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流泵过滤装置以及沉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7281发布日期:2018-08-28 23:0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化渣水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流泵过滤装置以及沉降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车间内的沉降槽通常与底流泵配合使用,气化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细灰、细渣通过气化系统的灰水循环系统最终进入沉降槽进行絮凝沉降处理,沉降槽中心安装了一个缓慢转动的刮泥机把沉降下来的淤浆送到沉降槽底部的出口,在沉降槽底部沉降出的稠化的淤浆通过沉降槽底流泵送至真空带式过滤机进行过滤。在气化装置开停车过程中,由于系统温度、压力的剧烈变化,导致系统中的垢片大量脱落,随着水循环进入沉降槽,导致垢片进入底流泵叶轮,造成泵的频繁检修和损坏,影响到淤浆的正常排出,最终影响到气化装置的稳定运行。每次检修底流泵都需要拆卸泵体及移动电机,在增加工作量的同时也使得电控车间必须每次拆装集接线盒,同时每次要进行电机和泵体找正,检修时间成倍增加,有时由于电机找正偏差,可能导致轴、轴承及机封损坏,效果事倍功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流泵过滤装置,其能将沉降槽内脱落的垢片过滤,防止垢片进入底流泵,堵塞底流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降设备,其沉降效果佳,不容易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底流泵过滤装置,其包括沉降槽、底流泵以及连接至沉降槽和底流泵之间的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储液槽以及过滤池,储液槽安装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位于储液槽的底部,出液口位于储液槽的顶部,过滤池安装于储液槽内对应于出液口的位置,沉降槽与进液口连通,底流泵与出液口连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过滤池包括一级过滤层,一级过滤层同时与储液槽的顶壁和侧壁连接形成过滤腔,出液口位于过滤腔对应的顶壁上。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一级过滤层包括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相互连接形成L形,第一过滤层远离第二过滤层的一侧与顶壁连接,第二过滤层远离第一过滤层的一侧与侧壁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过滤池还包括二级过滤层,二级过滤层的一侧连接至第一过滤层与顶壁的连接处,二级过滤层的另一侧连接至第二过滤层与侧壁的连接处,二级过滤层倾斜安装于过滤腔内。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一级过滤层和二级过滤层均由钢网制成,二级过滤层的孔径小于一级过滤层的孔径。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底流泵过滤装置还包括钢管接头,底流泵与出液口通过钢管接头连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底流泵过滤装置还包括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一金属缠绕垫和第二金属缠绕垫,钢管接头的一端通过第一法兰与底流泵连通,第一金属缠绕垫设置于第一法兰和底流泵之间;钢管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法兰与出液口连通,第二金属缠绕垫设置于第二法兰和出液口之间。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储液槽内还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池的安装架,安装架与储液槽以及过滤池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安装架设置有环形凸台,过滤池设置有环形卡槽,环形凸台与环形卡槽配合。

一种沉降设备,其包括上述底流泵过滤装置以及气化炉,气化炉与底流泵过滤装置的沉降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例如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流泵过滤装置通过在沉降槽和底流泵之间设置过滤机构,利用过滤机构的储液槽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的位置关系实现对从沉降槽内排出的淤浆和脱落的垢片进行沉积,质量较重的垢片能够沉积在底部,从而减少了垢片进入底流泵的可能性,同时利用过滤池对淤浆和垢片进行二次过滤,过滤效果更佳,过滤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垢片进入底流泵,进而有效防止垢片堵塞底流泵。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沉降设备,其包括上述底流泵过滤装置以及气化炉,气化炉与底流泵过滤装置的沉降槽连通。其沉降效果佳,不容易堵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流泵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Ⅲ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管接头与底流泵和出液口配合的示意图。

图标:100-底流泵过滤装置;110-沉降槽;120-底流泵;130-过滤机构;131-储液槽;132-过滤池;133-进液口;134-出液口;135-一级过滤层;1351-第一过滤层;1352-第二过滤层;136-过滤腔;137-二级过滤层;138-环形卡槽;140-钢管接头;141-第一法兰;142-第二法兰;143-第一金属缠绕垫;144-第二金属缠绕垫;150-安装架;151-环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底流泵过滤装置100,其包括沉降槽110、底流泵120以及过滤机构130。

沉降槽110属于重力沉降设备,用来提高悬浮液浓度并同时得到澄清液。底流泵120通过电机运行带动底流泵120运行把沉降槽110内部淤浆源源不断的送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沉降槽110和底流泵120之间连接过滤机构130,实现将沉降槽110内的物料过滤后再进入底流泵120内,能够有效避免底流泵120堵塞。

具体地,请参阅图2,过滤机构130包括储液槽131以及过滤池132,储液槽131安装有进液口133和出液口134,进液口133位于储液槽131的底部,出液口134位于储液槽131的顶部,也即是,进液口133的位置低于出液口134的位置,而过滤池132安装于储液槽131内对应于出液口134的位置,沉降槽110与进液口133连通,底流泵120与出液口134连通。从沉降槽110内排出的淤浆和脱落的垢片从储液槽131的进液口133进入储液槽131,由于进液口133位于储液槽131的底部,因此淤浆和脱落的垢片在储液槽131内堆积并逐渐上升,垢片在储液槽131内堆积上,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落至底部而不进入到进液口133内,当垢片的质量较小时,其能随着淤浆一同进入进液口133,由于过滤池132安装于出液口134的位置,因此这部分淤浆以及质量较小的垢片需经过过滤池132的阻挡后,经过的部分才能进入出液口134,过滤池132能够有效阻挡垢片的进入,从而防止垢片堵塞底流泵120。

本实施例中,过滤池132包括一级过滤层135,一级过滤层135同时与储液槽131的顶壁和侧壁连接形成过滤腔136,出液口134位于过滤腔136对应的顶壁上。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储液槽131为长方体形的空腔,一级过滤层135为片状结构,通过一级过滤层135将储液槽131的顶壁和侧壁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过滤腔136。一级过滤层135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弧形、波浪形、L形等等,只要满足一级过滤层135能够将储液槽131分隔为两个空间且过滤腔136与底部存在间隙即可。

优选地,一级过滤层135包括第一过滤层1351和第二过滤层1352,第一过滤层1351和第二过滤层1352相互连接形成L形,第一过滤层1351远离第二过滤层1352的一侧与顶壁连接,第二过滤层1352远离第一过滤层1351的一侧与侧壁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L形的一级过滤层135将储液槽131分隔为两个空腔,不仅仅能够实现对底部上升的淤浆和垢片的过滤,同时侧面还能进一步对淤浆和垢片进行过滤,过滤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过滤池132还包括二级过滤层137,二级过滤层137的一侧连接至第一过滤层1351与顶壁的连接处,二级过滤层137的另一侧连接至第二过滤层1352与侧壁的连接处,二级过滤层137倾斜安装于过滤腔136内,从而实现对进入过滤腔136内的淤泥和垢片进行再次过滤,过滤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一级过滤层135和二级过滤层137均有钢网制成,二级过滤层137的孔径小于一级过滤层135的孔径。

可选地,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储液槽131内还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池132的安装架150,安装架150与储液槽131以及过滤池132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螺纹连接、卡接等等,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架150上设置环形凸台151,在过滤池132上设置环形卡槽138,环形凸台151与环形卡槽138配合。直接将过滤池132安装在安装架150上,保持过滤池132的稳定,从而保证稳定持久的过滤作用。

此外,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4,底流泵过滤装置100还包括钢管接头140,底流泵120和出液口134通过钢管接头140连通。通过在底流泵120和出液口134之间外接一个钢管接头140,在底流泵120堵塞后,可直接拆卸钢管接头140进行清洗,无需对底流泵120的泵体以及电机都进行拆卸清洁,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底流泵过滤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法兰141、第二法兰142、第一金属缠绕垫143和第二金属缠绕垫144,钢管接头140的一端通过第一法兰141与底流泵120连通,第一金属缠绕垫143设置于第一法兰141和底流泵120之间;钢管接头14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法兰142与出液口134连通,第二金属缠绕垫144设置于第二法兰142和出液口134之间。法兰和金属缠绕垫的设置,能够轻易的将钢管接头140的两端与底流泵120和出液口134连通,并且能够有效地避免管子接口处发生泄露。

底流泵过滤装置100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沉降槽110和底流泵120之间设置过滤机构130,利用过滤机构130的储液槽131的进液口133和出液口134的位置关系实现对从沉降槽110内排出的淤浆和脱落的垢片进行沉积,质量较重的垢片能够沉积在底部,从而减少了垢片进入底流泵120的可能性,同时利用过滤池132对淤浆和垢片进行二次过滤,过滤效果更佳,过滤机构130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垢片进入底流泵120,进而有效防止垢片堵塞底流泵120。二级过滤层137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过滤效果,实现三次过滤,效果更佳。利用钢管接头140将底流泵120和储液槽131的出液口134连通,实现在底流泵120堵塞时,经拆卸钢管接头140即可,无需拆卸底流泵120泵体以及电机,清洗操作更简单。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沉降设备,其包括上述底流泵过滤装置100以及气化炉,气化炉与底流泵过滤装置100的沉降槽110连通。其沉降效果佳,不容易堵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流泵过滤装置100通过在沉降槽110和底流泵120之间设置过滤机构130,利用过滤机构130的储液槽131的进液口133和出液口134的位置关系实现对从沉降槽110内排出的淤浆和脱落的垢片进行沉积,质量较重的垢片能够沉积在底部,从而减少了垢片进入底流泵120的可能性,同时利用过滤池132对淤浆和垢片进行二次过滤,过滤效果更佳,过滤机构130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垢片进入底流泵120,进而有效防止垢片堵塞底流泵120。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沉降设备,其包括上述底流泵过滤装置100以及气化炉,气化炉与底流泵过滤装置100的沉降槽110连通。其沉降效果佳,不容易堵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