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145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学、化工、建筑、医药和食品等领域,是一种流体混合器,尤其是“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



背景技术:

流体混合应用在很多领域,设备的混合性能对于化学转化和产品制造非常重要。反应物料必须快速混合,才能满足所需条件,例如,对于二氯丙醇与氢氧化钠间的环化反应过程,只有在快速混合条件下,才能抑制氢氧化钠造成的产物水解。所以,混合性能好的高效混合设备的开发,是推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的关键要素。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062046.7《水溶性偶氮染料的螺旋管混沌混合的连续化制备方法》,其核心在螺旋管型突扩突缩结构。与单纯的直管突扩突缩型混合反应相比,流体在弯曲管路中产生的横向二次流的混合效果远强于直管部分的单纯依靠扩散的混合;与常规的螺旋管相比,突扩突缩部分又能改变流体运动轨迹、增加混合界面表面积,增强混沌混合效果,而且此混合器既保留了微反应器的混合快速均匀、不需搅拌、停留时间短、产品质量稳定性高、反应热通过管壁快速移走等优点。这个专利申请利巧妙的利用了螺旋管截面突扩突缩的结构,不过,还有其它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了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进一步的完善螺旋管混合器系列,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力图通过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提高混合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其结构有流体a管、流体b管及螺旋混合管,流体a管下面有a管阀门,流体b管下面有b管阀门,流体a管与流体b管汇合到螺旋混合管,螺旋混合管的中部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上面安装有气动振动器,螺旋混合管的下部是混合流体出口。气动振动器连接到泵站的供气管路上。

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的混合方法,从流体a管与流体b管流下来的流体a与流体b,汇合到螺旋混合管中,螺旋式的流动加上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流体a与流体b开始快速混合,同时在混合的过程中,气动振动器对螺旋混合管施加空气驱动的振动力,使螺旋混合管产生同步弹性振动,促使流体a与流体b更加充分、更加快速的混合。

这里提到的气动振动器有标准的系列产品,可根据螺旋混合管的粗细选取气动振动器的规格。气动振动器安装简单驱动力大,适合黏度较高的流体混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流体a管与流体b管汇合到螺旋混合管,螺旋混合管的中部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上面安装有气动振动器,螺旋混合管的下部是混合流体出口。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的混合方法,从流体a管与流体b管流下来的流体a与流体b,汇合到螺旋混合管中,螺旋式的流动加上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流体a与流体b开始快速混合,同时在混合的过程中,气动振动器对螺旋混合管施加空气驱动的振动力,使螺旋混合管产生同步弹性振动,促使流体a与流体b更加充分、更加快速的混合,提高了均匀度,而振动更不易产生堵塞。混合的速度与混合的质量得到及大的提高。气动振动器驱动的方式成本低,有系列标准件,选型范围大,适合黏度较高的流体混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示意图。

图中,1.流体a管、2.流体b管、3.a管阀门、4.b管阀门、5.螺旋混合管、6.固定座、7.气动振动器、8.混合流体出口。

图1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示意图,图中,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其结构有流体a管、流体b管及螺旋混合管,流体a管1下面有a管阀门3,流体b管2下面有b管阀门4,流体a管1与流体b管2汇合到螺旋混合管5,螺旋混合管5的中部安装有固定座6,固定座6的上面安装有气动振动器7,螺旋混合管5的下部是混合流体出口8。气动振动器7要连接到泵站的供气管路上。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的混合方法,从流体a管1与流体b管2流下来的流体a与流体b,汇合到螺旋混合管5中,螺旋式的流动加上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流体a与流体b开始快速混合,同时在混合的过程中,气动振动器7对螺旋混合管5施加振动力,使螺旋混合管5产生同步弹性振动。同时在混合的过程中,气动振动器7对螺旋混合管5施加空气驱动的振动力,使螺旋混合管5产生同步弹性振动,促使流体a与流体b更加充分、更加快速的混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流体A管与流体B管汇合到螺旋混合管,螺旋混合管的中部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上面安装有气动振动器,螺旋混合管的下部是混合流体出口。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的混合方法,从流体A管与流体B管流下来的流体A与流体B,汇合到螺旋混合管中,螺旋式的流动加上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流体A与流体B开始快速混合,同时在混合的过程中,气动振动器对螺旋混合管施加气动驱动的振动力,使螺旋混合管产生同步弹性振动,促使流体A与流体B更加充分、更加快速的混合,提高了均匀度,而振动更不易堵塞。混合的速度与混合的质量得到及大的提高。气动振动器有系列标准,适合黏度较高的流体混合。

技术研发人员:许昌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昌义
技术研发日:2017.03.13
技术公布日:2018.02.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