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用自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9892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机床用自除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用自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与工业技术的持续进步,机械零部件的行业规模依然在不断壮大。然而,机械加工的粉尘却始终无法有效控制,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长期吸入会严重危害工人的身体,目前的除尘设备都有着效率低,除尘效果差,噪音大等缺点。而通过技术革新来减少车间粉尘污染和环境保护不仅是保证工人健康、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机床用自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机床用自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和集尘箱,所述除尘箱左侧设置有电控箱,所除尘箱右侧通过导线与传输装置电性连接,所述传输装置右侧通过排污管与集尘箱管道连接,所述集尘箱右侧设置有箱门,所述除尘箱上方通过螺母与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上方设置有沉积仓,所述沉积仓上方设置有加湿仓,所述加湿仓右侧焊接有排气口,所述加湿仓上方焊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上方通过排水管与水箱管道连接,所述加湿仓左侧通过洗尘管道与吸气泵管道连接,所述吸气泵下方焊接有吸尘口。

优选的,所述吸气泵中设置有防尘网,且所述吸气泵的电机周围设置有硅胶橡圈。

优选的,所述加湿仓内部设置有加湿机,所述加湿机通过输水管道与水箱管道连接,且加湿仓外侧设置有水位计。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采用蜂窝状网孔,且目数为400目。

优选的,所述除尘箱中设置有静电吸附装置,且静电吸附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控箱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控箱内部设置有集成管理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数控机床用自除尘装置,通过在吸气泵中设置有防尘网,且所述吸气泵的电机周围设置有硅胶橡圈,达到了避免灰尘堵塞吸气泵导致装置损坏和减震减少噪音的目的;通过在加湿仓内部设置有加湿机,所述加湿机通过输水管道与水箱管道连接,且加湿仓外侧设置有水位计,达到了便于将需要除去的尘埃杂质通过水珠吸附且方便了观察水箱内水位的目的;通过将过滤网采用蜂窝状网孔,且目数为400目,达到了增加过滤效率加强过滤效果的目的;通过在除尘箱中设置有静电吸附装置,且静电吸附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控箱电性连接,达到了进一步对尘埃杂质的处理和方便自动化操作的目的;通过在电控箱内部设置有集成管理芯片,达到了智能化管理整个除尘设备,节省人力的目的。该数控机床用自除尘装置结实耐用,除尘效果明显,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在数控机床作业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主体的俯视结构图。

图中:1吸尘口、2吸气泵、3吸尘管道、4排气口、5加湿仓、6水箱、7隔板、8过滤网、9沉积仓、10除尘箱、11传输装置、12排污管、13集尘箱、14箱门、15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自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10和集尘箱13,所述除尘箱10左侧设置有电控箱15,所述电控箱15内部设置有集成管理芯片,所除尘箱10右侧通过导线与传输装置11电性连接,所述除尘箱10中设置有静电吸附装置,且静电吸附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控箱15电性连接,所述传输装置11右侧通过排污管12与集尘箱13管道连接,所述集尘箱13右侧设置有箱门14,所述除尘箱10上方通过螺母与过滤网8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8采用蜂窝状网孔,且目数为400目,所述过滤网8上方设置有沉积仓9,所述沉积仓9上方设置有加湿仓5,所述加湿仓5内部设置有加湿机,所述加湿机通过输水管道与水箱6管道连接,且加湿仓5外侧设置有水位计,所述加湿仓5右侧焊接有排气口4,所述加湿仓5上方焊接有隔板7,所述隔板上方通过排水管与水箱6管道连接,所述加湿仓5左侧通过洗尘管道3与吸气泵2管道连接,所述吸气泵2中设置有防尘网,且所述吸气泵2的电机周围设置有硅胶橡圈,所述吸气泵2下方焊接有吸尘口1。

工作原理:当数控机床开启后,就可通过电控箱15打开整个除尘装置,将吸尘口1对准数控机床的出尘处,此时吸气机2将尘埃杂质通过吸尘管道3输送到加湿仓5中,通过水珠的吸附加上重力的作用,尘埃杂质向下沉积,经过过滤网8后在除尘箱10中被静电吸附装置吸附后通过排污管12排到集尘箱13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沉积后,打开箱门14可经行回收清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