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进风的喷腾式脱硫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5348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湿法脱硫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能有效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的多点进风的喷腾式脱硫塔。



背景技术:

消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控制大气二氧化硫污染、保护大气环境质量,是目前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颇多,但其中烟气脱硫是有效消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可替代的技术。烟气脱硫的方法很多,根据物理及化学的基本原理,大体上可分为吸收法、吸附法及催化法三种。吸收法是净化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最重要的、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吸收法又分为干法和湿法。

目前传统的湿法脱硫吸收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喷淋空塔技术、托盘塔技术、鼓泡塔技术、液柱塔技术、填料塔技术。从用户角度来说,吸收塔的选择要求在低运行成本的基础上,达到尽可能的高效率,并且操作简单。在塔内烟气流速相同的情况下,喷淋空塔的系统阻力最小,托盘塔的阻力次之,鼓泡塔、液柱塔和填料塔的阻力较大;另外喷淋空塔内件较少,内部结垢的机率较小,运行维护成本较低,且工艺最为成熟。

然而,现有的喷淋空塔容易发生烟气爬壁短路及塔内烟气流场偏流现象,而且所需喷淋量大,设备运行成本较高,且脱硫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现有湿法脱硫吸收系统需要将喷淋空塔在不明显增加设备投入和运行成本的条件下做进一步优化,在提高脱硫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点进风的喷腾式脱硫塔,可有效防止烟气爬壁短路情况、塔内烟气流场偏流现象,并且喷淋量小、脱硫效率高,非常适用于湿法脱硫技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点进风的喷腾式脱硫塔,包括塔体,塔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烟气出口、除雾器、喷淋吸收层及若干烟气进风口,所述烟气进风口环向均匀分布于塔体上,所述喷淋吸收层的下方设有向塔体内收缩的环形喷腾缩口。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烟气进风口设置在塔体中下部位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烟气进风口的数量为6个或8个。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烟气进风口在塔体四周均倾斜设置,其处于塔体内的一端相对处于下方。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烟气进风口的中心线与塔体水平面夹角为10~15°。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塔体外围环向设有烟气进风箱,所述烟气进风箱与塔体间密封连接,所述烟气进风口均处于烟气进风箱内部,烟气进风箱上设有烟气进口。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烟气进风箱的截面为等截面或变截面。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吸收喷淋层为若干层,每层吸收喷淋层下方均设有所述喷腾缩口。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喷腾缩口包括自下而上相互连接的缩口斜段、缩口直段及扩口斜段,所述缩口直段的内径小于吸收塔塔体的内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缩口斜段的倾斜面与塔体垂直轴线间的倾斜角为20~30°,所述扩口斜段的倾斜面与塔体垂直轴线的倾斜角为30~60°,所述缩口直段与塔体垂直轴线平行。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本发明通过将多点进风、喷腾缩口与喷淋吸收层相结合的方式,在保留传统空塔喷淋技术优点的同时,利用多点进风和喷腾缩口实现烟气均布整流、防止烟气爬壁短路、实现喷淋浆液再分布和延长脱硫反应时间,从而提高脱硫效率、降低喷淋量,进而节约循环泵能耗,减小塔的体积,降低设备和运营成本,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脱硫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烟气进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喷腾缩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点进风的喷腾式脱硫塔,包括塔体1,塔体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烟气出口6、除雾器5、喷淋吸收层4及若干烟气进风口7,所述烟气进风口7环向均匀分布于塔体1上,所述喷淋吸收层4的下方设有向塔体1内收缩的环形喷腾缩口3。

优选的,所述烟气进风口7设置在塔体1中下部位置,所述烟气进风口7的数量为6个或8个。

所述烟气进风口7在塔体四周均倾斜设置,其处于塔体内的一端相对处于下方,所述烟气进风口7的中心线与塔体1水平面夹角为10~15°。所述烟气进风口7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方形或圆形。

所述塔体1外围环向设有烟气进风箱2,所述烟气进风箱2与塔体1间密封连接,所述烟气进风口7均处于烟气进风箱2内部,烟气进风箱2上设有烟气进口。

所述烟气进风箱2的截面可以是等截面或变截面。

所述吸收喷淋层4为若干层,每层吸收喷淋层4下方均设有所述喷腾缩口3。

所述喷腾缩口3包括自下而上相互连接的缩口斜段8、缩口直段9及扩口斜段10,所述缩口直段9的内径小于吸收塔塔体的内径。

所述缩口斜段8的倾斜面与塔体垂直轴线间的倾斜角为20~30°,所述扩口斜段10的倾斜面与塔体垂直轴线的倾斜角为30~60°,所述缩口直段9与塔体垂直轴线平行。

原烟气从塔体1一侧的烟气进风箱2进入,然后经多个烟气进风口7进入塔体1内部,此设置更有利于削弱塔内回流旋涡,降低压损,延长气液接触时间;然后烟气上升至喷腾缩口3,在喷腾气流的作用下,在扩口斜段10附近形成回流区,即浆液与烟气反应后形成的液滴破碎后,再次分布,使得浆液出现一定的返混,再次与烟气中的so2等酸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原烟气在经过喷腾缩口3时,喷腾缩口3的缩口斜段8斜向上指向吸收塔上方中心,可以阻止烟气贴近塔壁沿喷淋覆盖盲区逃逸,把塔壁圆周的烟气汇集到靠近吸收塔中心方向的喷淋密集区;通过使喷腾缩口的扩口斜段10斜向下指向吸收塔下方中心,将喷到吸收塔壁上沿塔壁向下流动的浆液引入喷淋区,使此部分浆液再次与烟气发生脱硫反应,实现浆液再分布功能。

喷淋吸收层4上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雾化喷头,并通过循环管道与浆液池相连通,以将浆液池内的碱液抽送至雾化喷头喷出,形成碱液雾气,与从烟气进风箱2进入的原烟气充分接触并反应。

经脱硫反应过的烟气在塔体1内进一步上升至除雾器5,在除雾器5内将雾气消除,除雾器5也可设置多层,最后净化后的烟气经塔体1顶部的烟气出口6排出。

采用本发明后,有如下优势:通过将多点进风、喷腾缩口与喷淋吸收层相结合,在保留传统空塔喷淋技术优点的同时,利用多点进风和喷腾缩口实现烟气均布整流,防止烟气爬壁短路,实现喷淋浆液再分布和延长脱硫反应时间,从而提高脱硫效率,降低喷淋量,节约循环泵能耗,减小塔的体积,降低设备和运营成本,可以预见其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