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水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514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水路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水路板。



背景技术:

净水设备通常包括水路板、滤芯、控制装置及相应的管路。滤芯座是安装滤芯,提供水路流通的作用。水路板提供了滤芯工作中液体交换的腔室。通常,净水设备设置为多级过滤,由多个滤芯完成,不同的滤芯实现不同的过滤功能。由于滤芯定期需要更换,且每个滤芯更换的周期不一样,在现有技术中更换某个滤芯时,需要先关掉净水设备上的进水阀门,但关掉进水阀门会导致其他滤芯也不能工作,致使用户无法用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用关进水阀门也能更换滤芯、且能随意选择不同级别组合的滤芯完成过滤功能的集成水路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水路板,包括密封连接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的上盖板与下盖板均设置有多段水道;所述的下盖板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的下盖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和冲洗口,所述的进水口、出水口和冲洗口贯通水路板内的水路。

所述的上盖板设置有至少两组与水道连通的水道通孔单元;所述的上盖板顶部设置有数量与水道通孔单元一致的可以装配滤芯的滤芯连接座,所述的滤芯连接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上盖板上;所述的滤芯连接座内部设置有可旋转的转换连接座,所述的转换连接座上设置有可改变水流通路径的第一转换通孔、第二转换通孔、第三转换通孔和第四转换通孔;所述的转换连接座上设置有滤芯连接板,所述的滤芯连接板与所述转换连接座密封连接形成相对静止的整体,所述的滤芯连接板上设置有滤芯进水口和滤芯出水口;所述的滤芯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转换通孔连通,所述的滤芯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转换通孔连通;所述水道通孔单元与所述转换连接座上的第一转换通孔和第二转换通孔连通或与第三转换通孔和第四转换通孔连通。

所述的上盖板底部设置有上水流渠道,所述的下盖板设置有下水流渠道,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密封装配后使得上水流渠道与下水流渠道对应密封配合形成对应功能的水道。

所述的滤芯连接座的顶部内侧设置有两个限位片,所述的限位片均匀分布于滤芯连接坐上,所述限位片的周长为滤芯连接座周长的四分之一,所述的限位片可限定安装在滤芯连接座上的滤芯旋转的角度不超过90°。

所述的转换连接座的边缘设置有阶梯式的凸起部,所述的滤芯连接座内壁面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相匹配的凹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部对应装配使得转换连接座可在滤芯连接座内部旋转。

所述的转换连接座设置有多个围挡,所述的多个围挡与转换连接座的底座形成可供水流通过的容置凹槽。

所述的水道通孔单元的组数与滤芯连接座的数量相同,所述的水道通孔单元包括有第一水道通孔、第二水道通孔和第三水道通孔。

滤芯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水道通孔与所述转换连接座上的第一转换通孔和所述滤芯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水道通孔与所述转换连接座上的第二转换通孔和所述滤芯进水口连通;转换连接座逆时针旋转90°时,所述第二水道通孔与所述转换连接座上的第三转换通孔连通,所述第三水道通孔与所述转换连接座上的第四转换通孔连通。

所述的第一水道通孔、第二水道通孔和第三水道通孔与转换连接座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滤芯连接座内部设置有在滤芯带动下可整体旋转的转换连接座和滤芯连接板。当滤芯工作状态时,上盖板上的水道通孔单元与转换连接座上的第一转换通孔和第二转换通孔连通,使得水流可通过该级滤芯进行过滤。当转换连接座逆时针旋转90°时,该水路板上的水道通孔单元只能与转换连接座上的第三转换通孔和第四转换通孔连通,水流不能进入滤芯,只能流向下一级滤芯,从而不用关进水阀门也能随意更换滤芯,使用户在更换滤芯时也不影响其用水的需求,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此外,还可使用户能随意选择不同级别组合滤芯完成过滤功能,使得用户可根据不同水源的洁净度,自主选择不同级别组合的滤芯完成过滤;也可根据不同滤芯的使用性能进行相应的位置和水路的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1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1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盖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换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实施案例1中三级滤芯均工作时水流在转换连接座、滤芯连接板和上下盖板流向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案例1三级滤芯均工作时转换连接座和滤芯连接板与上下盖板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案例1中只有第一级滤芯工作时水流在转换连接座、滤芯连接板和上下盖板流向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案例1中只有第一级滤芯工作时转换连接座和滤芯连接板与上下盖板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案例1第二级滤芯不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滤芯连接座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示为:

1-上盖板、11-上水流渠道、12-水道通孔单元、121-第一水道通孔、 122-第二水道通孔、123-第三水道通孔、13-密封圈;

2-下盖板、21-下水流渠道、22-进水口、23-出水口、24-冲洗口;

3-滤芯连接座、301-第一滤芯连接座、302-第二滤芯连接座、303-第三滤芯连接座、3031-冲洗出水口、31-限位片、32-凹部;

4-转换连接座、41-第一转换通孔、42-第二转换通孔、43-第三转换通孔、44-第四转换通孔、45-凸起部、46-围挡、47-容置凹槽;

5-滤芯连接板、51-滤芯进水口、52-滤芯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加深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案例和附图对本实现新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

实施案例1

参照图1-6,一种集成水路板,包括密封连接的上盖板1和下盖板2,所述的上盖板1与下盖板2均设置有多段水道;下盖板2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22,下盖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23和冲洗口24,所述的进水口 22、出水口23和冲洗口24贯通水路板内的水路。所述的进水口22、出水口23和冲洗口24分布于水路板的两侧位置,具有水阻小的特点。

所述的上盖板1底部设置有上水流渠道11,所述的下盖板2设置有下水流渠道21,所述上盖板1与所述下盖板2密封装配后使得上水流渠道11 与下水流渠道21对应密封配合形成对应功能的水道。该集成化水路板通过在上盖板1和下盖板2分别设置上、下水流渠道11、21,能够有效利用上盖板1和下盖板2的空间,不仅能够缩小集成化水路板的体积,而且能够实现有效空间内水道的设置。

上盖板1设置有至少两组与水道连通的水道通孔单元12。上盖板1顶部设置有数量与水道通孔单元12一致的可以装配滤芯的滤芯连接座3,滤芯连接座3用于装配滤芯。

参照图1,本实施案例的水路板上设置有三个滤芯连接座,三个滤芯连接座分别为第一滤芯连接座301、第二滤芯连接座302、第三滤芯连接座 303。

需要说明的是,对应装配的滤芯和滤芯连接座3均具有水路连通的通道,此为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滤芯连接座3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所述上盖板1上;滤芯连接座3内部设置有可旋转的转换连接座4,所述的转换连接座4上设置有可改变水流通路径的第一转换通孔41、第二转换通孔42、第三转换通孔43和第四转换通孔44(如图6所示)。

转换连接座4上设置有滤芯连接板5,所述的滤芯连接板5与所述转换连接座4密封连接形成相对静止的整体,将滤芯安装在滤芯连接座3上,转动滤芯时可带动滤芯连接板5和转换连接座4一起转动。滤芯连接板5 和转换连接座4与滤芯连接座的装配结构如图11所示。所述的滤芯连接板 5上设置有滤芯进水口51和滤芯出水口52;所述滤芯进水口51和滤芯出水口52分别与滤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所述的滤芯进水口51与所述第二转换通孔42连通,所述的滤芯出水口52与所述第一转换通孔41连通。

参照图7和图8,当滤芯工作状态时,所述水道通孔单元12与所述转换连接座4上的第一转换通孔41和第二转换通孔42连通,使得水流可通过该级滤芯进行过滤,此时水流的流动方向如图7和图8的箭头所示。参照图9和图10,当转换连接座4和滤芯连接板5逆时针旋转90°时,旋转方向如图9的P方向所示。水道通孔单元12只能与转换连接座4上的第三转换通孔43和第四转换通孔44连通。因滤芯进水口51与第二转换通孔 42连通,滤芯出水口52与第一转换通孔41连通,致使水流不能进入滤芯,只能流向下一级滤芯。图9和图10是第一级滤芯工作,第二和第三级滤芯不工作,水流的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此转换连接座4和滤芯连接板5的设计可使用户不用关进水阀门也能随意更换滤芯,使用户在更换滤芯时也不影响其用水的需求,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此外,还可使用户能随意选择不同级别组合滤芯完成过滤功能,使得用户可根据不同水源的洁净度,自主选择不同级别组合的滤芯完成过滤,也可根据不同滤芯的使用性能进行相应的位置、水路设置等。参照图11,选用了第一级和第三级的滤芯完成过滤功能,水流方向如图上箭头所示。

滤芯连接座3的顶部内侧设置有两个限位片31,所述的限位片31均匀分布于滤芯连接座3上,所述限位片31的周长为滤芯连接座3周长的四分之一,所述的限位片31可限定安装在滤芯连接座3上的滤芯旋转的角度不超过90°。

转换连接座4的边缘设置有阶梯式的凸起部45,所述的滤芯连接座3 内壁面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45相匹配的凹部32(如图13所示),所述凸起部45与所述凹部32对应装配使得转换连接座4和滤芯连接板5可在滤芯连接座3内旋转。

所述的转换连接座4设置有多个围挡46,所述的多个围挡46与转换连接座4的底座形成可供水流通过的容置凹槽47。

水道通孔单元12的组数与滤芯连接座3的数量相同,所述的水道通孔单元12包括有第一水道通孔121、第二水道通孔122和第三水道通孔123,当滤芯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水道通孔121与所述转换连接座4上的第一转换通孔41和所述滤芯出水口52连通,所述第三水道通孔123与所述转换连接座4上的第二转换通孔42和所述滤芯进水口51连通,水流可经过滤芯;当转换连接座4逆时针旋转90°时,所述第二水道通孔122与所述转换连接座4上的第三转换通孔43连通,所述第三水道通孔123与所述转换连接座4上的第四转换通孔44连通,水流不能进入滤芯,只能流向下一级滤芯,从而实现新的水路设置。

第一水道通孔121、第二水道通孔122和第三水道通孔123与转换连接座4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密封圈13。密封圈13可防止水道通孔内的水泄露。

如图1-2所示,第三滤芯连接座303与其它滤芯连接座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三滤芯连接座303内部的转换连接座4和滤芯连接板5 均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冲洗出水口3031,所述的冲洗出水口3031与下盖板2 侧面的冲洗口24连通。该水路板设计冲洗口可以排出净水设备上过滤出来的杂质,可以起到延长滤芯寿命的作用。

使用方法:更换滤芯时,可先将滤芯逆时针转动90°,滤芯带动转换连接座4和滤芯连接板5整体旋转,使得水流不能进入滤芯,只能流向下一级滤芯,从而不用关进水阀门也能随意更换滤芯,使用户在更换滤芯时也不影响其用水的需求,此外,还可使用户能随意选择不同级别组合滤芯完成过滤功能,使得用户可根据不同水源的洁净度,自主选择不同级别组合的滤芯完成过滤;也可根据不同滤芯的使用性能进行相应的位置和水路的设置。

实施案例2

参照图12,一种集成水路板,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盖板1上设置了4个滤芯连接座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