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7746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技术应用于水处理领域,涉及火力发电厂循环水补充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澄清池进水水源为两路或两路以上的一种高效机械搅拌澄清池。
背景技术
随着清洁水资源的枯竭和自然水体环境的恶化,城市中水回用就变得迫在眉睫,尤其是在火力发电厂这些用水大户,城市中水已经成为电厂循环水补充水水源的首选,作为城市中水回用处理的必需环节澄清池设备应用更是必不可少。特别是出力>1000t/h的机械搅拌澄清池以其出力大,运行可靠,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更是在火力发电厂循环水补充水处理系统中广泛应用,如:禹州电厂二期工程,国电荥阳一期工程,神火集团“上大压小”发电工程循环水补充水处理系统中均采用了该澄清池设备。但是澄清池要求进水水质相对稳定,而目前电厂因循环水补充水量大(多数在2500t/h以上),很少有单个污水处理厂的供水能力能满足电厂循环水补充水的供水要求,大多需要两路或者两路以上的水源联合供水。多路水源供水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多路水源的掺混问题,必须对多路水源进行充分的混合均匀,才能保证澄清池的稳定运行;其次是多路供水管路的压力匹配问题,必须对各路水源管路末端压力进行匹配调节,才能保证各路水源按设计要求稳定供水;通常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电厂内设一座混合水池,各路水源先进入混合水池,在水池内混合后再由提升水泵输送进澄清池。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混合水池及提升水泵的前提下,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提供仅对澄清池进水系统进行改进的一种高效机械搅拌澄清池。一种高效机械搅拌澄清池,包括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在第一反应室侧壁下部开孔处与第一反应室连通的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室的内侧壁下部设折流挡板,折流挡板沿第一反应室侧壁圆周水平均匀分布。所述进水管路至少为两个,进水管路沿第一反应室侧壁圆周水平均匀分布。所述进水管路至少为两个,两个进水管路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第一反应室的内侧壁下部设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位置沿第一反应室侧壁圆周水平均匀分布,使得水源的掺混非常高效而且均匀,由于水源的掺混非常高效而且均匀,就能够在第一反应室设置至少两个进水管路,从而降低土建及工艺投资,节约占地面积及运行能耗。


:图1为传统澄清池进水管路的立面图。图2为传统澄清池进水管路的平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澄清池进水管路的立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澄清池进水管路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效机械搅拌澄清池,它包括澄清池壁8、第一反应室2、第二反应室3、澄清池分离室4、澄清池刮泥机臂7,且澄清池还设有进水管路1、出水管路5和排泥管9。本实用新型技术根据外部水源数量(本实用新型暂按两路外部水源进行论述,下同)把澄清池进水管路I设计为两套并同时在澄清池第一反应室2内壁增设折流挡板10,折流挡板10沿第一反应室2侧壁圆周水平均匀分布。这样,在不增加掺混水池的前提下解决进水压力匹配及水源掺混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澄清池为一个进水管路I,其在第一反应室2侧壁下部开孔处与第一反应室连通见图1、图2。采用本新型澄清池进水系统后,在澄清池第一反应室2侧壁下部对称开两个进水孔并在内侧壁增设折流挡板10,并配套设计两套进水管路,见图3、图4。新型技术应用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澄清池进水管路设计为两套,不同水质的两路水源分别通过澄清池两个进水管路进入澄清池第一反应室2后,在搅拌叶轮6的搅拌和折流挡板10的折流双重作用下得到充分混合,形成相对稳定的混合水质,此时与加入到第一反应室的凝聚剂、助凝剂充分反应,而后在搅拌叶轮的提升作用下进入第二反应室3,不同水质的两路水源的掺混问题得以解决。从而节省了混合水池及提升水泵的初期基建投资、占地面积及后期的运行电耗。二.澄清池进水管路设计为两套,不同来水压力的两路水源分别通过澄清池两个进水管路进入澄清池第一反应室,由于第一反应室为敞口设备,不同来水压力的两路水源均在此得以泄压,不同来水管路压力不匹配的问题得以解决。从而节省了调节管路压力的阀门及仪表,降低了投资。以2X60(MW湿冷机组为例,通过本实用新型技术,可节省1500m3掺混水池一座(占地面积350 m2),合计土建费用约40万元;节省水泵(Q=1250t/h,P=0.15MPa, N=IlOKff)三台和压力调节阀2个,合计设备购置费用约20万元;节省年运行电耗约1.21X106度(年运行时间按5500小时计,泵按2运I备考虑),合计年运行费用约51万元(电价按0.42元/度计)。本实用新型技术应用于澄清池多路进水的场合,通过对进水系统进行技术创新得以实施,针对澄清池内部结构的不同可有两种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内部为钢结构的机械搅拌澄清池可按以下步骤实施:首先根据澄清池进水水源的个数确定澄清池第一反应室侧壁下部开孔数量;根据每路水源流量、压力参数确定每路进水管的规格及其在第一反应室侧壁开孔的规格;然后根据前面所确定的开孔数量及规格在澄清池第一反应室侧壁下部开孔,开孔中心位置应沿第一反应室侧壁圆周水平均匀分布以保证最佳水源混合效果,并作必要的加强焊接;同时在澄清池第一反应室内侧壁下部增设折流挡板10,挡板位置应沿第一反应室侧壁圆周水平均匀分布以达到折流混合的目的;最后对澄清池进水管道连接安装并作必要的支吊固定。实施方式二: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机械搅拌澄清池实施步骤与方式一类似,区别在于钢结构的现场开孔、焊接变成了混凝土结构的预留、预埋。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机械搅拌澄清池,包括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在第一反应室侧壁下部开孔处与第一反应室连通的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室的内侧壁下部设折流挡板,折流挡板沿第一反应室侧壁圆周水平均匀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机械搅拌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至少为两个,进水管路沿第一反应室侧壁圆周水平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 机械搅拌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至少为两个,两个进水管路对称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高效机械搅拌澄清池,包括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在第一反应室侧壁下部开孔处与第一反应室连通的进水管路,第一反应室的内侧壁下部设折流挡板,折流挡板沿第一反应室侧壁圆周水平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第一反应室的内侧壁下部设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位置沿第一反应室侧壁圆周水平均匀分布,使得水源的掺混非常高效而且均匀,由于水源的掺混非常高效而且均匀,就能够在第一反应室设置至少两个进水管路,从而降低土建及工艺投资,节约占地面积及运行能耗。
文档编号B01D21/02GK203075707SQ2012207126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田晓锋, 李玉磊, 解莉 申请人: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