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6260阅读:934来源:国知局
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工艺中,固液分离技术作为物化处理的一种关键技术,应用非常的频繁,几乎每一套水处理系统都离不开固液分离技术,固液分离方法多种,有自然沉淀、澄清、过滤、电解、气浮分离、压榨分离等。澄清分离,作为固液分离的一种常用技术,应用成熟、广泛、其设备形式多样,有重力沉淀、机械加速澄清分离、水力循环澄清分离、斜板澄清等多种,而应用较多为机械加速澄清分离技术及斜板澄清分离技术。

机械加速澄清分离技术对应设备为机械搅拌澄清器,其主体及原理图构造如图1,原水在澄清池中由下向上流动,澄清池中有一层呈悬浮状态的泥渣,泥渣层由于重力作用在上升水流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原水中的悬浮颗粒与混凝剂作用而形成的微小絮凝体随水流通过泥渣层时,在运动中与泥渣层相对较大的泥渣接触碰撞就被吸附在泥渣颗粒表面而迅速除去,使水获得澄清;清水经由澄清池上部的清水槽被收集排出。该技术池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是一种常用的较稳定的技术,澄清装置内部机构复杂,且多为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大,施工难度大,检修不便,又因装置内需设置搅拌机及刮泥机等能耗设备,能耗较高,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有应用逐年减少的趋势。

斜板澄清分离技术,依靠自然沉淀分离,又引入斜板技术加强分离效果,可提高出水水质指标,无须机械搅拌、刮泥机等电气设备,是一种环保型的澄清装置,其构造原理图如图2。斜板澄清技术可实现固液初级分离的效果,可作为出水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使用,对于高标准出水水质要求后续需带过滤等其它设备,增加工艺链。

考虑各种设施的原理特点及出水水质要求,结合高效、环保、用地节省等原则,研究开发了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利用水力喷射作为动能带动内部混合液循环处理,将絮凝、澄清分离、过滤净化原理全部集成应用于设备中,获得高效处理效果,得到高品质的出水,各功能区结构分明,功能清晰,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包括筒体、连接于筒体底部的泥斗,泥斗底部中央进水口穿设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喷射管,筒体顶部中央向下设有筒状第二絮凝室,第二絮凝室腔内底部中央设有喇叭状第一网格絮凝室,第一网格絮凝室的上开口大于下开口,第一网格絮凝室的下开口处连通有喉管,喉管的下开口设置有伞状扩大开口,喷射管的上开口位于扩大开口内,喉管上端部外壁安装有伞状反射板,第一网格絮凝室内上下安装有两层水平的网格,下网格的孔径小于上网格,第二絮凝室外壁与筒体内壁之间从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澄清装置、过滤装置和出水堰,泥斗底部开设有排泥口。

进一步地,泥斗底部安装有支撑泥斗的支撑腿。

进一步地,澄清装置、过滤装置和出水堰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澄清装置为具有浅池效应的斜管层。

进一步地,过滤装置包括轻质滤料层以及安装于轻质滤料层上下表面的配水水帽层。

进一步地,网格将第一网格絮凝室腔内分隔为上下设置的体积相等的三个腔室。

进一步地,第二絮凝室、第一网格絮凝室、喉管、反射板和喷射管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扩大开口和反射板的伞状均为开口向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一体化的结构设计,各功能区集结在一个装置内,整体结构紧凑顺流、功能区明确;(2)通过水动力作为推动反应的能源,整套设备无电机设备设置,通过带压的水流形成反应动力,节约了能耗,免去了电机设备的故障隐患,极大的降低了实际使用的检修因素,环保节能;(3)第一网格絮凝室设置网格,使药剂和水的反应更加充分,接触的更加彻底,二级网格将水流划分为束状形式,有效的减缓了水流冲力,形成了最佳的絮凝矾花,同时避免偏流现象的发生;(4)功能区内的自然絮凝澄清沉淀、澄清装置的斜管澄清沉淀、过滤装置的过滤澄清沉淀形成了整体装置的三级澄清沉淀,提升了设备的处理能力,使出水水质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机械搅拌澄清器的原理图;

图2是斜板澄清器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网格絮凝室,2.第二絮凝室,3.反射板,4.喉管,5.喷射管,6.泥斗,7.筒体,8.澄清装置,9.过滤装置,10.出水堰,11.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如图3所示的一种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包括筒体7、连接于筒体7底部的泥斗6,泥斗6底部中央进水口穿设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喷射管5,筒体7顶部中央向下设有筒状第二絮凝室2,第二絮凝室2腔内底部中央设有喇叭状第一网格絮凝室1,第一网格絮凝室1的上开口大于下开口,第一网格絮凝室1的下开口处连通有喉管4,喉管4的下开口设置有伞状扩大开口,喷射管5的上开口位于扩大开口内,喉管4上端部外壁安装有伞状反射板3,第一网格絮凝室1内上下安装有两层水平的网格,下网格的孔径小于上网格,第二絮凝室2外壁与筒体7内壁之间从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澄清装置8、过滤装置9和出水堰10,泥斗6底部开设有排泥口。扩大开口和反射板3的伞状均为开口向下。

泥斗6底部安装有支撑泥斗6的支撑腿11,喉管4外壁与泥斗6内壁之间安装有支撑管,将喉管4支撑成竖直设置。

澄清装置8、过滤装置9和出水堰10之间间隔设置,使得水体在各区域之间形成良好的缓冲空间。

澄清装置8为具有浅池效应的斜管层。

过滤装置9包括轻质滤料层以及安装于轻质滤料层上下表面的配水水帽层,水经配水水帽进入轻质滤料层进行过滤,然后再经配水水帽排出过滤装置。

网格将第一网格絮凝室1腔内分隔为上下设置的体积相等的三个腔室。

第二絮凝室2、喉管4、反射板3和喷射管5为同轴设置的圆筒状,第一网格絮凝室1为与上述设备同轴设置的锥筒状。

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各功能区结构分明,依据实现目的、处理原理、处理效果划分包含:水动力混合区(喉管)、第一网格絮凝室、第二絮凝室、分离区(澄清装置与泥斗之间区域)、泥斗回流区(泥斗腔内区域)、澄清区(澄清装置)、过滤区(过滤装置)以及清水区(出水堰)共八个功能区组成。

投加了混凝药剂的带压被处理混合液通过进水口进入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内,通过喷射嘴的喷射的负压带动泥斗中的泥渣共同进入喉管,快速混合后进入第一网格絮凝室中充分混合,第一网格絮凝室设置网格,使药水反应充分,避免偏流等现象,在第一网格絮凝室反应后,形成初始矾花,再进入第二絮凝室后,第二絮凝室过流断面加大,流速递减,矾花的吸附架桥效应充分体现,逐步抱团变大,提高沉淀效果。第二絮凝室下端开口朝下,混合液在第二絮凝室中下行通过反射板进入分离区后,反射板的设置改变流道,使水流下降趋势降低,不对下部的泥层进行扰动,清水部分则反射上行,在分离区中泥渣形成的矾花在重力作用下被沉淀,实现固液的一级澄清分离,沉淀的泥渣,部分随水力动能负压吸入混合液中为絮凝反应提供附着的晶核,成为高效澄清的载体,另一部分剩余污泥量则通过排泥口排出。未充分沉淀的混合液随上升的水流进入澄清装置,澄清装置由具有浅池效应的斜管组成,上升区域设置斜管,为细小的絮体提供了大面积的接触面,小絮体相互碰撞聚结形成大的沉淀颗粒,被自然沉淀,达到二级澄清分离效果。经过澄清装置的水流继续上升进入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由配水水帽及轻质滤料组成,将水中未及二级澄清分离的悬浮物进行隔离拦截,实现水的三级澄清分离效果,获得高品质出水,过滤装置设置反冲洗系统进行滤料定期冲洗,经过过滤装置的出水则从出水堰排出。

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水处理各项控制指标如下:

进水:悬浮物≤1000mg/l(短时可达3000mg/l),石油≤200mg/l;

出水:悬浮物≤5mg/l,石油去除率90%以上,cod去除率40~60%。

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因利用水力喷射产生的负压实现泥渣回流,根据水力流通的过程逐步实现混合、絮凝、分离、澄清、过滤净化等功能,是一种高效、集成化、应用广的新型澄清净化装置,在传统应用行业的基础上,一些普通澄清器无法处理的场合也适用于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可应用市政、电力、化工、钢铁、石化等行业的水处理物化工艺中,专门去除水中的cod、油脂、胶体物质及固体悬浮物(ss)等。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