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吊喷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2060阅读:20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塔吊喷淋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具体是一种塔吊喷淋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城市每天都在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空气污染物,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其中建设工地又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灾区,已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若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能够得到降低,则城市的空气质量可得到改善,从而为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营造绿色家园带来巨大的贡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塔吊、用于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高空降尘喷淋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塔吊喷淋系统,包括底座、竖立在底座上的塔吊架以及水平设于塔吊架上的平衡臂和吊运臂,所述的塔吊架和吊运臂分别设置有竖直供水管和水平供水管,吊运臂上排列有与水平供水管连通的多个喷淋头,所述的竖直供水管和水平供水管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所述的底座一侧还设有降水井,降水井内设有与竖直供水管连接的管道。其中,所述的竖直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水泵上设有控制闸。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从降水井8抽出来的地下水通过喷淋头6喷射出来形成飘飞的水雾,可有效吸附空中的灰尘颗粒和杂质,起到降尘的作用,同时在高空喷淋一段时间后,地面将形成一片湿 润状态,能有效的压制住灰尘重新扬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塔吊喷淋系统,包括底座10、竖立在底座10上的塔吊架I以及水平设于塔吊架I上的平衡臂2和吊运臂3,所述的塔吊架I和吊运臂3分别设置有竖直供水管4和水平供水管5,吊运臂3上排列有与水平供水管5连通的多个喷淋头6,所述的竖直供水管4和水平供水管5通过旋转接头7连接,所述的底座10 —侧还设有降水井8,降水井8内设有与竖直供水管4连接的管道,所述的竖直供水管4上设置有水泵,水泵上设有控制闸9,本系统在使用时,从降水井8抽出来的地下水通过喷淋头6喷射出来形成飘飞的水雾,可有效吸附空中的灰尘颗粒和杂质,起到降尘的作用,同时在高空喷淋一段时间后,地面将形成一片湿润状态,能有效的压制住灰尘重新扬起,在系统安装初期,根据建筑物总高度,选择对应的水泵,一次安装到位,在建筑物施工阶段,当塔吊架I提升时,仅仅只增加竖直供水管4的长度,根据施工现场实际塔吊平面布置图设计吊运臂3上的水平供水管5的长度,以满足覆盖全工地为宜。在夏季时工地上的温度接近50°C,中午时分根本无法进行施工作业,通过本系统的高空喷淋后,施工现场能明显感觉到温度的下降,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工人发生高温中暑的几率,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在整个施工期间都可以通过喷淋出来的水雾对主体结构进行养护,养护的面积可以覆盖全部的结构区域。此外,原来在基坑降水过程中降水井抽出来的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现在将降水井中抽出的水合理利用到高空喷淋系统中去,起到了环保节能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系统的推广,武汉乃至全国现有的工地如果都能采用,那么对降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营造绿色家园等方面将是巨大的贡献。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塔吊喷淋系统,包括底座(10)、竖立在底座(10)上的塔吊架(I)以及水平设于塔吊架(I)上的平衡臂(2)和吊运臂(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吊架(I)和吊运臂(3)分别设置有竖直供水管(4)和水平供水管(5),吊运臂(3)上排列有与水平供水管(5)连通的多个喷淋头(6),所述的竖直供水管(4)和水平供水管(5)通过旋转接头(7)连接,所述的底座(10)—侧还设有降水井(8),降水井(8)内设有与竖直供水管(4)连接的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供水管(4)上设置有水泵,水泵上设 有控制闸(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塔吊喷淋系统,包括底座、竖立在底座上的塔吊架以及水平设于塔吊架上的平衡臂和吊运臂,所述的塔吊架和吊运臂分别设置有竖直供水管和水平供水管,吊运臂上排列有与水平供水管连通的多个喷淋头,所述的竖直供水管和水平供水管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所述的底座一侧还设有降水井,降水井内设有与竖直供水管连接的管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从降水井抽出来的地下水通过喷淋头喷射出来形成飘飞的水雾,可有效吸附空中的灰尘颗粒和杂质,起到降尘的作用,同时在高空喷淋一段时间后,地面将形成一片湿润状态,能有效的压制住灰尘重新扬起。
文档编号B01D47/06GK203090686SQ20132005245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李毅, 平恒 申请人:李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