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缸架及包含其的酸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3456发布日期:2018-07-04 01:4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酸缸架及包含其的酸缸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生物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缸架及包含其的酸缸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移动支架的酸缸架及包含其的酸缸系统。



背景技术:

酸缸在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应用较为广泛,其是用来装硝酸、盐酸、硫酸或重铬酸钾与硫酸的混合液、王水等易挥发且具有腐蚀性的液体的容器,作用是浸泡实验器皿。在酸缸使用过程中,因酸的浓度较大,会产生雾气,散发出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故需将酸缸放置于通风橱中。

现有技术一般是直接将酸缸放置于通风橱中的地面上,因酸缸高度较低,操作人员需蹲下进行实验器皿的浸泡、清洗、捞取和放置工作,这就带来操作不便和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为避免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4122137U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升降酸缸,该技术在酸缸底端安装带有升降结构的底座,通过这个底座来调整酸缸的高度。

上述技术虽然通过带有升降结构的底座可调整酸缸的高度,操作人员可直立进行浸泡、清洗和捞取操作,操作体验好、工作效率有一定提高,但是,操作人员在将浸泡好的实验器皿捞出后,需将其放置于容器内,该容器一般放置于地面上,仍需蹲下;同时随着操作人员的移动,容器也需经常搬运,仍存在操作不变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在使用酸缸的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变和工作效率低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可提高酸缸操作便捷性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酸缸架及包含其的酸缸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的酸缸架,包括底座,其具有支撑酸缸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一侧设置第一连接单元,相对侧设置第二连接单元,

还包括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与所述底座间形成用于放置酸缸的容置空间,且所述移动支架包括,

第一容置部,设置于所述移动支架顶端,用于放置物品;

第一移动单元,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置部一侧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容置部,相对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移动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在外力驱使下可相对移动;

第二移动单元,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相对侧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容置部,相对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二移动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在外力驱使下可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容置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间的所述支撑面上,用于放置所述酸缸的下部;

第三容置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单元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间,用于放置所述酸缸的上部;

所述第二容置部与所述第三容置部相配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均为沿所述底座侧边方向延伸的凸起滑道;

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相对端与第二移动单元的相对端均设置凹槽,所述凹槽适于卡合在所述凸起滑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均为沿所述底座侧边方向延伸的凹陷滑道;

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相对端与第二移动单元的相对端均设置凸起,所述凸起适于卡合于所述凹陷滑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为水平板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为支撑杆。

进一步地,还包括挡板,设置于未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单元或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所述水平板的相对两侧,以防止在移动所述酸缸架时,所述酸缸从所述水平板上滑落。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地脚,与所述水平板的下表面连接,用与支撑所述水平板;

滚轮,设置于所述支撑地脚上,在对所述底座施力外力时,通过所述滚轮使所述底座沿受力方向移动;

卡阀,设置于所述支撑地脚上,当需要固定所述底座时,扣下所述卡阀以卡住所述滚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隔层,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以将所述酸缸底端与所述支撑面隔离开;

第二隔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部顶端,以将待放置物品与所述第一容置部隔离开。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酸缸系统,包括上述的酸缸架,所述酸缸放置于所述酸缸架的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沿所述酸缸的长度方向,所述酸缸内至少设置三个清洗单元,所述清洗单元内盛放酸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移动支架,并且移动支架与底座间形成用于放置酸缸的容置空间,该移动支架包括第一容置部,设置于移动支架顶端,用于放置物品;第一移动单元,一端与第一容置部一侧连接,用于支撑第一容置部,相对端与第一连接单元活动连接,且第一移动单元与第一连接单元在外力驱使下可相对移动;第二移动单元,一端与第一容置部的相对侧连接,用于支撑第一容置部,相对端与第二连接单元活动连接,且第二移动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在外力驱使下可相对移动。通过上述设置,操作人员可将盛放实验器皿的容器直接放置于移动支架的第一容置部上,并且可随时移动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以带动移动支架移动至操作人员最佳工作位置,操作人员只需将浸泡好的实验器皿随手放置于容器中即可,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直立进行,无需操作人员蹲下,提高了操作简便性和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来回下蹲所带来的酸灼伤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酸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酸缸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酸缸架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酸缸架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滑轨;1-2-支撑地脚;1-3-第二容置部;1-4-滚轮;2-移动支架;2-1-凹槽;2-2-第一容置部;2-3-第三容置部;3-酸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酸缸架,如图1和2所示,包括底座1,其具有支撑酸缸的支撑面,支撑面一侧设置第一连接单元,相对侧设置第二连接单元。还包括移动支架2,移动支架2与底座1间形成用于放置酸缸3的容置空间,且移动支架2包括,

第一容置部2-2,设置于移动支架2顶端,用于放置物品,如浸泡和清洗后的实验器皿;

第一移动单元,一端与第一容置部2-2一侧连接,用于支撑第一容置部2-2,相对端与第一连接单元活动连接,且第一移动单元与第一连接单元在外力驱使下可相对移动;

第二移动单元,一端与第一容置部2-2的相对侧连接,用于支撑第一容置部2-2,相对端与第二连接单元活动连接,且第二移动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在外力驱使下可相对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和移动支架2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既要能承受人和酸缸的重量,还要具备避免被酸溶液腐蚀的特性;

上述酸缸架中,通过上述设置,操作人员可将盛放实验器皿的容器直接放置于移动支架2的第一容置部2-2上,并且可随时移动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以带动移动支架2移动至操作人员最佳工作位置,操作人员只需将浸泡好的实验器皿随手放置于容器中即可,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直立进行,无需操作人员蹲下,提高了操作简便性和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来回下蹲所带来的酸灼伤事故。

如图2所示,为了在移动支架2与底座1间形成用于放置酸缸3的容置空间,还包括第二容置部1-3,设置于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间的支撑面上,用于放置酸缸3的下部;第三容置部2-3,设置于第一移动单元与第二移动单元间,用于放置酸缸3的上部;第二容置部1-3与第三容置部2-3相配合形成容置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均为沿底座1侧边方向延伸的凸起滑道;具体地,底座1包括水平板,支撑面即为水平板的上表面,凸起滑道设置于水平板的上表面上,其靠近侧边设置;更具体地,水平板为长方形水平板,凸起滑道可为滑轨1-1;第一移动单元的相对端与第二移动单元的相对端均设置凹槽,凹槽适于卡合在凸起滑道上;具体地,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为支撑杆;更具体地,第一移动单元为两个支撑杆,设置于长方形水平板一长边上的两角处;第二移动单元为两个支撑杆,设置于长方形水平板另一长边上的两角处。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隔层,设置于支撑面上,以将酸缸3底端与支撑面隔离开,保证两者接触的地方不会出现有重金属析出并进入酸缸中的现象;具体地,第一隔层可为塑料隔垫;

第二隔层,设置于第一容置部2-2顶端,以将待放置物品与第一容置部2-2隔离开;具体地,第二隔层可为塑料隔垫;通过其可有效避免酸液滴落至移动支架2上和滴落至酸缸2内,导致酸液污染。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

还包括挡板(图中未标出),设置于未连接第一移动单元或第二移动单元的水平板的相对两侧,以防止在移动酸缸架时,酸缸3从水平板上滑落;具体地,水平板为长方形水平板时,挡板设置于长方形水平板上,且靠近长方形水平板的两宽边。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还包括支撑地脚1-2,与水平板的下表面连接,用与支撑水平板,便于调整底座1的高度;滚轮1-4,设置于支撑地脚1-2上,在对底座1施力外力时,通过滚轮1-4使底座1沿受力方向移动,便于移动底座;卡阀,设置于支撑地脚1-2上,当需要固定底座1时,扣下卡阀以卡住滚轮1-4。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支撑地脚1-2包括第一套筒和适于嵌套其中并沿其轴向移动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若干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套筒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与所述第一贯穿孔相对应的第二贯穿孔,当第二套筒插入第一套筒内,并移动使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正对时,向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插入连接轴以固定第二套筒,从而实现支撑地脚1-2高度上下可调。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1、2或3的基础上,作为可变形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均为沿底座1侧边方向延伸的凹陷滑道;具体地,底座1包括水平板,支撑面即为水平板的上表面,凹陷滑道设置于水平板的上表面上,且凹陷至水平板内部,其靠近侧边设置;更具体地,水平板为长方形水平板,凹陷滑道可为凹陷的沟;

第一移动单元的相对端与第二移动单元的相对端均设置凸起,凸起适于卡合于凹陷滑道内;具体地,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为支撑板,凸起设置于支撑板的一端,如凸起的宽度小于支撑板的宽度,且略小于凹陷滑道的宽度,与支撑板一体成型;更具体地,凸起的长度与支撑板的一端的长度大小相等。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酸缸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酸缸架,酸缸放置于酸缸架的容置空间内。

在本实施例中,沿酸缸3的长度方向,酸缸3内至少设置三个清洗单元,清洗单元内盛放酸液,酸缸3底部设置放液口,放液口上设置开关。

更具体地,底座1的长为100cm、宽为63cm、高为30cm;第一隔层的长为102cm、宽为65cm、高为3cm;移动支架2的长为36cm、宽为65cm、高为50cm;第二隔层的长为38cm、宽为67cm、高为3cm。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酸缸3置于通风厨中,很容易使通风橱的玻璃变脏,由于酸缸3上面的外缸盖不稳固,人站上去清理通风厨内部卫生会很危险,通风厨内部脏只能将酸缸3移出通风厨,移出过程很可能有酸会溅出,移出过程麻烦而且比较危险。本实用新型采用酸缸架不仅方便操作人员取放实验器皿,也方便操作人员站在底座1上去清理通风厨,无需将将酸缸移除通风厨,有效避免移除酸缸给人员带来的风险及不便。再者,酸液需要两个月更换一次,将酸缸3放置在一定高度的酸缸架上,可方便将酸缸3内酸液从排酸阀门处排放干净,不用操作人员将酸缸3移除通风橱就可以完成酸液的更换工作,有效避免操作人员被酸灼伤的安全事故发生。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