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液混合流中排出气体的气体排放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909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从设备中的气液混合流中排出气体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口(1)、与所述管口(1)一端呈角度斜向上连接的内接管(2),与所述内接管(2)上端口上方相隔一段距离设置的液体收集盘(4),所述液体收集盘(4)底部相通地连接有向下的液体排放管(3),所述液体排放管(3)的出液口位于所述内接管(2)上端口的外部及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盘(4)的设置方式为,于所述液体收集盘(4)和内接管(2)之间固定连接液体收集盘支撑(5),或者,于所述液体收集盘(4)和设备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液体收集盘支撑(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收集盘支撑(5)数量为2个、3个或3个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管(2)和设备之间连接有一对气体管支撑(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排放管(3)的数量为1个、2个或2个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管(2)和所述液体排放管(3)之间连接有液体排放管支撑(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盘(4)边缘距设备内壁的最短距离不小于100mm。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盘(4)为无上表面的扁圆柱体、扁椭圆柱体或底面为多变形的柱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盘(4)底部与所述内接管(2)上端口的距离为所述内接管(2)直径的0.3~1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盘(4)底部与所述内接管(2)上端口的距离为所述内接管(2)直径的0.5倍。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盘(4)底面圆直径为所述内接管(2)直径的1.5~3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盘(4)底面圆直径为所述内接管(2)直径的2倍。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盘(4)底面面积为所述内接管(2)管口面积的2~9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盘(4)底面面积为所述内接管(2)管口面积的4倍。

15.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1)和内接管(2)相连处所呈的角度θ为90°~145°。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1)和内接管(2)相连处所呈的角度θ为120°。

17.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体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均为焊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