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配件的上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99113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用于配件的上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焊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配件的上油方法。



背景技术:

轴的加工具有以下步骤:备料,根据直径尺寸选择棒料钢材;断料,将棒料锻造成钢段;切削粗加工;去毛刺及倒角,并对轴边缘进行倒圆处理;热处理;磨床精加工,磨床精加工轴到尺寸要求。加工后,为了保护轴的表面不易锈蚀,一般在轴的表面进行上油处理,确保轴质量。

现目前多采用浸油方法对轴进行上油,防锈油具有易挥发的特性,在浸油的过程中防锈油容易散布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在将轴从油槽中放入或者取出时,均采用人工,工作人员不可避免的会与工件表面上的防锈油接触,会给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危害;同时在对轴进行浸油后,轴的表面上会粘附有大量的防锈油,需要将轴从油槽中取出并移至别处使轴表面的油滴完,在移动的过程中,油会到处乱滴,导致大量防锈油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用于配件的上油方法,以对轴上多余的防锈油进行回收利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用于配件的上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一种上油设备,包括机台、传动机构、上油机构、遮挡机构、液压单元和循环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和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电动机连接;所述上油机构包括长度一致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安装在机台上,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转轴的侧面和第二转轴的侧面接触,所述第一转轴上侧设有放置轴的第一通槽,第二转轴上侧设有放置轴的第二通槽,且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相对;所述第一通槽内设有吸引轴的电磁铁;所述第一转轴内设进油腔、进油管和若干喷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喷油管均与进油腔连通,且喷油管远离进油腔的一端与第一通槽连通,喷油管的直径小于进油管的直径;所述第一转轴与机台转动连接,且第一转轴的侧面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不完全齿;所述第二转轴内设有出油腔、出油管和若干收集管,所述出油管和收集管均与出油腔连通,所述收集管远离出油腔的一端与第二通槽连通;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泵油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均与泵油器连通,第一连通管远离泵油器的一端与进油管连通,第二连通管远离泵油器的一端与出油管连通;所述遮挡机构包括支撑架和覆盖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盖板,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机台上,且盖板的一侧能与第一转轴的侧面贴合,盖板的另一侧能与第二转轴的侧面贴合;所述液压单元包括液压管、竖直设置的顶杆、第一压簧、第一压板、第一支管、第二压簧、第二压板和第二支管,所述顶杆的一端滑动密封安装在液压管内,顶杆的另一端与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管远离顶杆的一端与第一支管的一端连通,第一支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转轴与进油腔连通;所述第一压板滑动密封安装在第一支管内,第一压簧的一端与第一压板远离进油腔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压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支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与液压管连通,第二支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转轴与出油腔连通,所述第二压板滑动密封安装在第二支管内,第二压簧的一端与第二压板远离进油腔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压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支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机台的底部设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长度大于第一转轴的长度,集油槽的宽度大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直径的总和,且集油槽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对;所述盖板的截面呈圆弧状,且盖板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凹槽;

步骤2:启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主动齿轮顺时针转动,此时主动齿轮与第一转轴上的不完全齿啮合,带动第一转轴以10-15r/min的转速转动,当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通槽不再被盖板遮挡后,关闭电动机向第一通槽内放入待上油的轴;

步骤3:再次启动电动机和电磁铁,电动机带动主动齿轮逆时针转动,当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相对后,再次关闭电动机和电磁铁;然后启动泵油器,泵油器将防锈油通过泵入到第一连通管、进油管、进油腔中,防锈油再从喷油管喷入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中,喷出的防锈油作用到轴的表面上;

步骤4: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中多余的防锈油进入到收集管和出油腔中,此时泵油器能让第二连通管和出油管内形成负压,出油管对出油腔中的防锈油进行抽吸;

步骤5:当完成对轴的防锈油的涂覆后,关闭泵油器,静置2-5min后,同时启动电动机和电磁铁,电磁铁将轴向靠近第一通槽的一侧吸引;同时电动机带动主动齿轮顺时针转动,当第一转轴转动150-200°时,关闭电磁铁,第一通槽内的轴自动下落。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1、步骤1中采用了一种上油设备,设备中使用了循环机构,能够对轴进行不间断的上油,还能实现多余防锈油的循环使用,同时能够增强防锈油的动能,进而让轴上的防锈油涂覆均匀;在关闭泵油器后装置中的防锈油能够回流至泵油器中,实现对防锈油的回收利用,避免防锈油被浪费;2、步骤2中,主动齿轮能够第一转轴上的不完全齿啮合,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当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通槽不再被盖板遮挡后,向第一通槽内放入轴,便于实现轴的上料和下料;3、步骤3中,开启电磁铁,是为了在上料的过程中,轴能被限定在第一通槽内,避免轴从第一通槽内滑落;当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相对后,轴能够被限位在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进而将轴限定在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此时可以开启泵油器,泵油器将防锈油通过第一连通管泵入到进油管中,防锈油冲入到进油腔中,再从喷油管喷出,喷出的防锈油作用到轴的表面上,实现对轴表面防锈油的涂覆;同时防锈油冲击到进油腔中,进油腔中的防锈油具有较大的压力,此时进油腔内的部分防锈油会进入到第一支管中,同时对第一支管内的第一压板和第一压簧进行挤压,第一压板对液压管和第一支管内的液体进行挤压,出油腔内的第二压板和第二压簧也受到防锈油的冲击,第二支管内的第二压板和第二压簧进行挤压,第二压板对液压管和第二支管内的液体进行挤压,进而顶杆被推出,将盖板向靠近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方向移动,进而盖板两侧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侧面相抵,实现对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覆盖,盖板能够对喷溅的防锈油进行阻挡,便于防锈油被反射到轴各处,实现对轴的表面的均匀上油;步骤3的同时步骤4也在同时实施,此时多余的防锈油会进入到收集管中,再进入到出油腔中,此时泵油器能让第二连通管内形成负压,进而通过出油管对出油腔中的防锈油进行抽吸,然后泵油器再通过第一连通管将防锈油泵出,实现防锈油的循环;同时;4、步骤5中,成对轴的防锈油的涂覆后,关闭泵油器,将整个装置静置2-5min后,轴上多余的防锈油能够回流至泵油器中,也有部分防锈油会流入到收集槽中,实现对防锈油的回收再利用;再次开启电磁铁,电磁铁向第一通槽的方向移动,便于让电动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当第一转轴转动150-200°时,关闭电磁铁,便于上油后的轴能够下落,无需人工进行取件。

综上所述,本方法中采用了一种上油设备,上油设备中的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通槽、进油管、进油腔和喷油管,能实现第一转轴的上油,而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通槽、收集管、出油腔和出油管,便于对防锈油进行收集,能有效的对多余的防锈油进行回收利用。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步骤1中,所述喷油管倾斜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倾斜设置的喷油管喷出的防锈油的喷洒方向一般为轴的切向方向,便于让防锈油沿轴的表面流动,能加快轴的上油速度。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步骤2中,第一转轴以12r/min的转速转动。通过上述设置,第一转轴的转速较慢,能够实现稳定的上料和取件。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步骤5中,静置时长为4min。通过上述设置,静置的时长为4min后,能充分的将轴外壁上多余的防锈油沥干,能有效的提高防锈油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上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台10、集油槽101、第一转轴20、进油腔201、进油管202、喷油管203、不完全齿204、第一通槽205、电磁铁206、第二转轴30、出油腔301、出油管302、收集管303、第二通槽304、泵油器40、第一连通管401、第二连通管402、支撑架50、盖板501、顶杆502、第一压簧503、第一压板513、第一支管523、第二压簧504、第二压板514、第二支管524、液压管505、电动机60、主动齿轮601、轴70。

实施例中的上油设备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机台10、传动机构、上油机构、遮挡机构和循环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60和主动齿轮601,主动齿轮601与电动机60的动力输出端焊接。

上油机构包括长度一致的第一转轴20、第二转轴30和电磁铁206,第一转轴20转动安装在机台10的右侧,第二转轴30焊接在机台10的左侧;第一转轴20和第二转轴30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转轴20的侧面和第二转轴30的侧面接触。第一转轴20右上侧设有放置轴70的第一通槽205,第二转轴30左上侧设有放置轴70的第二通槽304,且第二通槽304与第二通槽304相对,电磁铁206焊接在第一通槽205的下表面上。

第一转轴20内设进油腔201、进油管202和若干喷油管203,进油腔201同轴设置在第一转轴20内;进油管202和喷油管203的下端均与进油腔201连通,且喷油管203的左端与第一通槽205连通,喷油管203的直径小于进油管202的直径,喷油管203倾斜设置;第一转轴20的侧面上设有与主动齿轮601啮合的不完全齿204;第二转轴30内设有出油腔301、出油管302和若干收集管303,出油腔301同轴设置在第二转轴30内,出油管302和收集管303的下端均与出油腔301连通,收集管303的右端与第二通槽304连通。

循环机构包括泵油器40、第一连通管401和第二连通管402,第一连通管401和第二连通管402均与泵油器40连通,第一连通管401的左端与进油管202连通,第二连通管402的右端与出油管302连通。

遮挡机构包括支撑架50、液压单元与覆盖第一通槽205和第二通槽304的盖板501,支撑架50安装在机台10上,液压单元包括液压管505、竖直设置的顶杆502、第一压簧503、第一压板513、第一支管523、第二压簧504、第二压板514和第二支管524,液压管505的上端与支撑架50焊接,顶杆502的上端滑动密封安装在液压管505内,顶杆502的下端与盖板501的上表面焊接,盖板501的右侧能与第一转轴20的侧面贴合,盖板501的左侧能与第二转轴30的侧面贴合;盖板501的截面呈圆弧状,且盖板50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凹槽。

液压管505的下端与第一支管523和第二支管524的下端连通,第一支管523的上端穿过第一转轴20与进油腔201连通;第一压板513滑动密封安装在第一支管523内,第一压簧503的上端与第一压板513的下表面焊接,第一压簧503的下端与第一支管523的内壁焊接;第二支管524的上端穿过第二转轴30与出油腔301连通,第二压板514滑动密封安装在第二支管524内,第二压簧504的上端与第二压板514的下表面焊接,第二压簧504的下端与第二支管524的内壁焊接。

此外,机台10的底部设有集油槽101,集油槽101的长度大于第一转轴20的长度,集油槽101的宽度大于第一转轴20与第二转轴30直径的总和,且集油槽101与第一转轴20和第二转轴30相对。

本实施例中,操作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实施例中的上油设备;

步骤2:启动电动机60,电动机60带动主动齿轮601顺时针转动,此时主动齿轮601与第一转轴20上的不完全齿204啮合,带动第一转轴20以12r/min的转速转动,当第一转轴20上的第一通槽205不再被盖板501遮挡后,关闭电动机60向第一通槽205内放入待上油的轴70;

步骤3:再次启动电动机60和电磁铁206,电动机60带动主动齿轮601逆时针转动,当第一通槽205与第二通槽304相对后,再次关闭电动机60和电磁铁206;然后启动泵油器40,泵油器40将防锈油通过泵入到第一连通管401、进油管202、进油腔201中,防锈油再从喷油管203喷入到第一通槽205和第二通槽304中,喷出的防锈油作用到轴70的表面上;

步骤4:第一通槽205和第二通槽304中多余的防锈油进入到收集管303和出油腔301中,此时泵油器40能让第二连通管402和出油管302内形成负压,出油管302对出油腔301中的防锈油进行抽吸;

步骤5:当完成对轴70的防锈油的涂覆后,关闭泵油器40,静置4min后,同时启动电动机60和电磁铁206,电磁铁206将轴70向靠近第一通槽205的一侧吸引;同时电动机60带动主动齿轮601顺时针转动,当第一转轴20转动190°时,关闭电磁铁206,第一通槽205内的轴70自动下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