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容量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1332发布日期:2018-11-14 03:12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超低容量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喷雾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低容量喷雾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常量喷雾和超低容量喷雾两类喷雾器。现有的超低容量喷雾器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喷出的雾滴直径相对比较大,滞空时间比较短,因此在实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喷雾杀菌灭虫时,杀菌灭虫效果不明显,而且现有的超低容量喷雾器主要以手持的方式为主,因此为了进行能够很好的将药液喷到需要喷到的位置,需要将超度容量喷雾器的喷雾出口与所要喷的位置靠的很近,因此为了对较高位置进行喷雾杀菌灭虫时,需要一些登高工具才能对高处的位置进行喷药杀菌灭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容量喷雾器,其具有在不使用登高工具的时候就能够对较高位置进行喷雾杀菌灭虫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超低容量喷雾器,包括存液罐以及喷雾装置,喷雾装置固定在存液罐的顶端,喷雾装置包括喷雾筒,喷雾筒的内部设置有喷雾泵以及与喷雾泵相连通的喷雾管,喷雾管伸出喷雾筒露出,喷雾管伸出喷雾筒的一端设置有喷雾喷头,存液罐与喷雾泵之间通过软管相连通,喷雾管为长度可调的柔性管体,喷雾管伸出喷雾筒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杆,控制杆一端与喷雾喷头固定相连,另一端为手持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杆来控制长度可调的柔性的喷雾管,在不需要登高工具的时候就能够对位于高处的位置进行喷雾杀菌灭虫。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喷雾喷头的底端伸出有凸块,凸块上设置有横向设置的螺纹柱,控制杆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通孔,螺纹柱穿过通孔露出,螺纹柱露出通孔的一端旋有蝶形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柱与蝶形螺母的配合,从而能够对控制杆和喷雾喷头之间的夹角角度进行调节并固定,从而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喷雾喷头与控制杆之间的夹角进行调节,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喷雾。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控制杆为长度可调的伸缩杆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不同的位置高度以及不同身高的人对控制杆的长度进行调节,确保能够对于高处进行喷雾作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控制杆包括调节杆以及将调节杆套在内部的套管,调节杆自套管的一端露出并与喷雾喷头相连,调节杆与套管之间滑移相连,调节杆上沿着调节杆轴向方向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有齿条,齿条上的卡齿朝向凹槽的槽口,套管位于调节杆伸出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插舌,插舌的长度方向朝向套管的外壁,套管的外壁上开设有供插舌贯穿的插孔,插舌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向外伸出的挡块,挡块朝向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套设在插舌上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套管的外壁以及挡块固定相连,弹簧处于自由状态下,插舌伸入到套管的内部并与卡齿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舌穿过插孔并与调节杆上的齿条相配合,当插舌伸入到齿条上相邻的卡齿之间,从而将调节杆进行固定,使其不能在套管内移动,从而确定控制杆的长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将弹簧以及挡块罩在内部的壳体,壳体背离套管的一端开设有供插舌穿过的导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壳体对弹簧进行保护,避免弹簧长期露在外面从而出现锈蚀损坏,从而造成弹簧与套管或挡块之间分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齿条朝向凹槽槽口的一侧表面位于凹槽的内部并与凹槽槽口所在的表面之间留有间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齿条和凹槽槽口之间留有间隔,插舌与齿条分离之后,插舌依然能够位于凹槽的内部,从而避免插舌与齿条分离后,调节杆发生轴向的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控制杆的手持端上套设有橡胶保护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保护套增加操作人员握住控制杆的舒适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橡胶保护套的外部开设有防滑条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条纹,从而使操作人员在握住橡胶保护套的时候不易出现打滑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存液罐的外侧壁板上设置有固定控制杆的弹性开口卡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控制杆卡入到弹性开口卡环上,从而在收起超低容量喷雾器的时候,能够将控制杆进行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喷雾管为长度可调的柔性的波纹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雾管采用波纹管,在将超低容量喷雾器收起状态下,便于缩短喷雾管的长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控制杆来控制长度可调的柔性的喷雾管,在不需要登高工具的时候就能够对位于高处的位置进行喷雾杀菌灭虫;

2、通过插舌穿过插孔并与调节杆上的齿条相配合,从而确定控制杆的长度;

3、通过在齿条和凹槽槽口之间留有间隔,插舌与齿条分离之后,插舌依然能够位于凹槽的内部,从而避免插舌与齿条分离后,调节杆发生轴向的转动;

4、通过在手持端设置橡胶保护套增加操作人员握住控制杆的舒适度;

5、通过将喷雾管采用波纹管,便于将喷雾管收起。

附图说明

图1是超低容量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超低容量喷雾器的前视图;

图3是喷雾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喷雾喷嘴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控制杆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存液罐;11、进料嘴;12、进料盖;2、喷雾装置;21、喷雾筒;211、安装块;2111、螺纹轴;2112、锁紧帽;212、提手;22、喷雾泵;23、喷雾管;24、喷雾喷头;241、凸块;242、螺纹柱;3、安装座;31、安装板;32、立板;4、软管;5、控制杆;51、调节杆;511、通孔;512、凹槽;52、套管;521、插舌;522、插孔;523、挡块;524、弹簧;6、蝶形螺母;7、齿条;8、壳体;9、橡胶保护套;10、弹性开口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超低容量喷雾器,如图1所示,包括存液罐1以及位于存液罐1正上方的喷雾装置2,喷雾装置2通过安装座3与存液罐1固定相连。在喷雾装置2与存液罐1之间,设置有软管4,软管4一端深入到存液罐1的内部,另一端与喷雾装置2相连通。

如图1、图2所示,存液罐1由塑料材质注塑而成,在存液罐1的顶端设置有与存液罐1内部相通的进料嘴11,其中进料嘴11呈圆环状并与存液罐1一体注塑而成。通过进料嘴11从而将配置好的药液倒入到存液罐1的内部。为防止超低容量喷雾器在使用的时候,药液从进料嘴11处流出,在进料嘴11上设置有将进料嘴11封闭的进料盖12。进料嘴11的外部壁板上开设有外螺纹。进料盖12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筒结构,在进料盖12的内部壁板上,开设有与进料嘴11上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将进料盖12旋在进料嘴11上,从而将进料嘴11封闭。

如图1、图3所示,喷雾装置2包括横向设置的喷雾筒21,其中喷雾筒21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在喷雾筒21的内部,靠近喷雾筒21封闭端的一端固定有喷雾泵22,其中软管4与喷雾泵22的进料端相连通,并通过管箍与喷雾泵22的进料端固定相连。在喷雾泵22的出料端设置有与喷雾泵22相连通的喷雾管23,喷雾管23通过管箍与喷雾泵22的出料端固定在一起。喷雾管23采用长度可调的柔性的波纹管。喷雾管23远离喷雾泵22的一端自喷雾筒21的开口端伸出,在喷雾管23伸出喷雾筒21的一端端头固定有喷雾喷头24。

喷雾泵22通过软管4将存液罐1内存放的药液抽入到喷雾泵22的内部,并经由喷雾泵22进行加压,最后经过喷雾管23伸出喷雾筒21的一端喷雾喷头24以雾的形式喷出。

为方便从操作人员携带超低容量喷雾器,在喷雾筒21的顶端设置有提手212,提手212与喷雾筒21固定相连。通过提手212,使操作人员能够将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携带,从而随着喷雾作业进行的同时对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移动。

如图2所示,安装座3包括固定在存液罐1顶端的安装板31,在安装板31的表面设置有相对的立板32,相对的立板32分别与安装板31焊接固定。在喷雾筒21的底端设置有伸入到相对的立板32之间的安装块211,安装块211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立板32相对设置。在安装块211相对立板32的端面上伸出有穿过立板32的螺纹轴2111,其中螺纹轴2111与安装块211固定相连,立板32上开设有供螺纹轴2111穿过的过孔。在螺纹轴2111穿过立板32的一端旋有锁紧帽2112。

通过松开锁紧帽2112,从而对喷雾筒21与存液罐1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在将角度调节好后,旋紧锁紧帽2112,从而将喷雾筒21与存液罐1之间的夹角进行固定。

如图2、图4所示,在喷雾喷头24的底端设置有控制杆5,其中控制杆5一端与喷雾喷头24的外部壁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为手持端。在喷雾喷头24的底端侧壁上伸出有凸块241,凸块241余喷雾喷头24一体成型。在凸块241上设置有横向设置的螺纹柱242,螺纹柱242与凸块241热熔固定相连。结合图5,在控制杆5连接喷雾喷头24的一端开设有径向设置的供螺纹柱242穿过的通孔511,螺纹柱242的长度相较通孔511的长度长,从而是螺纹柱242穿过通孔511之后,螺纹柱242的端头自通孔511露出。螺纹柱242露出通孔511的一端,螺纹柱上旋有蝶形螺母6,通过转动蝶形螺母6,从而将控制杆5与喷雾喷头24固定在一起。

如图,5、图6所示,控制杆5为长度可调的伸缩杆结构,包括调节杆51以及将调节杆51套在内部的套管52,套管52与调节杆51之间滑移相连。调节杆51自套管52的一端伸出,结合图4所示,调节杆51伸出套管52的一端与喷雾喷头24相连。

在调节杆51的壁板上沿着调节杆51轴向方向开设的凹槽512,在凹槽512内焊接固定有齿条7,齿条7上的卡齿朝向套管52的内壁方向。齿条7朝向套管52内部壁板的一侧表面位于凹槽512的内部且与凹槽512的槽口所在的表面之间留有间隔。

在套管52上,位于调节杆51伸出套管52的一端,套管52的侧壁上设置有插舌521,其中插舌521的长度方向朝向套管52的侧壁并指向位于套管52内部调节杆51上的凹槽512。在套管5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插舌521穿过的插孔522,插舌521穿过套管52的插孔并伸入到调节杆51上的凹槽512内部,直至与位于凹槽512内部的齿条7相抵触并卡在齿条7上相邻两个卡齿之间。

在插舌521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向外伸出的挡块523,挡块523与插舌521一体成型。在挡块523朝向套管52的一侧设置有套设在插舌521上的弹簧524,弹簧524的两端分别与套管52的外部壁板以及挡块523固定相连。当弹簧524处于自由状态下,插舌521处于伸入到套管52的内部并与调节杆51上的齿条7相配合的状态。在套管52的外壁上设置有当插舌521与齿条7分离的状态下将被拉伸的弹簧524以及挡块523罩在内部的壳体8,壳体8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且壳体8的开口端朝向套管52并与套管52焊接固定。在壳体8背离套管52的一端开设有供插舌521位于挡块523背离套管52的一侧的部分穿过的导向孔。

在套管52远离调节杆51伸出的一端,套管52上套设有橡胶保护套9。为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好的握住套管52,在橡胶保护套9的外部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防滑条纹与橡胶保护套9一体成型。

如图2所示,在存液罐1的外部壁板上,固定有能将控制杆5上的套管52进行固定弹性开口卡环10,弹性开口卡环10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设置,通过两个弹性开口卡环10从而将套管52的两端进行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