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钢壳体无胶泥粘接列管石墨降膜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7017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钢壳体无胶泥粘接列管石墨降膜吸收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膜吸收器领域,具体为一种玻璃钢壳体无胶泥粘接列管石墨降膜吸收器。



背景技术:

石墨降膜吸收器是目前化工及农药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吸收器。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但是在粘接结构列管石墨降膜器使用过程中,通入列管换热器内部的流体一般都会含有强腐蚀性的物质,长期会对壳体进行腐蚀,同时由于粘接剂的影响及石墨管与碳钢壳体的膨胀系数相差大的原因,致使石墨管经常泄漏,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玻璃钢壳体无胶泥粘接列管石墨降膜吸收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钢壳体无胶泥粘接列管石墨降膜吸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钢壳体无胶泥粘接列管石墨降膜吸收器,包括玻璃钢壳体,所述玻璃钢壳体的顶面设有上管板,所述上管板和玻璃钢壳体之间通过若干固定块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上管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上封头,所述上封头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液体进口和气体进口,所述玻璃钢壳体的底面设有下管板,所述下管板和玻璃钢壳体之间通过若干固定块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下管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管箱,所述下管箱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封头,所述下封头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液体出口和气体出口,所述玻璃钢壳体的外侧面靠近上管板的位置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玻璃钢壳体的外侧面靠近下管板的位置设有冷却水进口,所述玻璃钢壳体内部设有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靠近顶端和底端的一段外侧面均设有螺纹,所述换热管和玻璃钢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若干折流板,所述上管板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若干凹槽,所述下管板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均设有密封垫圈,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内均设有若干和凹槽相连通的通孔一,所述换热管靠近顶端和底端的一段均穿设于通孔一内,且换热管和上下管板的上下面相接触的位置均设有压环,所述压环中间均设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二的内壁表面均设有螺纹。

优选的,所述折流板共设两组,均匀分布于中间的换热管的两侧,且两侧的折流板彼此之间相互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圆形,且凹槽的直径小于压环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的直径相等,且二者之间相互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通孔二内的螺纹和换热管上的螺纹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在玻璃钢壳体上方的上封头上设置液体进口和气体进口,在玻璃钢壳体内部设置若干换热管,可实现液体在换热管内对气体的吸收,通过在玻璃钢壳体上设置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并在玻璃钢壳体内设置折流板,可实现冷却水沿折流板对换热管的热冷却,通过在换热管上设置螺纹,并通过内部设有螺纹的压环,实现换热管在上下管板上的固定安装和拆卸,从而无需胶泥粘接,提高该装置整体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在上下管板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凹槽,在凹槽内均设置密封垫圈,可实现换热管和上下管板之间的密封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热管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环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玻璃钢壳体、2上管板、3固定块、4上封头、5液体进口、6气体进口、7下管板、8下管箱、9下封头、10液体出口、11气体出口、12冷却水出口、13冷却水进口、14换热管、15螺纹、16折流板、17凹槽、18密封垫圈、19通孔一、20压环、21通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钢壳体无胶泥粘接列管石墨降膜吸收器,包括玻璃钢壳体1,玻璃钢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酸碱盐等优点,可确保该装置能在高温强酸碱盐等环境下工作,玻璃钢壳体1的顶面设有上管板2,上管板2和玻璃钢壳体1之间通过若干固定块3相互固定连接,上管板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上封头4,上封头4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液体进口5和气体进口6,玻璃钢壳体1的底面设有下管板7,下管板7和玻璃钢壳体1之间通过若干固定块3相互固定连接,下管板7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管箱8,下管箱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下封头9,下封头9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液体出口10和气体出口11,玻璃钢壳体1的外侧面靠近上管板2的位置设有冷却水出口12,玻璃钢壳体1的外侧面靠近下管板7的位置设有冷却水进口13,玻璃钢壳体1内部设有若干换热管14,被吸收气体和吸收液分别从气体进口6和液体进口5进入至换热管14,吸收液进入换热管14后在管壁形成液膜,完成对被吸收气体的吸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被冷却水吸收并带出玻璃钢壳体1外部,完成吸收过程,换热管14靠近顶端和底端的一段外侧面均设有螺纹15,换热管14和玻璃钢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若干折流板16,折流板16共设两组,均匀分布于中间的换热管14的两侧,且两侧的折流板16彼此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折流板16的这种排列方式,确保冷却水沿着换热管14贯穿整个玻璃钢壳体1,最终从冷却水出口12流出,上管板2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若干凹槽17,下管板7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若干凹槽17,凹槽17的横截面呈圆形,且凹槽17的直径小于压环20的直径,这种设计能使压环20完全覆盖凹槽17,进一步增强凹槽17内部的密封垫圈18和换热管14之间的密封性,凹槽17内均设有密封垫圈18,密封垫圈18采用氟橡胶材料制作,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能保证装置在更高温的环境下稳定工作而不会发生泄露的问题,密封垫圈18保证了换热管14与上下管板之间的密封性,上管板2和下管板7内均设有若干和凹槽17相连通的通孔一19,换热管14靠近顶端和底端的一段均穿设于通孔一19内,且换热管14和上下管板的上下面相接触的位置均设有压环20,压环20中间均设有通孔二21,通孔一19和通孔二21的直径相等,换热管14可同时穿过通孔一19和通孔二21,且通孔一19和通孔二21之间相互一一对应,通孔二21的内壁表面均设有螺纹15,通孔二21内的螺纹15和换热管14上的螺纹15相适配,通过换热管14和压环20上的螺纹15之间的适配咬合,可实现压环20在换热管14与上下管板的接触处的旋紧,从而实现换热管在上下管板上的固定安装和拆卸,也就无需通过传统的胶泥粘接,避免了胶泥在高温、强酸碱盐环境下易变形而导致的泄露问题,从而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