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径向增压金刚石合成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5148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径向增压金刚石合成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硬材料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径向增压金刚石合成块。
背景技术
合成金刚石主要就是触媒(镍钴铁)石墨(高纯度)组装到叶腊石块,通过合成金刚石的压机高温高压后经过后处理得出来的。其中,人造金刚石合成工艺要求合成棒尽量不变形,合成后的合成棒端面凭证,是 一个标准的圆柱体。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导电堵头的传压不同,造成对合成棒的端面的压强不均匀,一般中心压强大,周围压强小,从而造成合成棒端面不平整,而向内凹陷变形。在石墨及合金触媒日益完善的今天,合成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的控制成为至关重要的技术难题。合成金刚石压力由硬质合金钉锤从四周向合成棒中心进行传导,压力从外向内递减,造成合成棒内部合成压力逐渐变小,致使合成棒中心部分石墨难以转化成为金刚石,从而直接影响的金刚石合成棒的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通过改变石墨柱的径向分布来解决压力不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径向增压金刚石合成块。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径向增压金刚石合成块,包括石墨柱、石墨柱两端的导电钢圈和石墨柱与导电钢圈外围的叶腊石块,其中,所述石墨柱包括多个沿径向组合在一起的石墨层,其中,外部的石墨层为高触媒石墨层、内部为低触媒石墨层。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石墨柱包括三个沿径向组合在一起的石墨层。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石墨柱包括两个组合在一起的石墨层,其中,第二石墨层设于第一石墨层的内部,且第一石墨层为高触媒石墨层。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以后,由于采取了不同比例触媒粉的多个石墨层,因此,可以解决石墨柱由于受压不均而导致的合成棒中心部分石墨难以转化成为金刚石的缺点,具有较好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图I是本实用新型径向增压金刚石合成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径向增压金刚石合成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所述径向增压金刚石合成块,其包括石墨柱、石墨柱两端的导电钢圈3和石墨柱与导电钢圈3外围的叶蜡石块4,其中,叶蜡石片4与石墨柱的端面大小相等,石墨柱由石墨和触媒粉压制而成。此外,在石墨柱的外部还分布有加热片2,并且,在石墨柱的径向外围还分布有叶腊石块5、加热管6以及绝缘层7。其中,本实用新型提出通过改变石墨柱的组成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受压不均导致的石墨柱转换成金刚石的比例较低的缺点,为此,所述石墨柱采取了分层式组装的结构。如图I所示,所述石墨柱包括多个沿径向组合在一起的石墨层,其中,外部的石墨层为高触媒石墨层、内部为低触媒石墨层。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石墨柱包括三个沿径向组合在一起的石墨层101、102、103,且石墨层101、103中的触媒粉的比例大于石墨层102中的比例。由于采取了不同比例触媒粉的多个石墨层,因此,可以解决石墨柱由于受压不均而导致的合成棒中心部分石墨难以转化成为金刚石的缺点,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对于上述石墨柱的组合关系也可以为其他的方式,例如,所述石墨柱包括两个组合在一起的石墨层,其中,第二石墨层设于第一石墨层的内部,且第一石墨层为高触媒石墨层、第二石墨层为低触媒石墨层。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形,而这些改进或者变形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面的具体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径向增压金刚石合成块,包括石墨柱、石墨柱两端的导电钢圈和石墨柱与导电钢圈外围的叶蜡石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柱包括多个沿径向组合在一起的石墨层,其中,外部的石墨层为闻触媒石墨层、内部为低触媒石墨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径向增压金刚石合成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柱包括三个沿径向组合在一起的石墨层。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径向增压金刚石合成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柱包括两个组合在一起的石墨层,其中,第二石墨层设于第一石墨层的内部,且第一石墨层为高触媒石墨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径向增压金刚石合成块,包括石墨柱、石墨柱两端的导电钢圈和石墨柱与导电钢圈外围的叶蜡石块,其中,所述石墨柱包括多个沿径向组合在一起的石墨层,其中,外部的石墨层为高触媒石墨层、内部为低触媒石墨层。由于采取了不同比例触媒粉的多个石墨层,因此,可以解决石墨柱由于受压不均而导致的合成棒中心部分石墨难以转化成为金刚石的缺点,具有较好的效果。
文档编号B01J3/06GK202590742SQ20122023143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秦浩, 姜林, 夏海霖 申请人:博海新材料(长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