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配方实验用小型和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381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温配方实验用小型和膏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搅拌均匀、节约铅膏的高温配方实验用小型和膏机。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自诞生以来,以其高的性价比、高的安全可靠性及可回收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在二次电源市场中占有80%以上的份额。但铅酸蓄电池也存在着比容量低、比能量低、活物利用率低等缺点;为了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各生产厂家都在努力研究配方和工艺,期望取得新的突破,改善或提高铅酸蓄电池的活物利用率和比能量等。

在配方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和膏操作,常规的一般有两种形式:a、手工和膏:用铲子等工具进行人工搅拌和膏,缺点是和膏不均匀且劳动强度大;b、机器和膏:用单臂或双臂的机器进行和膏,但和膏机最小的也是20Kg的,而一次配方研究所需铅膏只有几百克就够了,这样用20Kg的和膏机进行和膏就会浪费大,且由于搅拌臂简单,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搅拌不均匀和粘膏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搅拌和膏,和膏不均匀且劳动强度大;单臂或双臂的机器进行和膏,和膏浪费大且存在搅拌不均匀和粘膏现象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搅拌均匀、节约铅膏的高温配方实验用小型和膏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配方实验用小型和膏机,包括底板,与底板平行的顶板,与底板和顶板垂直连接的2个支架,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与底板平行的动板,穿过动板与底板和顶板垂直连接的3个导柱,设于动板上表面的马达,设于动板下方的搅拌器,设于底板上表面的外锅和套设于外锅内部的内锅;每个导柱上套设有导套,每个导套的侧面设有锁紧旋钮;所述导套的上端与动板连接;所述外锅设有平行于底板的外锅沿,所述内锅设有平行于底板的内锅沿;所述内锅沿的形状与尺寸与外锅沿的形状与尺寸一致;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穿过动板与搅拌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流程如下:将配方料放入内锅中,将动板上滑并旋紧锁紧旋钮,将内锅放入外锅并固定外锅沿与内锅沿,旋开锁紧旋钮,使动板带动搅拌器下降,边下降边慢速转动马达的输出轴,直至搅拌器底部和内锅底部接触,旋紧锁紧旋钮,启动马达,按工艺要求和膏。和膏量为500-1000g,节省铅膏,避免浪费。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搅拌均匀、节约铅膏的特点。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器包括横臂,垂直设于横臂两端侧面的左轴套和右轴套,分别套设于左轴套和右轴套内的左搅拌轴和右搅拌轴,设于左搅拌轴下端的3个横搅拌叶和设于右搅拌轴的下端的3个先横后竖的L型的竖搅拌叶;所述马达的输出轴垂直穿过横臂的中心并与横臂固定连接;所述左轴套的右侧壁和右轴套的左侧壁均与横臂连接;所述左轴套的上端和右轴套的上端均设有螺纹;所述左轴套的上端和右轴套的上端均设有2个调节螺母;所述左轴套和右轴套与调节螺母之间均设有耐磨片;每两个横搅拌叶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每两个竖搅拌叶的横边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每个横搅拌叶的底面均与内锅的底面相切,每个横搅拌叶的最外端的侧面均与内锅的内侧壁和马达的输出轴的外侧壁相切;每个竖搅拌叶的最下端的底面均与内锅的底面相切,每个竖搅拌叶的侧面均与内锅的内侧壁和马达的输出轴的外侧壁相切。

搅拌轴在轴套中旋转且不晃动;采用双组合搅拌轴,每个组合搅拌轴都能在铅膏的带动下自行旋转搅拌,一个刮下表面且搅拌,一个刮侧壁且搅拌,搅拌均匀无死角。

作为优选,所述外锅沿和内锅沿均呈方形;所述外锅沿的对角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内锅沿下表面的对角上设有与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销;所述外锅沿的左右两边的中心处设有锁紧螺栓,所述内锅沿的左右两边的中心处设有与锁紧螺栓相配合的螺栓孔,所述锁紧螺栓穿过螺栓孔后通过锁紧螺母固定。

通过定位孔和定位销定位外锅和内锅的位置,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固定外锅和内锅。

作为优选,所述外锅底部的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内锅底部的下表面中心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径大于第一凸起的直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凸起的高度;所述内锅底部的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二凸起,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的下表面中心设有与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径大于第二凸起的直径,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凸起的高度。

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相互起到定位作用,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相互起到定位作用,凹槽和凸起之间只能旋转,不能左右前后摆动。

作为优选,所述外锅和内锅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外锅侧面的上部设有进水管,所述外锅侧面的下部设有出水管。

外锅内锅的组合式夹层,即方便将内锅和铅膏一起取出,又满足了高温和膏(或冷却和膏)工艺要求的需要

作为优选,所述外锅沿的上表面设有密封圈。

使外锅和内锅之间形成密封的夹层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位于底板上表面的一侧,所述支架的横截面呈L形。

作为优选,顶板呈矩形,一边的形状为与马达外形相配合的向内凹的圆弧状。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搅拌均匀,节约铅膏;内锅可移出,出膏及清洗操作方便;内外锅间形成夹层,可实现高温和膏或冷却和膏的不同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核心部分搅拌器及夹层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图3内锅和外锅连接处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搅拌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是图5搅拌器旋转一定角度A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底板1、顶板2、支架3、动板4、导柱5、马达6、搅拌器7、外锅8、内锅9、导套10、锁紧旋钮11、外锅沿12、内锅沿13、输出轴14、横臂15、左轴套16、右轴套17、左搅拌轴18、右搅拌轴19、横搅拌叶20、竖搅拌叶21、调节螺母22、耐磨片23、定位孔24、定位销25、锁紧螺栓26、螺栓孔27、锁紧螺母28、第一凹槽29、第一凸起30、第二凸起31、第二凹槽32、夹层33、进水管34、出水管35、密封圈3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的实施例是一种高温配方实验用小型和膏机,包括底板1,与底板平行的顶板2,与底板和顶板垂直连接的2个支架3,设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与底板平行的动板4,穿过动板与底板和顶板垂直连接的3个导柱5,设于动板上表面的马达6,设于动板下方的搅拌器7,设于底板上表面的外锅8和套设于外锅内部的内锅9;每个导柱上套设有导套10,每个导套的侧面设有锁紧旋钮11;所述导套的上端与动板连接;所述外锅设有平行于底板的外锅沿12,所述内锅设有平行于底板的内锅沿13;所述内锅沿的形状与尺寸与外锅沿的形状与尺寸一致;所述马达的输出轴14穿过动板与搅拌器连接;

所述搅拌器包括横臂15,垂直设于横臂两端侧面的左轴套16和右轴套17,分别套设于左轴套和右轴套内的左搅拌轴18和右搅拌轴19,设于左搅拌轴下端的3个横搅拌叶20和设于右搅拌轴的下端的3个先横后竖的L型的竖搅拌叶21;所述马达的输出轴垂直穿过横臂的中心并与横臂固定连接;所述左轴套的右侧壁和右轴套的左侧壁均与横臂连接;所述左轴套的上端和右轴套的上端均设有螺纹;所述左轴套的上端和右轴套的上端均设有2个调节螺母22;所述左轴套和右轴套与调节螺母之间均设有耐磨片23;每两个横搅拌叶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每两个竖搅拌叶的横边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每个横搅拌叶的底面均与内锅的底面相切,每个横搅拌叶的最外端的侧面均与内锅的内侧壁和马达的输出轴的外侧壁相切;每个竖搅拌叶的最下端的底面均与内锅的底面相切,每个竖搅拌叶的侧面均与内锅的内侧壁和马达的输出轴的外侧壁相切;

所述外锅沿和内锅沿均呈方形;所述外锅沿的对角上设有定位孔24,所述内锅沿下表面的对角上设有与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销25;所述外锅沿的左右两边的中心处设有锁紧螺栓26,所述内锅沿的左右两边的中心处设有与锁紧螺栓相配合的螺栓孔27,所述锁紧螺栓穿过螺栓孔后通过锁紧螺母28固定;

所述外锅底部的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一凹槽29,所述内锅底部的下表面中心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凸起30,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径大于第一凸起的直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凸起的高度;所述内锅底部的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二凸起31,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的下表面中心设有与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凹槽32,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径大于第二凸起的直径,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凸起的高度;

所述外锅和内锅之间形成夹层33,所述外锅侧面的上部设有进水管34,所述外锅侧面的下部设有出水管35;所述外锅沿的上表面设有密封圈36;

所述支架位于底板上表面的一侧,所述支架的横截面呈L形;顶板呈矩形,一边的形状为与马达外形相配合的向内凹的圆弧状。

马达的输出轴上设有行星轮机构,行星轮机构与搅拌轴连接。搅拌轴的旋转动力可通过加设在马达的输出轴上的行星轮机构来提供,将会有更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流程如下:

将配方料放入内锅中(留出第二凸起)将动板滑到上限位置并旋紧锁紧旋钮,将内锅放入外锅中,使第一凸起起插入第一凹槽中,且定位销同时插入定位孔中,锁紧螺栓插入螺孔中并旋紧锁紧螺母,使得内锅沿和外锅沿通过压紧密封圈而形成高温(或冷却)夹层,旋开锁紧旋钮,使得动板带动搅拌器下降,直至第二凸起插入第二凹槽中,边继续下降边慢速转动马达的输出轴,直至横搅拌叶和竖搅拌叶同时接触内锅的底面,既能刮净又能自由旋转为止,旋紧锁紧旋钮,打开高温水(或冷却水)开关,使高温水(或冷却水)从进水管流入,从出水管流出,启动马达,按工艺要求和膏。

工作时,(如图5)马达的输出轴带动横臂沿X1方向以25-35转/分钟的速度旋转,轴套带动搅拌轴同步旋转,两个搅拌轴的旋转方向分别为X2和X3,其转速要视铅膏阻力和调节螺母的调节而定;搅拌轴所受的力由F1、F2和F3三个铅膏阻力的矢量和,F1因其力臂最长且线速度最大而最大,F2次之,F3最小,搅拌轴的旋转动力为F1与F2之和,显然大于搅拌轴的旋转阻力F3,故搅拌轴产生X1方向的旋转;(如图6)在马达的输出轴转过一定角度A后(小于60度),旋转动力F1与F2之和还是始终大于旋转阻力F1,在马达的输出轴继续转过60度角后,F2转换为F1,F3转换为F2,F1转换为F3,重复上述旋转,故搅拌轴的旋转可以维持下去,其转速可视铅膏阻力情况,通过调节调节螺母来控制;在旋转过程中,横搅拌叶和竖搅拌叶交替刮净内锅的底面和侧面,保证搅拌均匀。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搅拌均匀,节约铅膏的特点。

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