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光膜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3836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光膜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光膜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反光膜,是一种已制成薄膜可直接应用的逆反射材料。利用玻璃珠技术,微棱镜技术、合成树脂技术,薄膜技术和涂敷技术和微复制技术制成。通常有白色、黄色、红色、绿色、蓝色、棕色、橙色、荧光黄色、荧光橙色、荧光黄绿色,国外还有荧光红色和荧光粉色。

反光膜广泛用于指路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示标志以及普通广告使用的标志。由于生产反光膜需要专用的生产设备,其中关键的生产设备之一为烘干装置。反光膜的半成品子啊涂布一层溶液后续进行烘干,且烘干时间长,英雌在流水作业情况下就需要足够长烘干通道。但是烘干通道较长则占用的空间比较大,不仅增加了厂房建设成本,也增加了设备造价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光膜烘干装置,结构简单,干燥速度快,且受热均匀,能耗低,烘干效果好,可有效减少烘干通道所占用空间,减少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光膜烘干装置,包括烘箱、传送辊组、引风机、送风机、加热换热器,所述烘箱的左侧壁上端设有进口,右侧壁上端设有出口,所述传送辊组包括位于进口外侧的第一引导辊、位于出口外侧的第二引导辊、位于烘箱内的多个上层传送辊和多个下层传送辊,多个上层传送辊以及多个下层传送辊分别位于上下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上,反光膜由第一引导辊进入所述进口,依次每连续经过两个上层传送辊后经过两个下层传送辊,每连续经过两个下层传送辊后经过两个上层传送辊,所述上层传送辊与下层传送辊分别位于反光膜的两侧面上,最后依次经由出口内侧的上层传送辊和第二引导辊伸出所述出口,所述烘箱顶端连通连接有多根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与送风机连接,所述烘箱顶端连通连接有多根上进风管,下端连通连接有多根下进风管,所述上进风管、下进风管均与位于烘箱外侧的加热换热器连接,所述加热换热器与引风机连接。

进一步的,多根所述上进风管下端共同与热风箱连接,所述热风箱下端连通连接有多根下端封闭的导风管,所述导风管侧壁上均布有多个导风孔,所述导风管伸入上层传送辊、下层传送辊、反光膜形成的凹面中。

进一步的,所述上进风管设于靠近进口一侧,所述排风管靠近出口一侧,所述下进风管均布于烘箱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下进风管开口向上,且于其顶端连通连接有均风板18。

进一步的,所述烘箱出口侧顶端设有送风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反光膜烘干装置,引风机引入的风经加热换热器加热之后,进入烘箱对涂胶后的反光膜进行烘干,上层传送辊、下层传送辊以及被传送的反光膜之间形成多个n形凹面,可使热风能够兜在n形凹面之间,有利于热量的充分替换,干燥速度快,且受热均匀,烘箱上端、上端设置的进风管可加强对反光膜的加热效果,进一步加块干燥速度。

通过设置可将加热的热风通过导风管的导风孔传导至向上开口的n形凹面,使热风更好的与反光膜接触,而在下进风管顶端设置均风板也可使热风更均匀的与反光膜接触,使烘干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箱;2、传送辊组;3、引风机;4、送风机;5、加热换热器;6、进口;7、出口;8、第一引导辊;9、第二引导辊;10、上层传送辊;11、下层传送辊;12、排风管;13、上进风管;14、下进风管;15、热风箱;16、导风管;17、导风孔;18、均风板;19、送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反光膜烘干装置,包括烘箱1、传送辊组2、引风机3、送风机4、加热换热器5,烘箱1的左侧壁上端设有进口6,右侧壁上端设有出口7,传送辊组2包括位于进口外侧的第一引导辊8、位于出口7外侧的第二引导辊9、位于烘箱1内的多个上层传送辊10和多个下层传送辊11,多个上层传送辊10以及多个下层传送辊11分别位于上下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上,反光膜由第一引导辊8进入所述进口6,依次每连续经过两个上层传送辊10后经过两个下层传送辊11,每连续经过两个下层传送辊11后经过两个上层传送辊10,上层传送辊10与下层传送辊11分别位于反光膜的两侧面上,依次经由出口7内侧的上层传送辊11和第二引导辊9伸出所述出口7,烘箱1顶端连通连接有多根排风管12,排风管12与送风机4连接,烘箱1顶端连通连接有多根上进风管13,下端连通连接有多根下进风管14,上进风管13、下进风管14均与位于烘箱1外侧的加热换热器5连接,加热换热器5与引风机3连接。

其中,多根上进风管13下端共同与热风箱15连接,热风箱15下端连通连接有多根下端封闭的导风管16,导风管16侧壁上均布有多个导风孔17,导风管16伸入上层传送辊10、下层传送辊11、反光膜形成的凹面中。

其中,上进风管13设于靠近进口6一侧,排风管12靠近出口7一侧,下进风管14均布于烘箱1下端。

其中,下进风管14开口向上,且于其顶端连通连接有均风板18。

其中,烘箱1出口7侧顶端设有送风管19,可作为辅助排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反光膜烘干装置,引风机3引入的风经加热换热器5加热之后,进入烘箱1对涂胶后的反光膜进行烘干,上层传送辊10、下层传送辊11以及被传送的反光膜之间形成多个n形凹面,向上开口的n形凹面和向下开口的n形凹面交替排列,可使热风能够兜在n形凹面之间,有利于热量的充分替换,干燥速度快,且受热均匀,烘箱1上端、上端设置的进风管可加强对反光膜的加热效果,进一步加块干燥速度。

通过设置可将加热的热风通过导风管16的导风孔17传导至向上开口的n形凹面,使热风更好的与反光膜接触,而在下进风管14顶端设置均风板18也可使热风更均匀的与反光膜接触,使烘干效果更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