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有机茶叶种植的沼液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125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有机茶叶种植的沼液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沼液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有机茶叶种植的沼液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有机茶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和加工,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出的农产品,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有机茶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

沼渣、沼液是有机质厌氧发酵的副产物,营养成分丰富,被作为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沼液所含成分非常复杂,其中植物激素类、各种微量元素、水解酶等成分,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相关文献显示,将沼液应用到有机茶叶种植中,能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但直接从沼气池内泵出的沼液浓度较高,其有利成分反而可能对作物产生一定伤害作用,需要将沼液进行过滤、稀释后才能施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有机茶叶种植的沼液过滤系统,通过过滤系统过滤出沼液中过多的悬浮物,降低沼液浓度,使沼液能直接施用有机茶叶种植园地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应用于有机茶叶种植的沼液过滤系统,包括沼渣沼液泵、沼液管和过滤箱,沼液在沼渣沼液泵的作用下通过沼液管被注入过滤箱中, 所述的过滤箱内设有三级过滤单元,第一级过滤单元内滤材为秸秆,第二级过滤单元内滤材为石英砂,第三级过滤单元内滤材为活性炭;所述的滤材均被盛放在滤材桶内,所述的滤材桶为上端开口结构,滤材桶的底部为透水底板,所述沼液管的排出口处设有花洒,花洒的底板上设有排水孔,沼液从排水孔流入滤材桶内。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外壁上设有箱门,通过打开箱门取出或放入滤材桶。

优选的,所述的沼液管上设有用于冲洗过滤箱的冲洗分支管道。

优选的,所述滤材桶的侧壁上设有扣手槽。

优选的,所述的花洒为圆柱体形,排水孔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在半径方向上从圆心到边缘逐渐减小,沼液通过排水孔汇聚后流入滤材桶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级过滤单元的底部设有秸秆过滤模组。

优选的,所述的秸秆过滤模组由滤网支架和秸秆滤网组成,滤网支架和秸秆滤网的侧壁上均设有螺栓孔,秸秆滤网通过螺栓固定在滤网支架内。

优选的,所述的秸秆过滤模组内设有3-5层秸秆滤网。

优选的,所述秸秆滤网的过滤单元由两块相互垂直的滤片组成。

优选的,所述秸秆滤网的过滤单元为半球形的滤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三级过滤单元过滤沼液,过滤后沼液中出水悬浮物(SS)和化学需氧量(COD)均大幅降低达到直接施用的水平,过滤效果明显;

(2)第一级过滤单元采用秸秆作为滤材,过滤后的秸秆经过堆肥可以作为有机肥使用,既消耗了农业生产废弃物,又降低了过滤成本,系统使用成本低,对环境友好;

(3)所有的滤材均盛放在滤材桶内,滤材更换十分方便,尤其是需要频繁更换滤材的第一级过滤单元,机械化收割捆扎成圆柱体形的秸秆可以直接放在滤材桶内,系统设计合理;

(4)沼液管的排出口处设有花洒,沼液通过排水孔汇聚后流入滤材桶内,沼液均匀地流过秸秆滤材保障过滤效果,同时避免沼液从滤材桶和过滤箱外壁之间的缝隙中未经过滤就流出过滤箱;

(5)滤材桶的侧壁上设有扣手槽,取放滤材桶时操作人员一只手扣在扣手槽内,另一只手顶在滤材桶的下部,操作简单;

(6)第一级过滤单元的底部设有秸秆过滤模组,将沼液中的秸秆碎片截留在过滤模组上,避免秸秆碎片流入第二级过滤单元造成堵塞;

(7)秸秆过滤模组由滤网支架和秸秆滤网组成,秸秆滤网通过螺栓固定在滤网支架内,当过滤模组内秸秆碎片蓄积到一定量时,可将滤网和支架拆分进行清理;

(8)秸秆滤网的过滤单元有两种形式,对于质地较硬的秸秆过滤单元采用两块相互垂直的滤片,对于浸泡水中容易软化的秸秆采用半球形的滤片;

(9)沼液管上设有用于冲洗过滤箱的冲洗分支管道,能够冲洗掉过滤箱内蓄积的沼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材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花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花洒底板和滤材桶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秸秆过滤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滤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秸秆滤网的剖面图Ⅰ;

图9为本实用新型秸秆滤网的剖面图Ⅱ;

图中:1-沼渣沼液泵,2-沼液管,2.1-冲洗分支管道,3-过滤箱,3.1-箱门,4-第一级过滤单元,5-第二级过滤单元,6-第三级过滤单元,7-花洒,7.1-排水孔,8-滤材桶,8.1-扣手槽,8.2-透水底板,9-秸秆过滤模组,9.1-滤网支架,9.2-秸秆滤网,9.3-螺栓孔,10-滤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有机茶叶种植的沼液过滤系统,包括沼渣沼液泵1、沼液管2和过滤箱3,沼液在沼渣沼液泵1的作用下通过沼液管2被注入过滤箱3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过滤箱3内设有三级过滤单元,第一级过滤单元4内滤材为秸秆,第二级过滤单元5内滤材为石英砂,第三级过滤单元6内滤材为活性炭;如图3所示,所述的滤材均被盛放在滤材桶8内,所述的滤材桶8为上端开口结构,滤材桶8的底部为透水底板8.2,所述过滤箱3的外壁上设有箱门3.1,通过打开箱门3.1取出或放入滤材桶8;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沼液管2的排出口处设有花洒7,花洒7的底板上设有排水孔7.1,所述的花洒7为圆柱体形,排水孔7.1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在半径方向上从圆心到边缘逐渐减小,沼液通过排水孔7.1汇聚后流入滤材桶8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沼液管2上设有用于冲洗过滤箱3的冲洗分支管道2.1,用于冲洗掉过滤箱3内蓄积的沼渣。

作为优选的,所述滤材桶8的侧壁上设有扣手槽8.1,取放滤材桶8时操作人员一只手扣在扣手槽8.1内,另一只手顶在滤材桶8的下部。

第一级过滤单元4的秸秆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秸秆碎片,会随沼液流入后面的过滤单元,所以在第一级过滤单元4的底部设有秸秆过滤模组9,如图6和图7所示,秸秆过滤模组9由滤网支架9.1和秸秆滤网9.2组成,滤网支架9.1和秸秆滤网9.2的侧壁上均设有螺栓孔9.3,秸秆滤网9.2通过螺栓固定在滤网支架9.1内,当过滤模组9内秸秆碎片蓄积到一定量时,可将滤网和支架拆分进行清理。所述的秸秆过滤模组9内通常设置3-5层秸秆滤网9.2。

上述秸秆滤网9.2的过滤单元有两种形式,对于质地较硬的秸秆过滤单元采用两块相互垂直的滤片10(如图8所示),对于浸泡水中容易软化的秸秆采用半球形的滤片10(如图9所示)。

【实施例】研发人员根据过滤系统设计思路和相关图纸,生产组装了一套实验系统。为防止沼液对沼液管2产生腐蚀,该系统沼液管2采用PVC材质,直径为10.80cm。花洒7上设有六圈由排水孔7.1组成的同心圆环,花洒7底板圆心上的排水孔7.1中心轴线倾斜度为90度,最外层排水孔7.1中心轴线倾斜度为70度。过滤箱3整体接近圆柱体形,端面直径为0.90m,高度为3.50m,每级过滤单元均为1.10m,过滤箱3侧壁上的箱3.1门采用铰接杠与箱体连接。滤材桶8直径为0.80m,高度1.00m。试验采用粗玉米秸秆作为第一级过滤单元4的滤材,秸秆过滤模组9内设有4层秸秆滤网9.2,秸秆滤网9.2的过滤单元为两块相互垂直的滤片10。

实验时沼液以4L/h的流量流入过滤箱3内,运行大概3小时后出水效果趋于稳定,过滤后沼液中的出水悬浮物(SS)由2300-2800mg/L下降到800-600mg/L,化学需氧量(COD)由600-800mg/L下降到200-400mg/L,过滤效果明显,过滤后的沼液适合应用于有机茶叶种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