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野外工程使用的高效三层滤水净化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807958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野外工程使用的高效三层滤水净化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滤水净化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野外工程使用的高效三层滤水净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滤水净化器行业发展迅速,各地的滤水装置也多种多样,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方面的挑战,需求寻找满足客户的解决方案。申请号为201510379546.7的中国专利,具体内容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净水器,净水器具有与水源连接的进水口、用于供给净水的出水口,净水器包括前板、与前板密封配合的后板,以及过滤装置;其中,前板与后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过滤装置的滤芯腔,进水口与滤芯腔、出水口与滤芯腔之间通过在前板与后板之间形成的水流通道连接。如此,使得净水器的结构更简单。本新型结构含有上述专利有的优点,但是上述专利在野外净化水资源和净化水的能力方面有不足之处,与传统输送机相比只从结构上提高净水器的结构,简化制作流程,而在净水能力方面毫无建设,使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能让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净化,而且过于简化的净水器也不适合野外作业。综上所述,所以我设计了一种用于野外工程使用的高效三层滤水净化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野外工程使用的高效三层滤水净化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野外工程使用的高效三层滤水净化器,包括环境检测装置、滤芯质量检测装置、三次过滤滤芯,所述环境检测装置连接着滤芯更换报警器;所述滤芯更换报警器连接着信号处理装置;所述信号处理装置与所述滤芯质量检测装置;所述滤芯质量检测装置上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滤芯质量检测装置下设置有蜂巢式滤芯;所述蜂巢式滤芯下设置有二次过滤滤芯;所述二次过滤滤芯连接着所述三次过滤滤芯;所述三次过滤滤芯连接着残渣收集器;所述三次过滤滤芯下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着壳体;所述壳体连接着控制信号接收装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残渣收集器连接着所述壳体;所述蜂巢式滤芯上安装有滤芯卡紧装置;所述滤芯卡紧装置连接着所述壳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壳体连接着控制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控制信号接收装置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相连接;所述排污管连接着所述壳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滤芯质量检测装置连接着滤芯更换报警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旁设置有卡紧装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以更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净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局部结构图。图中:1、环境检测装置;2、滤芯更换报警器;3、排污管;4、滤芯质量检测装置;5、残渣收集器;6、控制信号接收装置;7、信号处理装置;8、壳体;9、三次过滤滤芯;10、出水口;11、进水口;12、卡紧装置;13、蜂巢式滤芯;14、滤芯卡紧装置;15、二次过滤滤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野外工程使用的高效三层滤水净化器,包括环境检测装置(1)、滤芯质量检测装置(4)、三次过滤滤芯(9),所述环境检测装置(1)连接着滤芯更换报警器(2);所述滤芯更换报警器(2)连接着信号处理装置(7);所述信号处理装置(7)与所述滤芯质量检测装置(4);所述滤芯质量检测装置(4)上设置有排污管(3);所述滤芯质量检测装置(4)下设置有蜂巢式滤芯(13);所述蜂巢式滤芯(13)下设置有二次过滤滤芯(15);所述二次过滤滤芯(15)连接着所述三次过滤滤芯(9);所述三次过滤滤芯(9)连接着残渣收集器(5);所述三次过滤滤芯(9)下设置有出水口(10);所述出水口(10)连接着壳体(8);所述壳体(8)连接着控制信号接收装置(6)。所述残渣收集器(5)连接着所述壳体(8);所述蜂巢式滤芯(13)上安装有滤芯卡紧装置(14);所述滤芯卡紧装置(14)连接着所述壳体(8);所述壳体(8)连接着控制信号接收装置(6);所述控制信号接收装置(6)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7)相连接;所述排污管(3)连接着所述壳体(8);所述滤芯质量检测装置(4)连接着滤芯更换报警器(2);所述壳体(8)上设置有进水口(11);所述进水口(11)旁设置有卡紧装置(12)。所述本新型结构安装有蜂巢式滤芯、滤芯质量检测装置、排污管、控制信号接收装置,所述蜂巢式滤芯及二次、三次过滤滤芯对需要净化的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净化;所述滤芯质量检测装置能检测滤芯的过滤能力,在滤芯的过滤能力失效之后及时通知使用者;所述排污管能将滤芯过滤的污染物排出,保证滤芯的使用时间;所述控制信号接收装置能让使用者远程遥控控制整个净化器的运行,保证资源不会被浪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