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多容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609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柔性多容器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容器板(mult1-well plate,多孔板)。本发明特别涉及允许可靠且精确地装载多个容器的悬滴(hanging-drop)多容器板。多容器板已成为用于生化分析和基于细胞分析的研究和开发的常规工具。使用基于细胞分析的技术主要基于在具有多达1536个容器的多容器板中生长的单层细胞培养。然而,只限制单层培养的生物相关性。适当的仿组织三维(3D)环境和受控的共培养模式的缺乏阻碍了原生的细胞表型和功能(Abbott,Nature2003 (21) 870-2 ;Griffith 和 Swartz, Nat Rev Mol Cell Biol.2006 (7) 211-24 ;Yamada 和 Cukierman,Cell.2007(130)601-10)。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关性的器官型细胞培养模型的使用提高了与单层系统相比的可预测性(Justice等人,Drug Discov Today2009 (1-2) 102-7)。然而,用于器官型组织的生成的中通量至高通量相容技术的开发是艰难的。已开发在以第W02010/031194号公布的PCT申请中公开的用于微组织(microtissue)生成的悬滴板来直接代替标准的多容器板,而不需要额外的材料或加工步骤。在W02010/031194中公开的悬滴板的容器设计使得能够通过在96容器板或384容器板中进行顶部装载而产生悬滴。包括通过竖直的微通道连接的入口和培养室的该板设计的缺点在于,它需要在装载过程中使吸液管尖端直接接触在各个容器的表面上,导致吸液管尖端的变形,并且在容器和/或吸液管甚至略微未对准的情况下,导致液体处理的不准确,从而导致装载在每个容器中的液体的体积的显著变化。对于目前的高灵敏度分析技术而言,精确的体积控制是强制性的,以取得显著效果。本发明的概要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容器板,特别是一种没有上述问题的悬滴多容器板。特别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容器板,特别是一种允许对装载在容器中的液体的量的精确控制的悬滴多容器板。这些目的通过这样一种多容器板来实现:该多容器板包括:多个容器;框架,以确定的布置保持多个容器;支撑元件,用于当将多容器板设置在表面上时接触该表面,其中,这多个容器中的至少一个容器相对于所述支撑元件是可弹性地移位的。根据本发明的变型实施例,多容器板中的至少一个容器、容器的子集、所有容器或框架的所述弹性移位使得能够引起单通道头或多通道头的吸液管吸头的竖直和水平位置的变化,该单通道头或多通道头必须在特定的空间位置处精确地设置在容器表面上。本发明的多容器板可以用于培养细胞或组织、用于进行分析或用于进行蛋白质结晶。现在基于在示意性附图中描绘的选定的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多容器板,这些附图应示出优选的实施例,而并非限定本发明的范围。附图的简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弹簧和弹性互连元件的容器的顶视图。图2是图1的容器的透视图。图3是图1的容器的侧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弹簧和弹性互连元件的8容器条带(stripe)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8容器条带的透视图。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容器板的顶视图。图6b是图6a的多容器板的剖视图。图7是图6b的剖视图的细节的透视图。图8示意性示出了不同位置调节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多容器板。图9示意性示出了不同位置调节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多容器板。图9a示意性示出了具有提供入口的柔性的弹性层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多容器板。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以柔性材料铸造的容器的透视图。图11示出了待固定在刚性支撑件上的具有切口的图10的容器的变型实施例。图12示出了与使用现有技术的悬滴容器相比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悬滴容器的改进的吸液精度。图13示出了与两种手动吸液模式相比使用具有自动平行吸液系统的根据本发明的悬滴容器的改进的吸液精度。图14示出了形成在柔性微容器板中的细胞聚集体的大小的低批次间变化。本发明的详述 容器在本文中应被理解为包括培养容器,即,可以用于培养或处理细胞(优选地为动物细胞,更优选地为人类细胞)的容器。容器优选地是培养容器。容器的子集在本文中应被理解为包括多容器条带(例如,8容器条带)、多容器矩阵(例如,8X 12容器矩阵)和/或至少两个单独的容器。容器的子集优选地是8容器条带。柔性材料或柔性元件或柔性互连在本文中应被理解为是指具有弹性特性的材料或元件或互连。柔性材料的非限制性实例是:聚二甲硅氧烷、硅树脂或其他橡胶类材料。图1至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容器4。根据该实施例,容器4是包括入口 40和用于附着地接收用于培养细胞或用于生成分子聚集体的液体体积的一滴接触区域或培养室41的悬滴容器。入口 40和培养室41通过竖直的微通道42相互连接。在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中,容器具有上开口和封闭的底部以及从上开口向封闭的底部延伸的内侧壁。通常,该替代实施例的两个开口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并且容器具有圆柱形形式。然而,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其他类型和形状的容器是可行的。通常,利用吸液管(未示出)通过入口 40将液体培养材料装载到容器4中。沉积在入口 40中的培养材料(未示出)进入微通道42并形成附着于培养室41的内表面的悬滴(未示出)。为了精确地控制经过微通道42流动到所述培养室41中以用于形成悬滴的液体的量,在将精确确定的体积的培养材料从吸液管中排出之前,吸液管优选地与入口 40的内表面直接接触且尽可能接近微通道42的上开口而设置。容器4优选地自动被装载,例如,多个容器4同时通过一系列吸液管装载。参考图2和图3,容器包括用于将其附接在框架(在图2和图3中未示出)上的紧固元件43、44,该框架以确定的布置保持多个容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紧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是用于允许容器4在附接至框架时相对于框架可弹性地移位的弹性元件。例如,每个容器4包括两个夹具(clip) 43和两个弹簧44,每个夹具设置在容器4的相对侧上。当将容器4附接至框架时,框架的适当部分被弹性地保持在夹具43和弹簧44之间。夹具43优选地是相对刚性的,并且例如连接至对应的容器4的入口 40的外围。弹簧44例如是细长的且相对柔性的元件,其也附接至入口 40的外围并且每个面向对应的夹具43定向。在静止位置中,弹簧44例如推动框架的上侧,而夹具43抵靠框架的下侧。当将力施加在一个或多个容器4上时,例如在利用吸液管自动装载容器4期间,相应的弹簧44例如被压缩,并且夹具43相对于框架滑动,从而导致相应的容器4相对于框架的弹性移位。当释放该力时,容器4弹性地回到其静止位置中。在由紧固元件的构造(例如,由夹具的构造以及由弹簧在各个方向上的行程)限制的确定范围内,紧固元件优选地允许容器相对于框架在任何方向上的弹性移位。容器例如制造在条带中或者制造为矩阵或单个容器。容器优选地制造在包括给定数量的容器的条带中,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容器4例如通过允许其间的一些相对弹性移位的柔性互连元件11相互连接。容器更优选地制造在八容器条带中。图4和图5例如示出了八容器条带2。容器4例如由聚合材料制成。该聚合材料优选地是生物相容塑性材料,诸如聚碳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或聚二甲硅氧烷。容器例如使用聚合材料(优选地是聚苯乙烯或聚丙烯)通过注射成型工艺制造,或者通过铸造聚合材料(诸如聚二甲硅氧烷)制造。容器4的不同部件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根据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弹簧44和互连元件11与注射而成的条带2成一体,但是例如具有比条带2的其他部分小的截面,这使得它们比条带2的这些其他部分相对更具柔性,特别是比夹具43更具柔性。根据本发明的变型实施例,在其制造之后,将紧固元件的用于将容器弹性地附接至优选地为刚性的框架的弹性部件添加至条带或各个容器。例如,这种弹性部件例如包括例如设置在每个容器和框架之间的O型环和/或弹性嵌入件(inlay),例如,作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弹簧44的添加或替代。图6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容器板I的实例。多容器板I包括以确定的布置(典型地以两维布置)保持多个容器4的框架5。容器以有规律地间隔开的行和列分布在框架5的平面内,例如以8X 12容器矩阵3。用于多容器板的普通尺寸包括如例如图6a中所示的8X12容器(96容器板)和32X48 (1536容器板)。然而,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其他尺寸和布置是可行的。框架5优选地由刚性材料(例如刚性塑料)制成,并包括将容器4保持在其中的孔或开口 49。根据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容器4被夹在相应的孔或开口 49中并在其夹具43和弹簧44之间弹性地保持于板。框架5例如由聚合材料制成,优选地为生物相容塑性材料,诸如聚碳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或聚丙烯,更优选地为聚碳酸酯,并优选地通过注射成型以单个件制备。参考示出了仅具有容器4的一个条带2的图6a的培养板的剖视图的图6b和图7,框架5包括构造成用于与容器4的紧固元件配合的开口,以用于将容器附接至框架5,每个开口优选地构造成接收一个容器4。开口例如包括在框架5的表面57下方延伸的细长的圆柱形壁51。框架5还优选地包括:上侧壁52,围绕框架5的外围在框架5的表面57上方延伸,在其间限定上脊状件(ridge)或通道53 ;下侧壁54,围绕框架5的外围在框架5的表面57下方延伸,在其间限定下脊状件或通道55,上脊状件或通道53和下脊状件或通道55优选地通过壁56隔开。根据本发明,框架5还包括支撑元件50,该支撑元件用于当将多容器板I设置在表面(例如自动装载机的工作表面或装载站)6上时接触所述表面6。支撑元件50例如附接至下侧壁54或者是下侧壁之一的一部分。根据图7中所示的优选实施例,每个开口包括在框架5的表面57下方延伸的细长的圆柱形壁51。当将容器4在相应的开口中附接至框架时,圆柱壁51被夹在一侧上的夹具43和另一侧上的相应弹簧44的下部440之间。因此,每个容器4弹性地附接至框架5。然而,在本发明的范畴内,紧固元件(特别是其弹性部件)和/或开口的其他构造是可以的,以当将容器附接至框架时允许容器相对于框架的弹性移位。图8和图9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其中支撑容器4的框架5包括弹性支撑兀件50。根据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框架5的下部处的支撑元件50包括接触其上设置有多容器板I的表面6的柔性舌状件。柔性舌状件例如是细长且相对薄的元件,其例如设置在框架5的外围处。优选地,舌状件由与框架5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框架与支撑元件50例如作为单个件模塑在一起。容器4优选地作为单个容器或者以条带、矩阵或容器的其他子集附接至框架5。在静止位置(无调节)中,支撑元件50的舌状件使框架5略微地升高在表面6上方。如果将竖直力有规律地施加在本发明的多容器板I上,例如在利用吸液管自动装载容器4期间,支撑元件50被压缩,并且具有容器4的框架5变得更接近表面6 (竖直调节)。如果将横向力施加在本发明的多容器板I上,例如由于在容器4的自动装载期间吸液管相对于容器4的未对准,支撑元件50,特别是舌状件,在板的一侧上拉长并在另一侧被压缩,使得框架5以及因此容器4相对于支撑元件50并且因此相对于表面6弹性地移位(水平调节)。同样地,如果将竖直力施加在本发明的多容器板I的一侧上,支撑兀件50在该侧上被压缩并在板I的另一侧上拉长。于是,弹性地改变框架5的平面以及因此容器4相对于支撑元件50并且因此相对于表面6的定向(倾斜调节)。图8示出了在外力的不同安排的作用下框架5相对于支撑元件50的放大的弹性移位。然而,所示力的组合是可行的,从而导致所示移位的相应组合。图9示出了具有弹性支撑元件50的本发明的多容器板I的另一实例。支撑元件50例如由一件或多件柔性材料制成,附接(例如粘合或在注射成型工艺期间共同模塑)在框架5下方,优选地在支撑元件的外围。根据该变型,框架5和支撑元件50优选地分开制造,并且支撑元件50在后一阶段附接至框架5。然而,也可以使用共同注射成型。如在图9中所示,当经受类似的外力时,根据该变型的多容器板I与图8中所示的多容器板表现类似,导致框架5相对于支撑元件50的弹性移位。图9a示出了具有弹性层71的本发明的多容器板I的另一实例,该弹性层与框架5一起形成包括弹性入口 40的容器4。例如,弹性层71是由一件或多件柔性材料(诸如聚二甲硅氧烷、硅树脂或其他橡胶类材料)制成,附接(例如粘合、物理地结合或在注射成型工艺期间共同模塑)在框架5上。根据该变型,框架5和弹性层71优选地分开制造,并且弹性层71在后一阶段附接至框架5。然而,也可以使用共同注射成型。在该实施例中,框架5保持静止,但是通过弹性层71的入口 40由于吸液管尖端73的弹性变形来确保为了保证吸液管尖端73和入口 40之间的良好密封所需的柔性。 根据由图8、图9和图9a中的实例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容器4例如直接形成在框架5中或牢固地附接至框架5,使得当容器附接至框架,或者当容器弹性地附接至框架5时,容器相对于框架5是不可移位的,从而当容器附接至框架5时,容器相对于框架5是可移位的。容器4作为单个容器、容器的条带或容器的矩阵附接至框架5。弹性层71作为容器的条带或矩阵附接至框架5。图10和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容器4例如作为条带2以柔性材料块(bloc)形成,容器然后附接至框架(未示出)。形成容器4的条带2的块和开口例如模塑为柔性生物相容材料的单个件。根据该实施例,容器4相对于彼此和/或相对于其上附接有条带2的框架并且因此相对于框架的支撑元件是柔性的且可移位的。在图11中所示的实例另外还包括开口 49,这些开口用于将容器附接至框架和/或用于提高材料的柔性,并且因此增加容器4相对于彼此的可能移位的幅度。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形成块的条带的其他结构是可行的,以优化其柔性。在所示实例中,容器形成在条带2中。然而,容器4可以制造为分别附接至框架的单个容器,制造为容器的条带或制造为容器的矩阵,或者制造为容器的任意其他子集。根据本发明,容器4和/或框架5被弹性地支撑,并且因此相对于培养板I的支撑元件50优选地在任意方向上可弹性地移位,该支撑元件接触其上设置有多容器板I的表面。因此,容器4相对于支撑元件50并且因此相对于其上设置有多容器板I的表面6在垂直于框架5的平面的方向上和/或在平行于框架5的平面的方向上可弹性地移位。至少一个容器4在垂直于框架5的平面的方向上的柔量优选地在0.1mm至2mm之间,更优选地在0.1mm至Imm之间。至少一个容器4在平行于框架5的平面的方向上的柔量优选地在0.1mm至Imm之间,更优选地在0.1mm至0.5mm之间。容器4相对于支撑元件50并且因此相对于其上设置有多容器板I的表面的可能移位允许对容器4的改进的装载或吸液,特别是对于悬滴容器的自动装载,其中,吸液管和容器4的入口之间的精确接触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容器4相对于支撑元件50的可能移位,单独地、以条带或以矩阵,允许对吸液管和容器4之间的可能竖直和/或水平未对准的校正。图12示出了相应实验的结果,其表明没有弹性元件-eE的悬滴容器和具有弹性元件+eE的根据本发明的悬滴容器相比的改进的吸液精度。图13示出了使用弹性元件的自动平行吸液方法在细胞聚集体的尺寸方面提高了细胞聚集体的生产精度。图14示出了使用弹性元件的低尺寸变化也导致低批次间变化。实例实例I没有弹性元件(_eE)的悬滴容器和具有弹性元件(+eE)的悬滴容器相比的改进的吸液精度。使用液体处理机器人系统(Nimbus,Hamilton,瑞士)获得图12中所示的数据。使用由12个单独的附接至保持框架且如图4和图5所述的悬滴容器的8容器条带组成的96容器矩阵。将用10%胎牛血清补充的40 μ I和20 μ I体积的标准细胞培养基设置在悬滴容器中,并测得总重量(η=10)。此外,为了模拟各个悬滴容器的培养基采样,使用96容器吸液管头吸入20 μ I细胞培养基,并测得总体积(η=10)。实例2使用自动平行液体处理在具有弹性元件的板中生产细胞聚集体的改进的精度柔性多容器板的弹性元件的一个重要优点在于,可以使用自动平行液体处理技术。元件的柔性保证了平行的吸液管尖端和板之间的紧密密封,导致高度可靠的液体分配和吸入(如在实例I中可以看出)。当在这样的系统中生产生物细胞聚集体时,将具有确定的细胞浓度的确定体积的细胞培养基分配到板中。因此,被引入到系统中的细胞的数量与体积直接成正比。图13中的数据说明与具有由12个单独的附接至由聚苯乙烯支撑的保持框架且如图4和图5所述的悬滴容器的8容器条带组成的96容器矩阵的如在实例I中描述的相容多容器板及其弹性元件(其中)相结合地使用自动平行液体处理系统导致关于细胞聚集体(微组织,MT)的高度可再生生产。使用手动和自动平行吸液系统,将从500个HCT-116细胞形成的微组织分配到悬滴中。第一制造方法使用手动连续地吸液到固体表面上,随后转向获得悬滴。第二方法使用手动连续地吸液到具有弹性元件的培养板中。第三方法使用自动平行吸液技术和具有弹性元件的细胞培养板。在形成细胞聚集体之后,对于每种生产方法,使用校准的显微镜确定96聚集体的直径。图13中的表格示出了对于三种生产方法中的每种的平均直径和标准偏差。自动方法(图中的实线)导致3.4%的标准偏差,而使用手动连续吸液的两种制造方法导致9.7%和11%的标准偏差。实例3形成在具有弹性元件的多容器板中的细胞聚集体的低标准偏差和低批次间变化详述前面的实例,图14中所示的数据说明在具有弹性元件的多容器板中生产的微组织的细胞聚集体尺寸的低批次间变化。数据使用从以500个细胞开始的HCT-116癌细胞系形成细胞聚集体的液体处理机器人系统(Nimbus, Hamilton,瑞士)而获得。使用根据实例2的具有弹性元件的多容器板进行三个完全独立的制造运行。对于每个运行,制备新的细胞悬液,以获得完全独立的批次间信息。再次,在校准的显微镜下从测量96个细胞聚集体得到细胞直径。对于三种情况,所得到的批次间变化在5%以下(表示在图表上的变化以μ m为单位)。参考标号表I多容器板11互连元件28容器条带38 X 12容器矩阵4容器40入口41培养室42微通道43夹具44弹簧440下部49开口5框架50支撑元件51圆柱形壁52上侧壁53上脊状件或通道54下侧壁55下脊状件或通道56隔开上下脊状件或通道的壁57框架5的表面6表面71弹性层 73吸液管尖端74悬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容器板(I),包括: 多个容器(4), 框架(5),以确定的布置保持所述多个容器(4), 支撑元件(50 ),用于当将所述多容器板(I)设置在表面(6 )上时接触所述表面(6 ), 其中,所述多个容器(4)中的至少一个容器(4)相对于所述支撑元件(50)能弹性地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容器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容器(4)相对于所述框架(5)能弹性地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容器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容器(4)弹性地支撑在所述框架(5)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多容器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容器(4)是容器的子集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容器的子集弹性地支撑在所述框架(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容器板(I),其中,所述容器的子集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容器(4)与弹性互连元件(11)相互连接。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多容器板(1),其中,所述支撑元件(50)是弹性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容器板(1),其中,所述支撑元件(50)包括弹性舌状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容器板(1),其中,所述支撑元件(50)包括附接在所述框架(5)下方的柔性材料件。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多容器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容器(4)在垂直于所述框架(5)的平面的方向上的柔量在0.1mm至2mm之间,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容器在平行于所述框架(5)的方向上的柔量在0.1mm至Imm之间。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多容器板(1),包括紧固元件(43、44),其中,所述紧固元件(44)是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容器(4)弹性地附接至所述框架(5)的弹性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容器板(1),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从由弹簧(44)、O型环和弹性嵌入件构成的组中选择。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多容器板(1),其中,所述框架(5)包括具有在所述框架(5)的表面(57)下方延伸的细长圆柱形壁(51)的开口(49),以用于保持所述多个容器(4)中的至少一个容器(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容器板(1),其中,所述开口(49)以8X12U6X24或32X48孔的阵列布置。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多容器板(1),其中,所述多个容器(4)中的至少一个容器(4)包括将用于培养细胞或用于生成分子聚集体的液体体积附着地接收在其中的培养室(41)。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多容器板(1),其中,所述多个容器(4)中的至少一个容器(4)是悬滴容器,所述悬滴容器包括入口(40)以及将用于培养细胞或用于生成分子聚集体的液体体积附着地接收在其中的培养室(41),其中,所述入口(40)和所述培养室(41)通过竖直的微通道(42)相互连接。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多容器板(1),其中,所述框架(5)相对于所述支撑元件(50)能弹性地移位。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多容器板(1),其中,所述框架(5)由所述支撑元件(50)弹性地支撑。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容器板,其中,所述框架(5)相对于所述支撑元件(50)在垂直于所述框架(5)的平面的方向上的柔量在0.1mm至2mm之间,并且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支撑元件在平行于所述框架(5)的平面的方向上的柔量在0.1mm至Imm之间。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多容器板(1),其中,所述多个容器(4)的至少一个子集以柔性材料块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容器板(1),其中,所述柔性材料块由刚性结构支撑。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容器板(1),其中,所述柔性材料块包括弹性层(71),所述弹性层与所述框架(5 ) 一起形成所述多个容器(4 )的子集。
22.容器(4),包括用于将所述容器(4)弹性地附接至框架(5)的弹性元件(44),使得当将所述容器(4)附接至所述框架(5)时,所述容器(4)相对于所述框架(5)能弹性地移位。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容器(4),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从由弹簧(44)、O型环和弹性嵌入件构成的组中选择。
24.容器的子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中的一项所述的多个容器(4),其中,所述容器的子集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容器(4)与弹性互连元件(11)相互连接。
25.框架(5),用于以确定`的布置保持多个容器(4),包括: 表面(57),包括具有在所述框架(5)的所述表面(57)下方延伸的细长圆柱形壁(51)的开口 ; 上侧壁(52 ),围绕所述框架(5 )的外围在所述框架(5 )的所述表面(57 )上方延伸,并在所述上侧壁(52)之间限定上脊状件或通道(53); 下侧壁(54),围绕所述框架(5 )的外围在所述框架(5 )的所述表面(57 )下方延伸,并在所述下侧壁(54)之间限定下脊状件或通道(55); 其中,所述上脊状件或通道(53 )和所述下脊状件或通道(55 )通过壁(56 )隔开。
26.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容器板(I)、根据权利要求22-2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容器的子集或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框架在处理细胞时的使用。
27.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容器板(I)、根据权利要求22-2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容器的子集或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框架在蛋白质结晶时的使用。
28.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容器板(I)、根据权利要求22-2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容器的子集或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框架在基于细胞的分析中的使用。
全文摘要
一种多容器板(1),包括多个容器(4);框架(5),用于以确定的布置保持多个容器(4);支撑元件(50),用于当将多容器板(1)设置在一表面上时接触该表面,其中,多个容器中的至少一个容器(4)相对于所述支撑元件(50)可弹性地移位。
文档编号B01L3/00GK103140290SQ201180037070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7日
发明者扬·利希滕贝格, 沃尔夫冈·莫里茨, 延斯·克尔姆 申请人:银丝佛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