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加热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571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蒸汽加热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速食产品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粗粮糊化的蒸汽加热搅拌机。
背景技术
粗粮在加工成速食产品时需要经过糊化处理,糊化处理是指淀粉与水共热后,在一定条件下淀粉变成半透明状胶体的现象。由于粗粮加工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利用蒸汽加热搅拌机对其进行加热搅拌糊化处理,传统的蒸汽加热搅拌机由用于容纳粗粮的搅拌容器,对搅拌容器内粗粮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和固定搅拌容器的机架构成,用于容纳粗粮的搅拌容器的开口部向上且为内、外壁夹合成的夹层空腔,夹层空腔里通入蒸汽从而对搅拌容器内的粗粮进行加热,同时搅拌装置对粗粮进行搅拌使得粗粮得以糊化。但是构成搅拌容器·的内、外壁在搅拌容器的开口处是平齐布置的,也就是说夹层空腔是围设、且布满搅拌容器周壁而设置的,而粗粮在搅拌容器内的每次投放量只占搅拌容器总容积的1/3 5/7左右,也即在搅拌容器的上部是有一定的空场区域的,以防止搅拌时粗粮从搅拌容器内溢出,因此,在搅拌容器的上部夹层内供热的蒸汽就形成了一定的浪费,而且由于内、外壁平齐设置,也不利于搅拌容器的上端处开设卸载粗粮的出口部。因此需提供蒸汽加热搅拌机,减小蒸汽热源的浪费和便如搅拌容器上端开设物料卸载的出口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加热搅拌机,可减小蒸汽热源的浪费,节约能源。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加热搅拌机,包括用于乘放物料开口向上的搅拌容器、对搅拌容器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和固定搅拌容器的机架,所述的搅拌容器包括第一容器壁,所述的第一容器壁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内、外侧壁夹合成夹层空腔,所述的夹层空腔与对搅拌容器内物料提供热源的蒸汽管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容器的开口端设置有延伸至搅拌容器外侧的第二容器壁,所述的第二容器壁沿搅拌容器开口处的周向布置且与第一容器壁相连接。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搅拌容器的开口端设置第二容器壁,第二容器壁就可以防止搅拌时物料从搅拌容器内流出,同时再向搅拌容器内添加物料时,使得物料的高度与第一容器壁的高度相平齐,这样通过向第一容器壁构成的空腔内通入蒸汽,蒸汽热量的利用率被大大提高,减小蒸汽热量不必要的损失,节约能源。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右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顶盖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蒸汽加热搅拌机,包括用于乘放物料开口向上的搅拌容器10、对搅拌容器10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20和固定搅拌容器10的机架30,所述的搅拌容器10包括第一容器壁,所述的第一容器壁包括内侧壁11和外侧壁12,内、外侧壁11、12夹合成夹层空腔13,所述的夹层空腔13与对搅拌容器10内物料提供热源的蒸汽管路3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容器10的开口端设置有延伸至搅拌容器10外侧的第二容器壁,所述的第二容器壁沿搅拌容器10开口处的周向布置且与第一容器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搅拌容器10的开口端增设第二容器壁,使得搅拌容器10内物料添加的高度得以增大,在具体设计时可将第二容器壁的高度设置的较高,这样在搅拌容器10内添加的物料高度就可以与第一容器壁的高度相等,这样就可以使得蒸汽的热量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又有效的防治了物料外泄,减小生产成本和节约能源。进一步的方案为,如图1、2所示,所述搅拌容器10的开口向上,所述的第二容器壁 为内侧壁12或外侧壁12向上延伸设置的延伸段14构成。所述的第二容器壁为内侧壁11向上延伸设置的延伸段14构成,所述的外侧壁12上设置有两同芯布置的耳轴15、16,所述的两个耳轴15、16通过轴承组件固定在机架30上,所述的一侧耳轴15为一空心管构成,所述的蒸汽管路31通过耳轴15与夹层空腔13相连通。所述的延伸段14为一圆环构成,所述沿圆环上端设有一物料出口部141,所述的出口部141位于圆环径向且与耳轴15、16轴向相垂直的位置处。所述的延伸段14的高度为搅拌容器10整体高度的1/4 1/10。直接由内侧壁11/外侧壁12向上延伸设置的延伸端14构成的第二容器壁,可避免另外设置一圆环焊接到第一容器壁上焊接需求,节约成本,另外将第二容器壁设置为内壁11向上延伸设置的延伸段14构成,使得构成延伸段14的圆环直径减小,这样圆环相对于在外侧壁12上设置延伸段的高度需求就减小了,具体实施时,也可将延伸段14设置成一向上口径逐渐减小的圆环或圆管构成,进一步减小第二容器壁的高度,减小蒸汽加热搅拌机整体的空间需求。具体实施时,物料出口部141可设置成鸭嘴形,防止在卸料时,物料从侧壁上流出。这里所列举的延伸段14的高度为搅拌容器10整体高度的1/4 1/10是根据常规搅拌设备而得来的,当搅拌容器10的高度较大或较小时,或者搅拌容器10的口径较大或较小时,可以将延伸段14的高度作出相应的调整,即增高或减小延伸段14的高度。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如图1、3所示,所述的另一侧耳轴16与调节搅拌容器10绕耳轴15、16进行旋转卸料的调节机构相连接,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手轮17,所述的手轮17与耳轴16延伸至机架30外侧的端头相连接。所述延伸段14的上部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顶盖18,所述的顶盖18包括用于支撑电机21的第一板面181,所述第一板面181沿耳轴15、16轴向布置的两侧边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184,所述的翻边结构184外侧分别设置的第二板面182和第三板面183,所述的第二板面182和第三板面183分别与第一板面181的两侧边边缘处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二板面182与延伸段14上设置的出口部141构成物料卸载的通道。所述外侧壁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保温层。具体实施时可在第二、三板面182、183的上表面上设置把手185、便于第二、三板面182、183的打开和关闭,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转动手轮17就可实现搅拌容器10内的物料的自由卸载。另外将顶盖18设置成三个板面构成的结构,即可方便对搅拌容器10内的物料进行卸载、进料和搅拌容器10的清洗,也可防止外部的灰尘或杂物落入容器内,另外翻边结构184的设置可防止搅拌容器10在进行倾斜卸料时为搅拌装置20提供动力的电机21泄露的机油顺延第二板面181和第一板面182的铰接处的缝隙滴落到搅拌容器10内,从而防止机油对食品污染。另外保温层的设置,进一步减少蒸汽热量的散失,节约能源,本实用新 型可有效减小蒸汽热源的浪费以及在搅拌容器10上端开设物料卸载的出口部,便于物料的卸载。
权利要求1.一种蒸汽加热搅拌机,包括用于乘放物料开口向上的搅拌容器(10)、对搅拌容器(10)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20)和固定搅拌容器(10)的机架(30),所述的搅拌容器(10)包括第一容器壁,所述的第一容器壁包括内侧壁(11)和外侧壁(12),内、外侧壁(11、12)夹合成夹层空腔(13),所述的夹层空腔(13)与对搅拌容器(10)内物料提供热源的蒸汽管路(3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容器(10)的开口端设置有延伸至搅拌容器(10)上端的第二容器壁,所述的第二容器壁沿搅拌容器(10)开口处的周向布置且与第一容器壁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加热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容器壁为内侧壁(12)或外侧壁(12)向上延伸设置的延伸段(14)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加热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容器壁为内侧壁(11)向上延伸设置的延伸段(14)构成,所述的外侧壁(12)上设置有两同芯布置的耳轴(15、16),所述的两个耳轴(15、16)通过轴承组件固定在机架(30)上,所述一侧的耳轴(15)为一空心管构成,所述的蒸汽管路(31)通过耳轴(15)与夹层空腔(13)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蒸汽加热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段(14)为一圆环构成,所述沿圆环上端设有一物料出口部(141),所述的出口部(141)位于圆环径向且与耳轴(15、16)轴向相垂直的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蒸汽加热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段(14)的高度为搅拌容器(10)整体高度的1/4 1/1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糊化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侧的耳轴(16)与调节搅拌容器(10)绕耳轴(15、16)进行旋转卸料的调节机构相连接,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手轮(17),所述的手轮(17)与耳轴(16)延伸至机架(30)外侧的端头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糊化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14)的上部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顶盖(18),所述的顶盖(I8)包括用于支撑电机(21)的第一板面(181),所述第一板面(181)沿耳轴(15、16)轴向布置的两侧边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184),所述的翻边结构(184)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板面(182)和第三板面(183),所述的第二板面(182)和第三板面(183)分别与第一板面(181)的两侧边边缘处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二板面(182)与延伸段(14)上设置的出口部(141)构成物料卸载的通道。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蒸汽加热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保温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加热搅拌机,包括用于乘放物料开口向上的搅拌容器、对搅拌容器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和固定搅拌容器的机架,所述的搅拌容器包括第一容器壁,所述的第一容器壁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内、外侧壁夹合成夹层空腔,所述的夹层空腔与对搅拌容器内物料提供热源的蒸汽管路相连通,所述的搅拌容器的开口端设置有延伸至搅拌容器外侧的第二容器壁,所述的第二容器壁沿搅拌容器开口处的周向布置且与第一容器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使得蒸汽热量的利用率被大大提高,减小蒸汽热量不必要的损失,节约能源。
文档编号B01F15/02GK202666729SQ20122025514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王长明 申请人:黄山绿康保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