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石颗粒水岩化学作用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851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岩耦合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岩石颗粒水岩化学作用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水-岩相互作用,即水与岩石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岩石具有广泛的意义,不仅包括岩石学上所指的各类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而且还包括土壤、混凝土等,我们可以把它们统称为含水介质。地下水也并非一种单纯的液体,而是含有多种化学组份,具有不同的离子浓度、PH值等。水-岩相互作用会使地下水与岩石矿物之间产生溶解、侵蚀等反应,导致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发生改变,在宏观上展现为岩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劣化。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在上游库水压力的作用下,大坝及坝基都会发生渗漏,使库水与基岩、防渗帷幕、混凝土之间长期产生水-岩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可使坝基内部断层、夹层、裂隙等中的充填物软化、泥化,使防渗帷幕、混凝土产生侵蚀,从而影响坝基的稳定性、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帷幕的防渗性能。因此,对于水-岩相互作用前后矿物成分和水溶液化学组份变化规律的研究,是揭示水-岩相互作用机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坝基长期稳定性、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帷幕的防渗性能分析及预测的重要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系统掌握水岩化学作用中岩石矿物成分、水溶液组份的变化规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石颗粒水岩化学作用反应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岩石颗粒水岩化学作用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化学溶液储存罐,所述化学溶液储存罐内部装有不同化学组份、不同离子浓度的化学溶液,所述化学溶液储存罐外部设有加热装置和取样口,微型水泵通过管路与化学溶液储存罐相连,将化学溶液经第一精密压力计和第一阀门输入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所述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内部装有不同粒径岩石碎块,所述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外部设有保温层,所述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通过第二阀门、精密流量计和第二精密压力计与化学溶液储存罐相连,二氧化碳气罐通过第三精密压力计和第三阀门与化学溶液储存罐相连,化学溶液储存罐上部设有泄压阀。

所述化学溶液储存罐的顶部设置有泄压阀。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石颗粒水岩化学作用反应装置,化学溶液储存罐外部设有加热装置,二氧化碳气罐与化学溶液储存罐相连,并在化学溶液储存罐上部设泄压阀,微型水泵按不同流量将化学溶液输入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内部装有不同粒径岩石碎块,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外部设有保温层。

综上,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不同温度和不同二氧化碳溶解量条件下不同化学组份、不同离子浓度、不同粒径岩石碎块的水岩化学作用试验,为系统掌握水岩化学作用中岩石矿物成分、水溶液化学组份变化规律提供基础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中:化学溶液储存罐1、化学溶液2、微型水泵3、精密压力计4、阀门5、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6、保温层7、岩石碎块8、精密流量计9、二氧化碳气罐10、泄压阀11、加热装置12、取样口13;

第一精密压力计4-1、第二精密压力计4-2、第三精密压力计4-3;

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一种岩石颗粒水岩化学作用反应装置,它包括化学溶液储存罐1,所述化学溶液储存罐1内部装有不同化学组份、不同离子浓度的化学溶液2,所述化学溶液储存罐1外部设有加热装置12和取样口13,微型水泵3通过管路与化学溶液储存罐1相连,将化学溶液2经第一精密压力计4-1和第一阀门5-1输入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6,所述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6内部装有不同粒径岩石碎块8,所述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6外部设有保温层7,所述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6通过第二阀门5-2、精密流量计9和第二精密压力计4-2与化学溶液储存罐1相连,二氧化碳气罐10通过第三精密压力计4-3和第三阀门5-3与化学溶液储存罐1相连,化学溶液储存罐1上部设有泄压阀11。

进一步的,所述化学溶液储存罐1的顶部设置有泄压阀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试验准备:按照试验方案配置不同化学组份、不同离子浓度的化学溶液,将其装入化学溶液储存罐,将制备的不同粒径岩石碎块装入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依次安装、连接试验装置。

试验操作:(1)将化学溶液加热至设计温度,调节微型水泵至设计流量,使化学溶液流经岩石碎块并完成循环,在水岩化学作用反应罐中使化学溶液与岩石表面发生化学反应。(2)在试验中考虑二氧化碳对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二氧化碳气罐接入化学溶液储存罐,使气压保持一定压力,压力减小时由气罐充气增压,压力增大时由泄压阀降低压力。(3)精密流量计和精密压力可自动采集数据,人工定期取岩块和化学溶液进行检测,掌握其矿物成分和水溶液化学组份的变化规律。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