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雾捕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1701发布日期:2018-08-24 18:0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漆雾捕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凸显,航空、船舶、汽车、电子、五金等行业的喷漆尾气中漆雾的治理已经提上日程。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控制和改造相关行业的法规、政策、标准、技术要求。其中喷漆尾气作为一个行业热点,备受关注。

目前对于漆雾的治理,主要分为湿式和干式两种,其中湿式治理技术是主流技术。

湿式治理技术主要包括水帘柜、水旋器、水幕板等,其主要原理均是使废气中的漆雾与水接触,利用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如水幕、水膜、气泡)捕捉漆雾。更有在水体中增加絮凝药剂,将捕捉到的漆雾絮凝沉淀。这样的方式主要存在洗涤效果不彻底、漆雾去除效率低、长时间不更换水体发臭、洗涤水本身也是污染物、产地面积大、无法重复使用。

干式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硝化棉、活性炭、布袋、毛毡等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多孔物质具有吸附性,对其通过的漆雾进行黏附和捕捉。这样的方式主要存在过滤器容易堵塞,设备易出现燃爆风险、需要经常跟换滤芯,使用后的滤芯是危险废物存在污染环境的风险。

以上两种技术,都很难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 27-2001)中对于“颗粒物”限制120mg/m3的排放标准。若后续还要经过有机废气治理设备,则会出现因漆雾黏附堵塞,导致有机废气治理设备失效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漆雾捕集处理系统,其能提高漆雾捕捉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漆雾捕集处理系统,包括除漆雾塔,所述除漆雾塔内设有用于产生大量气泡以对漆雾进行捕集的捕集组件;所述除漆雾塔的塔顶开有排风口,塔底形成有存液仓,所述存液仓存储有液体;所述除漆雾塔的侧壁位于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液体的液面之间开有连通塔内的废气口;所述废气口位于所述捕集组件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除漆雾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存液仓一侧并与所述存液仓连通的辅助液箱;所述辅助液箱一侧与所述存液仓连通,另一侧与所述捕集组件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除漆雾塔的塔底还设有由所述除漆雾塔塔底一侧往所述辅助液箱方向向下倾斜的倾渣斜坡。

进一步地,所述废气口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一端与外部废气源连接,另一端形成所述废气口;所述气管从所述除漆雾塔的外部伸入塔体内,并使所述废气口延伸至所述除漆雾塔的塔体中心;所述气管位于所述除漆雾塔的内部形成有朝所述液体方向弯折的弯折部,以使所述废气口朝向所述液体的液面。

进一步地,所述捕集组件包括微气泡发生器以及空化泡发生器;所述微气泡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空化泡发生器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微气泡发生器为多个,多个所述微气泡发生器均匀分部在所述除漆雾塔的内部;所述空化泡发生器为两组,两组所述空化泡发生器分别包括多个空化泡发生器,多个所述空化泡发生器均匀设置在除漆雾塔的内部,且呈上下设置形成双层空化泡发生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漆雾捕集处理系统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一端与所述存液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捕集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器以及缓冲液箱;所述过滤器一端与所述存液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液箱的一侧连接,所述缓冲液箱的另一侧与所述捕集组件连接;所述缓冲液箱还与外部水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气泡发生器和所述空化泡发生器均连接有供气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废气口和所述捕集组件之间设置有旋流板;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捕集组件之间设置有除沫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除漆雾塔的塔顶逐渐收窄形成所述排风口;所述除漆雾塔的外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排风口采用管道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漆雾捕集处理系统,能实现对废气中漆雾的快速捕捉。含漆雾的废气从废气口进入除漆雾塔后,通过存液仓的液体对废气中可黏附于液体的杂质进行初步过滤,随后流向捕集组件释放出大量气泡对废气中的漆雾进行快速捕集分解,快速打断油漆间的高分子健,快速降低漆雾的脸型,使其矿化分解,最终被滴落于塔底,实现对含漆雾废气的过滤,相对于传统方式过滤漆雾的技术其效率更高,且过滤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漆雾捕集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捕集组件;11、微气泡发生器;12、空化泡发生器;20、排风口;21、除沫装置;30、存液仓;31、辅助液箱;32、倾渣斜坡;40、废气口;41、气管;42、弯折部;43、旋流板;50、过滤组件;51、过滤器;52、缓冲液箱;53、过滤泵;54、高压泵;60、供气系统;70、风机;80、观察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漆雾捕集处理系统,包括除漆雾塔,除漆雾塔内设有用于产生大量气泡以对漆雾进行捕集的捕集组件10;除漆雾塔的塔顶开有排风口20,塔底形成有存液仓30,存液仓30存储有液体;除漆雾塔的侧壁位于排风口20与液体的液面之间开有连通塔内的废气口40;废气口40位于捕集组件10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过程中,含漆雾废气从废气口40进入除漆雾塔当中,废气首先会与塔体中的液体进行接触,废气中可黏附于液体的杂质会被液体所黏附,实现对废气的初步过滤,随后废气流向捕集组件10,通过捕集组件10所产生的大量气泡对废气中的漆雾进行快速捕捉以及分解,相对于传统的湿式和干式过滤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建设成本更低,且捕捉漆雾效率更高,气泡附着到漆雾后,快速打断油漆间的高分子健,使其黏性降低,矿化,未完全分解的漆雾被捕捉后,滴落塔底,完成对漆雾的清洗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优选为水,也可根据实际需求,搭配或引入功能性液体,以实现相关的功能性作用。如氧化性药剂系统,去粘性药剂系统,絮凝沉淀药剂系统,除锈药剂系统,清洗药剂系统等。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除漆雾塔还包括设置在存液仓30一侧并与存液仓30连通的辅助液箱31;辅助液箱31一侧与存液仓30连通,另一侧与捕集组件10通过管道连接,辅助液箱31作为除漆雾塔的辅助配件,主要作用是通过辅助液箱31观察漆渣的沉积状况,同时可以通过该辅助液箱31进行箱底的打捞和清洗工作,其材质优选与除漆雾塔一致,顶部设置透明亚克力盖,通过快开卡扣锁紧;

除漆雾塔的塔底还设有由除漆雾塔塔底一侧往辅助液箱31方向向下倾斜的倾渣斜坡32,主要作用是将沉积到塔底的漆渣随流体被带动至坡底,便于通过辅助液箱31进行抽取、打捞、清洗,其材质与除漆雾塔一致,覆盖整个塔底,倾角为5°~-15°。引入倾渣斜坡32,能充分利用重力和水流的作用将漆渣和其他杂质带至坡底,解决了传统塔底平底清理困难,以及锥形底摆放困难的问题。

废气口40连接有气管41,气管41一端与外部废气源连接,另一端形成废气口40;气管41从除漆雾塔的外部伸入塔体内,并使废气口40延伸至除漆雾塔的塔体中心;气管41位于除漆雾塔的内部形成有朝液体方向弯折的弯折部42,以使废气口40朝向液体的液面。

传统的进风口结构为风管直接与设备连接,这样的结构容易出现偏风问题,即气体从风管引入设备后,由于惯性,大部分气体会朝出口方向靠近,在上升的过程中即出现出风口侧风速较高,风管与设备连接侧风速较低的现象。气管41作为待处理废气的引入管道,主要作用是将含漆雾的废气引入除漆雾塔当中,通过对其结构进行改进,气管41接入除漆雾塔,延伸至塔体中心处,接入弯折部42,使气管41中心对准塔体中心。废气在气管41中前进,进入塔体后继续向前,在弯折部42处改变气流方向,使气流方向竖直向下,对准设备中心,气体竖直向下冲击,随后被打散,向上流动,这样就不存在局部风速过大的现象了。此外,气体进入塔内之后通过弯折部42导流转向以将废气从废气口40排出击打液面,此时大部分的漆雾会因惯性作用击打并黏附于液面,之后气流形成扰流,废气口40优选与液面距离至少保持15cm,气管41直径应能使风速至少达到16m/s的技术要求。

捕集组件10包括微气泡发生器11以及空化泡发生器12;微气泡发生器11设置在空化泡发生器12的下方。

优选的,微气泡发生器11为多个,多个微气泡发生器11均匀分部在除漆雾塔的内部,微气泡发生器11主要作用为产生数量足够的微气泡(0.01~10mm),捕捉漆雾;空化泡发生器12为两组,两组空化泡发生器12分别包括多个空化泡发生器12,多个空化泡发生器12均匀设置在除漆雾塔的内部,且呈上下设置形成双层空化泡发生组件,空化泡发生器12主要作用为产生数量足够的空化泡(尺度为10~1000nm),利用空化泡来分解和矿化漆渣。

在除漆雾塔的塔壁上,位于捕集组件10处还设有观察人孔80,一般处于有利于观察和安装管道的位置,其表面盖设有透明亚克力板,密封等级为IP66,实用快开卡扣或螺丝进行密封加固。

为了本实用新型的液体系统能实现自动循环且过滤清洗的功能,漆雾捕集处理系统还包括过滤组件50;过滤组件50一端与存液仓30连接,另一端与捕集组件10连接。

过滤组件50包括过滤器51以及缓冲液箱52;过滤器51一端连接有过滤泵53并与存液仓30连通,另一端与缓冲液箱52的一侧连接,缓冲液箱52的另一侧连接有高压泵54并与捕集组件10连接;缓冲液箱52还与外部液源连接,用于补入液体。

其中,过滤泵53主要作用是将液体及液体中夹带的污染物从塔中抽出,优选的,过滤泵53与辅助液箱31的连接口设置在倾渣斜坡32的坡底,以便坡底的漆渣能更顺利地被抽出,主要技术参数为必须使用耐酸碱材质或同等级不锈钢制成,提供的压力必须>0.8MPa。高压泵54主要为捕集组件10提供压力和供液,主要技术参数为压力>0.8MPa。

过滤器51优选采用电动刷式自清洗过滤器,过滤精度为100~20um,工作压力为0.1~1.0MPa,控制方式为压差、时间、手动及PLC,以将液体中的颗粒物过滤并自动排渣,悬浮物浓度应<20mg/L。引入过滤器51结构,实现自动清渣、排渣、保持水质的功能,与传统隔网、砂滤、沉淀过滤不同。引入新的电动刷式自清洗过滤器结构,过滤原理为微孔截留,设置多个不锈钢的过滤筒体,每个过滤筒体设置不同的过滤精度。当过滤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候,设备会自动进入反冲洗状态,实现自动化的清渣、排渣、保持水质的功能。

缓冲液箱52主要作用是接受经过过滤之后的液体,并可以向后方继续提供供水支持,起到缓冲作用。

为了使产生气泡效果更好,微气泡发生器11和空化泡发生器12均连接有供气系统60,供气系统60根据实际需求,制造或引入功能性气体,以实现相关功能性作用。如臭氧系统可以引入氧化功能,空气系统可以引入大量气泡功能,氮气系统可以引入阻燃和保护性功能,空气系统可以引入大量气泡功能,氮气系统可以引入阻燃和保护性功能,冷空气可以引入降温功能等。

为了进一步优化废气过滤效果,废气口40和捕集组件10之间设置有旋流板43,旋流板43主要作用为引导气体流线,使其更均匀的分部,技术要求为材质不限,但必须满足一定的机械强度,旋流板43板间距离为3~5cm,偏转角度为30°~75°。

排风口20与捕集组件10之间设置有除沫装置21,除沫装置21主要作用是去除漂浮在流体中的浮沫,可通过旋流板、散装填料、规整填料或除沫器进行除沫,经过除沫装置21的水汽含量需小于20%。

除漆雾塔的塔顶逐渐收窄形成排风口20,排风口20至少满足气流达到16m/s的风管直径。

除漆雾塔的外部设置有风机70;风机70的进风口与排风口20采用管道连接,用于抽出塔体内部的气体。

一下为本实用新型漆雾捕集工艺过程:

1.含漆雾废气从气管41经弯折部42从废气口40排入除漆雾塔当中,随后冲击在塔底存储的液体上,漆雾会直接冲击到液体上并进行初步清洗,随后废气会改变流向继续向上流动;

2.随后废气遇到旋流板43,规则的扰动流线,使整个气流分部状态更加均匀;

3.之后废气进入捕集组件10,微气泡发生器11和空化泡发生器12会喷射出大量的空化泡和微气泡,用于捕捉和快速分解漆雾,经过三级处理后,去除漆雾率达到99%;

4.被清洗过滤后的气体经过除沫装置21去除废气中的漂浮的浮沫后外排;

5.存液仓30的液体被过滤泵53增压吸入过滤器51;

6.过滤器51将液体中的渣料过滤,通过控制手段将渣料自动排出;

7.经过过滤的液体流到缓冲液箱52,在缓冲液箱52中可以观察整体的液位平衡状况;

8.随后引入高压泵54,经过高压泵54增压后,重新将液体引入空化泡发生器12和微气泡发生器11,形成空化泡和微气泡;

9.供气系统60为微气泡发生器11和空化泡发生器12持续提供气体以改变微气泡和空化泡的气核,改变气泡作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