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005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循环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循环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气管道通过单向出气阀和气液分离箱相连通,导流分离箱置于气液分离箱内,且通过单向进气阀和进气管道相连通,分离板通过固定架置于导流分离箱内,且位于进气管道正前方,多个导管均匀置于锥形分离器上,锥形分离器置于导流分离箱内,缓冲腔体置于导流分离箱内,且通过锥形分离器和导流分离箱相连通,拆换海绵均匀置于锥形丝网上,缓冲腔体通过锥形丝网和气液分离箱相连通,主回流通管和辅助回流通管分别置于导流分离箱和气液分离箱之间的空隙中,且一端分别和锥形丝网相连接,另一端分别和集液箱相连通,集液箱置于气液分离箱下方,且和导流分离箱相连通。
【专利说明】一种可循环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气液分离装置,涉及一种新型的气液分离器装置,属于环保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气液分离成本,提高气液分离效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气液分离器以采用重力沉降、离心力分离和丝网分离为主,在技术上都存在一些缺点。一般以重力沉降为原理的气液分离器,只单一地在进气口处安置分离挡板,该结构在处理湿度较大的流体时,分离板表面附水容易达到饱和,不利于后续的流体进行分离,同时,面对高速流体时液滴容易在与分离挡板冲击时被打碎成小液滴,继续附着在气体里难以分离,造成分离效率低下。一般以离心力分离为原理的气液分离器,操作比较复杂,对分离对象的性质要求严格,具有局限性,长时间分离粘性较大的流体,会堵塞离心机,损坏仪器,提高分离成本,降低分离率。一般以丝网分离为原理的气液分离器,往往内部安置数量较多的丝网,占用了较多的空间,使得仪器体积过于庞大,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较为麻烦。目前的气液分离器设备体积庞大,占用面积多,分离成本昂贵,难以实现多次分离,分离效率低下,给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液混合物的分离处理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0003]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气液分离装置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气液分离装置,结构简单,方便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气液分离成本,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气液分离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气液分离装置由分离装置和回流装置两部分组成。分离装置由单向出气阀、锥形丝网、拆换海绵、导管、锥形分离器、单向进气阀、进气管道、固定架、分离板、气液分离箱和出气管道组成。出气管道通过单向出气阀和气液分离箱相连通,导流分离箱置于气液分离箱内,且通过单向进气阀和进气管道相连通,分离板通过固定架置于导流分离箱内,且位于进气管道正前方,多个导管均匀置于锥形分离器上,锥形分离器置于导流分离箱内,缓冲腔体置于导流分离箱内,且通过锥形分离器和导流分离箱相连通,拆换海绵均匀置于锥形丝网上,缓冲腔体通过锥形丝网和气液分离箱相连通,回流装置由辅助回流通管、集液箱、量筒、金属盘管和主回流通管组成。主回流通管和辅助回流通管分别置于导流分离箱和气液分离箱之间的空隙中,且一端分别和锥形丝网相连接,另一端分别和集液箱相连通,集液箱置于气液分离箱下方,且和导流分离箱相连通,量筒置于集液箱一侧,且和集液箱相连通。金属盘管一端置于气液分离箱上部,另一端和导流分离箱相连通。
[0005]使用时,首先气液混合物通过单向进气阀进入进气管道,冲击进气管道正前方导流分离箱内的分离板,经分离板分离的液体经过导流分离箱流入到集液箱中,剩余的气液混合物不断进入经过锥形分离器上的导管,进入缓冲腔体继续分离,缓冲腔体形成的液体经过锥形分离器上的导管,回流到导流分离箱然后流入集液箱,然后剩余的气液混合物继续上升,通过缓冲腔体,经过锥形丝网和拆换海绵的进一步分离,分离后的液体通过拆换海绵流经主回流通管和辅助回流通管直接流入集液箱,剩余的气液混合物即可通过金属盘管回流到导流分离箱进行二次分离,完成过一次分离的气液混合物,继续沿着先前的分离途径完成下一次的分离,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达到指定的要求后,经分离后的气体通过气液分离箱,进入出气管道,途经单向出气阀到达指定的收集容器,达到可循环气液分离的目的。
[0006]有益效果。
[0007]一、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0008]二、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0009]三、能够有效降低气液分离成本,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0010]【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气液分离装置的锥形分离器的立体结构图
[0013]附图中
[0014]其中零件为:单向出气阀(1),锥形丝网(2),拆换海绵(3),导管(4),锥形分离器(5),辅助回流通管(6),单向进气阀(7),进气管道(8),集液箱(9),量筒(10),金属盘管
(11),导流分离箱(12),固定架(13),分离板(14),主回流通管(15),缓冲腔体(16),气液分离箱(17),出气管道(18)。
[0015]【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循环气液分离装置是这样实现的,由分离装置和回流装置两部分组成。分离装置由单向出气阀(I)、锥形丝网(2)、拆换海绵(3)、导管(4)、锥形分离器(5)、单向进气阀(7)、进气管道(8)、固定架(13)、分离板(14)、气液分离箱(17)和出气管道(18)组成。出气管道(18)通过单向出气阀(I)和气液分离箱(17)相连通,导流分离箱
(12)置于气液分离箱(17)内,且通过单向进气阀(7)和进气管道(8)相连通,分离板(14)通过固定架(13)置于导流分离箱(12)内,且位于进气管道(8)正前方,多个导管均匀置于锥形分离器(5)上,锥形分离器(5)置于导流分离箱(12)内,缓冲腔体(16)置于导流分离箱(12)内,且通过锥形分离器(5)和导流分离箱(12)相连通,拆换海绵(3)均匀置于锥形丝网(2)上,缓冲腔体(16)通过锥形丝网(2)和气液分离箱(17)相连通,回流装置由辅助回流通管(6)、集液箱(9)、量筒(10)、金属盘管(11)和主回流通管(15)组成。主回流通管
(15)和辅助回流通管(6)分别置于导流分离箱(12)和气液分离箱(17)之间的空隙中,且一端分别和锥形丝网(2)相连接,另一端分别和集液箱(9)相连通,集液箱(9)置于气液分离箱(17)下方,且和导流分离箱(12)相连通,量筒(10)置于集液箱(9) 一侧,且和集液箱
(9)相连通。金属盘管(11)一端置于气液分离箱(17)上部,另一端和导流分离箱(12)相连通,使用时,首先气液混合物通过单向进气阀(I)进入进气管道(8),冲击进气管道(8)正前方导流分离箱(12)内的分离板(14),经分离板(14)分离的液体经过导流分离箱(12)流入到集液箱(9)中,剩余的气液混合物不断进入经过锥形分离器(5)上的导管(4),进入缓冲腔体(16)继续分离,缓冲腔体(16)形成的液体经过锥形分离器(5)上的导管(4),回流到导流分离箱(12)然后流入集液箱(9),然后剩余的气液混合物继续上升,通过缓冲腔体(16),经过锥形丝网(2)和拆换海绵(3)的进一步分离,分离后的液体通过拆换海绵(3)流经主回流通管(15)和辅助回流通管(6)直接流入集液箱(9),剩余的气液混合物即可通过金属盘管(11)回流到导流分离箱(12)进行二次分离,完成过一次分离的气液混合物,继续沿着先前的分离途径完成下一次的分离,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达到指定的要求后,经分离后的气体通过气液分离箱(17),进入出气管道(18),途经单向出气阀(I)到达指定的收集容器,达到可循环气液分离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循环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是:由分离装置和回流装置两部分组成,分离装置由单向出气阀、锥形丝网、拆换海绵、导管、锥形分离器、单向进气阀、进气管道、固定架、分离板、气液分离箱和出气管道组成,出气管道通过单向出气阀和气液分离箱相连通,导流分离箱置于气液分离箱内,且通过单向进气阀和进气管道相连通,分离板通过固定架置于导流分离箱内,且位于进气管道正前方,多个导管均匀置于锥形分离器上,锥形分离器置于导流分离箱内,缓冲腔体置于导流分离箱内,且通过锥形分离器和导流分离箱相连通,拆换海绵均匀置于锥形丝网上,缓冲腔体通过锥形丝网和气液分离箱相连通,回流装置由辅助回流通管、集液箱、量筒、金属盘管和主回流通管组成,主回流通管和辅助回流通管分别置于导流分离箱和气液分离箱之间的空隙中,且一端分别和锥形丝网相连接,另一端分别和集液箱相连通,集液箱置于气液分离箱下方,且和导流分离箱相连通,量筒置于集液箱一侦牝且和集液箱相连通,金属盘管一端置于气液分离箱上部,另一端和导流分离箱相连通。
【文档编号】B01D50/00GK203648334SQ20142002659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6日
【发明者】梁城喆, 张艳强, 李国璋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