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的混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4754发布日期:2018-07-24 20:5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专利涉及配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的混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合气体中,有一类重要的气体需要将氧气与可燃气体组分混合,常见的此类混合气体主要应用于报警仪器的校准、爆炸机理研究以及临床医,学研究等。例如瓦斯报警器是一种煤矿中重要的安全装置,用于监测矿井中的瓦斯浓度,瓦斯一点超标,极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而瓦斯报警器需要用到空气中的甲烷混合气体进行校准,以保障报警器的正常运行。由于制备过程需要将氧气或者空气组分直接与可燃气体发生接触,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必需严格控制温度、配气速度等因素,一旦失控,很有可能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因而,此类混合气体的制备技术是混合气体制备工艺中较难,也是最需要严格把控安全的一种技术。

我国混合气体生产起步较晚,技术实力较弱、企业规模小、抗风险和安全意识不足,在此类高风险的气体生产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的单一装置进行生产,即在同一装置上完成助燃气体、可燃气体的配制,容易造成置换不充分进而引发局部可燃气体与氧气接触性起火甚至爆炸,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现场安全措施不足、助燃气体与可燃气体混放等,一旦出现事故,将直接威胁到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的混配装置,从原料-配气-成品的三个工艺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了此类气体的生产安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的混配装置,包括原料区、配气区和成品区;所述原料区、配气区和成品区分别独立设置,且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原料区分别设置有可燃气体原料气瓶和助燃气体原料气瓶,所述可燃气体原料气瓶和助燃气体原料气瓶互不连通,单独分开设置;

所述成品区内设置有成品气瓶和成品气瓶防爆柜;所述成品气瓶放置于成品气瓶防爆柜内;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固定于地面,且同时罩着所述成品气瓶;

所述配气区包括可燃气体配气室、助燃气体配气室和产品切换控制阀;

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和助燃气体配气室分别安装于同一操作面板上,且互不连通;所述可燃气体原料气瓶和助燃气体原料气瓶通过管道分别与可燃气体配气室和助燃气体配气室相连接;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和助燃气体配气室的输出端通过产品切换控制阀与成品气瓶相连,由产品切换控制阀切换成品区的连接状态;所述产品切换控制阀为三通结构阀门,通过管道同时连接可燃气体配气室输出端、助燃气体配气室输出端以及成品气瓶,此阀门分为三种状态,即完全关闭状态、连通成品气瓶与可燃气体配气室和连通成品气瓶与助燃气体配气室。

优选的,所述原料区与配气区之间设置有输入控制阀;所述配气区与成品区之间设置有输出控制阀;所述配气区内还设置有真空泵、真空表、缓冲瓶和多个压力表;

所述管道包括可燃气体管道、助燃气体管道和混气管道;所述可燃气体管道和助燃气体管道互不连通,且所述可燃气体管道的输出端和助燃气体管道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产品切换控制阀与所述混气管道相连通;

所述可燃气体管道包括可燃气体输入管道、可燃气体输出管道、可燃气体压力表管道、可燃气体真空表管道、可燃气体真空泵管道和可燃气体过渡管道;

所述可燃气体原料气瓶通过所述可燃气体输入管道和可燃气体配气室连通;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通过所述可燃气体输出管道与所述产品切换控制阀相连通;所述可燃气体输入管道和所述可燃气体输出管道之间设置有可燃气体过渡管道;所述可燃气体过渡管道上连接着所述可燃气体压力表管道、可燃气体真空表管道和可燃气体真空泵管道;

所述输入控制阀包括可燃气体输入阀,所述可燃气体输入管道设置可燃气体输入阀,用于开启或关闭可燃气体的输入;所述输出控制阀包括可燃气体输出阀,所述可燃气体输出管道设置有可燃气体输出阀,用于开启或关闭可燃气体的输出;

所述可燃气体压力表管道上设置有可燃气体压力表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所述可燃气体真空表管道上设置有可燃气体真空表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所述可燃气体真空泵管道上设置有可燃气体真空泵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

关闭所述可燃气体真空泵和可燃气体真空表所对应的开关阀门,通过开启所述可燃气体输入阀输入可燃气体对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和可燃气体管道进行置换处理;关闭所述可燃气体输入阀,通过开启所述可燃气体真空泵和可燃气体真空表所对应的开关阀门对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和可燃气体管道进行抽真空处理。

所述缓冲瓶设置于输入控制阀和输出控制阀之间,作为中间储气容器,微调产品所需重量;多个所述压力表的结构相同,分别为(0-20Mpa)、(0-6Mpa)、(0-1Mpa)的高精密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助燃气体管道包括助燃气体输入管道、助燃气体输出管道、助燃气体压力表管道、助燃气体真空表管道、助燃气体真空泵管道和助燃气体过渡管道;

所述助燃气体原料气瓶通过所述助燃气体输入管道和助燃气体配气室连通;所述助燃气体配气室通过所述助燃气体输出管道与所述产品切换控制阀相连通;所述助燃气体输入管道和所述助燃气体输出管道之间设置有助燃气体过渡管道;所述助燃气体过渡管道上连接着所述助燃气体压力表管道、助燃气体真空表管道和助燃气体真空泵管道;

所述输入控制阀包括助燃气体输入阀,所述助燃气体输入管道设置助燃气体输入阀,用于开启或关闭助燃气体的输入;所述输出控制阀包括助燃气体输出阀,所述助燃气体输出管道设置有助燃气体输出阀,用于开启或关闭助燃气体的输出;

所述助燃气体压力表管道上设置有助燃气体压力表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所述助燃气体真空表管道上设置有助燃气体真空表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所述助燃气体真空泵管道上设置有助燃气体真空泵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关闭所述助燃气体真空泵和助燃气体真空表所对应的开关阀门,通过开启所述助燃气体输入阀输入助燃气体对所述助燃气体配气室和助燃气体管道进行置换处理;关闭所述助燃气体输入阀,通过开启所述助燃气体真空泵和助燃气体真空表所对应的开关阀门对所述助燃气体配气室和助燃气体管道进行抽真空处理。

优选的,所述可燃气体过渡管道上还连接着可燃气体排放管道;所述可燃气体排放管道上设置有可燃气体排放口,所述可燃气体排放口的输入端外设置有可燃气体放空阀;所述可燃气体排放口和可燃气体放空阀用于排气泄压;所述助燃气体过渡管道上还连接着助燃气体排放管道;所述助燃气体排放管道设置有助燃气体排放口,所述助燃气体排放口的输入端外设置有助燃气体放空阀;所述助燃气体排放口和助燃气体放空阀用于排气泄压。

优选的,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为高强度防护罩;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中部设置有操作窗口,用于伸手进入内部关闭成品气瓶阀门;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顶部设置有泄压排气管,用于发生爆炸时能及时释放压力。

优选的,所述成品区还设置有电子秤,所述电子秤为高精度质量比较器,水平置于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底部,用于称量所述成品气瓶的重量。

优选的,所述配气区上设置有排风罩,所述排风罩全部覆盖配气区,安装于所述配气区顶部上方;所述排风罩入口处安装有多个可燃气体报警仪。

优选的,所述可燃气体过渡管道上还连接着所述可燃气体缓冲瓶管道,所述可燃气体缓冲瓶管道设置有所述可燃气体缓冲瓶;所述助燃气体过渡管道上还连接着所述助燃气体缓冲瓶管道,所述助燃气体缓冲瓶管道设置有所述助燃气体缓冲瓶作为中间储气容器,微调产品所需重量;多个所述可燃气体压力表和多个助燃气体压力表的结构相同,分别为(0-20Mpa)、(0-6Mpa)、(0-1Mpa)的高精密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可燃气体真空泵和助燃气体真空泵均为防爆真空泵,可放置于室外。

优选的,所述管道均达到电子级洁净度要求的316L不锈钢管道,且采用VCR接头进行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将所述混配装置区分为原料区、配气区和成品区,并且将所述原料区、配气区和成品区分别独立设置,仅仅通过管道连通,另外实现了从原料-配气-成品的三个工艺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了此类气体的生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原料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配气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品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排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原料区1、配气区2、成品区3、输入控制阀4、输出控制阀5、排风罩6、可燃气体报警仪7、管道8、可燃气体原料气瓶10、助燃气体原料气瓶11、可燃气体配气室20、助燃气体配气室21、产品切换控制阀22、真空泵23、真空表24、缓冲瓶25、压力表26、成品气瓶30、成品气瓶防爆柜31、电子秤32、可燃气体输入阀40、助燃气体输入阀41、可燃气体输出阀50、助燃气体输出阀51、可燃气体管道80、助燃气体管道81、混气管道82、可燃气体排放口200、可燃气体放空阀201、助燃气体排放口210、助燃气体放空阀211、可燃气体真空泵230、助燃气体真空泵231、可燃气体真空表240、助燃气体真空表241、可燃气体缓冲瓶250、助燃气体缓冲瓶251、可燃气体压力表260、助燃气体压力表261、操作窗口310、泄压排气管311、可燃气体输入管道800、可燃气体输出管道801、可燃气体压力表管道802、可燃气体真空表管道803、可燃气体真空泵管道804、可燃气体过渡管道805、可燃气体排放管道806、可燃气体缓冲瓶管道807、助燃气体输入管道810、助燃气体输出管道811、助燃气体压力表管道812、助燃气体真空表管道813、助燃气体真空泵管道814、助燃气体过渡管道815、助燃气体排放管道816、助燃气体缓冲瓶管道8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的混配装置,包括原料区1、配气区2和成品区3;所述原料区1、配气区2和成品区3分别独立设置,且通过管道8连通;

所述原料区1分别设置有可燃气体原料气瓶10和助燃气体原料气瓶11,所述可燃气体原料气瓶10和助燃气体原料气瓶11互不连通,单独分开设置;

所述成品区3内设置有成品气瓶30和成品气瓶防爆柜31;所述成品气瓶30放置于成品气瓶防爆柜31内;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固定于地面,且同时罩着所述成品气瓶30;

所述配气区2包括可燃气体配气室20、助燃气体配气室21和产品切换控制阀22;

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20和助燃气体配气室21分别安装于同一操作面板上,且互不连通;所述可燃气体原料气瓶10和助燃气体原料气瓶11通过管道8分别与可燃气体配气室20和助燃气体配气室21相连接;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20和助燃气体配气室21的输出端通过产品切换控制阀22与成品气瓶30相连,由产品切换控制阀22切换成品区3的连接状态;所述产品切换控制阀22为三通结构阀门,通过管道8同时连接可燃气体配气室20输出端、助燃气体配气室21输出端以及成品气瓶30,此阀门分为三种状态,即完全关闭状态、连通成品气瓶30与可燃气体配气室20和连通成品气瓶30与助燃气体配气室21。

将所述混配装置区分为原料区1、配气区2和成品区3,并且将所述原料区1、配气区2和成品区3分别独立设置,仅仅通过管道8连通,保证了原料输送-配气过程-混配成品三个工作区域相对功能独立,互不影响,另外将所述原料区1分为所述可燃气体原料气瓶10和助燃气体原料气瓶11,并且将所述可燃气体原料气瓶10和助燃气体原料气瓶11分开放置于所述操作面板外不同位置,两者之间互不连通,从源头阻绝了两种气体在装置内的直接接触,保证两种原料气体在配气过程前不会有接触的可能性;

将所述配气区2区分为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20和助燃气体配气室21,将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20和助燃气体配气室21安装于同一操作面板上但两个配气室之间不做任何连通,且两个所述配气室通过管道8分别与两种所述原料气瓶相连接,并且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20和助燃气体配气室2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8与所述成品气瓶30相连接,管道8中设置所述产品切换控制阀22,由所述产品切换控制阀22切换成品区3的连接状态,使得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进入所述成品气瓶30之前不发生任何接触,彻底解决了因置换不充分,装置内部两种气体接触后有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的风险;

另外通过设置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固定于地面,将所述成品气瓶30放入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后,由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罩着所述成品气瓶30,使得危险程度最高的配气过程在相对安全的状况下进行,如若发生爆炸,防爆柜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原料区1与配气区2之间设置有输入控制阀4;所述配气区2与成品区3之间设置有输出控制阀5;

所述管道8包括可燃气体管道80、助燃气体管道81和混气管道82;所述可燃气体管道80和助燃气体管道81互不连通,且所述可燃气体管道80的输出端和助燃气体管道8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产品切换控制阀22与所述混气管道82相连通;

所述可燃气体管道80包括可燃气体输入管道800、可燃气体输出管道801、可燃气体压力表管道802、可燃气体真空表管道803、可燃气体真空泵管道804和可燃气体过渡管道805;

所述可燃气体原料气瓶10通过所述可燃气体输入管道800和可燃气体配气室20连通;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20通过所述可燃气体输出管道801与所述产品切换控制阀22相连通;所述可燃气体输入管道800和所述可燃气体输出管道801之间设置有可燃气体过渡管道805;所述可燃气体过渡管道805上连接着所述可燃气体压力表管道802、可燃气体真空表管道803和可燃气体真空泵管道804;

所述输入控制阀4包括可燃气体输入阀40,所述可燃气体输入管道800设置可燃气体输入阀40,用于开启或关闭可燃气体的输入;所述输出控制阀5包括可燃气体输出阀50,所述可燃气体输出管道801设置有可燃气体输出阀50,用于开启或关闭可燃气体的输出;

所述可燃气体压力表管道802上设置有可燃气体压力表260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所述可燃气体真空表管道803上设置有可燃气体真空表240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所述可燃气体真空泵管道804上设置有可燃气体真空泵230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

关闭所述可燃气体真空泵230和可燃气体真空表对应的开关阀门,通过开启所述可燃气体输入阀40输入可燃气体对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20和可燃气体管道80进行置换处理;关闭所述可燃气体输入阀40,通过开启所述可燃气体真空泵230和可燃气体真空表所对应的开关阀门对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20和可燃气体管道80进行抽真空处理。

通过在所述可燃气体输入管道800上设置可燃气体输入阀40,用于开启或关闭可燃气体的输入;另外通过在所述可燃气体输出管道801设置有可燃气体输出阀50,用于开启或关闭可燃气体的输出;

另外在所述可燃气体压力表管道802上设置有可燃气体压力表260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所述可燃气体真空表管道803上设置有可燃气体真空表240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所述可燃气体真空泵230官道上设置有可燃气体真空泵230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因此通过设置阀门可切换这些设备的使用状态,在配气前,通过开启可燃气体输入阀40,使得所述可燃气体原料气瓶10对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20和可燃气体管道80进行置换处理,随后关闭可燃气体输入阀40,开启所述可燃气体真空泵230对应的开关阀门对所述配气区2进行抽真空处理,随后开启所述可燃气体真空表240对应的开关阀门,用于检测当前的真空情况,便于实现彻底抽真空,重复多次后,保证所述置换真空处理进行彻底,进入配气过程,打开所述可燃气体输入阀40,关闭所述可燃气体输出阀50,使得可燃气体原料气瓶10输送可燃气体进入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20中,随后打开相应规格的可燃气体压力表260,用所述可燃气体压力表260观察并记录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20内的可燃气体气体气压,使得可燃气体在混气前实现彻底的抽真空置换,避免了可燃气体不纯的情况下进行混气,从而造成火灾、爆炸等的现象。

更进一步的说明,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燃气体管道81包括助燃气体输入管道810、助燃气体输出管道811、助燃气体压力表管道812、助燃气体真空表管道813、助燃气体真空泵管道814和助燃气体过渡管道8;

所述助燃气体原料气瓶11通过所述助燃气体输入管道810和助燃气体配气室21连通;所述助燃气体配气室21通过所述助燃气体输出管道811与所述产品切换控制阀22相连通;所述助燃气体输入管道810和所述助燃气体输出管道811之间设置有助燃气体过渡管道8;所述助燃气体过渡管道8上连接着所述助燃气体压力表管道812、助燃气体真空表管道813和助燃气体真空泵管道814;

所述输入控制阀4包括助燃气体输入阀41,所述助燃气体输入管道810设置助燃气体输入阀41,用于开启或关闭助燃气体的输入;所述输出控制阀5包括助燃气体输出阀51,所述助燃气体输出管道811设置有助燃气体输出阀51,用于开启或关闭助燃气体的输出;

所述助燃气体压力表管道812上设置有助燃气体压力表261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所述助燃气体真空表管道813上设置有助燃气体真空表241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所述助燃气体真空泵管道上设置有助燃气体真空泵231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

关闭所述助燃气体真空泵231和助燃气体真空表241所对应的开关阀门,通过开启所述助燃气体输入阀41输入助燃气体对所述助燃气体配气室21和助燃气体管道81进行置换处理;关闭所述助燃气体输入阀41,通过开启所述助燃气体真空泵231和助燃气体真空表241所对应的开关阀门对所述助燃气体配气室21和助燃气体管道81进行抽真空处理。

通过在所述助燃气体输入管道810上设置助燃气体输入阀41,用于开启或关闭助燃气体的输入;另外通过在所述助燃气体输出管道811设置有助燃气体输出阀51,用于开启或关闭助燃气体的输出;

另外在所述助燃气体压力表管道812上设置有助燃气体压力表261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所述助燃气体真空表管道813上设置有助燃气体真空表241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所述助燃气体真空泵231官道上设置有助燃气体真空泵231以及对应的开关阀门;因此通过设置阀门可切换这些设备的使用状态,在配气前,通过开启助燃气体输入阀41,使得所述助燃气体原料气瓶11对所述助燃气体配气室21和助燃气体管道81进行置换处理,随后关闭助燃气体输入阀41,开启所述助燃气体真空泵231对应的开关阀门对所述配气区2进行抽真空处理,随后开启所述助燃气体真空表241对应的开关阀门,用于检测当前的真空情况,便于实现彻底抽真空,重复多次后,保证所述置换真空处理进行彻底,进入配气过程,打开所述助燃气体输入阀41,关闭所述助燃气体输出阀51,使得助燃气体原料气瓶11输送助燃气体进入所述助燃气体配气室21中,随后打开相应规格的助燃气体压力表261,用所述助燃气体压力表261观察并记录所述助燃气体配气室21内的助燃气体气体气压,使得助燃气体在混气前实现彻底的抽真空置换,避免了助燃气体不纯的情况下进行混气,从而造成火灾、爆炸等的现象。

更进一步的说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燃气体过渡管道805上还连接着可燃气体排放管道806;所述可燃气体排放管道806上设置有可燃气体排放口200,所述可燃气体排放口200的输入端外设置有可燃气体放空阀201;所述可燃气体排放口200和可燃气体放空阀201用于排气泄压;所述助燃气体过渡管道8上还连接着助燃气体排放管道816;所述助燃气体排放管道816设置有助燃气体排放口210,所述助燃气体排放口210的输入端外设置有助燃气体放空阀211;所述助燃气体排放口210和助燃气体放空阀211用于排气泄压。

所述可燃气体配气室20和所述助燃气体配气室21上分别设置有可燃气体排放口200和助燃气体排放口210,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可燃气体放空阀201和助燃气体放空阀211,当完成可燃气体的配气后,打开所述可燃气体放空阀201,使得所述可燃气体排放口200连接室外尾气处理系统进行降系统泄压,从而方便取下所述成品气瓶30并重新在电子秤32上称量并记录重量,其与空瓶重量之差即为加入的可燃气体组分重量,另外当完成助燃气体的配气后,打开所述助燃气体放空阀211,使得所述助燃气体排放口210连接室外尾气处理系统进行降系统泄压,取下所述成品气瓶30并重新在电子秤32上称量并记录重量,其与加完可燃气体后的重量之差即为加入的助燃气体组分重量。

如若还需其他组分气体,则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加完所有组分为止。通过设置排放口和放空阀,保证两个所述配气室且和两个所述配气室连接的管道8以及设备内的气压归于正常,从而方便关闭所述成品气瓶30阀门,取下成品气瓶30,进行二次测量,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使得产品精度达到最大。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为高强度防护罩;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中部设置有操作窗口310,用于伸手进入内部关闭成品气瓶30阀门;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顶部设置有泄压排气管311,用于发生爆炸时能及时释放压力。

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为高强度防护罩,进一步保证在气体混配中发生爆炸事故时,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最大限度的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使得危险程度最高的混配过程在相对安全的状况下进行,另外在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的中部设置有操作窗口310,方便了工作人员无需进入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直接在外面即可通过所述操作窗口310伸手进入内部关闭成品气瓶30阀门,另外在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顶部设置有泄压排气管311,在发生爆炸时能及时释放压力,进一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的内部还可以设有温度感应装置,用于监测气瓶充装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成品区3还设置有电子秤32,所述电子秤32为高精度质量比较器,水平置于所述成品气瓶防爆柜31底部,用于称量所述成品气瓶30的重量。

分别打开可燃气体原料气瓶10和助燃气体原料气瓶11,对可燃气体配气室20、助燃气体配气室21、管道8、系统以及准备使用的压力表进行置换、抽真空处理多次,使得装置内的杂质被充分去除。将处理好的成品气瓶30在所述电子秤32上称量,并记录空瓶重量,将成品气瓶30置于成品气瓶防爆柜31内连接好管路,通过可燃气体原料气瓶10对成品气瓶30输入可燃气体,完成输送后,打开可燃气体放空阀201,降系统泄压,取下成品气瓶30并重新在电子秤32上称量并记录重量,其与空瓶重量之差即为加入的可燃气体组分重量;

将成品气瓶30重新连接好并置于防爆柜内,通过助燃气体原料气瓶11对成品气瓶30输入助燃气体,过程应严格控制加入速度,并留意成品气瓶30的温度情况,如若出现温度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切断气源,完成输送后,打开助燃气体放空阀211,降系统泄压,取下成品气瓶30并重新在电子秤32上称量并记录重量,其与加完可燃气体后的重量之差即为加入的助燃气体组分重量,通过将所述成品气瓶30取出后进行的二次测量操作,主要就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使得产品精度达到最大。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配气区2上设置有排风罩6,所述排风罩6全部覆盖配气区2,安装于所述配气区2顶部上方;所述排风罩6入口处安装有多个可燃气体报警仪7。

在所述配气区2上设置有排风罩6,且保证所述排风罩6全部覆盖配气区2,所述排风罩6能保障配气车间内的空气流通,防止因泄露导致的可燃气体积聚,另外还在所述排风罩6入口处安装有多个可燃气体报警仪7,所述可燃气体报警仪7用于监测可燃气体浓度,一旦检测到可燃气体,立即启动声光报警,提醒操作人员检查漏点,及时发现隐患并排除,保障安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可燃气体过渡管道805上还连接着所述可燃气体缓冲瓶管道807,所述可燃气体缓冲瓶管道807设置有所述可燃气体缓冲瓶250;所述助燃气体过渡管道8上还连接着所述助燃气体缓冲瓶管道817,所述助燃气体缓冲瓶管道817设置有所述助燃气体缓冲瓶251;所述可燃气体缓冲瓶250和助燃气体缓冲瓶251作为中间储气容器,微调产品所需重量;多个所述可燃气体压力表260和多个助燃气体压力表261的结构相同,分别为(0-20Mpa)、(0-6Mpa)、(0-1Mpa)的高精密压力表。

通过设置所述可燃气体缓冲瓶250和助燃气体缓冲瓶251,利用缓冲瓶内储存的气体继续加入原料气体,若可燃气体质量不够,则可关闭可燃气体输出阀50,并打开可燃气体输入阀40,往可燃气体缓冲瓶250内补充气体,之后重复使用可燃气体缓冲瓶250微调成品气瓶30至所需重量,保证稳定精确送气,设置所述缓冲瓶作为二级送气装置,通过降低输送速度,减小质量误差,避免了气体输送过快导致混配不均,从而造成火灾、爆炸等的现象。

另外所述可燃气体压力表260和助燃气体压力表261均设置有多种,但其压力表结构相同,分别为(0-20Mpa、(0-6MPa)、(0-1MPa)的高精密压力表,以及(-0.1—0MPa)真空压力表,全部都分别设有独立的开关阀门,可根据不同的工艺参数独立选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可燃气体真空泵230和助燃气体真空泵231均为防爆真空泵,可放置于室外。

通过设置所述真空泵为防爆真空泵,置于室外,以减小配气间的噪音和振动,一方面避免所述真空泵的震动影响到配气过程,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工作环境,避免出现生光报警声时,因所述真空泵的震动声过大,而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得知气体泄漏。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管道8均达到电子级洁净度要求的316L不锈钢管道,且采用VCR接头进行连接。

所述配气装置管路、阀门均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经电化学抛光处理,洁净度达EP级管道要求,管道8连接均采用VCR接头,降低了焊接过程带来的管道8损伤和体积变化等不确定因素,进一步保证了配气过程的稳定,从而保证了配气的质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