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搅拌聚合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2176发布日期:2019-01-05 08:49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搅拌聚合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聚合釜的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高效搅拌聚合釜。



背景技术:

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设备。一般是立式圆柱形高压釜,带有夹套,以便通入蒸汽或冷水来加热或冷却。用于乳液聚合的,内有不锈钢的水平桨式搅拌器,由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和减速器传动。釜的外壁常用碳钢制成,内衬不锈钢,也有衬搪瓷的。聚合时可以单釜间歇生产,也可以是多釜串联连续生产。聚合反应物由一个釜的下部进入下一釜的上部。釜上装有温度、压力等仪表,以及进出料口等。聚合釜一般由釜体、釜盖、夹套、搅拌器、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承等组成。由于用户因生产工艺、操作条件不尽相同,聚合釜内的搅拌型式一般有锚式、浆式、涡轮式、推进式或框式。搅拌装置在高径比较大时,可用多层搅拌桨叶,也可根据用户的要求任意选配。并在釜壁外设置夹套,或在器内设置换热面,也可通过外循环进行换热。加热方式有电加热、热水加热、导热油循环加热、远红外加热、外(内)盘管加热等,冷却方式为夹套冷却和釜内盘管冷却等。支承座有悬挂或支承式二种。转速超过160转以上宜使用齿轮减速机。开孔数量、规格或其它要求可根据用户要求设计、制作。现有的聚氯乙烯聚合釜在使用过程中搅拌器搅拌效果不足且聚合粘度较高时,采用常规的搅拌器形式,经常会产生“爬杆”现象,高粘度物料会粘附在主轴上,随着搅拌器一起转动,这样就使搅拌器丧失了搅拌和分散反应物料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搅拌聚合釜,以解决现有技术搅拌不彻底以及物料粘附在搅拌器上的问题,只要设置多个搅拌叶、安置螺旋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搅拌聚合釜,是由传动装置、进料口、内筒、夹套、主轴、第一搅拌叶、格栅、第二搅拌叶、第三搅拌叶、螺旋带、隔离罐、支座、出料口、轴封和底刮刀组成,传动装置置于聚合釜本体的上部,传动装置上设有减速机,主轴通过轴封连接减速机,主轴与传动装置固性连接,主轴上设有第一搅拌叶、格栅、第二搅拌叶、第三搅拌叶、螺旋带和底刮刀,格栅置于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之间,格栅与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固性连接,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与主轴固性连接,第三搅拌叶置于第二搅拌叶的下部,第三搅拌叶与主轴固性连接,螺旋带置于第三搅拌叶的下部,螺旋带与主轴固性连接,底刮刀置于主轴的底部,底刮刀与主轴固性连接,夹套置于聚合釜本体的外围,进料口设置在聚合釜本体的顶部,隔离罐置于聚合釜本体的顶部,出料口设置在聚合釜本体的底部,支座位于聚合釜本体的下部,支座与内筒固性连接。

所述的内筒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的螺旋带两头连接主轴,中部与主轴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cm。

所述的底刮刀的形状与聚合釜底部的曲面相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三个搅拌叶以及格栅,提高聚合釜的搅拌质量,在主轴上设置螺旋带,防止物料粘附在主轴上影响加工效率,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高效搅拌聚合釜,是由传动装置1、进料口2、内筒3、夹套4、主轴5、第一搅拌叶6、格栅7、第二搅拌叶8、第三搅拌叶9、螺旋带10、隔离罐11、支座12、出料口13、轴封14和底刮刀15组成,传动装置1置于聚合釜本体的上部,传动装置1上设有减速机,主轴5通过轴封14连接减速机,主轴5与传动装置1固性连接,主轴5上设有第一搅拌叶6、格栅7、第二搅拌叶8、第三搅拌叶9、螺旋带10和底刮刀15,格栅7置于第一搅拌叶6与第二搅拌叶8之间,格栅7与第一搅拌叶6和第二搅拌叶8固性连接,第一搅拌叶6和第二搅拌叶8与主轴5固性连接,第三搅拌叶9置于第二搅拌叶8的下部,第三搅拌叶9与主轴5固性连接,螺旋带10置于第三搅拌叶9的下部,螺旋,10与主轴5固性连接,底刮刀15置于主轴5的底部,底刮刀15与主轴5固性连接,夹套4置于聚合釜本体的外围,进料口2设置在聚合釜本体的顶部,隔离罐11置于聚合釜本体的顶部,出料口13设置在聚合釜本体的底部,支座12位于聚合釜本体的下部,支座12与内筒3固性连接,内筒3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螺旋带10两头连接主轴5,中部与主轴5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cm,底刮刀15的形状与聚合釜底部的曲面相似。使用时原料从进料口进入聚合釜内筒,通过搅拌叶以及格栅的搅拌,当然,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在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背景下所作的任何改进,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一种高效搅拌聚合釜,是由传动装置、进料口、内筒、夹套、主轴、第一搅拌叶、格栅、第二搅拌叶、第三搅拌叶、螺旋带、隔离罐、支座、出料口、轴封和底刮刀组成,传动装置置于聚合釜本体的上部,主轴上设有第一搅拌叶、格栅、第二搅拌叶、第三搅拌叶、螺旋带和底刮刀,格栅置于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之间,第三搅拌叶置于第二搅拌叶的下部,螺旋带置于第三搅拌叶的下部,底刮刀置于主轴的底部,夹套置于聚合釜本体的外围,进料口设置在聚合釜本体的顶部,隔离罐置于聚合釜本体的顶部,出料口设置在聚合釜本体的底部,支座位于聚合釜本体的下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

技术研发人员:高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丽
技术研发日:2017.06.28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