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膜透析废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0074发布日期:2018-09-04 22:0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腹膜废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腹膜透析是一种血液净化疗法,能替代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和调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随着透析技术的日益进步,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并且每年新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以11%以上的高速率增长。腹膜透析病人每天必须进行腹膜透析换液治疗,一般是一次更换一袋1.5%腹膜透析液2000ml,每天3~4次,因此每个腹膜透析病人每天会产生4袋腹膜透析废液,医院每天的废液袋处理量较大,现有的废液处理装置结构过于简单,从废液袋内流出的废液可能会积聚在装置底部不流出,仍然需要使用者用手将废液倾倒出;如果手动剪破废液袋,在废液袋较为鼓胀时,会因剪破造成废液的外溅,不够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便于排出废液,又能保持清洁的腹膜透析废液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腹膜透析废液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条形槽,在该箱体内的下部设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底部设有排水管,在所述储液器的上方活动设有可收折的过滤器,在所述过滤器的上方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在所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侧面与箱体对应位置的外侧壁齐平;在该上连接杆上设有至少一个夹子,至少一个所述夹子插设在第一条形槽中,在所述下连接杆的上端设有一段凹槽,该下连接杆的下方设有一段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面与下连接杆的下端面抵接,在所述箱体外侧面对应支撑杆的位置处设有导向槽,在所述导向槽上设有导流曲面,所述导流曲面与储液器连通;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嵌设有刺针排,所述刺针排位于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之间。

采用以上结构,上连接杆上的夹子可以夹固废液袋的上端,废液袋的下端则放入下连接杆的凹槽中,以便对废液袋下端起到定位支撑的作用,支撑杆则是对下连接杆起到支撑作用,在拉杆抽出的时候,导向槽对下连接杆也起到支撑作用,这样,在用夹子固定废液袋时,手拿住拉杆,下连接杆不会发生翻转,废液袋固定后,送入箱体的过程中,在导向槽和支撑杆的作用下,下连接杆是平行移动,在竖直方向不会产生偏移,以避免刺针排刺破不到位的情况;如下连接杆上留有废液的残存液滴,在拉出拉杆的同时,残存液滴则可以由经导向槽流入导流曲面,再流入储液器中,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活动设置的可收折的过滤器,一方面,在收折的过程中可以抖出废液袋中,以及废液袋堆积角落里残存的废液,另一方面,过滤器的活动设置便于从箱体中取出,并收集已被刺破的废液袋,取出过滤器后,也便于清洗储液器;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刺破废液袋后废液只能向下排出,故把刺针排设置在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之间,废液排出后,松开夹子,由于废液袋下端没有固定,在重力作用下,废液袋则直接落入过滤器中;储液器上设置排水管便于排出收集的废液,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废液的收集和排出都很安全卫生,并且利于清洗,适用范围广。

为了便于取出过滤器,同时,为了排净废液袋以及过滤器中残留的废液,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器包括两个水平平行设置的支撑架,在所述箱体内对应两个支撑架的位置处均设有导轨,所述支撑架与对应位置的导轨滑动连接;在两根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四个塑料膜,四个所述塑料膜合围形成一个漏斗形结构,在该漏斗形结构的小头端设有过滤板,在所述过滤板的一侧连接有推杆;在所述箱体侧壁的一端对应过滤器的位置处铰接有一个盖板,在所述盖板上竖直设有一段开口向下的第二条形槽,所述推杆水平穿设过第二条形槽,并伸出箱体的外侧壁。

为了便于掀开盖板,作为优选,在所述盖板上设有手柄。

为了便于给上连接杆限位,以避免上连接杆翻转偏移,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条形槽朝向导向槽的一端设有开口,在所述上连接杆上设有两个夹子,两个所述夹子的上端穿设过第一条形槽,并伸出箱体的上端面,所述夹子的伸出端为凸出状结构,该凸出状结构的下端面与第一条形槽的槽口位置抵接。

为了便于放入废液袋,作为优选,在所述箱体上对应拉杆的位置处设有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三条形槽的上端与第一条形槽的开口位置连通,所述拉杆嵌设在第三条形槽中,所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均穿设过第三条形槽。

为了便于箱体外侧收集残留的废液,作为优选,在所述箱体对应储液器的位置处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外侧与导流曲面连通,内侧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储液器连通。

为了便于提高刺破废液袋的成功率,作为优选,在所述箱体上部的一侧设有开口槽,在所述开口槽的内侧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板面与开口槽的下端槽壁齐平;在所述开口槽内插设有连接板,在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壁上沿轴向均匀设有六个刺针形成刺针排,该连接板的外侧壁上设有手把。

为了减少废液袋中的残留废液,降低操作强度,作为优选,所述刺针的中心所在平面高于下连接杆上端面所在平面5mm。

为了保证下连接杆在水平方向的平移不影响刺针的刺破位置,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面与导向槽的上端面齐平。

为了便于移动箱体,作为优选,在所述箱体的下方设有滚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拉杆带动上、下连接杆放入废液袋,刺针排刺破废液袋后,由过滤器收集废液袋并排出残留废液,储液器由排水管排出废液;取出过滤器还能清洗储液器,结构新颖,操作便捷,使用灵活,废液的收集和排出都很安全卫生,并且利于清洗,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为第一条形槽和第三条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箱体1等组成,在所述箱体1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条形槽13,在该箱体1内的下部设有储液器11,所述储液器11的底部设有排水管112,在所述箱体1的下端设有滚轮18。

在所述储液器11的上方活动设有可收折的过滤器12,所述过滤器12包括两个水平平行设置的支撑架121,在所述箱体1内对应两个支撑架121的位置处均设有导轨113,所述支撑架121与对应位置的导轨113滑动连接;在两根所述支撑架121上设有四个塑料膜,四个所述塑料膜合围形成一个漏斗形结构,在该漏斗形结构的小头端设有过滤板122,在所述过滤板122的一侧连接有推杆123;在所述箱体1侧壁的一端对应过滤器12的位置处铰接有一个盖板114,盖板114上设有手柄115,在所述盖板114上竖直设有一段开口向下的第二条形槽14,所述推杆123水平穿设过第二条形槽14,并伸出箱体1的外侧壁。

在所述过滤器12的上方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上连接杆21和下连接杆22在所述上连接杆21和下连接杆22之间连接有拉杆23,在所述箱体1上对应拉杆23的位置处设有第三条形槽17,所述第三条形槽17的上端与第一条形槽13的开口位置连通,所述拉杆23嵌设在第三条形槽17中,所述上连接杆21和下连接杆22均穿设过第三条形槽17,所述拉杆23的外侧面与箱体1对应位置的外侧壁齐平。

在所述下连接杆22的上端设有一段凹槽221,该下连接杆22的下方设有一段支撑杆24,所述支撑杆24的上端面与下连接杆22的下端面抵接,在所述箱体1外侧面对应支撑杆24的位置处设有导向槽25,所述支撑杆24的上端面与导向槽25的上端面齐平,在所述导向槽25上设有导流曲面251;在所述箱体1对应储液器11的位置处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外侧与导流曲面251连通,内侧设有连接管111,所述连接管111与储液器11连通。

所述第一条形槽13朝向导向槽25的一端设有开口,在所述上连接杆21上设有两个夹子211,两个所述夹子211的上端穿设过第一条形槽13,并伸出箱体1的上端面,所述夹子211的伸出端为凸出状结构,该凸出状结构的下端面与第一条形槽13的槽口位置抵接。

在所述箱体1上部的一侧设有开口槽,在所述开口槽的内侧设有托板15,所述托板15的上板面与开口槽的下端槽壁齐平;在所述开口槽内插设有连接板16,在所述连接板16的内侧壁上沿轴向均匀设有六个刺针161形成刺针排,该连接板16的外侧壁上设有手把162;所述刺针161的中心所在平面高于下连接杆22上端面所在平面5m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3所示,使用时,推动由滚轮18带动的箱体1到合适的位置,到拉出拉杆23,上连接杆21和下连接杆22随之一起被拉出第三条形槽17,上连接杆21上的两个夹子211也移动出第一条形槽13,下连接杆22被导向槽25所支撑,扶住拉杆23,把废液袋的上端由两个夹子211夹紧固定,并把废液袋的下端放入下连接杆22的凹槽221中,以此作为支撑,这样,下连接杆22不会发生翻转。

废液袋固定后,推动拉杆23送入箱体1中,下连接杆22逐渐脱离导向槽25,两个夹子211滑入第一条形槽13,夹子211上端凸出状结构的下端面与第一条形槽13的槽口位置抵接,形成限位作用,同时,下连接杆22的伸入端回到支撑杆24上,在导向槽25和支撑杆24的作用下,下连接杆22是平行移动,支撑杆24则是对下连接杆22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杆24的上端面与导向槽25的上端面齐平。在竖直方向不会产生偏移,以保证刺针排的刺破位置,避免刺针排刺破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当拉杆23的外壁移动到与箱体1的外侧壁齐平时,推送手把162,连接板16经开口槽向箱体1内移动,在此过程中,连接板16要经过托板15,该托板15的上板面与开口槽的下端槽壁齐平,即连接板16也是向废液袋位置水平移动,并最终由六个刺针161刺破废液袋,抽出连接板16,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刺破废液袋后废液只能向下排出,废液滴下到塑料膜或其他废液袋上会发出声音,待声音消失,即废液不再向过滤器12滴下时,松开两个夹子211,由于废液袋下端没有固定,在重力作用下,废液袋则直接落入过滤器12中。

接着,再拉出拉杆23,如下连接杆22上留有废液的残存液滴,在拉出拉杆23的同时,残存液滴则可以由经导向槽25流入导流曲面251,再经连接管111流入储液器11中,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再重复前述操作,即能实现快速处理大量废液袋的目的,整个过程属于半封闭状态,废液袋的刺破位置不朝向箱体1的开口位置,即使废液袋在刺破过程中有鼓胀外溅的情况,也不会影响箱体1外的卫生情况,废液的收集和排出都很安全卫生。

另外,当过滤器12中的废液袋积累较多时,移动推杆123,使推杆123在盖板114上的第二条形槽14内上、下往复移动,并带动过滤板122一起移动,由于两个支撑架121上设有四个围成漏斗形结构的塑料膜,推杆123的往复运动,使堆积在过滤器12中的废液袋发生抖动,相邻的废液袋之间形成相互碰撞挤压,在此过程中,可以抖出废液袋中的残留废液,以及废液袋堆积角落里残存的废液,观察排水管112的排出情况,待过滤器12不再滴下废液,提起手柄115,打开盖板114,向箱体1外拉动推杆123,支撑架121沿着导轨113移动,过滤器12便从箱体1中取出,便于收集已被刺破的废液袋,取出过滤器12后,从盖板114位置的开口处,便于向内冲水以清洗储液器11,清洗废水也由排水管112排出。

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废液的收集和排出过程安全卫生,并且利于清洗,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