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烧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2686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用烧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烧杯架,其包括支架及条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托盘的四角,所述支架中部连接所述托盘,所述托盘从左往右均匀设置多个圆形开口,所述开口为上大下小的锥筒形结构。本发明的实验室用烧杯架设置的多个圆形开口,使清洗完的烧杯倒置在上面,既能完使其晾干,不会污染杯口,也可一直将烧杯存放于烧杯架上,上大下小的锥筒形开口符合烧杯的特点,更兼容烧杯的形状,方便烧杯的放置,开口内粘接的一圈海绵圈则可防止烧杯架由于搬运而造成烧杯的破损,一体成型的支架及横杆则方便了烧杯架的搬运,蓄水槽则用于收集烧杯流出来的水渍。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易搬运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实验室用烧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实验室用具领域,尤其是一种实验室用烧杯架。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烧杯一般包括圆柱形烧杯,锥形烧杯及球形烧杯,一般来说,锥形烧杯及球形烧杯上部还包括一段圆柱形杯口,在烧杯使用完成之后,需要对烧杯进行清洗并晾干,然后存放;目前,烧杯清洗完成之后只是简单的将其倒置在桌面上,使其中的水自然的流出,完成晾干,这种方式易造成杯口的污染,且特别是锥形烧杯及球形烧杯极易摔倒破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0003]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实验室用烧杯架。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实验室用烧杯架,其包括支架及条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托盘的四角,所述支架中部连接所述托盘,所述托盘从左往右均匀设置多个圆形开口,所述开口为上大下小的锥筒形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开口内还粘接有一圈海绵圈。
[0007]优选的,所述支架下端还包括一圈横杆。
[0008]优选的,所述横杆上包括一蓄水槽。
[0009]优选的,所述支架与所述横杆一体成型。
[0010]本发明的实验室用烧杯架在托盘上均匀设置了多个圆形开口,使清洗完的烧杯倒置在上面,既能完使其晾干,不会污染杯口,也可一直将烧杯存放于烧杯架上,上大下小的锥筒形开口符合烧杯的特点,更兼容烧杯的形状,方便烧杯的放置,开口内粘接的一圈海绵圈则可防止烧杯架由于搬运而造成烧杯的破损,一体成型的支架及横杆则方便了烧杯架的搬运,蓄水槽则用于收集烧杯流出来的水溃。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易搬运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一种实验室用烧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3]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实验室用烧杯架,其包括支架I及条状托盘2,支架I分别设置在所述托盘2的四角,支架I中部连接托盘2,托盘2从左往右均匀设置4个圆形开口 3,开口 3为上大下小的锥筒形结构;开口 3内粘接有一圈海绵圈4。支架I下端还包括一圈横杆5,横杆5上包括一蓄水槽6,支架I与所述横杆5 —体成型。[0014]在实际使用中,将清洗完成的烧杯倒置于烧杯架上,烧杯内的水流到蓄水槽中,烧杯晾干,蓄水槽内水集满之后,取出倒掉再放回烧杯架内,在搬运烧杯架时,海绵圈防止烧杯架由于搬运而造成烧杯的破损,一体成型的支架及横杆则方便了烧杯架的搬运。
[0015]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实验室用烧杯架,其包括支架及条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托盘的四角,所述支架中部连接所述托盘,所述托盘从左往右均匀设置多个圆形开口,所述开口为上大下小的锥筒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烧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内还粘接有一圈海绵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烧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端还包括一圈横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烧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上包括一蓄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烧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横杆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B01L9/00GK103657764SQ201310707622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陆金华 申请人:吴江市亿丰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