部分自下而上连接而成,导流器由进口烟道、均气室、导流板、溢流口组成,进口烟道以一定角度进入均气室;均气室内设有若干块导流板,均气室的上部与净化器连通;下部设有净化液溢流口;净化器由净化室、气动力转换发生器、吸收液输入调整器、中心布液器组成,气动力转换发生器设在净化室内,中心布液器设在气动力转换发生器中心,中心轴内设有输入管与吸收液输入管连通;吸收液输入调整器与吸收液输入管连通,分布在净化室上部四周;净化室的上部与除雾器连通;除雾器由除雾筒、气流均布板、除雾板组成,气流均布板设在除雾筒内下部,除雾板设在除雾筒上部,除雾筒顶部与出口烟道相通。该装置通过废气自身动力形成涡旋液体床,在气、液、固三相之间的进行有效传质,高效率净化各类工业炉窑废气。
文档编号B01D53/78GK2631619SQ0325620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8日
发明者陈昆柏, 刘新建 申请人:陈昆柏, 刘新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