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尘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0574发布日期:2018-08-10 19:50阅读:26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灰尘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灰尘,均是直接外接烟囱,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进行排放,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灰尘收集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灰尘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收集处理装置、第二收集处理装置以及喷淋塔过滤装置;所述第一收集处理装置通过风机负压管道与所述第二收集处理装置的进风口相接;所述第二收集处理装置的出风口与喷淋塔过滤装置进气管道相接;所述第一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封闭状态的筒状本体、第一进气管道、以及风机负压管道;所述筒状本体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风机负压管道安装于所述筒状本体的顶部中心位置,并且该风机负压管道的一部分伸入至所述筒状本体内;所述第一进气管道设于所述筒状本体的一侧,并与其内部相通。

优选地,所述筒状本体包括筒体上段、与所述筒体上段一体相接的筒体中段以及与所述筒体中段可拆卸连接的筒体下段;所述风机负压管道安装于所述筒体上段的顶部中心位置,并且该风机负压管道的一部分伸入至所述筒体上段内;所述进气管道设于所述筒体上段的一侧,并与其内部相通。

优选地,所述筒体中段与所述筒体下段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筒体下段的底端设有一阀门,该阀门与设于一侧的卸灰电机控制相接。

优选地,所述筒体下段内设有扰流板。

优选地,所示第二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一仓室、第二仓室、第三仓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仓室下方的灰尘收集仓;所述第二仓室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所述第一仓室位于所述第二仓室的中间位置,且两者相通;所述第三仓室位于所述第一仓室的上方,并且在所述第一仓室和第三仓室之间设有一隔仓板;所述第一仓室连接一管道进口;所述第三仓室连接一管道出口;在所述第二仓室的一侧设有灰尘气体进口;在所述第二仓室内设有多个灰尘过滤圆柱形布袋,所述第二仓室与第三仓室通过该布袋相通。

优选地,所述布袋的上方开口,该布袋套在布袋骨架上与第二仓室的密封孔板相连接;在所述布袋的上方安装有一用于向布袋内喷吹将灰尘弹落的压缩空气喷吹装置。

优选地,在所述灰尘收集仓的底部设有一震动电机,该震动电机的下方设有灰尘出口。

优选地,所述喷淋塔过滤装置,包括支架、风机、与所述风机相接的进气管道、与所述风机通过管道相接的塔体、安装于所述塔体内部的喷淋喷头、以及设于所述塔体顶部并与其相通的排放烟囱;在所述塔体的一侧设有一水池,所述水池的一侧设有水泵;所述水泵进水管置于所述水池内;所述水泵出水管与所述喷淋喷头相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围绕所述塔体固定在安装。

优选地,所述喷淋喷头设于所述塔体内的上部,位于所述排放烟囱的进气口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塔体为圆柱形;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塔体底部的一侧。

本发明中的灰尘收集系统是将带灰尘气体分别经过第一收集处理装置、第二处理收集处理装置,喷淋塔过滤除尘装置,经过三种不同的方式组合除尘达到环保规定的排放标准。带灰尘的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从管道进入第一收集处理装置,为旋风沉降除尘,旋风除尘后的气体通过管道进入第二收集处理,为布袋过滤收尘,布袋过滤收尘后的气体通过管道进入喷淋塔过滤除尘装置,为喷淋雾状水帘过滤,最后从烟囱排出的气体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收集处理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收集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二收集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向示意图;

图6为图4的b向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喷淋塔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发明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灰尘收集系统,包括第一收集处理装置100、第二收集处理装置200以及喷淋塔过滤装置300;所述第一收集处理装置100通过风机负压管道与所述第二收集处理装置200的进风口相接;所述第二收集处理装置200的出风口与喷淋塔过滤装置300进气管道相接。

如图2和图3,所述第一收集处理装置包括一支架101、一封闭状态的筒状本体102、进气管道103、以及风机负压管道104。所述支架101包括四个支腿1011,所述筒状本体102安装在所述支腿1011之间。

所述筒状本体102包括筒体上段1021、与所述筒体上段1021一体相接的筒体中段1022以及与所述筒体中段1022可拆卸连接的筒体下段1023。所述筒体中段1022和筒体下段1023均为锥形结构,以便灰尘下落和分离。

由于筒体下段1023气体在旋转惯性离心力比较大,颗粒物与筒体下段1023内壁的摩擦力也大,时间久了会损坏其内壁,所以为便于更换,本发明中所述筒体中段1022与所述筒体下段102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结构,便于拆卸。

本发明中的所述风机负压管道104安装于所述筒体上段1021的顶部中心位置,并且该风机负压管道104的一部分伸入至所述筒体上段1021内;所述进气管道103设于所述筒体上段1021的一侧,并与其内部相通。

带灰尘的气体在风机负压的作用下,通过进气管道103的进入口1031进入筒体上段1021,由于进气管道103安装在筒体上段1021的一侧,风机负压管道104出风口1041在中间位置,这样气体会形成旋转运动,有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物甩向本体内壁,气体从风机负压口1042排出,达到气体与灰尘颗粒物分开的目的。

在筒体下段1023的内壁设有多个扰流板231,可以打散旋转运动,减少摩擦力,提高壳体寿命。所述筒体下段231的底端设有一阀门232,该阀门232与设于一侧的卸灰电机233控制相接,每隔一段时间卸灰电机233会自动启动并打开阀门,对筒体下段1023收集的灰尘进行卸灰处理。

第一收集装置100靠气流切向引入灰尘,在风机所给的负压作用下形成旋转运动,使具有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物甩向壳体内壁掉落,以实现气体与灰尘颗粒分离目的。

如图4至6本发明中第二收集处理装置200,包括一第二支架30,还包括第一仓室201、第二仓室202、第三仓室203、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仓室202下方的灰尘收集仓204。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仓室202位于所述支架30的顶部;所述第一仓室201位于所述第二仓室202的中间位置,且两者相通;所述第三仓室203位于所述第一仓室201的上方,并且在所述第一仓室201和第三仓室203之间设有一隔仓板205。

所述第一仓室201连接一管道进口206;所述第三仓室203连接一管道出口207,所述管道出口207处连接有一风机2071。在所述第二仓室202的一侧设有灰尘气体进口208;在所述第二仓室202内设有多个灰尘过滤圆柱形布袋209,所述第二仓室202与第三仓室203通过该布袋209相通。

所述布袋209的上方开口,该布袋209套在布袋骨架上与第二仓室202的密封孔板2021相连接。在所述布袋209的上方安装有一用于向布袋209内喷吹将灰尘弹落的压缩空气喷吹装置210。

由于部分灰尘会黏着在布袋209的外壁上,造成布袋过滤细孔堵塞,在布袋209的上方设计该压缩空气喷吹装置210,并且通过设定一定时间从布袋上方高压脉冲式向布袋内部喷吹,布袋209瞬间会膨胀,将灰尘弹落到灰尘收集仓204出口位置。

在所述灰尘收集仓204的底部设有一震动电机211,该震动电机211的下方设有灰尘出口212,可将黏着在仓室上的铝灰震落,过滤后的气体从第三仓室顺着风机排出,达到灰尘与气体分离的目的。

本发明将带灰尘的气体在风机负压的作用下通过管道进口进入第一仓室,因为第一仓室与第三仓室有隔仓板隔开,带灰尘气体只能分别从灰尘气体进口进入第二仓室;第二仓室内设有很多个灰尘过滤圆柱形布袋,布袋只有上方是开口的,布袋套在布袋骨架上与第二仓室的密封孔板相连接;带灰尘的气体在风机负压的作用下从圆柱形布袋上方开口进入第三仓室,而灰尘侧被布袋挡在第二仓室。

由于部分灰尘会黏着在布袋外壁上,造成布袋过滤细孔堵塞,在布袋上方设计压缩空气喷吹装置,设定一定时间从布袋上方高压脉冲式向布袋内部喷吹,布袋瞬间会膨胀,将灰尘弹落到铝灰出口位置。灰尘出口位置设计震动电机,可将黏着在仓室上的铝灰震落,过滤后的气体从第三仓室顺着风机排出,达到灰尘与气体分离的目的。将第一收集装置100分离后的气体进行再次处理,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喷淋塔过滤装置300内。

如图7,本发明的喷淋塔过滤装置300包括第三支架1、风机2、与所述风机2相接的进气管道3、与所述风机2通过管道21相接的圆柱形塔体4、安装于所述塔体4内部的喷淋喷头5、以及设于所述塔体4顶部并与其相通的排放烟囱41。

本发明中的所述支架1包括四个支脚11,四个支脚11围绕所述塔体3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在所述塔体4的一侧设有沉淀水池6,所述水池6的一侧设有水泵61;所述水泵61进水管62置于所述水池6内;所述水泵61出水管63与所述喷淋喷头相接。

本发明中的所述喷淋喷头5设于所述塔体4内的上部,位于所述排放烟囱41的进气口的下方,即在此处对收集的灰尘气体进行喷淋,实现气体与灰尘的分离,并使灰尘落入至沉淀水池6内,从而进一步实现水池6内水的循环。

本发明是将带灰尘的气体使用喷淋喷头形成雾状水帘将气体与灰尘分离过滤的新型装置;首先带灰尘的气体通过进气管道3在风机2的作用下进入圆柱形塔体4内,在塔体4上方设置喷淋喷头5,水泵61将水输送到喷淋喷头5形成雾状水帘从而达到气体与灰尘分离过滤效果,带灰尘的喷淋水掉落流回水池沉淀,沉淀后的水循环喷淋,这样经过三次过滤和分离从烟囱排放的气体更环保。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