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572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均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乳化机,尤其是一种可对物料进行乳化均质的均质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食品或化工行业,如乳品、饮料、化妆品、药品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物料进行均质、乳化的工序。首先通过对物料的挤压冲击使物料细化,通过搅拌使物料混合乳化,物料经多次混合搅拌依次循环操作得到乳化产品。然而由于一般的均质器结构松散,而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较大,使物料的粉碎混合效果不理想,结构松散还造成搅拌速度慢,从而导致物料的乳化效果一般,造成整体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比现有技术结构紧凑、同心度高的均质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均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定子和转子,机座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的端部从机座内伸出与转子连接,转子上设有叶片,转子置于定子内,定子内具有转子转动所需的空间,定子与机座固定连接,定子设有进料孔和出料孔。搅拌轴经外接的电机带动旋转,搅拌轴带动转子转动,高速旋转的状态下,物料从定子底部吸入,物料通过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受到剪切力被剪切成微粒再受到不断的搅拌被乳化之后从出料孔排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子的横截面成“凸”字形结构,所述转子的上部为圆柱体结构,转子的下部为圆锥台结构,圆柱体和圆锥台成一体设置,所述转子内设有与搅拌轴配合的轴孔,搅拌轴穿过轴孔与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叶片设置在圆锥台背离圆柱体的端面。上述设置使整体结构更稳定。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片成爪形结构均匀分布在转子的周围。爪形结构的叶片能够搅拌得更均匀达到更佳的乳化效果。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空隙更小,当物料从定子底部吸入,物料受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空隙间的剪切力的作用就会更强,能被快速地剪切混合。另外由于搅拌轴和定子转子的同心度高了,搅拌轴的搅拌速度更快,整个工作效率就高,而且物料在转子叶片的搅拌下得到的产品乳化效果也更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剖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转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2所示,均质器包括机座2、定子3和转子4,机座2下方通过螺栓与定子3固定连接,机座2内设有与其密封配合的搅拌轴1,搅拌轴I下端连接有转子4,转子4置于定子3内,转子4与定子3之间具有间隙3a,且该间隙3a范围为O. 3-0. 5mm,转子4上设有搅拌用的叶片41。转子4的横截面成“凸”字形结构,转子4的上部为圆柱体结构,转子4的下部为圆锥台结构,圆柱体和圆锥台成一体设置,转子4设有与搅拌轴I配合的轴孔,搅拌轴I穿过轴孔与转子4固定连接,6片叶片41成爪形结构对称均匀分布在圆锥台背离圆柱体的端面,叶片与圆锥台构成一个可供物料进入均质器的介质通道8。定子3的上端与机座固定连接,定子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盖7,定子3上端设有4个均匀分布的腰形出料孔31,出料孔31与介质通道8相通,定子3的下端设有进料孔32,该进料孔32朝向介质通道8且与介质通道8相通。工作原理如下搅拌轴I经电机带动旋转,搅拌轴I带动转子4旋转,物料从定子3底部的进料孔32进入介质通道8,物料经过转子4与定子3间的间隙3a被剪切混合,受 到转子4上的叶片41的搅拌而被乳化,物料经多次混合搅拌乳化的循环后从定子3上的出料孔31被甩出。
权利要求1.一种均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定子和转子,机座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的端部从机座内伸出与转子连接,转子上设有叶片,转子置于定子内,定子内具有转子转动所需的空间,定子与机座固定连接,定子设有进料孔和出料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均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横截面成“凸”字形结构,所述转子的上部为圆柱体结构,转子的下部为圆锥台结构,圆柱体和圆锥台成一体设置,所述转子内设有与搅拌轴配合的轴孔,搅拌轴穿过轴孔与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叶片设置在圆锥台背离圆柱体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均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成爪形结构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均质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均质、乳化物料的均质器,包括搅拌轴、定子和转子。搅拌轴的端部与转子连接,转子上设有叶片,转子置于定子内,定子设有出料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搅拌轴和定子转子的同心度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B01F7/18GK202666730SQ20122025516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张维谦 申请人:温州科瑞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