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膜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349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降膜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吸收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尾气吸收效果好的降膜吸收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降膜吸收器大多采用吸收液直接进入吸收列管而成膜的方式,容易造成吸收液在吸收列管内成膜性不良、吸收液分布不均。吸收列管采用自然冷却或者风冷的冷却方式,冷却效果差,从而导致吸收液的吸收效果差,而且设备容易损坏,降低降膜吸收器的使用寿命。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628422U,公开了一种风冷降膜吸收器,吸收器为旋转圆筒形,吸收器外部加设了叶片,吸收器中心轴线处的一侧设有进气管道及进液管道,进液管道设在进气管道中,吸收器中心轴线处的另一侧设出液管道,吸收器通过密封轴承水平固定在进气管道和出液管道上,进气管道、进液管道、出液管道均固定在支座上。来风推动叶片使圆筒形吸收器旋转,筒外为冷空气,筒内为吸收剂溶液,通过风冷的方式对筒体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差,导致吸收液的吸收效果差,而且设备容易损坏,降低降膜吸收器的使用寿命O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降膜吸收器冷却效果差,吸收液成膜性不良,吸收器使用寿命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降膜吸收器,它的冷却效果好,吸收液的成膜性和吸收效果好,而且设备不易损坏,降膜吸收器的使用寿命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降膜吸收器,包括筒体,筒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成膜段、吸收段、接收段,成膜段上设有气体进口和吸收液进口,吸收段靠近上端位置设有冷却水出口,吸收段靠近下端位置设有冷却水进口,吸收段内设有若干根吸收列管,每根吸收列管上端均连接成膜堰管,成膜堰管的上端设在成膜段内并且上端高于吸收液进口高度,成膜堰管下端和筒体的接收段内腔连通,接收段靠近上端位置设有气体出口,接收段下端设有吸收液出口。降膜吸收器使用时,在真空负压的作用下,尾气从气体进口进入,吸收液从吸收液进口流入成膜段内腔,由于成膜堰管的上端设在成膜段内并且上端高于吸收液进口高度,吸收液在成膜段内腔积聚并且液面逐渐升高,直到液面上升到成膜堰管的上端面位置,然后吸收液从成膜堰管上端开口流向吸收列管内。气液两相同时进入吸收列管,在吸收列管内充分接触吸收,吸收完成后吸收液流到接收段内腔,并从吸收液出口排出到接收罐,而剩余的少量尾气从气体出口排出进入下一个吸收设备。在吸收液降膜吸收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通过吸收列管的管壁向外传递,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自下而上在吸收段内腔向冷却水出口流动,带走吸收列管外壁上的热量,这种结构冷却效果好,设备不会因为过热而损坏,降膜吸收器的使用寿命长。吸收液不是直接从吸收液进口流到吸收列管内,而是先从吸收液进口流到成膜段内腔积聚,随着液面的逐渐升高从成膜堰管的上端边缘均匀地流向吸收列管,吸收液流行吸收列管的均匀性好,在吸收列管的内壁成膜性好,吸收效果好。作为优选,成膜堰管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布设置的V形槽结构的引流口。均布设置的引流口使吸收液均匀流向成膜堰管内壁,吸收液的成膜性好。作为优选,气体进口高于吸收液进口高度。这种结构设计防止气体和吸收液在成膜段内腔接触成膜。作为优选,筒体的吸收段内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折流板从下往上左右交替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折流板增加了冷却水在吸收段内腔流动的路径,增加了冷却效果。作为优选,筒体的吸收段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L形支架,L形支架的转角位置设有加强筋。支架方便降膜吸收器的安装与固定。作为优选,吸收段上与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相对位置分别设有排污口和放空口。排污口用于排出吸收段内腔的杂物,放空口作为备用口,使降膜吸收器使用更加灵活。作为优选,成膜段和吸收段均为两端设有法兰盘的筒形结构,接收段呈U形结构,接收段的上端设有法兰盘,成膜段上端的法兰盘上密封连接盖板,吸收段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隔板,吸收列管的两端分别穿透两隔板,吸收段两端的法兰盘分别连接成膜段下端的法兰盘和接收段上端的法兰盘。成膜段、吸收段和接收段采用这种结构连接,连接简单可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降膜吸收器的冷却效果好,吸收液的成膜性和吸收效果好,而且设备不易损坏,降膜吸收器的使用寿命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成膜堰管和吸收列管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成膜堰管的俯视图;图中1、成膜段,2、吸收段,3、接收段,4、气体进口,5、吸收液进口,6、冷却水出口,7、冷却水进口,8、吸收列管,9、成膜堰管,10、气体出口,11、吸收液出口,12、引流口,13、折流板,14、支架,15、加强筋,16、排污口,17、放空口,18、法兰盘,19、盖板,20、隔板,21、挡流环,22、堰管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实施例一种降膜吸收器(参见附图1),包括立式筒体,筒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成膜段1、吸收段2、接收段3,成膜段和吸收段均为两端设有法兰盘18的筒形结构,接收段呈U形结构,接收段的上端设有法兰盘,成膜段上端的法兰盘上密封连接盖板19,吸收段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隔板20,吸收段两端的法兰盘分别连接成膜段下端的法兰盘和接收段上端的法兰盘,隔板使成膜段内腔、吸收段内腔、接收段内腔相互隔离。成膜段上设有气体进口 4和吸收液进口 5,气体进口高于吸收液进口高度。吸收段靠近上端位置设有冷却水出口 6,吸收段靠近下端位置设有冷却水进口 7,吸收段上与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相对位置分别设有排污口 16和放空口 17。接收段靠近上端位置设有气体出口 10,接收段下端设有吸收液出口 11。气体进口、吸收液进口、冷却水出口、冷却水进口、排污口、放空口、气体出口、吸收液出口位置均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外端设置法兰盘。筒体的吸收段内设置有四个折流板13,折流板从下往上左右交替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吸收段内设有若干根吸收列管8,吸收列管穿透折流板。吸收列管的两端分别穿透两隔板,吸收列管将成膜段内腔和接收段内腔连通。每根吸收列管上端均连接成膜堰管9 (参见附图2、附图3),成膜堰管的上端设在成膜段内并且上端高于吸收液进口高度,成膜堰管下端和筒体的接收段内腔连通。成膜堰管上端设有四个均布设置的V形槽结构的引流口 12,成膜堰管靠近下端位置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成膜堰管螺纹连接在吸收列管的上端。成膜段内腔的隔板上固定连接挡流环21,挡流环内固定连接有堰管固定板22,成膜堰管穿透堰管固定板并且上端设置在挡流环内。挡流环的上端位置高于吸收液进口高度,挡流环外壁和成膜段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挡流环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筒体的吸收段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L形支架14,四个支架沿圆周均匀分布,L形支架的转角位置设有加强筋15。降膜吸收器使用时,在真空负压的作用下,尾气从气体进口进入,吸收液从吸收液进口流入挡流环外壁和成膜段内壁之间的间隙内,然后通过挡流环上的通孔流到挡流环内,由于成膜堰管的上端端高于吸收液进口高度,吸收液在挡流环内积聚并且液面逐渐升高,直到液面上升到成膜堰管的上端面位置,然后吸收液从成膜堰管上端V形的引流口流向吸收列管内,引流口的引流作用使吸收液沿成膜堰管和吸收列管的内壁下流,在吸收列管内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吸收,成膜性能好,吸收完成后吸收液流到接收段内腔,并从吸收液出口排出到接收罐,而剩余的少量尾气从气体出口排出进入下一个吸收设备。在吸收液降膜吸收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通过吸收列管的管壁向外传递,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自下而上在吸收段内腔向冷却水出口流动,带走吸收列管外壁上的热量。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权利要求1.一种降膜吸收器,包括筒体,其特征是,筒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成膜段(I)、吸收段(2)、接收段(3),成膜段上设有气体进口(4)和吸收液进口(5),吸收段靠近上端位置设有冷却水出口(6),吸收段靠近下端位置设有冷却水进口(7),吸收段内设有若干根吸收列管(8),每根吸收列管上端均连接成膜堰管(9),成膜堰管的上端设在成膜段内并且上端高于吸收液进口高度,成膜堰管下端和筒体的接收段内腔连通,接收段靠近上端位置设有气体出口(10),接收段下端设有吸收液出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吸收器,其特征是,成膜堰管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布设置的V形槽结构的引流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吸收器,其特征是,气体进口高于吸收液进口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降膜吸收器,其特征是,筒体的吸收段内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13 ),折流板从下往上左右交替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降膜吸收器,其特征是,筒体的吸收段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L形支架(14),L形支架的转角位置设有加强筋(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吸收器,其特征是,吸收段上与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相对位置分别设有排污口( 16 )和放空口( 17 )。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膜吸收器,其特征是,成膜段和吸收段均为两端设有法兰盘(18)的筒形结构,接收段呈U形结构,接收段的上端设有法兰盘,成膜段上端的法兰盘上密封连接盖板(19),吸收段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隔板(20),吸收列管的两端分别穿透两隔板,吸收段两端的法兰盘分别连接成膜段下端的法兰盘和接收段上端的法兰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膜吸收器,旨在解决现有的降膜吸收器冷却效果差,吸收液成膜性不良,吸收器使用寿命短的不足。该实用新型包括筒体,筒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成膜段、吸收段、接收段,成膜段上设有气体进口和吸收液进口,吸收段靠近上端位置设有冷却水出口,吸收段靠近下端位置设有冷却水进口,吸收段内设有若干根吸收列管,每根吸收列管上端均连接成膜堰管,成膜堰管的上端设在成膜段内并且上端高于吸收液进口高度,成膜堰管下端和筒体的接收段内腔连通,接收段靠近上端位置设有气体出口,接收段下端设有吸收液出口。降膜吸收器的冷却效果好,吸收液的成膜性和吸收效果好,而且设备不易损坏,降膜吸收器的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B01D53/18GK202844835SQ2012205429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邱伟平 申请人:杭州新安江工业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