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灌溉机井泥沙含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1862发布日期:2018-08-10 19:59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沙含量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水灌溉机井泥沙含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机井灌溉控制系统,是根据水利部制定的《全国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标准及规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管理的信息资源,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升灌区管理的效能而研发出来的科技产品,通过机井灌溉控制箱和机井灌溉信息化软件来实现合理灌溉、科学灌溉、科学用水、提高灌溉效益等目标,该专利井水中夹杂有大量的泥沙,在工作人员进行灌溉时会堵塞灌溉的设备,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同时也井水的质量大大的降低,并且在对井底的泥沙进行清理时,由于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会将设备沉埋堵住影响对泥沙进行清理的操作,需要工作人员预先手动将泥沙进行搅动在进行清理,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在对井底的泥沙进行清理时,抽动泥沙的效率极其的低下,大大影响了灌溉的工作,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水灌溉机井泥沙含量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水灌溉机井泥沙含量控制装置,包括地面和井体,所述地面的内部顶端安装有井体,所述井体贯穿地面,所述井体的内壁底端安装有半透膜,所述井体的内部顶端设有井盖,所述井盖通过支座与井体相连,所述井体的内部底端右侧设有球体,所述球体的外壁周围设有开口,所述球体的外壁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柱,所述球体的顶端设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贯穿井体,所述第二导管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贯穿井体,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顶端设有螺柱,所述螺柱通过轴承与第二导管相连,所述井体的顶端设有摇杆,所述螺柱贯穿第二导管和井体与摇杆相连,所述摇杆的顶端右侧安装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导管的外壁底端套接有第一套环,所述球体与第一套环搭接相连,所述螺柱贯穿第二导管,所述螺柱通过连杆与球体相连,所述螺柱的外壁底端套接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扇叶。

优选的,所述半透膜的外壁安装有边框,所述井体的内部左侧设有垫片,所述垫片通过压缩弹簧与井体相连,所述边框贯穿井体与垫片搭接相连,所述边框的顶端右侧安装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的左侧安装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井盖的顶端左侧安装有第二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的外壁设有磨纹。

优选的,所述球体的内部顶端安装有走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节水灌溉机井泥沙含量控制装置,通过半透膜和井体的配合,能够将井水中的泥沙等杂质过滤出来,大大提高了井水的质量,通过第一支柱和球体的配合,能够将井体内部底端沉积的泥沙搅动,防止泥沙将球体外壁的开口堵住影响泥沙的清理工作,省去了工作人员手动将井体内部底端的泥沙进行搅动的操作,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通过第二套环和扇叶的配合,能够将球体附近的井水和泥沙都抽动进球体,大大增加了泥沙清理的效率,通过球体和开口的配合,能够将泥沙中的石块等挡在球体外部,防止石块将螺柱卡住的情况发生,省去了工作人员进行维护修理的操作,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球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井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2、井体,3、井盖,4、支座,5、第一把手,6、摇杆,7、螺柱,8、第一导管,9、第二导管,10、第一支柱,11、球体,12、开口,13、半透膜,14、轴承,15、第一套环,16、连杆,17、第二套环,18、扇叶,19、第二把手,20、磨纹,21、走珠,22、拉环,23、第二支柱,24、边框,25、压缩弹簧,26、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节水灌溉机井泥沙含量控制装置,能够在泥沙沉积到一定程度后,方便工作人员将井体2内部底端的泥沙进行清理,包括地面1和井体2,地面1的内部顶端安装有井体2,井体2贯穿地面1,井水从地面1的底端沿着井体2的内部底端流进井体2的内部,井体2的内壁底端安装有半透膜13,井水携带的地下的泥沙进入到井体2的内部被半透膜13挡住,半透膜13只能通过水分子泥沙等无法通过,干净的井水通过半透膜13进入到井体2内部半透膜13的顶端,大量的泥沙沉积在井体2的内部底端,井体2的内部顶端设有井盖3,井盖3通过支座4与井体2相连,在抽动进行水进行灌溉时,只需将井盖3绕支座4进行转动使井体2被打开,井盖3的顶端左侧安装有第二把手19,第二把手19方便工组人员将井盖3打开,井体2的内部底端右侧设有球体11,球体11的外壁周围设有开口12,井水携带者泥沙沿着开口12进入到球体11的内部,球体11的外壁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柱10,球体11能够带动第一支柱10进行转动将泥沙进行搅动,球体11的顶端设有第二导管9,第二导管9贯穿井体2,第二导管9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导管8,第一导管8贯穿井体2,泥沙沿着第二导管9向上流动到第一导管8处,沿着第一导管8流出被处理,第二导管9的内部顶端设有螺柱7,螺柱7通过轴承14与第二导管9相连,螺柱7能够绕轴承14在第二导管9的内部进行转动,井体2的顶端设有摇杆6,螺柱7贯穿第二导管9和井体2与摇杆6相连,摇杆6的顶端右侧安装有第一把手5,工作人员用手握住第一把手5并将其进行转动,第一把手5能够通过摇杆6带动螺柱7进行转动,第一把手5的外壁设有磨纹20,磨纹20能够增加摩擦力,方便工作人员握住第一把手5进行转动,第二导管9的外壁底端套接有第一套环15,球体11与第一套环15搭接相连,球体11能够沿着第一套环15内部的滑槽进行转动,球体11的内部顶端安装有走珠21,走珠21能够减小摩擦力,防止球体11长时间在第一套环15的内部摩擦损坏,螺柱7贯穿第二导管9,螺柱7通过连杆16与球体11相连,螺柱7能够通过连杆16带动球体11进行转动,螺柱7的外壁底端套接有第二套环17,第二套环17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扇叶18,螺柱7能够通过第二套环17带动扇叶18进行转动,扇叶18转动能够使球体11附近的井水和泥沙抽动进入球体的内部,半透膜13的外壁安装有边框24,井体2的内部左侧设有垫片26,垫片26通过压缩弹簧25与井体2相连,压缩弹簧25的弹性系数为5-50N/CM,边框24贯穿井体2与垫片26搭接相连,边框24的顶端右侧安装有第二支柱23,第二支柱23的左侧安装有拉环22,当半透膜13损坏失效时,工作人员只需拉动拉环22,拉环22通过第二支柱23带动带动边框24向左进行移动,使边框24的右侧离开井体2内部的卡槽,将边框24取下对半透膜13进行更换,然后将边框24的左侧插入到井体2的内部左侧推动垫片26,在压缩弹簧25的压力下通过垫片26推动边框24向右侧移动卡紧在井体2内部右侧的插槽中固定。

井水从地面1的底端沿着井体2的内部底端流进井体2的内部,井水携带的地下的泥沙进入到井体2的内部被半透膜13挡住,半透膜13只能通过水分子泥沙等无法通过,干净的井水通过半透膜13进入到井体2内部半透膜13的顶端,大量的泥沙沉积在井体2的内部底端,当泥沙沉积过多阻碍井水通过半透膜13时,工作人员用手握住第一把手5并将其进行转动,第一把手5通过摇杆6带动螺柱7绕轴承14在第二导管9的内部进行转动,螺柱7通过连杆16带动球体11沿着第一套环15内部的滑槽进行转动,球体11带动第一支柱10进行转动将泥沙进行搅动,同时螺柱7通过第二套环17带动扇叶18转动,扇叶18转动使球体11附近的井水和泥沙抽动进入球体的内部,同时开口12将泥沙中的石块挡在球体的外部,然手螺柱7将进入到球体11内部的泥沙沿着第二导管9向上进行推动,泥沙被带动第二导管9内部顶端后沿着第一导管8被排出进行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