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8788发布日期:2018-07-24 19:36阅读:27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双旋转的喷头。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国家,发展以喷灌为主要形式的节水灌溉对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经济条件的提高,经济作物和温室大棚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对灌溉条件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加之城镇建设对环境绿化的重视及城镇绿化面积的迅猛增加,使得微喷灌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微喷灌技术是一种有效调节作物水分的先进灌溉技术,微喷灌采用管道输水,靠近地面喷洒,大大减少了蒸发损失和输水过程中的损失,加之微喷灌是局部灌溉,减少了部分土壤无效耗水,因而节水,同时具有节能、灌水均匀和灌水质量高的特点。

微喷灌的喷头由喷嘴、框式桥架(主体框架)、旋转喷体(转轮)、固定轴、固定扭等构成。旋转喷体安装在框式桥架中部,喷嘴口从旋转喷体底部的底孔插入,固定轴由固定扭固定,利用压力水高速喷射的反推力矩使旋转喷体旋转,从而达到将水均匀的喷洒到圆形的场地上,这种旋转式的喷头因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所以被广泛用于草坪、花坛、菜地等喷灌作业中,具有小流量、大射程、喷洒均匀和低雾化等特点。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旋转式的喷头产品,都只是转轮这部分进行旋转洒水,而框架的架子这部分是固定不动的型式,于是就存在当转轮沿圆周进行洒水时,部分水流会被框架的架子切断的不良现象,使得局部受水不匀的问题发生,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喷头,其转轮与外框架在喷水过程中同时旋转,避免了水流被固定框架切断后的洒水面不匀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喷头,包括喷嘴、转轮和主体框架,喷嘴的水流经转轮的流道后可向四周洒射,所述主体框架的下部有通孔,活动套接在所述喷嘴的管壁上,并可绕所述喷嘴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框架为扁平结构,但其两个侧边左右倾斜于框架所在的平面,形成有可迎受转轮带出的水流冲击的迎水面;该迎水面迎受转轮带出的水压后,使主体框架绕喷嘴也发生自转,并使水流受折射后继续喷洒出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迎水面与框架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夹角在15-25度,使主体框架的旋转适中并使折射的水流保持扇形的完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迎水面还具有厚度,其厚度边与框架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夹角在1-3度,利用水流速度上的滞后,使不产生厚度边挡水的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框架的顶部还设有挂钩相连,便于悬挂本实用新型的喷头在任意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钩设有中心孔供所述转轮的中心轴定位和旋转。

所述中心孔的顶端为小平面;所述中心轴的顶端为圆弧面;这样使得圆点与平面的摩擦力最小,转轮转动不受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嘴的管壁上还套有一垫片,所述垫片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用于阻止所述主体框架向上脱离出;所述垫片的另一作用是与主体框架发生旋转摩擦,因此垫片表面要做得更加平整光滑。

受所述垫片的阻挡,所述主体框架上移的距离小于所述转轮的上移 距离,这样当转轮受下方的喷嘴水流冲顶后,其中心轴尽可以顶入到中心孔的尽头配合并旋转,如前所述这时的摩擦力最小;而且垫片与主体框架发生平面上的旋转摩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嘴的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外部端设有着力板。着力板用于手握,旋转上紧喷嘴与主体框架之间的配合,一般设计为成对的大圆弧耳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转轮进行旋转洒水时,外框架也可以跟着发生转动,避免水流被一直固定的框架切断,而地面上有局部始终不受水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双旋转的喷头较之以往的喷头,洒水面更容易实现均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图5为图1中的挂钩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5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1中的转轮零件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的主体框架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C-C剖视图。

图中:1挂钩、2主体框架、3转轮、4垫片、5喷嘴、6着力板;

11中心孔、22迎水面、33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头,由喷嘴5、垫片4、主体框架2、转轮3和挂钩1依次从下向上地相连组成。主体框架2的中心 下部有通孔,喷嘴5为细长管体,穿过该通孔后将主体框架2活动套接,使主体框架2可绕喷嘴5的管体进行旋转。为了减小该旋转摩擦力,垫片4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喷嘴5管体上,一方面起限位作用,防止主体框架2从向上方向脱离开喷嘴5;另一方面使主体框架2底部的上表面与垫片4的下表面产生接触和摩擦,而垫片4具有光滑表面及圆弧的倒角,因此主体框架2的旋转阻力变得很小。喷嘴5的顶部小嘴伸入到转轮3的中心内孔中,而转轮3具有从内部到表面的曲线流道,供水流从中心向外旋转形地喷出,形成扇形的喷水面,实现均匀洒水;同时转轮3因此也发生自转。

如图5-7所示,转轮3的顶部伸出有一中心轴33,伸入到挂钩1的中心孔11内作定位;本实用新型的转轮中心轴33具有圆弧面的顶端,而中心孔11的最深孔端处加工有一小平面,使中心轴33在平面上旋转接触,降低了转轮3的旋转摩擦力。工作时,转轮3受喷嘴5的水流向上冲击,也向上位移,紧紧地顶入到挂钩1的中心孔内,高速旋转着;而主体框架2由于受垫片4的阻挡,其向上移的距离小于转轮3的上移距离,因此不影响转轮3最大距离地伸入到挂钩1中心孔内,紧紧抵住孔深低摩擦地转动;而主体框架2与垫片4平面旋转摩擦。

如图8、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框架2为扁平的腰鼓形结构,其上端有挂钩1连接;挂钩1方便喷头到任意位置悬挂,实现无死角的微喷。主体框架2的两个侧边可左右倾斜于框架所在的平面,形成用于迎受转轮3带出的水流冲击的迎水面22;迎水面22迎受转轮3带出的水压撞击,推动了主体框架2也发生自转。迎水面22与框架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夹角R1在15-25度,此时受水推力的框架转速不快不慢正合适,且水流折射后发生微小偏转,利用速度差依旧可保持整个洒水面维持为扇形;一般来说,为强度考虑迎水面22还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该厚度边与框架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夹角R2在1-3度,其目的依然是避免水流被迎水面22的厚度边所遮挡;1-3度是利用了水流在速度上存在着滞后性,当水流到达迎水面22所处的位置时,恰好迎水面22转动,其厚度边与水流行进方向平行,因此不产生阻挡折流 的现象,水流更充分地向外洒出。

为了使喷嘴5顺利与主体框架2进行安装,在喷嘴5的位于主体框架2的外部端,还设有一对大圆弧的着力板,便于手握和扭旋。

最后,还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