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侧漏的容器套嘴及容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8255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防侧漏的容器套嘴及容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侧漏的容器套嘴及容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盛装药品、试剂的容器装置必不可少。目前实验室中的容器装置设计简单,仅仅起到收纳、存放药品及试剂的作用。但在使用时,若容器内盛装了溶液,当倒出溶液时,难免会有少量的溶液沿出液口处的容器外壁流出。而在实验室中,许多试剂往往具有腐蚀性,甚至部分还具有毒性,因此沿着容器外壁流出的少量溶液可能会对实验者的皮肤造成伤害或者引起实验者中毒等风险;而且溶液在流经容器外壁后会残留在外壁上,造成容器的使用不便,且需要经常清洗。另外,考虑到在容器中通常盛装实验用的试剂大部分可能因为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或污染,因此原则上不宜将从出液口流出的溶液再回收至原容器中,以避免对容器中的剩余溶液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侧溶液漏的容器套嘴及设置有该容器套嘴的容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侧漏的容器套嘴,所述容器套嘴具有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设在外管内,所述内管的内部为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为出液口,流道另一端为进液口,所述内管在位于进液口的一端与外管的内壁相连,并在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储液槽,在外管上与所述进液口对应的一端设有容器连接部,在外管的外部还设有放液管,所述放液管的一端穿过外管的管壁后与储液槽连通,在放液管的另一端设有管塞。

进一步的是:所述容器连接部为设置在外管内壁的内螺纹段。

进一步的是:所述出液口的边沿呈刃状。

进一步的是:所述内管的内壁从流道的进液口至出液口的方向呈喇叭状。

进一步的是:所述内管的内壁从流道的进液口至出液口的方向呈中部收缩的喇叭状。

进一步的是:所述内管上的出液口高于外管的端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容器装置,其包括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侧漏的容器套嘴,还包括容器瓶,在容器瓶上设有瓶嘴,所述容器套嘴通过容器连接部安装在所述瓶嘴上。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瓶盖,所述瓶盖可盖在容器套嘴上并将所述出液口封堵。

进一步的是:在瓶盖上设有堵头,当所述瓶盖盖在容器套嘴上时,所述堵头插入至所述流道内并与流道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是:所述瓶盖与容器套嘴为螺纹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侧漏的容器套嘴,其可配套相应的容器瓶进行使用,并可有效地将从出液口处沿出液口外壁流下的部分溶液收集到储液槽中。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实验用的容器瓶使用,可有效地避免溶液流至整个容器瓶的外部,进而避免造成对实验者手部的伤害。另外,通过设置放液管,可定期对收集在储液槽内的废液进行放空处理,避免了将收集的废液排回至容器瓶内而造成对瓶内溶液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半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瓶盖和容器套嘴部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套嘴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容器套嘴1、外管2、内管3、流道4、出液口5、进液口6、储液槽7、容器连接部8、放液管9、管塞10、容器瓶11、瓶嘴12、瓶盖13、堵头14、瓶盖连接部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侧漏的容器套嘴,所述容器套嘴1具有外管2和内管3,所述内管3设在外管2内,所述内管3的内部为流道4,所述流道4的一端为出液口5,流道4另一端为进液口6,所述内管3在位于进液口6的一端与外管2的内壁相连,并在外管2和内管3之间形成储液槽7,在外管2上与所述进液口6对应的一端设有容器连接部8,在外管2的外部还设有放液管9,所述放液管9的一端穿过外管2的管壁后与储液槽7连通,在放液管9的另一端设有管塞10。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套嘴1可为单独的配件,即容器套嘴1为可拆卸地装配到需要设置该容器套嘴1的容器瓶11上。如参照附图1和附图2中所示,将容器连接部8设置为一段内螺纹段,并且在需要使用时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将容器套嘴1安装到容器瓶1上,而在不需要使用时,则可将容器套嘴1卸下。

当然,不失一般性,由于容器套嘴1可以为单独的配件,因此其可独立生产和销售。另外,理论上同一个容器套嘴1还可与多个容器瓶11配套使用,只要其可通过容器连接部8分别与多个容器瓶11配合连接即可。

另外,为了提高出液口5处的倒液效果,降低沿出液口5外壁下流的溶液量,参照附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所述出液口5的边沿设置为刃状结构。优选的,还可将所述内管3的内壁从流道4的进液口6至出液口5的方向呈喇叭状;以及更优选的,如附图3中所示,还可设置所述内管3的内壁从流道4的进液口6至出液口5的方向呈中部收缩的喇叭状,即内管3的内壁从流道4的进液口6至出液口5的方向呈先收缩、后扩张的喇叭状结构。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可降低沿出液口5外壁下流的溶液量,另一方面也更便于沿出液口5外壁下流的溶液回流至储液槽7内,另外还可通过设置具有堵头14的瓶盖13通过堵头14与流道4的密封配合,提高对流道4的密封效果。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液槽7为用于临时存储沿出液口5外壁下流的部分溶液,避免该部分溶液回流至容器瓶11内或者流至容器瓶11的外表面。另外,为了便于定期排放存储在储液槽7内的溶液,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有放液管9,如图中所示。这样,在需要排放储液槽7内收集的溶液时,可通过退去放液管9端部的管塞10进行排放,并在排放后再通过管塞10将放液管9的端部封堵即可。更具体的,放液管9可采用软管或者硬管,当采用硬管时,还可将放液管9设置成方便握持的形状,这样可将放液管9作为握持结构,以方便通过放液管9握持整个容器装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内管3上的出液口5高于外管2的相应端面,参照附图3中所示,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出液口5相对于外管2而言呈向外突出的结构,进而可更便于溶液的倾倒。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容器装置,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套嘴1,还包括容器瓶11,在容器瓶11上设有瓶嘴12,所述容器套嘴1通过容器连接部8安装在所述瓶嘴12上。即通过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套嘴1与相应的容器瓶11配合后形成整个容器装置。不失一般性,容器套嘴1可与容器瓶11为一体结构或者为可拆卸结构。

另外,通常情况下整个容器装置11还包括有瓶盖13,所述瓶盖13可盖在容器套嘴1上并将所述出液口5封堵。参照附图3中所示,可在容器装置11上设置相应的瓶盖连接部15,通过瓶盖连接部15与瓶盖13进行配合;具体的可设置瓶盖连接部15为外螺纹结构,相应的在瓶盖13上设置内螺纹结构,即通过上述外螺纹与内螺纹进行螺纹配合。

另外,为了提高瓶盖13的封堵效果,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瓶盖13上设有堵头14,当所述瓶盖13盖在容器套嘴1上时,所述堵头14插入至所述流道4内并与流道4过盈配合。当然,当设置内管3的内壁从流道4的进液口6至出液口5的方向呈中部收缩的喇叭状时,通过喇叭状结构的流道4与堵头14的配合可提高其配合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