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复合高效香烟烟雾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9013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复合高效香烟烟雾净化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级复合高效香烟烟雾净化系统,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众多专业机构的调查与科研数据已证明:空气污染是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多发的重要环境因素。而香烟烟雾就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这不仅是吸烟者的自我污染,也使不吸烟者被动地遭受香烟烟雾的污染。

综合调查报告认为,吸烟是城市居民肺癌增长的重要原因。通过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吸烟者肺癌死亡的危险约为不吸烟者的8~15倍。肺癌与吸烟量,与苯并芘的污染水平有关,已为医学跟踪所证实。香烟烟雾中具有苯并芘、多环芳烃、亚硝胺、偶氮杂质等大量致癌物质。因而,加强研究和消除这些疾病的环境因素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高效净化烟雾的多级复合高效香烟烟雾净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多级复合高效香烟烟雾净化系统,包括烟雾收集管道、过滤通道、过滤单元、风机和电控单元,风机与电控单元电连接并设置在过滤通道内,过滤单元设置在过滤通道内,过滤通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烟雾收集管道与过滤通道的进风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初级过滤单元、高压静电除尘单元、高效过滤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单元和紫外线灯管,初级过滤单元、高压静电除尘单元、高效过滤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单元和紫外线灯管在过滤通道进风口至出风口的路径上依次排布。

本实用新型中过滤单元,采用多级过滤,具有以下优点:经过初级过滤单元预过滤,过滤掉空气中的大颗粒物、纤维及毛发等;预过滤后的空气进入高压静电除尘单元,空气中的灰尘在5000V高压蜂巢电场下绝大部分被电离成带点粒子,再被集尘板吸附,并能瞬间完全杀灭寄附在灰尘上的细菌、霉菌和病毒等,防止二次污染;高压电场工作中能产生一定量的臭氧,对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进一步剿灭,同时分解香烟烟雾中部分的有机物,消除异味;少量未被电离的尘埃随空气进入高效过滤单元,高效过滤单元能滤除0.3μm以下的颗粒,效率达99.97%;较洁净的空气进入活性炭吸附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能对空气中的有机气体(苯类、甲醛、硫化氢、氮氧化物等)进行吸附并消除异味;空气最后在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单元,和紫外线灯管的共同作用下,使剩余的有毒有害气体被彻底分解和氧化,并进一步消毒、灭菌。

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通道两侧分别形成所述的进风口,所述过滤通道中任意一组进风口至出风口之间的位置设置过滤单元;所述烟雾收集管道两端分别与过滤通道两端的进风口对应连接。烟雾收集管道的设置方式,可以更好的收集烟雾,使烟雾不易滞留在空间内的角落中;净化时,烟雾从过滤通道两侧进风口进入时,分别通过对应的过滤单元进行过滤,这样一来,净化效率和速度均明显提升。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烟雾传感器和人体感应器,烟雾传感器和人体感应器分别与所述电控单元连接。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空间内的烟雾,人体感应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进入到空间,当人体感应器感应到有人进入时,风机启动并高速运转几十秒后,进入烟雾传感器控制模式,烟雾大时高速运转,次之中速运转,烟雾小则低速运转,并分别计时累加,以记录各过滤单元的维保时间,当有过滤单元维保时间到时,会有对应的指示灯闪烁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维保,当人离开后,烟雾感应器无烟时,风机停止运转进入待机模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出风口向下开设。

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通道上设置有溢流门。当风机高速运转,风压升高时,溢流门会自动打开,既减少风阻又可保持出风时有较恒定的风压。

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通道在其沿两个出风口的方向上为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照明灯,照明灯与电控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通道上具有可打开的门体,该门体的位置与过滤单元的位置对应。设置门体,可便于过滤单元的维护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过滤单元采用多级过滤,具有以下优点:经过初级过滤单元预过滤,过滤掉空气中的大颗粒物、纤维及毛发等;预过滤后的空气进入高压静电除尘单元,空气中的灰尘在5000V高压蜂巢电场下绝大部分被电离成带点粒子,再被集尘板吸附,并能瞬间完全杀灭寄附在灰尘上的细菌、霉菌和病毒等,防止二次污染;高压电场工作中能产生一定量的臭氧,对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进一步剿灭,同时分解香烟烟雾中部分的有机物,消除异味;少量未被电离的尘埃随空气进入高效过滤单元,高效过滤单元能滤除0.3μm以下的颗粒,效率达99.97%;较洁净的空气进入活性炭吸附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能对空气中的有机气体(苯类、甲醛、硫化氢、氮氧化物等)进行吸附并消除异味;空气最后在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单元,和紫外线灯管的共同作用下,使剩余的有毒有害气体被彻底分解和氧化,并进一步消毒、灭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级复合高效香烟烟雾净化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B-B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多级复合高效香烟烟雾净化系统包括烟雾收集管道1、过滤通道2、过滤单元、风机4、电控单元5、烟雾传感器6、人体感应器7和照明灯8。

本实施例中的风机4与电控单元5电连接并设置在过滤通道2内,过滤单元设置在过滤通道2内,过滤通道2设置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烟雾收集管道1与过滤通道2的进风口21连接,风机工作时,进风口21进风,经过滤后,再从出风口22排出。

本实施例中的过滤单元包括初级过滤单元31、高压静电除尘单元32、高效过滤单元33、活性炭吸附单元34、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单元35和紫外线灯管36,初级过滤单元31、高压静电除尘单元32、高效过滤单元33、活性炭吸附单元34、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单元35和紫外线灯管36在过滤通道2进风口21至出风口22的路径上依次排布。

本实施例中的过滤单元,采用多级过滤,具有以下优点:经过初级过滤单元31预过滤,过滤掉空气中的大颗粒物、纤维及毛发等;预过滤后的空气进入高压静电除尘单元32,空气中的灰尘在5000V高压蜂巢电场下绝大部分被电离成带点粒子,再被集尘板吸附,并能瞬间完全杀灭寄附在灰尘上的细菌、霉菌和病毒等,防止二次污染;高压电场工作中能产生一定量的臭氧,对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进一步剿灭,同时分解香烟烟雾中部分的有机物,消除异味;少量未被电离的尘埃随空气进入高效过滤单元33,高效过滤单元33能滤除0.3μm以下的颗粒,效率达99.97%;较洁净的空气进入活性炭吸附单元34,活性炭吸附单元34能对空气中的有机气体(苯类、甲醛、硫化氢、氮氧化物等)进行吸附并消除异味;空气最后在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单元35,和紫外线灯管36的共同作用下,使剩余的有毒有害气体被彻底分解和氧化,并进一步消毒、灭菌。

本实施例中的过滤通道2两侧分别形成上述的进风口21,过滤通道2中任意一组进风口21至出风口22之间的位置设置过滤单元,即,从任意进风口21进风时,均通过相应的过滤单元过滤;烟雾收集管道1两端分别与过滤通道2两端的进风口21对应连接。烟雾收集管道1的设置方式,可以更好的收集烟雾,使烟雾不易滞留在空间内的角落中;净化时,烟雾从过滤通道2两侧进风口21进入时,分别通过对应的过滤单元进行过滤,这样一来,净化效率和速度均明显提升。烟雾收集管道1上开设收集孔,收集孔向下开设,并用于收集烟雾。

本实施例中的烟雾传感器6和人体感应器7分别与电控单元5连接。烟雾传感器6用于检测空间内的烟雾,人体感应器7用于检测是否有人进入到空间,当人体感应器7感应到有人进入时,风机4启动并高速运转几十秒后,进入烟雾传感器6控制模式,烟雾大时高速运转,次之中速运转,烟雾小则低速运转,并分别计时累加,以记录各过滤单元3的维保时间,当有过滤单元维保时间到时,会有对应的指示灯闪烁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维保,当人离开后,烟雾感应器无烟时,风机4停止运转进入待机模式。

本实施例中的出风口22向下开设,从而可形成风淋门。

本实施例中的过滤通道2上设置有溢流门24。当风机4高速运转,风压升高时,溢流门24会自动打开,既减少风阻又可保持出风时有较恒定的风压。溢流门24本身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过滤通道2在其沿两个出风口22的方向上为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照明灯8与电控单元5连接。人体感应器7感应到有人进入时,电控单元5控制照明灯8打开,从而提供照明。

本实施例中的过滤通道2上具有可打开的门体23,该门体23的位置与过滤单元3的位置对应。设置门体23,可便于过滤单元3的维护和更换。如图3所示,门体23为打开状态,此处便可对过滤单元进行维护或更换。

本实施例中的风机4为蜗扇风机,其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风机4、电控单元5、烟雾传感器6、人体感应器7和照明灯8的控制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活性炭吸附单元34为化学浸润活性炭吸附单元。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