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盖内的一体式流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4029发布日期:2020-08-21 15:0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密闭盖内的一体式流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在内燃发动机系统中过滤流体的过滤器组件。

背景

流体过滤器元件在发动机的保护系统中使用。这种过滤器元件用于流体过滤,包括例如油、燃料、冷却剂、空气、排出流体、液压流体、曲轴箱通风及冷凝物、以及进气的过滤。例如,内燃发动机通常燃烧燃料(例如,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与空气的混合物。在进入发动机之前,流体(例如,燃油、油和空气)通常经过过滤器元件以在输送到发动机之前从流体中除去污染物(例如,微粒、灰尘、水等)。

可以对进出流体过滤器元件的流动结构进行改进,以降低进出流体过滤器元件的流动结构的限制水平。

概述

根据第一组实施例,过滤组件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用于流体的第一壳体和用于流体的第二壳体开口。密闭盖(containmentcover)可移除地联接到壳体。密闭盖限定了盖开口、盖表面和流动通道。盖开口与壳体流体连通。盖表面围绕密闭盖的圆周是基本上连续的。盖表面包括与第二壳体开口流体连通的开放部分(openportion)。流动通道由第一通道表面和第二通道表面形成。流动通道包括与盖开口流体连通的第一端。第二端通过盖表面的开放部分与第二壳体开口流体连通。流动通道从盖开口径向向外延伸。

根据第二组实施例,过滤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开口和第二壳体开口。流体过滤器元件可移除地安装在过滤器壳体内。流体过滤器元件包括过滤介质,该过滤介质包括已过滤流体侧、未过滤流体侧和中央隔室。密闭盖可移除地联接到壳体。密闭盖限定了盖开口、表面和流动通道。盖开口与过滤介质的中央隔室流体连通。盖表面围绕密闭盖的圆周是基本上连续的。盖表面包括与第二壳体开口流体连通的开放部分。流动通道由第一通道表面和第二通道表面形成。流动通道包括与盖开口流体连通的第一端。第二端通过盖表面的开放部分与第二壳体开口流体连通。流动通道从盖开口径向向外延伸。

根据结合附图时进行的以下的详细描述,这些和其他的特征连同其组织和操作的方式将变得明显,其中在所有的下文描述的若干个附图中,相似的元件具有相似的标记。

附图简述

图1a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密闭盖内包括一体式流动通道的过滤系统的透视图。

图1b示出了图1a中的过滤组件的透视图。

图2a示出了图1a中的过滤组件的截面视图。

图2b示出了图1a中的过滤组件的截面视图。

图3a示出了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式双流动通道的密闭盖的横截面视图。

图3b示出了在过滤系统中的图3a中的密闭盖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式双流动通道的密闭盖的透视图。

图5a示出了根据另外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一体锥形流动通道且没有环形环的密闭盖的俯视横截面视图。

图5b示出了图5a的密闭盖的透视图。

图5c示出了具有罩的图5a中的密闭盖的透视图。

图5d示出了图5c的密闭盖的仰视透视图。

图5e示出了图5d中的密闭盖的底部构件的透视图。

图5f示出了具有罩和底部构件的密闭盖的透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在过滤系统中的具有不带环形环的一体直流动通道的密闭盖的俯视横截面视图。

图7a示出了根据另外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一体锥形的流动通道和环形环的密闭盖的俯视横截面视图。

图7b示出了图7a的密闭盖的横截面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成一定角度的一体锥形流动通道的密闭盖的俯视横截面视图。

详细描述

总体地参考附图,描述了一种过滤系统,该过滤系统具有可移除地被接纳在壳体中的过滤器元件和包括至少一个一体式流动通道的密闭盖。密闭盖内的一体式流动通道有助于由过滤器元件过滤后的流体流通过密闭盖,并经由出口流出过滤系统。各种实施例包括与密闭盖一体形成的多种定向和数量的一体式流动通道。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新颖性特征的情况下,流动通道可以以不同于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定向(例如,顺时针旋转一定量)来实施。过滤器元件被放置到过滤器壳体中,并且密封构件(例如o形环)被用于将组件的脏侧与干净侧分开。然后,密闭盖联接到过滤器壳体,以密封过滤器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密闭盖通过充当过滤器元件的端板集成到过滤器元件中。密闭盖通过密闭盖的基本中心的部分接收已过滤流,并通过形成在密闭盖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通道径向向外引导该流。流动通道被配置为降低通过密闭盖的流体流的总流动限制和压降。在一些实施例中,密闭盖包括附接到密闭盖的可移除罩。

本文所述的过滤系统可用于任何数量的流体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燃料或油过滤系统。例如,在发动机(诸如柴油或汽油发动机)上,在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流体过滤系统上,在柴油或汽油发动机上的其他发动机流体过滤系统上,以及在用于非发动机应用中的过滤系统上。在一个示例性应用中,本文描述的过滤系统在用于过滤燃料(例如柴油燃料)的燃料系统中使用。虽然本文所示和所述的过滤系统被按照“最大负荷”设计描述,但是替代设计例如最低负荷也是可能的。虽然前述实施例描述了用于从具有由外向内流动布置的过滤系统接收流体的密闭盖,但是这些实施例可以容易地用于其他类型的过滤系统,包括具有由内向外流动的过滤系统。此外,虽然密闭盖被描述为引导流体径向向外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流动通道,但是密闭盖可以容易地用于引导流体径向向内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流动通道。

参照图1a和图1b,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过滤系统100的一对透视图,该过滤系统100包括具有一体式流动通道的密闭盖102。过滤系统100包括壳体104、过滤器元件110(例如,在图2a-2b中示出)和具有一体式流动通道的密闭盖102。壳体104包括第一壳体开口106、第二壳体开口108、接收过滤器元件110的中央隔室、和储水槽出口112。如1a和1b所示,第一壳体开口106限定了用于接收待过滤流体的入口,并且第二壳体开口限定了用于已过滤流体的出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穿过壳体104的流动可以被改变方向,使得第一壳体开口106为出口,而第二壳体开口108为入口。壳体104可以由适用于流体过滤器的任何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或塑料。虽然壳体104的形状被示出为圆柱形的,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壳体形状。过滤器元件110包括过滤介质202、第一端板204和第二端板206。第一端板204可以是设置在过滤器元件110的底部上的封闭端板。第二端板206是设置在过滤器元件110的顶部上的开放端板,并且利用一体式流动通道114与密闭盖102流体连通。在一些布置中,第一端板204也是开放端板,该开放端板具有允许某些流体行进到储水槽的接口。过滤器元件110过滤流过(在一个实施例中从内到外)过滤介质202的流体,使得已过滤的流体然后位于过滤介质202的中央内部。因为第二端板206是开放的,已过滤的流体通过第二端板206到达具有一体式流动通道的密闭盖102的中心开口(例如,盖开口)。

图2a和图2b示出了图1a和图1b中的过滤系统100的横截面视图。限定一体式流动通道114的密闭盖102可移除地联接到壳体104,从而密封容纳在中心隔室中的过滤器元件110。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一体式流动通道”指的是密闭盖102具有与密闭盖102一体形成的表面,所述表面被成形为用于流体流动和/或限定了用于流体流动的通道。密封接合可以通过例如螺纹构件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一体式流动通道114的密闭盖102可以通过充当过滤器元件的端板(例如,第二端板206)来集成到过滤器元件中。密闭盖102包括与过滤器元件110的开放端流体连通的流动通道114。一体式流动通道114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流动通道,其通过包含各种各样的通道构型来降低限制和压降,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被过滤器元件110过滤过的流体流过密闭盖102的中心部分(例如,盖开口)210,在此,流体被径向向外引导到一体式流动通道114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式流动通道114包括扇形出口(fanningoutlet),以提供对一体式流动通道114的更容易流畅的通过(例如,环形环流动通道),从而减少经过具有一体式流动通道114的密闭盖102时的流动限制。过滤系统100可以包括同心密封构件(例如,o形环),其提供对过滤器元件110的压缩。

对过滤器元件110展开而言,第一端板204密封地附接到过滤介质202的第一端,且第二端板206密封地附接到过滤介质202的第二端。尽管过滤介质202以环的形式示出,但是也可以使用非环形设计的过滤介质202,例如折叠过滤介质包和其他非环形过滤介质设计。此外,环形介质可以采取任何形状,例如圆柱形环、三角形环、椭圆形环等,只要它限定了壳体的中央隔室。

参照图3a和图3b,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具有一体式双流动通道304、306的密闭盖302的一对横截面视图。密闭盖302可以代替图1a的密闭盖102被使用。因此,相似的编号用于表示密闭盖302和一体式双流动通道114之间的相似的部件。密闭盖302包括基本中心的开口(例如,盖开口)310、第一流动通道(例如,第一管道)304、第二流动通道(例如,第二管道)306、邻近密闭盖302的周边边缘的环形通道(例如,环形部)308和罩301。基本中心的开口310与第一流动通道304和第二流动通道306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流体连通。第一流动通道304和第二流动通道306限定了第二表面315(在特定实施例中为半球形)的直径。环形通道308与第一流动通道304和第二流动通道306中的每一个的第二端流体连通。罩301可以与密闭盖302一体形成,或者可以可移除地联接到密闭盖302。

环形通道308是设置在密闭盖302中的邻近密闭盖302的周边边缘的周向连续通道。环形通道308由一对同心表面形成,即第一表面316和向内与第一表面316间隔开的第二表面315(在特定实施例中,第一表面316也可以具有弯曲的半球形轮廓)。第二表面315围绕圆周基本上是连续的,其中一些部分开放,用于与第一流动通道304和第二流动通道306流体连通。第二表面315形成密闭盖302的周边边缘,并且包括具有侧开口的大致圆形(例如,c形)的横截面。第一表面316围绕圆周基本上是连续的,其中第一表面316的一部分开放,用于与出口108流体连通。第一表面316由壳体104的内表面提供,其中密闭盖302到壳体104中的安装形成了与密闭盖302的第二表面315的密封接合,并形成了环形通道308。换句话说,当密闭盖302安装到壳体104中时,第二表面315的侧开口被壳体104的内表面密封地封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316形成在密闭盖302上。类似于图1a和图1b,壳体104的第一壳体开口106限定了用于接收待过滤流体的入口,而第二壳体开口限定了用于已过滤流体的出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穿过壳体104的流动可以被改变方向,使得第一壳体开口106是出口,而第二壳体开口108是入口。

第一流动通道304和第二流动通道306一体地形成在密闭盖302中,并且在相反的方向上远离中心开口310朝向环形通道308径向地延伸。当密闭盖302适当地安装在壳体104中时,第一流动通道304和第二流动通道306在基本垂直于密闭盖302的纵向轴线350(由出口108限定)的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流动通道304、306在基本平行于出口108的面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第一流动通道304由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形成,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从中心开口310向环形通道308的第二表面315延伸。第一表面311基本上平行于第二表面312。第二流动通道306由第三表面313和第四表面314形成,第三表面313和第四表面314从中心开口310(沿与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相反的方向)向环形通道308的第二表面315延伸。第三表面313基本上平行于第四表面314。如本文所述,由一个或更多个表面形成的通道可包括多种通道横截面形状,例如,具有圆形、矩形、椭圆形等的通道横截面形状。可以理解,虽然流动通道和/或流动表面被描述为“基本平行”或“基本垂直”,但是流动通道和/或流动表面可以以不同于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定向(例如,顺时针旋转一定量)来实施,而不背离其精神或新颖性特征。

如图3b所示,示出了没有罩301的图3a中的密闭盖302的横截面。第一半圆形部分318在第二表面312、中心开口310、第四表面314和第二表面315之间形成。第一半圆形部分318可以基本上是实心的或开放的。在一些布置中,第一半圆形部分318的底部代替第二端板206附接到过滤器元件110。第二半圆形部分319在第一表面311、中心开口310、第三表面313和第二表面315之间形成。第二半圆形部分319可以是基本上实心的或开放的。在一些布置中,第二半圆形部分319的底部代替第二端板206附接到过滤器元件110。

第一流动通道304和第二流动通道306不与出口108对齐。换句话说,每个流动通道304、306的出口在远离出口108的位置开放,使得已过滤流体必须在环形通道308中行进以离开密闭盖302。具体地,已过滤流体流320穿过中心开口310,进入第一流动通道304,穿过由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形成的第一流动通道304,并进入环形通道308。已过滤流体流320可以沿着由第二表面315和第一表面316形成的环形通道308逆时针行进至出口108(例如,沿着第一半圆形部分318)。可选地,且根据流动条件,已过滤流体流320可以沿着环形通道308逆时针行进(例如,沿着第二半圆形部分319),与来自第二流动通道306的已过滤流体流330结合,最终到达出口108。

相反,已过滤流体流330穿过中心开口310,进入第二流动通道306,穿过由第三表面313和第四表面314形成的第二流动通道306,并进入环形通道308。已过滤流体流330可以沿着由第二表面315和第一表面316形成的环形通道308顺时针行进至出口108(例如,沿着第一半圆形部分318)。可选地,且根据流动条件,过滤流体流320可以沿着环形通道308逆时针反向行进(例如,沿着第二半圆形部分319),与来自第一流动通道304的已过滤流体流320结合,最终到达出口10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动通道304和第二流动通道306可以包括凹口(沿着形成凹口的各个表面),以偏置通过其中的已过滤流体流320、330。例如,第一流动通道304上的弯曲凹口332逆时针成角度,以将已过滤流体流320偏置至出口108。此外,第二流动通道306上的弯曲突起334顺时针成角度,以将已过滤流体流320偏置至出口108。沿着第一流动通道304和/或第二流动通道306的端部或在其端部处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突起、凹口或偏置表面,以偏置通过其中的已过滤流体流320、330。在某些操作条件下(例如,温度、流速、压力等),密闭盖302中两个弯折部(bend)的存在会导致密闭盖上压降的增加。

在图4中示出了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一体式对齐的双流动通道404、406的密闭盖402的剖视图。密闭盖402类似于图3a中的密闭盖302。密闭盖402和密闭盖302之间的区别在于密闭盖402与出口108对齐。因此,相似的编号用于表示密闭盖402和密闭盖302之间的相似的部件。密闭盖402包括基本中心的开口(例如,盖开口)410、第一流动通道(例如,第一管道)404、第二流动通道(例如,第二管道)406、邻近密闭盖402的周边边缘的环形通道(例如,环)408。基本中心的开口410与第一流动通道404和第二流动通道406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流体连通。第一流动通道404和第二流动通道406限定了第二表面415(在特定实施例中,第二表面415可以具有弯曲的半球形轮廓)的直径。环形通道408与第一流动通道404和第二流动通道406中的每一个的第二端流体连通。很明显,由于第一流动通道404的对齐,第一流动通道404与出口108直接流体连通,而第二流动通道406经由环形通道408与出口108流体连通。

环形通道408是邻近密闭盖402的周边边缘设置在密闭盖402中的周向连续的通道。环形通道408由一对同心表面形成,第一表面416(在特定实施例中,该第一表面416可以具有弯曲的半球形轮廓)和向内与第一表面416间隔开的第二表面415。第二表面415围绕圆周基本上是连续的,其中一些部分开放,用于与第一流动通道404和第二流动通道406流体连通。第二表面415形成密闭盖402的周边边缘,并且包括具有侧开口的大致圆形(例如,c形)的横截面。第一表面416围绕圆周基本上是连续的,其中第一表面416的一部分开放,用于与出口108流体连通。第一表面416由壳体104的内表面提供,其中密闭盖402到壳体104中的安装形成了与密闭盖402的第二表面415的密封接合,并形成了环形通道408。换句话说,当密闭盖402安装到壳体104中时,第二表面415的侧开口被壳体104的内表面密封地封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416形成在密闭盖402上。类似于图1a和1b,壳体104的第一壳体开口106限定了用于接收待过滤流体的入口,而第二壳体开口限定了用于已过滤流体的出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穿过壳体104的流动可以被改变方向,使得第一壳体开口106是出口,而第二壳体开口108是入口。

第一流动通道404和第二流动通道406一体地形成在密闭盖402中,并且在相反的方向上远离中心开口410朝向环形通道408径向地延伸。当密闭盖302适当地安装在壳体104中时,第一流动通道404和第二流动通道406在基本平行于密闭盖402的纵向轴线450(由出口108限定)的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流动通道404、406在基本垂直于出口108的面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第一流动通道404由第一表面411和第二表面412形成,第一表面411和第二表面412从中心开口410向环形通道408的第二表面415延伸。第一表面411基本上平行于第二表面412。第二流动通道406由第三表面413和第四表面414形成,第三表面413和第四表面414从中心开口410(分别沿与第一表面411和第二表面412相反的方向)向环形通道408的第二表面415延伸。第三表面413基本上平行于第四表面414。如本文所述,由一个或更多个表面形成的通道可包括多种通道横截面形状,例如,具有圆形、矩形、椭圆形等横截面形状的通道。可以理解,虽然流动通道和/或流动表面被描述为“基本平行”或“基本垂直”,但是流动通道和/或流动表面可以以不同于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定向(例如,顺时针旋转一定量)来实施,而不背离其精神或新颖性特征。

如图4所示,示出了没有罩的密闭盖402的横截面。可以理解,罩可以联接到密闭盖402。第一半圆形部分418在第二表面412、中心开口410、第四表面414和第二表面415之间形成。第一半圆形部分418可以基本上是实心的或开放的。在一些布置中,第一半圆形部分418的底部代替第二端板206附接到过滤器元件110。第二半圆形部分419在第一表面411、中心开口410、第三表面413和第二表面415之间形成。第二半圆形部分419可以是基本上是实心的或开放的。在一些布置中,第二半圆形部分419的底部代替第二端板206附接到过滤器元件110。

第一流动通道404与出口108对齐,且第二流动通道406不与出口108对齐。换句话说,第一流动通道404的出口在邻近出口108的位置处开放,而第二流动通道406在远离出口108的位置处开放,使得已过滤流体流430必须在环形通道408中行进以离开密闭盖402。具体地,已过滤流体流420穿过中心开口410,进入第一流动通道404,穿过由第一表面411和第二表面412形成的第一流动通道404,在其直接行进通过出口108时进入环形通道408。在某些操作条件下,一些已过滤流体流420可以在到达出口108之前沿着环形通道408顺时针或逆时针行进。相反,已过滤流体流430穿过中心开口410,进入第二流动通道406,穿过由第三表面413和第四表面414形成的第二流动通道406,并进入环形通道408。已过滤流体流430可以沿着由第二表面415和第一表面416形成的环形通道408逆时针行进至出口108(例如,沿着第一半圆形部分418),与来自第一流动通道404的已过滤流体流420结合。可选地,且根据流动条件,已过滤流体流430可以沿着环形通道408逆时针行进(例如,沿着第二半圆形部分419),出口108与来自第一流动通道404的过滤流体流420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动通道404和第二流动通道406可以包括凹口(沿着形成凹口的各个表面),以偏置通过其中的过滤流体流420、430。例如,作为第一流动通道404上的偏置构件434的v形凹口朝向出口108成角度,以将已过滤流体流420偏置至出口108。此外,作为第二流动通道406上的偏置构件434的弯曲v形突起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成角度,以将过滤流体流420偏置至环形通道408,并最终偏置至出口108。沿着第一流动通道404和/或第二流动通道406的端部或在其端部处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突起、凹口或偏置表面,以偏置通过其中的已过滤流体流420、430。在某些操作条件(例如,温度、流速、压力等)下,第一流动通道404与出口108的对齐降低了压降(与传统的盖相比),并且降低了穿过密闭盖402的总压降。

如图5a所示,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具有一体锥形的单流动通道504的密闭盖502。密闭盖502类似于图3a中的密闭盖302。密闭盖502和密闭盖302之间的区别在于,密闭盖502与出口108对齐、没有环形通道、和具有单流动通道。因此,相似的编号用于表示密闭盖502和密闭盖302之间的相似的部件。如图5所示,密闭盖502包括与流动通道(例如,管道)504流体连通的中心开口(例如,盖开口)510。当密闭盖302适当安装在壳体104中时,流动通道504在基本平行于密闭盖502的纵向轴线550(由出口108限定)的径向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流动通道504限定了密闭盖502的半径。流动通道504在基本垂直于出口108的面的径向方向上延伸。流动通道504包括与中心开口510流体连通的一端和与出口108流体连通的一端。显而易见,由于通道对齐,流动通道504与出口108直接流体连通。可以理解,虽然流动通道和/或流动表面被描述为“基本平行”或“基本垂直”,但是流动通道和/或流动表面可以以不同于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定向(例如,顺时针旋转一定量)来实施,而不背离其精神或新颖性特征。

有益的是,密闭盖502包括锥形的单流动通道504。术语“锥形的”是指流动通道504的横截面随着其远离中心开口510而增大。流动通道504由第一通道壁507和第二通道壁508形成,第二通道壁508从中心开口510向出口108径向向外延伸。可以理解,术语“通道壁”包括促进流体从其中流过的基本弯曲的(例如,c形、v形等)表面。第一通道壁507和第二通道壁508相对于出口108以一定拔模角506稍微成角度或成锥形。如本文所用,术语“拔模角”指的是由第一通道壁507和第二通道壁508之间的分模线542形成的角度。可以理解,因为通道壁507、508没有延伸超过中心开口510,分模线542是假设第一通道壁507和第二通道壁508都延伸超过中心开口510时第一通道壁507和第二通道壁508相遇的假想位置。在一些布置中,拔模角506大约为45度;在其他布置中,拔模角506使得两个通道壁507、508邻近出口108开口的端部,或者朝向出口108开口的端部成角度。如图5a所示,第一通道壁507成角度,在第一通道壁507和出口108之间产生间隙509。壳体104的内表面在间隙509处提供了密闭盖502和出口108之间的密封表面。类似地,第二通道壁508成角度,在第二通道壁508和出口108之间产生间隙511。壳体104的内表面在间隙511处提供了密闭盖502和出口108之间的密封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隙509、511可以更大或更小,以便于在某些操作条件下已过滤流体流520流向出口108。虽然两个通道壁507、508都成角度,但是在一些布置中,第一通道壁507相对于第二通道壁508成角度或成锥形,其中第二通道壁508基本上是直的。

密闭盖502不包括环形通道(例如,环形环)。因此,表面514围绕密闭盖502的圆周是基本上连续的,其中由拔模角506形成的一部分开放,用于与流动通道504流体连通。半圆形部分516形成在第一通道壁507、第二通道壁508和表面514(在特定实施例中,表面514可以具有弯曲的半球形轮廓)之间。半圆形部分516可以是基本实心的或开放的。在一些布置中,半圆形部分516的底部代替第二端板206附接到过滤器元件110。可以理解,被过滤器元件110过滤过的流体进入密闭盖502的中心开口510,并通过流动通道504直接流到出口1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动通道504可以包括凹口(沿着形成凹口的各个表面),以偏置通过其中的过滤流体流520。例如,向出口108倾斜的v形凹口,以将已过滤流体流520偏置至出口108。各种各样的突起、凹陷或偏置表面可以沿着流动通道504或在流动通道504的端部处设置,以偏置已过滤流体流520。由于流动通道504与出口108的锥形和对齐的面积增加,降低了压降减小(与传统的罩相比),并且实现了穿过密闭盖502的总压降的减小。

图5b示出了图5a中的密闭盖502的透视图。密闭盖502包括第一联接构件523和第二联接构件525。虽然在图5b中显示为螺纹端,但是可以在第一联接构件523和第二联接构件525上实施替代的联接构件(例如,卡扣配合、压配合等)。根据构型,第一联接构件523允许与壳体104密封接合。第二联接构件525允许与罩524密封接合。此外,密闭盖502包括从第一通道壁507的端部周向朝向出口108延伸的第一肋517。例如,在存在间隙509的情况下,第一肋517被构造成将已过滤流体流520朝向出口108引导。类似地,密闭盖502包括从第二通道壁508的端部周向朝向出口108延伸的第二肋518。例如,在存在间隙511的情况下,第二肋518被构造成将已过滤流体流520朝向出口108引导。类似于图1a和图1b,壳体104的第一壳体开口106限定了用于接收待过滤流体的入口,而第二壳体开口限定了用于已过滤流体的出口。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壳体104的流可以被改变方向,使得第一壳体开口106是出口,而第二壳体开口108是入口。

图5c示出了图5a的密闭盖502的透视图,其中罩524设置在密闭盖502的顶部上。罩524和密闭盖502之间的接合包括在第二联接构件525处的卡扣配合、压配合、扭转或类似的接合机制。在一些布置中,罩524被包覆成型在密闭盖502上,以形成单个内聚单元。如图5c所示,罩524扭转地安装在密闭盖502的螺纹第二联接构件525上,以形成联接罩522。图5d示出了图5c中的联接罩522的仰视透视图。与下面的图5f相比,可以理解,联接罩522不包括罩524的底部构件(例如,类似于下面的图5e的底部构件526的底部构件)。在一些布置中,底部构件对于在过滤系统中使用联接罩522来说不是必需的。

图5e示出了图5d中的罩524的底部构件526的透视图。底部构件526可移除地联接到图5a的密闭盖502的底部。如图5e所示,底部构件526包括用于与密闭盖502的底部卡扣配合或压配合接合的突出部。在一些布置中,底部构件526代替第二端板206提供对过滤器元件110的密封接合。

图5f示出了与罩524以及底部构件526联接后的密闭盖502的透视图。

转到图6,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具有一体式直线单流动通道604的密闭盖602。密闭盖602类似于图5a中的密闭盖502。密闭盖602和密闭盖502之间的区别在于,密闭盖602不是锥形的,并且具有一对基本平行的通道壁。因此,相似的编号用于表示密闭盖602和密闭盖502之间的相似的部件。如图6所示,密闭盖602包括与流动通道(例如,管道)604流体连通的中心开口(例如,盖开口)610。当密闭盖302适当安装在壳体104中时,流动通道604在基本平行于密闭盖602的纵向轴线650(由出口108限定)的径向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流动通道604限定了密闭盖602的半径。流动通道604在基本垂直于出口108的面的径向方向上延伸。流动通道604包括与中心开口610流体连通的一端和与出口108流体连通的一端。很明显,由于通道对齐,流动通道604与出口108直接流体连通。虽然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图5b的密闭盖502,罩可以包覆成型或可移除地联接到密闭盖602。可以理解,虽然流动通道和/或流动表面被描述为“基本平行”或“基本垂直”,但是流动通道和/或流动表面可以以不同于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定向(例如,顺时针旋转一定量)来实施,而不背离其精神或新颖性特征。

有益的是,密闭盖602包括基本上直线的单流动通道604。流动通道604由第一通道壁607和第二通道壁608形成,第一通道壁607和第二通道壁608从中心开口610向出口108径向向外延伸。术语“直线(straight-line)”是指通道壁607、608基本上是直的,沿着流体流620通过流动通道604的行进路径没有任何弯曲。两个通道壁607、608基本上彼此平行。换句话说,两个通道壁607、608形成从中心开口610向出口108延伸的切线。第一通道壁607与出口108的边缘609对齐,使得不存在间隙(例如,壳体104的内表面不需要在间隙处提供密封接合,例如在密闭盖502中)。类似地,第二通道壁607与出口108的边缘611对齐,使得不存在间隙。在一些实施例中,直线流动通道604的宽度被增加,以容纳通过密闭盖602的更大体积的流620。在那些实施例中,间隙可以形成在出口108的任一侧609、611,使得一些已过滤流体流620接触壳体104的内表面。类似于图1a和1b,壳体104的第一壳体开口106限定了用于接收待过滤流体的入口,而第二壳体开口限定了出口或过滤流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穿过壳体104的流动可以被改变方向,使得第一壳体开口106是出口,而第二壳体开口108是入口。

密闭盖602不包括环形通道(例如,环形环)。因此,表面614(在特定实施例中,其可以具有弯曲的半球形轮廓)围绕密闭盖602的圆周是基本连续的,其中一部分(由流动通道604的宽度606形成的部分)是开放的,用于与流动通道604流体连通。半圆形部分616形成在第一通道壁607、第二通道壁608和表面614之间。半圆形部分616可以是基本实心的或开放的。在一些布置中,半圆形部分616的底部代替第二端板206附接到过滤器元件110。可以理解,被过滤器元件110过滤后的流体进入密闭盖602的中心开口610,并通过流动通道604直接流到出口108。在一些实施例中,流动通道604可以包括凹口(沿着形成凹口的各个表面),以偏置通过其中的过滤流体流620。例如,向出口108成角度的v形凹口,以将已过滤流体流620偏置至出口108。可以沿着流动通道604或者在流动通道604的端部处使用各种各样的突起、凹口或者偏置表面来偏置已过滤流体流620。由于流动通道604的大致直线的形状以及流动通道604与出口108的对齐减小了压降(与传统的罩相比),并且实现了穿过密闭盖602的总压降的减小。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图7a中示出了具有一体锥形流动结构704和环形通道708的密闭盖702。密闭盖702类似于图5a中的密闭盖502。密闭盖702和密闭盖502之间的区别在于,密闭盖702包括环形通道和扩口的第一壁707。因此,相似的编号用于表示密闭盖702和密闭盖502之间的相似的部件。如图7所示,密闭盖702包括与流动通道(例如,管道)704流体连通的中心开口(例如,盖开口)710。当密闭盖302适当地安装在壳体104中时,流动通道704在基本平行于密闭盖702的纵向轴线750(由出口108限定)的径向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流动通道704限定了密闭盖702的半径。流动通道704在基本垂直于出口108的面的径向方向上延伸。流动通道704包括与中心开口710流体连通的一端和与环形通道708直接流体连通的一端。很明显,由于通道对齐,流动通道704通过穿过环形通道708而与出口108流体连通。可以理解,虽然流动通道和/或流动表面被描述为“基本平行”或“基本垂直”,但是流动通道和/或流动表面可以以不同于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定向(例如,顺时针旋转一定量)来实施,而不背离其精神或新颖性特征。

环形通道708是邻近密闭盖702的周边边缘设置在密闭盖702中的周向连续通道。环形通道708由一对同心表面形成,即第一表面716和第二表面715(两者都可以具有弯曲的半球形轮廓),第二表面715向内与第一表面716间隔开。第二表面715围绕圆周是基本上连续的,其中一些部分开放,用于与流动通道704流体连通。第二表面715形成密闭盖702的周边,并且包括大致圆形的横截面(例如,c形),该横截面在第一表面716的方向上(例如,朝向壳体104的内表面)具有侧开口。第一表面716围绕圆周是基本上连续的,其中第一表面716的一部分开放,用于与出口108流体连通。第一表面716由壳体104的内表面提供,其中密闭盖702到壳体104中的安装形成了与密闭盖702的第二表面715的密封接合,并形成了环形通道708。换句话说,当密闭盖702安装到壳体104中时,第二表面715的侧开口被壳体104的内表面密封地封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716形成在密闭盖702上。类似于图1a和图1b,壳体104的第一壳体开口106限定了用于接收待过滤流体的入口,而第二壳体开口限定了用于已过滤流体的出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穿过壳体104的流动可以被改变方向,使得第一壳体开口106是出口,而第二壳体开口108是入口。

半圆形部分714形成在第一通道壁707、第二通道壁709、中心开口710和第二表面715之间。半圆形部分714围绕第二表面715的圆周是基本上连续的,其中一部分(由拔模角706形成的部分)开放,用于流动通道704的流体连通。半圆形部分714可以是基本实心的或开放的。在一些布置中,半圆形部分714的底部代替第二端板206附接到过滤器元件110。

有益的是,密闭盖702包括一体形成的锥形的单流动通道704。术语“锥形的”是指流动通道704的横截面随着其远离中心开口710而增大。流动通道704由第一通道壁707和第二通道壁709形成,第一通道壁707和第二通道壁709从中心开口710向出口108径向向外延伸。可以理解,术语“通道壁”包括基本弯曲的(例如,c形、v形等)表面,该表面促进流体从其中流过。第一通道壁707和第二通道壁709相对于出口108以一定拔模角706稍微成角度或成锥形。在一些布置中,拔模角706大约为45度;在其他布置中,拔模角706使得其引起两个通道壁707、709邻近出口108开口的端部或者朝向出口108开口的端部成角度。虽然两个通道壁707、709都成角度,但是在一些布置中,第一通道壁707相对于第二通道壁709成角度或成锥形,其中第二通道壁709基本上是直的。(例如,从中心开口延伸的切线)。如图7b所示,第一通道壁707沿逆时针方向扩口(例如,成扇形,具有较大的开口),从而形成扩口间隙718。术语“扩口(flared)”是指第一通道壁707在逆时针方向上朝着环形通道更陡变地打开,使得流动通道704的横截面增大,在第一通道壁707的一侧上扩展得更快。扩口间隙718有助于流体720朝向出口108流动或围绕环形通道708逆时针流动。

图7b示出了图7a中的密闭盖702的透视图。密闭盖702包括用于与壳体104联接的联接构件724。虽然在图7b中显示为螺纹端,但是可以实施替代的联接构件(例如,卡扣配合、压配合等)。根据构造,联接构件724允许与罩或壳体104密封接合。此外,示出了在第一通道壁707上的扩口间隙718,扩口间隙718有助于流体720朝向出口108流动或围绕环形通道708逆时针流动。此外,密闭盖702包括罩701。

可以理解,被过滤器元件110过滤后的流体进入密闭盖702的中心开口710,并行经通过流动通道704。已过滤流体流720通过流动通道704,并直接行进通过出口108,或者由于第一通道壁上的扩口间隙718而逆时针绕环形通道708行进至出口108。在某些条件下,已过滤流体流720顺时针围绕环形通道708流到出口108。有益的是,在某些条件(例如,温度、流速、压力等)下,流动通道704相对于出口108的锥形和对齐降低了压降(与传统的罩相比),并且降低了穿过密闭盖702的总压降。

转到图8,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具有带有环形通道808的成角度的一体锥形流动通道804的密闭盖802。密闭盖802类似于图7a中的密闭盖702。密闭盖802和密闭盖702之间的区别在于密闭盖802从密闭盖702的构型顺时针旋转45度。因此,相似的编号用于表示密闭盖802和密闭盖702之间的相似的部件。如图8所示,密闭盖802包括与流动通道(例如,管道)804流体连通的中心开口(例如,盖开口)810。当密闭盖302适当地安装在壳体104中时,流动通道804在基本垂直于密闭盖802的纵向轴线850(由出口108限定)的径向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流动通道804限定了密闭盖802的半径。流动通道804在基本平行于出口108的面的径向方向上延伸。流动通道804包括与中心开口810流体连通的一端和与环形通道808直接流体连通的一端。锥形流动通道804远离出口108面沿顺时针方向成45度角。很明显,由于通道对齐,流动通道804通过穿过环形通道808而与出口108流体连通。可以理解,虽然流动通道和/或流动表面被描述为“基本平行”或“基本垂直”,但是流动通道和/或流动表面可以以不同于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定向(例如,顺时针旋转一定量)来实施,而不背离其精神或新颖性特征。

环形通道808是邻近密闭盖802的周边边缘设置在密闭盖802中的周向连续通道。环形通道808由一对同心表面形成,即第一表面816和第二表面815,第二表面815向内与第一表面816间隔开。同样,第一表面816和第二表面815可以具有弯曲的半球形轮廓。第二表面815围绕圆周是基本上连续的,其中一些部分开放,用于与流动通道804流体连通。第二表面815形成密闭盖802的周边边缘,并且包括大致圆形的横截面(例如,c形),该横截面在第一表面816的方向上(例如,朝向壳体104的内表面)具有侧开口。第一表面816围绕圆周是基本上连续的,其中第一表面816的一部分开放,用于与出口108流体连通。第一表面816由壳体104的内表面提供,其中密闭盖802到壳体104中的安装形成了与密闭盖802的第二表面815的密封接合,并形成了环形通道808。换句话说,当密闭盖802安装到壳体104中时,第二表面815的侧开口被壳体104的内表面密封地封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816形成在密闭盖802上。类似于图1a和图1b,壳体104的第一壳体开口106限定了用于接收待过滤流体的入口,而第二壳体开口限定了用于已过滤流体的出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穿过壳体104的流动可以被改变方向,使得第一壳体开口106是出口,而第二壳体开口108是入口。

半圆形部分814形成在第一通道壁807、第二通道壁809、中心开口810和第二表面815之间。半圆形部分814围绕第二表面815的圆周是基本上连续的,其中一部分(由拔模角806形成的部分)开放,用于流动通道804的流体连通。半圆形部分814可以是基本实心的或开放的。在一些布置中,半圆形部分814的底部代替第二端板206附接到过滤器元件110。

有益的是,密闭盖802包括一体形成的锥形的单流动通道804。术语“锥形的”是指流动通道804的横截面随着其远离中心开口810而增大。流动通道804由第一通道壁807和第二通道壁809形成,第二通道壁809从中心开口810向出口108径向向外延伸。可以理解,术语“通道壁”包括促进流体从其中流过的基本弯曲的(例如,c形、v形等)表面。第一通道壁807和第二通道壁809相对于出口108以一定拔模角806稍微成角度或成锥形。在一些布置中,拔模角806大约为45度;在其他布置中,拔模角806使得其引起两个通道壁807、809邻近出口108开口的端部或者朝向出口108开口的端部成角度。虽然两个通道壁807、809都成角度,但是在一些布置中,第一通道壁807相对于第二通道壁809成角度或成锥形,其中第二通道壁809基本上是直的。(例如,从中心开口延伸的切线)。如图7b所示的那样,第一通道壁807沿逆时针方向扩口(例如,成扇形,具有较大的开口),从而形成扩口间隙818。术语“扩口”是指第一通道壁807在逆时针方向上朝着环形通道更陡变地打开,使得流动通道804的横截面增大,在第一通道壁807的一侧上扩张得更快。扩口间隙818有助于流体820朝向出口108流动或围绕环形通道808逆时针流动。

虽然在图8中未示出,但是密闭盖802可以包括用于与壳体104联接的联接构件。联接构件包括螺纹端或替代的联接构件(例如,卡扣配合、压配合等)。根据构造,联接构件允许与罩或壳体104密封接合。此外,示出了第一通道壁807上的扩口间隙818,扩口间隙818有助于流体820朝向出口108流动或围绕环形通道808逆时针流动。此外,密闭盖802包括罩801。

可以理解,被过滤器元件110过滤后的流体进入密闭盖802的中心开口810,并行进通过流动通道804。已过滤流体流820通过流动通道804,并且由于第一通道壁上的扩口间隙818,而逆时针围绕环形通道808行进至出口108。在某些条件下,已过滤流体流820顺时针围绕环形通道808流向出口108。有益的是,在某些条件(例如,温度、流速、压力等)下,流动通道804相对于出口108的锥形和对齐降低了压降(与传统的罩相比),并且降低了穿过密闭盖802的总压降。

本文对元件位置(例如“顶部”、“底部”、“上方”、“下方”等等)的引用仅用于描述图中各种元件的定向。应当指出的是,各种元件的定向可根据其他的示例性实施例而不同,并且这种变化意在被本公开所包含。此外,由一个或更多个表面形成的通道可包括多种通道横截面形状,例如,具有圆形、矩形、椭圆形等通道横截面形状的通道。此外,针对特定实施例例如密闭盖302讨论的偏置构件可以用于其他实施例例如密闭盖402,以增加流动效率并限制整个密闭盖的压降。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和类似的术语旨在具有与本公开的主题所属的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常见和被接受的使用一致的含义。查阅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术语旨在允许对所描述和要求保护的某些特征的描述,而不将这些特征的范围限制到所提供的精确的数值范围。因此,这些术语应被解释为指示所描述和要求保护的主题的非实质性或无关紧要的修改或改变(例如,在给定的角度或其他值的正负百分之五内)被认为在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术语“大约”当针对数值使用时,表示相关值的正负百分之五。

如在本文使用的术语“联接”和类似术语意指两个构件直接或间接连结到彼此。这样的连结可以是固定的(例如,永久的)或可移动的(例如,可移除的或可释放的)。通过两个构件或两个构件和任何附加的中间构件彼此一体地形成为单个统一体,或者通过两个构件或两个构件和任何附加的中间构件附接至彼此,可以实现这样的连结。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和布置仅仅是说明性的。虽然在本公开中只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例,但查阅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认识到,对流动结构对很多修改(例如,在大小、尺寸、结构、各种元件的形状和比例、参数的值、安装装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等上的变化)是可能的,而实质上不偏离本文所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例如,示出为一体形成的元件可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以倒置或者以其他方式改变,并且分立的元件或位置的性质或数目可以发生改变或变化。根据可替代的实施例,任何工艺或方法步骤的顺序或次序可以改变或者重新排列。另外,来自特定的实施例的特征可以与来自其他实施例的特征组合,如将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也可在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设计、操作条件和布置上做出其他替代、修改、变化和省略,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