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7132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滤机,尤其涉及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游泳池、工业循环水和娱乐用水场所,使用的时间长了后,水就会被污染,目前处理污水的方法是,将污水放掉,再放入新水,这样的方法会大量的浪费水资源,还有就是采用过滤设备,将水通过过滤设备过滤再投入使用,目前现有的过滤设备操作复杂,其过滤的水很难形成一致的干净水。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可以快速、高效地过滤出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自动反冲洗、降低人工作业、达到水反复使用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它采用的是PVC材料制作,具有无腐蚀的效果,包括上罐、连接管组和四个过滤罐,所述上罐包括入水口、分隔层、分配水箱和四个分水口,所述四个过滤罐每个都包括人孔、顶盖、两个观察孔、滤网层、支撑架、支撑立柱、出水口和反冲管,所述连接管组包括主虹吸管、辅助虹吸管、破坏管、排气管和上罐与四个过滤罐连接的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 罐顶部装有所述分隔层,所述分隔层是伞状的,在所述分隔层伞状顶部设置开口为所述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与外部设施(如水泵)连接,外部设施通过所述入水口将污水流入所述上罐中,在所述分隔层下方设置有曝气融氧装置,曝气融氧装置下面是所述分配水箱,所述分配水箱是由四个等大小的分隔区组成,在每个分割区中间都设置分水口,当污水通过所述入水口进入后就流到分四个分隔区,通过分隔区将污水中较大的物质进行第一次过滤,进行第一次过滤的污水通过分水口流到相对应的过滤罐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四个过滤罐两两并排放置,四个过滤罐的中心虚拟连接成为一个正放形,所述上罐放置于四个过滤罐上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罐和四个过滤罐的连接方式是通过所述上罐与四个过滤罐连接的连接管将所述分水口和所述顶盖连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罐上面设置顶盖,所述顶盖是伞状的,在所述顶盖的中心设有开口与所述主虹吸管连接,所述顶盖的下面设有滤网层,所述滤网层下面是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面是支撑立柱;所述滤网层是由多根PVC滤条组成形成井字形的滤网层。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罐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观察孔和人孔,所述两个观察孔用于观察污水过滤和滤料的情况;所述人孔是投放滤料(如磁铁矿、石英砂、白煤等)使用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罐的外侧壁上设置反冲管,所述反冲管室由四根组成,每两根水平距离是一样宽的,所述反冲管的下面开口与所述过滤罐的底部相通,所述反冲管的上面开口与顶盖下面相通。所述过滤罐底部设置有出水孔,通过出水孔将过滤好的水直接输送到游泳池或其他存水设备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虹吸管一端与所述过滤罐连接,另一端与污水出口连接;所述主虹吸管依次与所述辅助虹吸管、所述破坏管、所述排气管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节能、环保、全自动、可以快速、高效地过滤出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自动反冲洗、降低人工作业、达到水反复使用的效果O

图1是实用新型的切面示意图标注I上罐,2连接管组,3过滤罐,4入水口,5分隔层,6分配水箱,7分水口,8人孔,9顶盖,10观察孔,11滤网层,12支撑架,13支撑立柱,14反冲管,15主虹吸管,16辅助虹吸管,17破坏管,18排气管,19上罐与四个过滤罐连接的连接管,20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它采用的是PVC材料制作,具有无腐蚀的效果,包括I上罐、2连接管组和四个3过滤罐,所述上罐包括4入水口、5分隔层、6分配水箱和四个7分水口,所述四个过3滤罐每个都包括8人孔、9顶盖、两个10观察孔、11滤网层、1 2支撑架、13支撑立柱和14反冲管,所述2连接管组包括15主虹吸管、16辅助虹吸管、17破坏管、18排气管和19上罐与四个过滤罐连接的连接管。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I上罐顶部装有5分隔层,5分隔层是伞状的,在5分隔层伞状顶部设置开口为4入水口,4入水口与外部设施(如水泵)连接,外部设施通过4入水口将污水流入I上罐中,在5分隔层下方设置有曝气融氧装置,曝气融氧装置下面是6分配水箱,6分配水箱是由四个等大小的分隔区组成,在每个分割区中间都设置7分水口,当污水通过4入水口进入后就流到分四个分隔区,通过分隔区将污水中较大的物质进行第一次过滤,进行第一次过滤的污水通过7分水口流到相对应的3过滤罐中。I上罐和四个3过滤罐是通过19上罐与四个过滤罐连接的连接管将7分水口和9顶盖连接的。四个3过滤罐两两并排放置,每个3过滤罐的中心虚拟连接成为一个正放形,I上罐放置于四个3过滤罐上方。3过滤罐上面设置9顶盖,9顶盖是伞状的,在9顶盖的中心设有开口与15主虹吸管连接,9顶盖的下面设有11滤网层,11滤网层下面是12支撑架,12支撑架下面是13支撑立柱;11滤网层是由多根PVC滤条组成形成井字形的滤网层。3过滤罐侧壁上设置有两个10观察孔和8人孔,两个10观察孔用于观察污水过滤和滤料的情况;8人孔是投放滤料(如磁铁矿、石英砂、白煤等)使用的。3过滤罐的外侧壁上设置14反冲管,14反冲管室由四根组成,每两根水平距离是一样宽的,14反冲管的下面开口与所述过滤罐的底部相通,所述反冲管的上面开口与顶盖下面相通。15主虹吸管一端与3过滤罐连接,另一端与污水出口连接;15主虹吸管依次与16辅助虹吸管、17破坏管、18排气管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时,外部设备(如水泵)将污水打压通过4入水口进入I上罐, 污水经过曝气融氧装置(图中未示出)进行曝气融氧,曝气融氧装置(图中未示出)将污水的有害气体、漂浮物、颗粒状的物质等进行分离,使得有害气体、漂浮物、颗粒状的物质等返回到分隔层上面,分离后的污水进入到6分配水箱,6分配水箱将水分成四份,分别通过对应的7分水口和19上罐与四个过滤罐连接的连接管流入到3过滤罐中,污水进入3过滤罐后,通过11滤网层,通过人孔投入的滤料(如磁铁矿、石英砂、白煤等),将污水进一步的过滤,过滤好的水会从11滤网层下面所述过滤罐底部设置有20出水孔,通过20出水孔将过滤好的水直接输送到游泳池或其他存水设备中。通过两10观察孔可以详细的监测污水的过滤过程和11滤网层的滤料的多少,当11滤网层上的滤料减少时,污水过虑就会不全面,过虑不全面的水就会通过14反冲管将过滤的不全面的水返回到11滤网层上面,进行在此过滤,直到达到符合标准的水是会停止。在过滤过程中11滤网层上面的污水中有一部分会存在着空气,空气会当污水不断流入时,空气和一部分含污量高的污水会通过虹吸原理排放,15主虹吸管与16辅助虹吸管会将含污量高的污水排放到污水井中,再通过17破坏管将进入到3过滤罐中的空气破坏和18排气管将进入到3过滤罐中的空气排出。形成一个污水转坏清水的过程。进一步3过滤罐可与外部连接水质监控设备和温度调节设备,是过滤进化好的水通过外部连接水质监控设备和温度调节设备的调节,达到使用标准的水。以上仅是根据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作出具体描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形式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基础上所做出的修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激素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它采用的是PVC材料制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罐、连接管组和四个过滤罐,所述上罐包括入水ロ、分隔层、分配水箱和四个分水ロ,所述四个过滤罐每个都包括人孔、顶盖、两个观察孔、滤网层、支撑架、支撑立柱、出水口和反冲管,所述连接管组包括主虹吸管、辅助虹吸管、破坏管、排气管和上罐与四个过滤罐连接的连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层是伞状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水箱是由四个等大小的分隔区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两两并排放置,四个过滤罐的中心虚拟连接成为ー个正放形,所述上罐放置于四个过滤罐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底部设置有出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是伞状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层是由多根PVC滤条组成形成井字形的滤网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侧壁上设置有两个观察孔和人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的外侧壁上设置反冲管,所述反冲管室由四根组成,每两根水平距离是ー样宽的,所述反冲管的下面开ロ与所述过滤罐的底部相通,所述反冲管的上面开ロ与顶盖下面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虹吸管一端与所述过滤罐连接,另一端与污水出口连接;所述主虹吸管依次与所述辅助虹吸管、所述破坏管、所述排气管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全自动重力式水力曝气精滤机,它采用的是PVC材料制作,具有无腐蚀的效果,包括上罐、连接管组和四个过滤罐,所述上罐包括入水口、分隔层、分配水箱和四个分水口,所述四个过滤罐每个都包括人孔、顶盖、两个观察孔、滤网层、支撑架、支撑立柱、出水口和反冲管,所述连接管组包括主虹吸管、辅助虹吸管、破坏管、排气管和上罐与四个过滤罐连接的连接管;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节能、全自动、过滤出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自动反冲洗、降低人工作业、达到水反复使用的效果。
文档编号B01D24/12GK202881003SQ20122030283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
发明者李光辉 申请人:李光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