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粉末过滤元件芯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2691发布日期:2019-04-23 20:4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元件,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液体和气体净化处理的高效过滤元件芯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环境、防止各种污染,提高产品质量、纯度,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如液体过滤、气体过滤等。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过滤元件芯,大都是采用粉末冶金铜烧结制成的,产品不耐酸碱、易破碎、易腐蚀,并且过滤精度低,成本高。日本专利j50141665公开了一种采用超高分子聚苯乙烯粉末,无机发泡剂如nh4hco3、(nh4)2co3、nahco3和na2co3等,合成树脂粉末混合制成过滤材料。过滤精度可达5~100μ,该过滤材料的精度是通过添加无机发泡剂和合成树脂,烧结时的烧结温度250℃±20℃来控制的,因此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纯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过滤元件芯及其生产工艺,该产品成本低,无毒,纯度高,过滤效果好,不易破碎,耐酸碱,工艺过程简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手段实现的。

一种高效过滤元件芯及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高效过滤元件芯是采用超高分子聚苯乙烯为过滤介质,该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将超高分子聚苯乙烯粉末,加入事先做好的各种形状的模具中,放入加热炉内进行烧结,温度在150~300℃范围内,加热时间为20~80分钟,取出,用过滤水冷却,脱模,即得高效过滤元件芯。超高分子聚苯乙烯的平均分子量在100~200万,粉末粒度为20~100目。超高分子聚苯乙烯粉末为过滤介质,过滤精度为0.3~100μ,加入nacl粉末,粒度为20~100目,重量份额配比为超高分子聚苯乙烯粉末为1份;nacl粉末为2份,过滤精度为100~150μ。超高分子聚苯乙烯粉末中可加入各种颜色的色素。模具是采用不锈钢制成的,脱模可利用热胀冷缩自动脱模法,也可以采用压力脱模法。一种高效过滤元件芯的用途,用于液体和气体的净化处理,其特征在于用来作消声元件芯。

一种高效过滤元件芯及其生产工艺,由于采用超高分子聚苯乙烯为过滤介质,该产品韧性好、耐酸碱、不易破碎,过滤吸音效果好,产品的成本低。通过超高分子聚苯乙烯粉末的粒度、烧结温度和时间来控制过滤精度,工艺过程简单,不需加入无机发泡剂和合成树脂,产品的纯度高、无毒,无自污染、易反吹可复再生使用。该产品过滤精度为0.3~150μm,孔隙率48~54%,压力降0.03pa,消音效果、噪音下降30分贝,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制药、食品、化工、卷烟、汽车制造与涂装和环境保护上,空气净化与液体净化的各领域,提高产品质量,改善陈旧的过滤工艺,消音除尘,改善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超高分子聚苯乙烯粉末为过滤介质。制成高度h为56mm,最大外径d为32mm,最小外径d为31mm,壁厚a为3mm的锥体形过滤元件芯,模具采用不锈钢制成,模具尺寸应符合上述过滤元件芯的尺寸要求。将平均分子量在100万~200万,粒度为30目的超高分子聚苯乙烯粉末,装入做好的模具内,并且充实,然后再放入烘箱内,温度控制在200℃,加热时间为30分钟,取出,用过滤水冷却,利用热胀冷缩性自动脱模,即制成所需要的过滤元件芯,过滤精度40μ。

实施例2,制成高度h为242mm,外径d为65mm,壁厚δ为20mm的圆柱体形的过滤元件芯,模具采用不锈钢制成,模具尺寸应符合上述过滤元件芯要求的尺寸,将平均分子量在100万~200万,粒度为40目的超高分子聚苯乙烯粉末1份;粒度为40目的nacl粉末2份,充分混合均匀,装入做好的模具内,并且充实,然后再放入烘箱内,温度控制在230℃,加热时间为80分钟,取出,用过滤水冷却,用压力脱模法取出过滤元件芯,该过滤元件精度为100μ,孔隙率为48~54%,工作压力为1-3kg/cm,流量0.5~0.8t/h。

实施例3,制成长度l为90mm,通径15mm,外径为30mm的圆柱体形消音元件芯,模具采用不锈钢制成,模具尺寸应符合上述消音元件芯要求的尺寸。将平均分子量100~200万,粒度为35目的超高分子聚苯乙烯粉末,再加入适量的(根据用户要求颜色的程度)红色色素粉末,装入做好的模具内,并且充实,然后放入烘箱内,温度控制250℃左右,加热60分钟,取出,用过滤水冷却,用压力脱模法取出消元音元件芯,该消音元件芯精度为50μ,吸音30分贝。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过滤元件芯及其生产工艺。该产品采用超高分子聚苯乙烯粉末为过滤介质,装入事先做好的各种形状的模具内,放入加热炉内烧结,取出并脱模。该产品韧性好,耐酸碱,不易破碎,过滤精度为0.3‑150μ,孔隙率48~54%,压力降为0.03Pa,噪音下降30分贝,产品纯度高,无毒、无自污染,易反吹可复再生使用,生产工艺简单。可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制药、食品、化工、卷烟、汽车制造与涂装和环境保护上,空气净化与液体净化的各领域,提高产品质量,改善陈旧的过滤工艺,消音除尘,改善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杨珊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珊珊
技术研发日:2017.10.13
技术公布日:2019.04.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