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剂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37777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剂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试剂瓶,包括瓶体以及相互连通的吸液管和按压机构;还包括部分圆柱状的引流管,该引流管与按压机构连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试剂瓶,可方便取用液体,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试剂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特别是指一种试剂瓶。
【背景技术】
[0002]在试验或医学领域,通常采用带有滴管的普通容器盛装盐酸、硫酸等试剂。这种普遍使用的试剂瓶,包括瓶体和带有胶头的滴管。使用时,将滴管深入容器,挤压胶头,使得瓶体中的液体被吸入滴管,再将滴管取出,再次挤压胶头,即可将滴管中吸入的试剂挤出。这种试剂瓶,取用试剂时,需要打开瓶盖;但后续操作中若将试剂瓶碰倒,则会使试剂流出造成危险和污染。此外,由于每次使用试剂都需要打开容器瓶盖,使得一些不稳定试剂多次暴露在空气中,受到氧化或破坏。将滴管先深入试剂中吸取试剂,再将滴管移动到别处,沾附在滴管上的试剂在滴管移动的过程中容易洒落,从而会造成人体伤害或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试剂瓶。该试剂瓶能更好地保存试剂,并在使用过程中安全隐患较低。
[0004]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剂瓶,包括瓶体以及相互连通的吸液管和按压机构;还包括部分圆柱状的引流管,该引流管在取用试剂时与按压机构中液体流出的通道连通。
[0005]可选的,所述引流管通过圆柱状出液管与按压机构连通。
[0006]可选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长方体状按压块和圆柱状压头;所述按压块中开设有圆柱状凹槽,从而按压块通过圆柱状凹槽以可旋转的方式罩装于圆柱状压头上,所述出液管设置于按压块中并从按压块侧壁处伸出;所述圆柱状压头中设有液体试剂流出的通道,该通道出口设置在圆柱状压头侧壁上,且所述出口逐渐扩张;出液管起始端距离圆柱状压头圆心的距离小于圆柱状压头的半径,从而出液管在通道出口处与通道紧密接触;所述圆柱状压头侧壁上、与所述开口等高且偏离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凹槽,该凹槽横截面大于出液管横截面,使得出液管随着按压块旋转至凹槽处时能够伸入凹槽中。
[0007]可选的,所述出液管为圆柱管或棱柱管。
[0008]可选的,所述引流管与试剂瓶纵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0° -50°。
[0009]可选的,所述引流管为半圆柱状管。
[0010]可选的,所述部分圆柱状为圆柱状沿其轴线开设矩形贯通开口的形状。
[0011]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试剂瓶,在取用试剂时无需打开试剂瓶的瓶盖,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从按压块中压出的试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较为充分地流出。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试剂瓶,还可以防止试剂与空气过多接触而成分遭受破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试剂瓶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试剂瓶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液管和引流管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按压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试剂瓶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试剂瓶主视结构示意图。该试剂瓶包括瓶体1、吸液管2、按压机构3、出液管4、引流管5、瓶盖6。按压机构3设置于瓶盖6上,与吸液管2连通,吸液管2伸入瓶体I中,在本实施例中吸液管2延伸至瓶体I底部。出液管4设置于按压机构3的液体出口处,出液管4为圆柱状管或棱柱状管。引流管5与出液管4连接,引流管为部分圆柱状管,即引流管的横截面为圆弧。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试剂瓶,在取用试剂无需打开瓶盖,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0018]弓丨流管5的轴线方向可以与出液管4的轴向方向呈任意角度。当引流管与试剂瓶纵轴线之间夹角过小,则试剂流出的速度过快,会出现试剂发散下落;当引流管与试剂瓶纵轴线之间夹角过大,则试剂流下的速度过慢,影响从按压机构中压出的试剂充分流出。较佳的,引流管倾斜于试剂瓶轴线方向40° -50°。较佳的,引流管长度约为试剂瓶高度的三分之二。较佳的,出液管与水平线夹角为10-20°。
[0019]为了更好地展示出液管和引流管的结构,采用图3进行示例说明。引流管5为部分圆柱管状,即圆弧管纵向切除剩下的部分。出液管4在本实施例中为圆柱管状。由于若在按压机构3处不设置引导液体流下的机构,则为了避免液体试剂溅洒,在使用时需倾倒试剂瓶。然而,倾倒试剂瓶本身会导致液体试剂从瓶体I上端渗出。为了使用时不倾倒试剂瓶,应至少设置一个引导液体从按压机构流下的管道,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出液管4和引流管5起着引导液体试剂流下的作用,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不用倾倒试剂瓶。较佳的,出液管4的应尽量短。
[0020]在使用时,将需要添加液体试剂的容器放置于引流管下方,下压按压机构,液体试剂即可通过按压机构流出,并经过引流管流入待添加试剂的容器。由于一般情况下,出液管比较细,液体试剂从按压机构压出后,容易在出液管中滞留并在出液管出口处聚集;若是仅仅采用出液管将液体试剂添加到某容器中,则使用后出液管中滞留的液体会缓慢留到出液管口处并在管口处缓慢聚集流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引流管,有助于液体在较短时间内从出液管中流出。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为半圆柱管状。
[0022]更佳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将如图3所示的一个引流管直接与图1、2中所示的按压机构液体出口连接,将出液管省略,从而液体试剂从按压机构压出后,直接从引流管中流下,从而从按压机构中压出的液体试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部流淌到待添加试剂的容器中。
[0023]在一些情况下,试剂瓶还可以具有如图4所示的结构。按压机构3具有长方体状按压块31、圆柱状压头32,圆柱状压头32中设有液体试剂通道321,该通道321出口 323处逐渐扩张,从而其外部出口的半径大于通道321内部的半径;出液管4 一部分设置于按压块31中,另一部分从按压块31中伸出。需要取用试剂时,旋转按压块31,使得出液管4在出口 323处伸入通道321并与其连通。在与出口 323等高并偏离于通道321的圆柱状压头32侧面设置有凹槽322,不需要取用试剂时,沿着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按压块31使得出液管4相对于圆柱状压头32转动,使得出液管4与出口 323分离,然后与圆柱状压头32侧壁接触,并随后旋转到凹槽322中。凹槽322可以是圆形凹槽,直径略大于出液管4的直径。凹槽322也可以是矩形凹槽,长、宽略大于出液管4的直径。出液管4旋转到凹槽322的位置时,槽底可以与出液管4接触或不接触。
[0024]较佳的,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出液管4的直径大于通道321内部的直径并小于通道出口的直径。
[0025]图4所示的实施例,允许操作人员在不需要取用试剂时通过旋转压块使得出液管与液体试剂流出的通道错位分离,从而避免过多的空气进入试剂瓶破坏试剂成分。试剂流出的通道出口逐渐扩张,出液管与通道衔接的一端距离圆柱状压头圆心的距离小于圆柱状压头的半径,并合理设计出液管的长度使得出液管旋转到通道出口的位置时,能够与出液管紧密接触,从而防止试剂从出液管和通道衔接处渗漏。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液管末端厚度或宽度逐渐缩小,以减少出液管末端沾附的试剂。
[0027]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试剂瓶,在取用试剂时无需打开试剂瓶的瓶盖,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从按压块中压出的试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较为充分地流出,还可避免试剂在过长的出液管中聚集而造成的试剂浪费。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试剂瓶,还可以防止试剂与空气过多接触而成分遭受破坏。
[0028]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试剂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以及相互连通的吸液管和按压机构;还包括部分圆柱状的引流管,该引流管在取用试剂时与按压机构中液体流出的通道连通;所述引流管通过圆柱状出液管与按压机构连通;所述按压机构包括长方体状按压块和圆柱状压头;所述按压块中开设有圆柱状凹槽,从而按压块通过圆柱状凹槽以可旋转的方式罩装于圆柱状压头上,所述出液管设置于按压块中并从按压块侧壁处伸出;所述圆柱状压头中设有液体试剂流出的通道,该通道出口设置在圆柱状压头侧壁上,且所述出口逐渐扩张;出液管起始端距离圆柱状压头圆心的距离小于圆柱状压头的半径,从而出液管在通道出口处与通道紧密接触;所述圆柱状压头侧壁上、与所述出口等高且偏离于所述出口处,设置有凹槽,该凹槽横截面大于出液管横截面,使得出液管随着按压块旋转至凹槽处时能够伸入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为圆柱管或棱柱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与试剂瓶纵轴线之间的夹角为 40° -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为半圆柱状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圆柱状为圆柱状沿其轴线开设矩形贯通开口的形状。
【文档编号】B01L3/00GK203711056SQ201320889044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唐果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