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化品应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715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危化品应急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防设备,尤其是一种危化品应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处理危化品泄漏事故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大量消防水进行喷淋,但溶解有危化品的消防水并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往往会引起二次污染,如污染河流或地下水,现有的危化品消防车一般配置有收集容器用于收集危化品液体,但由于危化品的种类复杂,有时会同时发生液体和气体类的危化品泄漏,而普通危化品消防车在应对多种类型的危化品泄漏时,往往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不能同时有效的处理多种污染物,并且由于气体扩散范围大,容易引起较大范围的空气污染,溶解有危化品的水若不能及时处理则会污染地下水,造成难以补救的生态灾难。

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处理和吸收危化品液体和危化品气体的危化品应急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危化品应急处理装置,包括,水箱、收集容器,与收集容器连接的水循环真空泵,以及一端与收集容器连接,另一端与大气连通的废液收集管;所述水循环真空泵的吸气口与收集容器连接,出气口与水箱连接,所述水循环真空泵还具有一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水箱相连通。

进一步,还包括,废气处理装置,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水箱出气口,水箱内装有高度不超过水箱出气口的水,所述水箱出气口与废气处理装置连接,以对来自收集容器内的气体进行处理。

进一步,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

膜组件,具有气体通道和液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和液体通道通过微孔膜分隔;

支撑框架,与膜组件连接,用于支撑膜组件;

所述气体通道的进气端通过气体管路与水箱出气口连接,出气端与外部大气连通。

进一步,所述液体通道的进水口与水箱连接,出水口与水循环真空泵的进液口连接,水循环真空泵的进液口通过液体通道与水箱连通。

进一步,所述液体通道的进水口与水箱连接,出水口通过一管道泵与水箱连接,所述水循环真空泵的进液口通过管道与水箱连接。

进一步,所述膜组件包括,圆筒状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微孔膜,所述微孔膜在壳体内围成管状结构,且与壳体同心设置,所述液体通道为壳体与微孔膜之间的环形区域,所述气体通道为微孔膜围成的区域。

进一步,所述膜组件为多个,且至少分为两组,同一组的膜组件的气体通道相互并联设置,不同组的膜组件的气体通道依次串联设置。

进一步,所述水循环真空泵的吸气口与收集容器的顶端连接,所述废液收集管延伸至收集容器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水循环真空泵上还具有气蚀保护口,所述气蚀保护口通过管道与水箱上侧设置的气蚀保护接口连接,且在该管道上设有一控制阀,所述气蚀保护接口位于水箱内水位线以上。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危化品应急处理装置,主要针对化学品在储运时的泄漏事故,可以有效提高对危化品的安全管控水平,降低和消除事故影响程度,避免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在危化品泄漏时,通过使用危化品应急处理装置对危化品泄漏后形成的液池或破损储罐内残余的危化品进行收集,以减少危化品液体的扩散、对地表的持续渗透或继续泄漏;本发明的所使用的水循环真空泵,在抽取含有危化品气体的空气时,可以辅助危化品气体溶于水中,降低危化品气体的排放浓度,有效应对和处理多种不同的泄漏危化品,实现多功能、模块化与集成化,提高危化品储运安全保障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连接原理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连接原理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部分结构图;

图7:本发明的膜组件的结构原理图;

其中:1、厢体2、水循环真空泵3、废气处理装置4、收集容器5、卷帘门6、水箱8、废液收集管31、气体管路32、膜组件33、管道泵34、支撑框架321、气体通道322、液体通道323、微孔膜324、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危化品应急处理装置,包括,水箱6、收集容器4,与收集容器4连接的水循环真空泵2,以及一端与收集容器4连接,另一端与大气连通的废液收集管8,所述废液收集管8用于引导外界的废气或废气进入收集容器4内。所述水循环真空泵2的吸气口与收集容器4连接,用于使收集容器4内产生负压,水循环真空泵2的出气口与水箱6连接,所述水循环真空泵2还具有一进液口,该进液口与水循环真空泵的泵腔连通,用于为水循环真空泵补充工作液。所述进液口与水箱6相连通,具体连接方式在下文中详细描述。所述水箱6内装有一定高度的水,并通过进液口为泵腔提供工作液,由水循环真空泵2的出气口排出的气液混合物再返回水箱6,形成水路循环。

由于通过负压原理收集危化品液体时,危化品液体会以气液两相流的形式进入废液收集管8,由于重力作用液体进入收集容器4,气体经水循环真空泵2抽取、压缩并排出泵腔,故水循环真空泵2排出的气体中存在一定浓度的危化品气体,为对排出的气体进行处理,本发明的应急处理装置还包括,废气处理装置3,所述废气处理装置3与水箱6顶部设有的水箱出气口连接,水箱2内的水位高度不超过水箱出气口所在高度,由水循环真空泵2排出的气体通过水箱6进入至废气处理装置3,以对来自收集容器4内的危化品气体进行处理。危化品气体在经过水箱6时,部分易溶于水的气体会溶解在水中,达到一定的吸收效果,并减轻废气处理装置3的工作负担。

为便于固定上述装置,所述应急处理装置还包括,一长方形的厢体1,上述装置固定安装在厢体1内。

结合图7所示,所述废气处理装置3采用膜吸收法吸收危化品气体,包括,膜组件32,由中空纤维微孔膜323制成,所述膜组件32具有气体通道321和液体通道322,所述气体通道321和液体通道322通过微孔膜323分隔;

支撑框架34,与膜组件32连接,用于支撑膜组件32;

所述气体通道321的进气端通过气体管路31与水箱出气口连接,出气端与外部大气连通。

具体地,所述水箱6上设有一水箱进气口,并通过管道与水循环真空泵2的出气口连接。外界气体先由废液收集管8进入收集容器4,然后由水循环真空泵2泵入至水箱6,再通过气体管路31进入至膜组件32的气体通道321,在气体通道321内,危化品气体透过微孔膜323被液体通道322内的吸收液吸收,经过处理后的空气从气体通道321的出气端排出。

所述液体通道322的进水口与水箱6上设有的第一供液口连接,出水口与水循环真空泵2的进液口连接,由于水循环真空泵2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有水不断参与循环,因此会不断的从进液口吸入水,并从出气口排出气液混合物,利用这个过程可以驱动水箱6和液体通道322内的水不断循环流动。所述水循环真空泵2不仅驱动气体流动,同时也驱动液体流动,达到了一泵多用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水箱6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显示水箱6内部液位高度的磁翻板液位计。

所述水箱6还具有外接注水口、排液口,分别用于加水和排水。

水循环真空泵2与其它类型的机械真空泵相比具有诸多优点:其结构简单尺寸小,泵的转速较高,泵与电机之间可以无须安装减速装置;由于泵腔内没有金属磨擦表面,无须对泵内进行润滑,而且磨损很小,转动件和固定件之间的密封可直接由水封来完成;泵吸气均匀,工作平稳可靠,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由于水循环真空泵中气体压缩是等温的,故可以抽除易燃、易爆的气体。由于没有排气阀及摩擦表面,故可以抽除带尘埃的气体、可凝性气体和气液混合物。

具体地,所述膜组件32包括,圆筒状的壳体324和设置在壳体324内的微孔膜323,所述微孔膜323在壳体324内围成管状结构,且与壳体324同心设置,所述液体通道322为壳体324与微孔膜323之间的环形区域,所述气体通道321为微孔膜323围成的区域。危化品气体与吸收液分别在微孔膜323的两侧流动,微孔膜323上的微孔足够大,理论上允许膜一侧被分离的气体分子不需要很高的压力就可以穿过微孔膜323到膜的另一侧,该过程重要依靠膜另一侧吸收液的选择性吸收达到分离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目的。

与传统废气处理工艺相比,膜吸收技术有以下特点:气液两相的界面是固定的,分别存在于膜孔的两侧表面处;气液两相互不分散于另一相;气液两相的流动互不干扰,流动特性各自可以进行调整,不会造成吸收液的污染和夹带现象;使用中空纤维膜可以产生很大的比表面积,提高气液接触面积,一般吸收塔接触面积为800m2/m3,而膜吸收可达3000~8000m2/m3,从而有效增加废气处理效率。

优选地,膜组件32竖向布置,利于排空液体通道322内空气,使吸收液与微孔膜323的表面充分接触。

优选地,所述膜组件32为多个,且至少分为两组,同一组的膜组件32的气体通道321相互并联设置,不同组的膜组件32的气体通道321依次串联设置,此种结构可以在不明显增加流阻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处理效率。

含危化品气体的废气进入膜组件32的气体通道321,水在水循环真空泵2的抽吸作用下进入膜组件32液体通道322,膜两侧间存在一定的气体浓度差,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危化品气体不断透过膜微孔向液体侧扩散并与溶于水,直到反应结束实现废气处理。

优选地,所述水循环真空泵2的吸气口与收集容器4的顶端连接,所述废液收集管8延伸至收集容器4的底部。

所述水循环真空泵2上还具有气蚀保护口,所述气蚀保护口通过管道与水箱6上侧设置的气蚀保护接口连接,且在该管道上设有一控制阀,所述气蚀保护接口位于水箱内的水位线以上。

优选地,所述厢体1内还安装有电控箱和发电机。

所述电控箱上设有控制按钮,电控箱通过信号线与水循环真空泵2连接,用于控制水循环真空泵2的运行状态。所述发电机通过电源线与水循环真空泵2连接,以为其供电。发电机可以选用汽油发电机或柴油发电机。

本发明的应急处理装置在事故现场有市电或发电车的情况下由外接电源供电,无外接电源时由应急处理装置的发电机供电,外接电源与发电机电源在电控箱中电源自动转换器作用下自动切换。

优选地,厢体的其他空间可作为工具柜,存放重型防护服与监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厢体1为长方形,且厢体1的四周设有多个卷帘门5,以封闭或打开厢体1。

优选地,厢体1采用框架结构,厢体1外部为优质碳钢蒙皮,并将蒙皮涂装为红色。厢体1内部支撑所用框架均采用铝合金型材结构,底板使用亮色镀锌防滑板。所述卷帘门5安装在厢体1两侧及尾部,且为消防车专用铝合金卷帘门。厢体1顶部四角安装红色警示灯,边框处涂装红白相间警示条。

实施例二

结合图4至图6所示,由于水循环泵2的进液口比较小,液体循环速度慢,当膜组件32数量较多时,难以满足使用要求,故本实施例采用单独设置的管道泵33用来驱动膜组件32内的液体循环,所述水循环真空泵2的进液口则直接与水箱6上设有的第二供液口连接,具体地,所述液体通道322的进水口与水箱6上设有的第一供液口连接,出水口通过管道泵33与水箱6上设有的膜组件回液口连接,或者,所述液体通道322的进水口通过管道泵33与水箱6的第一供液口连接,出水口直接与水箱6的膜组件回液口连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为充分利用应急处理装置内各设备,减小应急处理装置整体外形尺寸,所述管道泵33所需水箱和水循环真空泵2所需水箱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水箱6中的水作为废气处理装置3的吸收液,同时作为水循环真空泵2的工作液,由于两个装置对水的用途不同,并且水循环真空泵2与膜组件32可以循环使用水箱6内的水,所以在不增加水箱6容积的情况下,通过在水箱6上增加管口以实现一体化融合设计,提高了设备的安装便宜性与维修性,在压力较低的管道连接处采用快接法兰连接形式。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3使用管道泵33作为水在膜组件32与水箱6之间的循环提供动力,管道泵33是单吸单级离心泵的一种,又称为增压泵。管道泵33结构紧凑,机泵一体化与立式结构,并且泵与电机同轴,轴向尺寸短使其安装占地面积小同时运行更加平稳,泵进出口设计成规格相同的法兰,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便于管道布置,便于安装。

优选地,在水循环真空泵2上方使用铝合金型材搭设工作平台,将管道泵33固定于工作平台,可最大程度利用应急处理装置内部空间,合理布设管线增加内部设备美观程度。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