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渗透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6082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正渗透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渗透单元,包括:平面状的第一多孔层(3)、平面状的第一正渗透膜(5)、及两个相对端分别敞开的刚性筒体(1),所述第一多孔层(3)和第一正渗透膜(5)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所述两个相对端,并且各自一一对应地覆盖所述两个相对端,其中,所述筒体(1)的内周面形状为扩口孔,所述扩口孔的大孔端朝向所述第一多孔层,所述扩口孔的小孔端朝向所述第一正渗透膜(5),并且所述扩口孔构造成所述第一多孔层和第一正渗透膜之间的水密封通道。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液流流经正渗透单元时出现的噪音。
【专利说明】正渗透单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正渗透单元。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正渗透单元,通常为双层膜,由多孔层以及位于多孔层上的正渗透膜构成。其缺陷在于,双层膜使用过程中,液流从正渗透膜流动至多孔层时,通常会出现由于压力变化产生的流动噪声。现有技术无法降低流过该双层膜的液流的流动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相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渗透单元,以降低液流流经正渗透单元时出现的噪音。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渗透单元,其包括:平面状的第一多孔层、平面状的第一正渗透膜、及两个相对端分别敞开的刚性筒体,第一多孔层和第一正渗透膜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于所述筒体的所述两个相对端,并且各自一一对应地覆盖所述两个相对端,筒体的内周面形状为扩口孔,扩口孔的大孔端朝向所述第一多孔层而所述扩口孔的小孔端朝向所述第一正渗透膜,并且所述扩口孔构造成所述第一多孔层和第一正渗透膜之间的水密封通道。
[0005]优选地,第一多孔层和第一正渗透膜均为圆形平面,所述筒体构造为:外直径为等直径而内直径为渐缩的变直径的筒。
[0006]优选地,第一多孔层和第一正渗透膜彼此平行且厚度均匀。
[0007]优选地,第一多孔层的厚度为25-120微米中任一值,所述第一正渗透膜的厚度为4-12微米中任一值。
[0008]优选地,筒体为钢制筒。
[0009]优选地,第一多孔层为由三乙酸纤维素形成的层,所述第一正渗透膜为由乙酸丁酸纤维素形成的膜。
[00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采用了将第一正渗透膜与第一多孔层隔离的筒体,筒体的扩口孔使得经过第一正渗透膜的液流需要经筒体的扩口孔才流向第一多孔层,即,液流会从扩口孔的小孔端流向大孔端(即进入了突然变大的空间),从而筒体就起到了静音箱的作用,相应地减小了流动噪音。
[0011]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之后,上述内容以及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显而易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渗透单元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参见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见图1示出的示例,本实用新型的正渗透单元包括:平面状的第一多孔层3、平面状的第一正渗透膜5、及两个相对端分别敞开的刚性筒体I。其中,刚性筒体I夹在第一多孔层3和第一正渗透膜5之间。
[0015]具体地,第一多孔层3和第一正渗透膜5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于筒体I的两个相对端,并且第一多孔层3和第一正渗透膜5各自对应地覆盖筒体I的这两个相对端。
[0016]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筒体I的内周面形状为扩口孔,即,具有大孔端和小孔端的变直径孔,其中大孔端与小孔端分别为扩口孔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将筒体I的位置设置为,使得其扩口孔的大孔端朝向第一多孔层3,使得其扩口孔的小孔端朝向第一正渗透膜5。如此,经过第一正渗透膜5的液流需要从扩口孔的小孔端流向大孔端,才能流向第一多孔层3。即,在液流从第一正渗透膜5流向第一多孔层3的过程中,液流进入了突然变大的空间,从而筒体I就起到了静音箱的作用,相应减小了流动噪音。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将筒体I的所述扩口孔构造成第一多孔层和第一正渗透膜之间的水密封通道,这使得筒体I显然不同于多孔层,即,水流经筒体I是不会出现任何泄漏而是在密封状态下进行的。
[0017]在图1示出的示例中,优选地,将第一多孔层3、第一正渗透膜5均构造为圆形平面。而筒体I构造为外直径为等直径而内直径为减缩的变直径的筒。作为选择,可以将第一多孔层3和第一正渗透膜5均设置为均匀厚度。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正渗透单元中,第一多孔层3和第一正渗透膜5可以设置为彼此平行且厚度均匀。至于第一多孔层3的厚度和第一正渗透膜5的厚度,可以有多种情形,例如第一多孔层3的厚度可以为25-120微米中任一值,第一正渗透膜5的厚度可以为4-12微米中任一值。
[0018]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筒体I可以为钢制筒,第一多孔层3可以为由三乙酸纤维素形成的层,第一正渗透膜5可以为由乙酸丁酸纤维素形成的膜。
[0019]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正渗透膜5没有设置在第一多孔层3上,而是设置在用作静音箱的筒体I之上。同样可以理解,由于筒体I的扩口孔构造为水密封通道,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筒体I是非多孔材料制成的,其不能看做与第一多孔层4本质上相同,无论材料还是功能均完全不同于第一多孔层。液流在流经筒体I时不会出现任何泄漏。
[002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正渗透单元,其特征在于, 包括:平面状的第一多孔层(3)、平面状的第一正渗透膜(5)、及两个相对端分别敞开的刚性筒体(1), 所述第一多孔层(3)和第一正渗透膜(5)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于所述筒体(I)的所述两个相对端,并且各自一一对应地覆盖所述两个相对端, 其中,所述筒体(I)的内周面形状为扩口孔,所述扩口孔的大孔端朝向所述第一多孔层,所述扩口孔的小孔端朝向所述第一正渗透膜(5),并且所述扩口孔构造成所述第一多孔层和第一正渗透膜之间的水密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渗透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多孔层(3)和第一正渗透膜(5)均为圆形平面, 所述筒体(I)构造为:外直径为等直径而内直径为渐缩的变直径的筒。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渗透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多孔层(3)和第一正渗透膜(5)彼此平行且厚度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渗透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多孔层(3)的厚度为25-120微米中任一值,所述第一正渗透膜(5)的厚度为4-12微米中任一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渗透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I)为钢制筒。
6.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渗透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多孔层(3)为由三乙酸纤维素形成的层,所述第一正渗透膜(5)为由乙酸丁酸纤维素形成的膜。
【文档编号】B01D61/58GK204159219SQ201420456491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3日
【发明者】单明军, 王飘扬, 张浩云, 刘建斌 申请人: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